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速度很慢的閱讀者,用什麼方法兌變為一年閱讀700本書的大神

2020-12-19 霧晨清雨

一年閱讀700本的圖書,一個普通人能做到嗎?一個原本閱讀一頁內容需要5分鐘甚至10分鐘的人,有可能兌變為平均20-30分鐘讀完一本書, 一個月閱讀60本以上的書的強者嗎?

有人說:「怎麼可能?除非是天賦極高的人。」

也有人說, 能做到這樣的人是「神人」。

就有這樣一個「神人」做到了,他就是印南敦史。

印南敦史原來也只是個普通人,他原來的閱讀速度就是讀一頁內容需要5分鐘甚至10分鐘 ,閱讀效率並不高,甚至一度時間認為自己腦子摔壞了。

這樣的一個普通人,是如何成為一個閱讀「神人」的呢?

在《快速閱讀法》一書中,印南敦史為我們揭密了。

一、改變「存儲閱讀」的理念,為「閱讀只為邂逅一行文字」而讀,為寫而讀。

原來讀書速度之所以慢,主要是因為被傳統的閱讀理念所束縛,認為「讀書就是要一字一句、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記在腦子裡。」導致讀書變成一個「記憶書本內容,避免遺忘」的過程,因此讀書也就成了一件沒有意義且壓力巨大的事。

後來作者認識到,讀書同呼吸是同一道理的,人只有吸氣、呼氣相輔相成,才能呼吸順暢。讀書也只有吸收、輸出相互滲透,才能成就斐然。

二、改變閱讀方式:擺脫對於「存儲閱讀」的執著,邁出大量閱讀的第一步。

閱讀理念轉變之後,思想認識突然變得清朗:與其花一周時間仔細閱讀一本書,僅記住其中的1%內容,不如同樣花一周的時間,快速閱讀10本書,記住10%的內容。這樣通過提高閱讀量來獲取其中的「知識片斷」,積少成多。這樣漸漸積累起來的知識片斷,在閱讀中也將漸漸地產生聯繫,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

三、採用更輕鬆的「像聽音樂那樣讀書」的「流水式閱讀」法。

音樂是用來享受的,閱讀何嘗不是呢?

「流水式閱讀法」就是像音樂似的去閱讀,讓書籍像音樂一樣在我們的心中「流淌」。這是相較於「存儲閱讀」而言的一種讀書方法,也是信息化時代最理想的閱讀方式。

那麼「流水式閱讀 」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

1. 一行採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斷;

2. 一行精華,採擷最精彩的一行,使閱讀似探險,其樂融融;

3. 一行評論:寫下對那一行產生共鳴的原因,使「一行感想」喚醒「一冊記憶」。

4. 自我評定讀書足跡。

「流水式閱讀 」也有一定的規則可循:

01. 採用「跳讀」的方式 ,只閱讀序言和目錄,僅讀開頭5行和結尾5行;

02. 確定關鍵詞之後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閱讀;

03. 使用令自己舒適的最適合自己的閱讀節奏閱讀

在閱讀《鄉土中國》的時候,我就採用了印南敦史的這種「流水式閱讀」方法,。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先閱讀這本書的序言和目錄,發現這本書由1 篇「重刊序言」、14篇正文和1 篇序言構成 。在明確了它的構成體系和各部分的大致內容之後,接著我讀了它的「後記」,再讀「重刊序言」,最後開始讀正文部分。

在閱讀其中的「禮治秩序」這一文的時候,我先確定好「鄉土社會的秩序」這一關鍵詞,然後選擇跟這一關鍵詞有關的信息進行重點閱讀。明確了作者文中論述的是「鄉土社會的秩序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後,接著又梳理了作者在行文中如何回答這一問題的行文思路。

這樣,閱讀的困惑豁然開朗:作者為了闡明「鄉土社會的秩序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先區分了人治與法治的概念,然後將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進行了比較,闡明了「禮」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它所具有的特徵及其在鄉土社會秩序維持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解釋了鄉土社會的禮治特色。

