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太費時,教你一種省時有效的閱讀法,讓你快速抓住書中的精華

2021-01-18 婦產科醫生佩媽

平時很多人看書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習慣,看一本書最少都要花三五天,甚至一個月才看完。最後書雖然看完了,但很多時候看完了後面卻忘了前面,甚至也有看完以後壓根不知道整本書說了哪些重點內容,更談不上能用上這些知識。

接著又反覆回翻這本書,翻來翻去最後也沒法整理出一些自己能用得上的知識。最終一本書,別人談起的時候,能把整本書的重點概念、精華、金句、有趣的故事娓娓道來,甚至寫文章時隨手就能用上書中的觀點。最後你問人家用了多長時間研究這本書,別人回答只用了一天的零碎一個多小時!

聽完別人這麼說,你是不是不敢相信,真有這麼厲害嗎?一個多小時能讀完一本書,還能把書中的精華運用自如?

彭小六老師的《洋蔥閱讀法》一書就為我們講解了如何一個多小時成功解鎖一本書,快速地抓住書中的精華。書中講的快速閱讀法,非常適合我們現在快節奏的閱讀生活,每天用零碎的一個多小時看完一本書中的精華,一周可以看5本書,計算一下,一年下來閱讀量驚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本書主要介紹各種閱讀方法,用有趣的海盜故事,帶你學會不同的閱讀技巧,其中包括有碎片閱讀、快速閱讀、卡片筆記法、主題閱讀、深度閱讀、閱讀與變現等內容。學會這些方法,你的閱讀技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如何做到一個多小時解鎖一本書,還能快速get到你想要的精華?

對於已經接受傳統教育十多年的我們,是否覺得這是顛覆認知的事情,是否也會懷疑這本書是不是很薄,甚至覺得這是走馬觀花式閱讀,其實這些疑問都是沒有正確理解一本書的價值。

為此彭小六老師在書中講到了下面兩種閱讀方法:

方法一:30分鐘從頭到尾逐句逐業地閱讀。

方法二:8分鐘看目錄和序言,22分鐘詳細閱讀一個關鍵章節或一個關鍵概念。

哪個方式更好地利用了時間?

哪種方式更好地促進了主動閱讀,加強理解,記憶新知識?

哪種更節約時間?

看完上面的兩個方法,你覺得哪一種閱讀方法,能學到知識?

我們可以嘗試一下上述兩種方法去閱讀一本書,最終結果是不是第二種方法,我們記住的知識更深刻。

為什麼第二種方法更有效果呢?

因為這體現了閱讀的本質,在有效的時間裡,通過快速閱讀,找到書中你覺得有價值的內容,並且去記住它,用「主人翁」的角色讓書本這個「僕人」為我們提供用價值的內容。

因此,在快節奏的閱讀時代,我們可以嘗試這種更節省時間的方法去閱讀,步驟如下:

一、提問

講書人樊登說過,一本書的使命就是解決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在閱讀之前,首先要明白我們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帶著問題去閱讀,而書中對於這個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精華內容。

或許你會覺得書中還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只是找到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看書是不是太浪費了,我們要不要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再把所有的知識精華都撿起來?

其實這就是傳統閱讀的誤區,也就是我們文章剛開始說的,這樣看完一遍,到最後你對所有的內容並沒有很深印象。

相反,我們能把自己的一個問題解決了,深入研究,學會應用,往往比盲目撒網式學習更有效果。

那我們應該如何提問呢?

提問的技巧要根據大腦的喜好進行,閱讀的開始是調動大腦的好奇心和興趣,所以,在讀之前就問下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與這本書同類的書我是否有讀過,然後接下來把書的目錄、序言、封面、腰封都看一遍,再提出自己的問題,一把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提問:

開放式提問「為什麼」、「如何」「能不能」等詞發問,比如我們在閱讀本書的時候,看完目錄以後,我們就知道這本書是講與閱讀有關的方法和技巧,那我們可以提出與閱讀方法相關的問題,比如「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為什麼要碎片閱讀?」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解決方法。

封閉式提問「是不是」、「有沒有」、「可不可以」這些方式提問,因為這種方式只是知道是或者不是什麼,而沒法體現怎麼做,所以最好是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能把問題該怎麼做的方案找出來,並且希望以後能用上。

另外對於一本書能否提出多個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可以的,一本書不限於解決一個問題,但每次閱讀的時候,最好根據一個問題來找答案,這樣更有目標性,而且邏輯性也會比較完整。否則帶的問題太多,最終會導致「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預習

