十六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小書,寫下了十一篇讀書筆記,差不多1.5萬字左右。
今天來對這本書裡的乾貨集中提取一下,分為五個方面。
01 無法讀書的理由(請自查,是否佔全了)
忙於工作,沒時間讀書不知道應該讀什麼書,選擇太多,反而沒有了方向沒讀完的書,不斷增多,書越堆越多 ,心情越來越焦慮工作繁忙,不知是否應該讀書無法專注地讀書,網際網路對我們往往有著更加巨大的吸引力 02 為什麼成功人士再忙也要讀書
讀書讓作者沒有MBA證書,也能在麥肯錫工作,並且取得很好的工作成績。開闊視野、提升實力:讀書,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對話,而且是一對一心靈的訪談,除了開闊視野,更可以吸收百家之長,融為自己的思想。挖掘自身的潛力:讀書,讓人轉換思想,挖掘自己無窮的潛力。培養領導才能:讀書,就是思維不斷重塑和開闊的過程,站在書堆上你能擁有更高的眼界去看待這個世界和你的生活。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書本給人廣泛的視野,融會貫通的同時,形成自己的見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辨別信息的能力。制定搶先未來的策略:讀書,讓猶太民族在歷經苦難之後熠熠生光,生意場、科學家、藝術家、醫學等等行業,他們都有著領先於全球的科學技術。激發乾勁:書中的故事和觀點,會激發你對生活的思考和行動力。
03 保證讀書時間的方法
確保最基本的讀書時間: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番茄時間,25分鐘,不做其他無關的事情。在每天的時間表中添加讀書時間:把自己的一天計劃列在紙上,總會有一個25分鐘是可以把讀書放進去的。創造讀書時間:挖掘自己的碎片時間,上下班通勤、午休時間、早起時間,都可以用來讀書。培養適合自己的讀書習慣:對抗習慣引力,通過科學的方法,利用一個月時間,養成讀書習慣。用社交網絡召集讀書夥伴:線上的方式有豆瓣小組,讀書平臺創建的讀書會,微信群組,線下可以尋找同樣有著讀書愛好的朋友交流,或者參加讀書講座,作家發行新書時的訪談等等,尋找更多的樂趣和意義。04 集中讀書法 讓你短時間牢記書中內容
將書中內容轉化為資料庫:將書中內容分為三部分,言之有理的內容,表達出色的內容,體現作家洞察力與智慧的內容。讀完立即整理筆記:在A4紙上,左上角寫主題,右上角寫日期,每頁寫4-6行字,每行寫20-30個字。花一分鐘時間將想法直接寫在紙上,不需要思考內容和措辭。專注閱讀一本書:如果同時讀幾本書,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幾本書都讀不完。要儘量購買書籍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都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和偏好。買書後即刻開始閱讀:在買書的時候,先考慮一下自己當天會不會閱讀。不在閱讀時做筆記:一方面會打亂讀書的節奏,另一方面循環在閱讀、記筆記、閱讀、記筆記這樣的狀態下,讀書效率會降低。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讀:讀書不是非要把每一句話的意思都理解透徹,而是把握整本書表達的主旨,如果不懂的地方,對你理解整本書的內容不受影響,大可不必關注。讀書時儘量關閉網絡和手機:心無旁騖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思考「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帶著目的讀書,是把書本讀薄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用過多的的時間整理書架:按照自己的喜好,管理讀書生活即可。05 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限制讀書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輸出:建立起輸出的習慣,你的讀書會更有目的,讀書的過程也更有意義。分享讀書成果:如果能在網上找到讀書小組或者讀書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分享各自讀書的體驗,就是一種輸出的方式。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你可以寫下來作為自己的讀書筆記,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在相關平臺和朋友圈分享。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讓知識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像滾雪球一般不斷擴大自己的思維邊界,讀書的樂趣便在於此。構建讀書檔案: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閱讀這本書的目的閱讀後的收穫、感受閱讀此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儘量具體,例如讀完這本《麥肯錫經營高效閱讀法》,買書之前會考慮下當天會不會閱讀,或者建立自己的讀書檔案3個月後會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這本書是否真正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思維導圖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