這正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一本書出現在你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你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找出其骨架。

運用印南敦史的這種「流水式閱讀法」,就可以輕鬆地找出一本書的骨架 ,輕鬆地解決閱讀中的困惑,使閱讀得以快速順暢地進行。

印南敦史的「流水式閱讀 」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傳統閱讀速度慢的困境,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而且可以使我們的閱讀變得如挖寶般有意義。掌握「流水式」閱讀技巧, 可以幫助我們收穫「一行的精彩,邂逅「一行」的喜悅,成就「一行評論。

你們對印南敦史的這種閱讀方法感興趣嗎?這種方法是否對你有幫助呢?一起來討論交流吧!

相關焦點

  • 不喜歡閱讀?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
    不喜歡閱讀?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朋友小原說,之前看到一本書非常感興趣,覺得對自己的工作也有幫助,就買了回來,還刻意放在枕邊,以便隨手翻閱。但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沒看完這本書,興趣也漸漸減少,但又自責自己連一本書都看不完,內心也焦慮起來。
  • 怎麼做一個優秀的閱讀者?
    「閱讀」幾乎是所有受過學校教育的人都能夠做的事情,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優秀的閱讀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閱讀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讀文本」,另一個是「理解文本的含義」,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在第二部分做得並不好。
  •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中級階段——分析閱讀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本書中文版共計20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3期。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我先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1、閱讀有什麼規則可以遵循嗎?2、怎樣閱讀才能提高理解能力呢?01說到閱讀的規則,書中提出的主動閱讀,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 整本書閱讀,從老師愛上讀書開始——《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
    什麼海量閱讀、什麼悅讀悅美,筆者也曾作為慕名者前往考察學習,除了疑惑,剩下的就是失望。前陣子深圳美女老師胡紅梅事件,也佐證了一個事實:大多盛名之下、所謂成功的「閱讀」教學案例,無非都是包裹著名與利的作秀而已。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確實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出路。但其又無比艱難,想要做好實在任重道遠。
  • 用主動閱讀法和分析閱讀法把一本書變薄
    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好學生要善於把一本書先讀薄再讀厚。讀薄一本書,就是提煉的過程,讀厚一本書,就是加進去自己的理解和收穫。今天,我嘗試用莫提默艾德勒教讀者的兩個方法,來把一本很厚的書先變薄。先用艾德勒的主動閱讀的基礎閱讀四問法讓《濃縮睡眠法》這本書薄得通透,然後用分析閱讀第一階段的四個規則,來理解《濃縮睡眠法》這本書在談些什麼。一.
  • 疫情之下:好的閱讀方法,讓我一年讀完大量圖書
    在這一年裡,利用工作之餘,我看了100多本書。很多人都問我,你是怎麼做到一年看那麼多本書的?其實,閱讀也是有方法的,只要方法用對了,你也一樣可以快速的進行閱讀。閱讀的目的在開始閱讀之前,你需要明確自己本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才能更好的去匹配閱讀的方法。比如你閱讀教科書和閱讀一本使用說明書,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目的,用到的方法也就不一樣。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你真的會讀書嗎?
    看書不只是看熱鬧,追求速度。現在有很多人比拼一個月看了多少本書,但又有多少人在看完這些書後能夠得到真正的收益?在我看來,讀書就是要精讀,掌握方法,用心研讀,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書中的「黃金屋」變成我們知識的「儲備庫」。
  • 怎麼提升閱讀速度?12種消除音讀的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克服「音讀」是所有參加快速閱讀訓練的朋友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同時它也是一個相對複雜和比較頑固的過程,我們要想實現快速閱讀、達到眼腦直映就必須想辦法簡化直至克服這個過程。目前,一般克服「音讀」習慣有下面這些方法。