通過閱讀書的目錄、序言大致了解書的結構,還有封面、封底、後記、序言,對本書進行預習,預習的結果主要是有種:「這本書簡單易懂,值得讀」、「這本書值得讀,但是有很多障礙」、「這本書不值得讀」。

看目錄的內容時,把一些感興趣的章節勾出來,還有關於提問的解決方案也要標記出來,整本書講了哪幾部分的內容,相互之間有沒有聯繫,如果組成本書的架構,每部分想告訴讀者哪些內容?這部分還可以對我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修正,問題是否合理,是否與書中內容相匹配?進行進一步修正。

就如《洋蔥閱讀法》一書,從目錄我們可以知道本書首先講了為什麼要閱讀,閱讀與學習的重要性,然後接著就是如何閱讀,把閱讀的方法列出來,碎片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最後是閱讀能帶給我們什麼,就是閱讀與變現的問題。

三、掃讀

通過上面兩個步驟,我們可以確定這本書是否值得看下去,接下來就是花10分鐘時間,把書瀏覽一遍,翻書主要關注的內容是我們之前預習畫的重點內容,對這些重點段落的開頭、結尾、圖表、標題、關鍵詞掃一遍。

這個過程可以用螢光筆、便利貼做好相關的標記,用螢光筆把重點的圖表、重點內容圈出來,便利貼可以把重點關鍵詞寫上,並標明頁碼。沒有便利貼的可以採用折頁的方式,把需要深入學習的內容作標記。

掃讀需要注意的點是不能停留時間太長,還不能默念,默念可能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閱讀習慣,所以在這一點上需要多次刻意練習,否則這樣花的時間會增加,但並達不到記憶效果。掃讀時間這麼短,大家也不用擔心會遺漏了重點,彭小六老師說,「一本書其實真正有用的信息,只需要花20%的時間就能獲得,80%重要的信息集中在20%的內容裡。」

四、切重點

掃讀把書中有價值的內容都標記出來以後,接下來就是把這些重點內容進行深入閱讀,把書中重點的內容用各種筆記的方法記錄下來,比如有九宮格筆記、RIA便籤讀書法、概念卡片三種形式可以用。

九宮格筆記

九宮格筆記法是作者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改良後使用的。我們把提出的問題寫在問題區,然後閱讀的時候,在重點勾選出來的內容裡面,找到與解決方法相關的關鍵字,寫在每一大格的上面,通過抄句子、卡片、例子的形式,對關鍵詞進行解釋的內容寫在大格裡面。把大腦感興趣的內容,或者超越認知的點寫在「啊哈」區。對於與問題相關的解決方法,或者自己認為書上好的內容,在「啊哈」區裡面的內容都可以引導自己去思考,將來如何去做的內容,寫在「接下來要做」區域。

比如,本書談到一個「如何做讀書筆記的問題?」,我們先把讀書筆記的流程關鍵詞寫在九宮格裡面,其中包括標記、收集、整理、建立個人「圖書館」、輸出、應用,這六大關鍵詞寫上去,然後再把這幾個關鍵詞相關的具體方法、解釋放到關鍵詞對應的大格下面,幫助我們理解。然後文中還談「如何收集」的小概念,我們也可以寫到關鍵詞上,最後我們在總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把接下來要做的步驟內容寫在「接下來要做」區域。

RIA筆記讀書法這個方法是拆書幫趙周老師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一書的核心方法,這個方法關注書中一個點的問題時使用的,比如我們對一段話有興趣,然後分別拿出3張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寫上I、A1、A2這三個標籤。

I:用自己的語言把複述書上你感興趣的話;(重述知識)

A1:描述與這段話相關的經驗;(內化知識)

A2:我自己如何應用。(應用知識)3.概念卡片

概念卡片就是運用視覺卡片的方式,把書中的關鍵詞、關鍵概念連接起來,做成有畫面感的筆記,這種方法能更加直觀和深刻地幫助我們記憶書中重點概念。

五、複習

我們看完書,也花了時間和精力做好了各種筆記,是否能把這些知識記住,並隨時應用,是對閱讀的最好反饋。但人的大腦很難做到過目不忘,因此,小六老師提倡好書最少要看兩遍。第二遍是重新打開筆記,回憶一遍書中重點知識,然後再次翻開書,把忘記的點複習一次。

或者也可以嘗試講書人樊登的方法,對知識的自我反芻,最好的辦法讀完一周後,一邊回憶,一邊繪製思維導圖,或者PPT,根據回憶繪製出來的圖,再看一遍書,把書中有用的內容畫出來,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

六、總結

對於上述的方法,我們如何劃分時間才能一天花1個多小時完成一本書呢?