  • 《快速閱讀》:如何快速解決閱讀障礙問題?這些方法值得我們收藏
    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記不住,或者一本書總是讀,或者讀到忘了。事實上有些誦讀困難在起作用,為了消除這些閱讀障礙,我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將是更上一層樓。我們閱讀效率低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快速閱讀》一書中,這九種方法特別容易使用,小白也可以直接使用。
  • 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
    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好多讀者的困惑,也是一些讀者在閱讀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其實「支支吾吾」、「風馬牛不相及」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設定閱讀目標,經常漫無目的的閱讀。閱讀目標很重要,如果你帶著目標去讀書,你一定會思考很多問題?比如這本書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講了什麼道理?跟你有什麼關係?
  • 半年的時間,16本書的閱讀,在閱讀王閱讀能力班孩子的進步很顯著
    四年級的孩子,在閱讀王閱讀能力班通過半年的時間完成16本書的閱讀,這個閱讀量、這個閱讀速度,讓他成為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給予孩子優秀的學習方法,孩子就能還你一個進步的奇蹟。
  • 用一本書,重塑英語閱讀的習慣-《How To Read A Book》全浸閱讀
    可惜的是,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會把英語學習這件事持續進化,把英語從一個溝通工具進化成一條索道,進入由英文語言充分編碼的人文精神花園。這個遺憾或應回溯到基礎教育;英語言國家的基礎教育,英語的閱讀能力培養是被高度重視,這種能力等同於是我們的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能力,不能不被重視。
  • 四種方法提高英語閱讀速度
    要確定一個明確的閱讀定額,定額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讀20頁。 【方法二】:計時閱讀(timedreading) 計時閱讀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快速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 曾因車禍「摔壞了腦子」,而今一年讀書700本,他如何能做到?
    日本作家印南敦史,是一位專業的書評人,他每個月都要為四家網站撰寫60本書的書評,平均每天讀兩本書,一年的閱讀量超過700本!所以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狹隘,去猜測別人的生活,那時我還太無知,不懂得自己的淺薄。我以為每個月讀60本書是天方夜譚,可在印南敦史的眼裡,這些不過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
  • 尋找最美猴王——《西遊記》整本書閱讀指導
    重要提醒:整本書課堂閱讀的基本原則本文不再贅述,有不理解的同學可參看《在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尋找「最哈姆雷特」》美無定論,所以「最美猴王」只是《西遊記》整本書課堂閱讀的指導方向。切記:無論採用什麼形式去引領課堂閱讀,終極目的是教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並能夠表達屬於自己的個體閱讀感悟。
  • 學以致用,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實用性閱讀指南》
    但是對於讀書能有什麼用,很多人還是會覺得困惑。畢業了還要讀書嗎?這樣的問題,是很多人想問卻沒有問的,因為我們已經自覺把讀書和上學劃上了等號。上學時讀書是為了通過考試,拿到文憑。工作了,還讀書,如果不是為了考什麼資格證書,那麼還有什麼用呢?
  • 閱讀障礙者登上《朗讀者》
    最近播出的央視綜藝頻道《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來了一個特別的「朗讀者」——明星蕭敬騰。他朗讀了自己寫的書《不一樣》,講述了身為一個閱讀障礙者的成長故事。明星蕭敬騰公開自己的閱讀障礙問題,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閱讀障礙」這個詞。
  • 《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 如何快速閱讀且收穫良多?
    集中領域閱讀請你集中精力讀幾本特別有趣,你非常想讀領域的書,這樣你就能相對高效率的積累起該領域的相關知識,在讀完六本或者七本之後,你對該領域的知識有了八成的了解,最終對哪怕第一次讀的書,你只要去理解剩下的20%就可以了。
  • 用學成語的方法讀一本書,CCTV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唐蕊做客閱讀王開講
    (原標題:用學成語的方法讀一本書,CCTV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唐蕊做客閱讀王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