首先早上完成提問和預習(10+5min),中午進行掃讀(10min),晚上用一小時切重點,第二天早上複習一遍。這樣就達成了一小時解鎖一本書的目標了。可能剛開始很多人對這個方法不熟練,一小時讀完一本書是件很困難的事。

對於新手,我們不必為了追求時間而渾淪吞棗,剛開始,我們可以花兩三小時去閱讀,最後做到一天讀完一本書,這相比以前也是非常有成就的。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從傳統的閱讀方法中,一下跳出來,直接達到這個目標。所以,要想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不妨試一下本書這種高效的閱讀術。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效果是必要會達到的。

相關焦點

  • 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教你怎樣高效快速地閱讀一本書
    導語: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教你怎樣高效快速的閱讀一本書。讀書是自我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讓心智變的成熟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抱怨拿起書看著看著就跑調,讀了很久反反覆覆還是那幾頁,一本書讀下來沒有小半年也快一個月了。想找一種方法既能掌握書中的精華,又能快速地閱讀,這是很多愛讀書的我們最理想的讀書狀態。到底該怎樣讀書?
  • 邊讀邊寫可以進行快速深入的閱讀—《快速閱讀法》讀書筆記3
    呼吸式閱讀有4個步驟:1一行採集,只留住最具魅力的片段。2一行精華,只摘取最精彩的一行。3一行評論,回味重要段落。作者將以上的手抄摘錄稱呼為「手抄魔法」,也叫「A5筆記本評論法」。這個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到閱讀人,有三個作用:第一,幫助深入理解內容;第二,保證只摘抄到最需要部分;第三,閱讀成果一目了然。
  • 批量輪迴閱讀:孩子們天生就會的閱讀法
    我們根據孩子們多年的讀書體驗,也不斷汲取博學達人的閱讀技巧,逐漸摸索出一種批量輪迴閱讀法,孩子們身體力行,覺得效果很不錯。尤其是每年假期自助遊學,孩子的自主閱讀主要是用這種方法完成的。批量輪迴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在制定閱讀計劃時,把若干本書歸為一批,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讀完第一遍,兩三周之後讀第二遍。
  • 「最強大腦」「世界記憶大師」盧菲菲,教你如何學會快速閱讀
    被動型閱讀者幾乎放下書啥也記不住,而主動型閱讀者卻能記住大部分內容。而閱讀量又會對兩種讀者產生不同的影響,對於主動型讀者來說,讀的越多,他們就會變得越好,他們會發展出一套思維框架,牢牢抓住書中的想法,進一步加深學習記憶。「世界記憶大師」,最強大腦選手盧菲菲,提出了高效實用的主動閱讀方法——快速閱讀。
  • 鑑賞閱讀:3個方法,有效提升你的語言鑑賞力
    歌德有句話:「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優秀的作品,當然不能快速閱讀,需要鑑賞閱讀。快速閱讀,就像喝白開水,可以一飲而盡,解渴就行。鑑賞閱讀,就像喝功夫茶,需要細品,才解其中滋味。
  • 如何快速閱讀且收穫良多?
    換句話說速讀跟精讀在這兩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我們需要同時培養速讀跟精讀這兩方面的能力,並且通過讀書內容靈活的使用這兩種方法,這一點也開始變得重要起來。 今天先來講講速讀,首先我們為何要速讀呢?集中領域閱讀請你集中精力讀幾本特別有趣,你非常想讀領域的書,這樣你就能相對高效率的積累起該領域的相關知識,在讀完六本或者七本之後,你對該領域的知識有了八成的了解,最終對哪怕第一次讀的書,你只要去理解剩下的20%就可以了。
  • 《快速閱讀》:如何快速解決閱讀障礙問題?這些方法值得我們收藏
    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記不住,或者一本書總是讀,或者讀到忘了。事實上有些誦讀困難在起作用,為了消除這些閱讀障礙,我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將是更上一層樓。我們閱讀效率低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快速閱讀》一書中,這九種方法特別容易使用,小白也可以直接使用。
  • 英文電子書閱讀法
    為什麼讀英文書?我這裡所談,僅限於英文電子書,中文電子書世界還有許多選擇,在此不涉及。許多朋友問我英文書怎麼讀。我說就是找到你的興趣點,然後就讀起來。如果已過大學六級,有好的電子閱讀工具,方便的英文詞典,就能讀起來。但凡資訊、圖書,只要是感興趣的,優先讀英文版,哪怕眼前就有中譯本。
  • 做好閱讀規劃,能助你持續閱讀,精進人生
    於是從四月底到五月底大概一個月時間裡,我用「1小時閱讀一本書高效閱讀法」完成了30+本書的閱讀,並且幾乎都有記錄筆記和語音總結。主要閱讀方法選取以下幾種介紹1小時聚焦高效閱讀法把1小時分成四個部分:1)10分鐘: 寫下書名和閱讀書籍,瀏覽書的封面、序言、目錄,找出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寫下你想要了解或者解決什麼問題,帶著這個問題(焦點)開始閱讀,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不要一字不拉的讀,千萬要聚焦在你的焦點上;2)40分鐘: 一邊閱讀一邊記錄,10-20個能解決你的問題的點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整本書的精華,全都在這裡啦!
    激發乾勁:書中的故事和觀點,會激發你對生活的思考和行動力。03 保證讀書時間的方法確保最基本的讀書時間: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番茄時間,25分鐘,不做其他無關的事情。在每天的時間表中添加讀書時間:把自己的一天計劃列在紙上,總會有一個25分鐘是可以把讀書放進去的。創造讀書時間:挖掘自己的碎片時間,上下班通勤、午休時間、早起時間,都可以用來讀書。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麥肯錫精英1800本書的閱讀經驗總結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作者:赤羽雄二內容重點:一、如何選書二、明確閱讀目的三、一氣呵成的讀完四、輸出大於輸入一、如何選書1、一半商務書,一半虛構類《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到目前為止,大概讀了1800本書。
  • 用主動閱讀法和分析閱讀法把一本書變薄
    我告訴家長:大多數孩子的「不會寫」是源於「不會看」,不會「提煉」書中的內容。這個問題成年人也存在。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好學生要善於把一本書先讀薄再讀厚。讀薄一本書,就是提煉的過程,讀厚一本書,就是加進去自己的理解和收穫。今天,我嘗試用莫提默艾德勒教讀者的兩個方法,來把一本很厚的書先變薄。
  • 蔡志忠的獨家閱讀法
    《蔡志忠的獨家閱讀法》,選自《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書蔡志忠至今讀過3萬本書。他書櫃中有1600本的筆記夾,內容從微積分、物理、佛學到古文訓詁,甚至每天的工作時數,都化作一本本厚實的筆記檔案,記錄下他這一生豐富的閱歷。「我看書特別快,20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漫畫,200頁的物理書只需3個小時。」他認為一般人不會看書,只是在逐字閱讀,並讓文字沉浮於浩瀚腦海之中,且看完即沉入海底。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 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原標題: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環顧四周,候車室、通勤路上,「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看電子書、讀新聞……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消磨碎片時間的一種方式。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
  • 最適合孩子閱讀的《福爾摩斯》,沒有暴力情節,保留最精彩的原著精華
    Q版動漫插畫,新穎排版,特效字體牢牢抓住孩子的專注力。每冊約100餘幅全彩插圖,約2萬字,每冊100餘頁,全彩印刷,採用大號字體和大字間距,排版簡單清晰。不會產生視覺疲勞,也不會帶來太大的閱讀壓力。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力。極具知識性和思考性的探案情節,代入感極強,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參與分析、判斷、推理的解謎互動。
  •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
  • 閱讀打通我與世界連結的通道
    閱讀入門選手可以先選擇頁數較少的開始閱讀。若有一定閱讀量的選手,可用主題式快速閱讀的方法。大家都聽過二八原則吧?一本書的精華你所能提煉的也就20%,同一主題的書,有很多相似的點,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快,讀得越快就讀得越多,能幫助你在短期內搭建關於這一主題的知識框架。 如果是為了精進某一技能而閱讀,那麼建議給自己設定一些任務。
  • 一個速度很慢的閱讀者,用什麼方法兌變為一年閱讀700本書的大神
    印南敦史原來也只是個普通人,他原來的閱讀速度就是讀一頁內容需要5分鐘甚至10分鐘 ,閱讀效率並不高,甚至一度時間認為自己腦子摔壞了。 這樣的一個普通人,是如何成為一個閱讀「神人」的呢?在《快速閱讀法》一書中,印南敦史為我們揭密了。
  • 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有人說,少年時代讀的書會成為你生命的底色。白巖松也曾說過:「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針對讀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還曾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孩子在6-12歲的小學階段能否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關係到他們的成績和成長!
  • 看看書更方便 小米多看電紙書Pro提升你的閱讀體驗
    看書更方便 小米多看電紙書Pro提升你的閱讀體驗 2020年12月21日 17:15作者:李軍工編輯:李軍工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