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盛和塾】➡️設置星標,讓稻盛經營學常伴你左右
我們做事時要竭盡全力,到達「盡人事,待天命」的境界。換言之,「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是一種手段,它能讓自己進入「安心立命」的清澈心境。
——稻盛和夫
即使遭遇困難,也決不逃避。當你陷入困境、苦苦掙扎時,如果抱有「無論如何也必須成功」的緊迫感,就會發現平時忽視的現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我從地方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的「松風工業」工作,在那裡開始了精密陶瓷的研究,但我事先並沒有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算不上是優秀的技術人才。
但隨著不斷的努力研究,我終於成功合成了新型陶瓷材料。後來我才知道,在我之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機構已經開發出了同種材料,而在他們研發成功的一年後,我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實現了該材料的合成。於是,這種材料成了松風工業當時的主打產品,也是後來京瓷創立初期的主打產品。
按理來說,我這種人畢業於地方大學,且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根本不可能成功合成這種新材料。而我之所以能成功,便是由於採取了把自己逼入絕境的方法——心中抱著「無論如何也要讓研究出成果」的強烈意念,全身心投入研究,以至於把自己逼到近似「瘋狂」的極限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靈光閃現」的瞬間,並得到了啟示,從而使研發取得了成功。
《京瓷哲學手冊》裡有這麼一句話——只要拼命努力,把自己逼至極限,終會得到「神靈的啟示」。當然,靈感源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但我覺得可以認為是神靈看到我們苦苦摸索的樣子,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給予了我們啟示。因此,我經常激勵員工:「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只要做到這點,勢必能獲得啟示。」
畢業數年後,我到訪久別的母校。當時正值京瓷公司的創業初期,我一邊孜孜不倦地從事研究工作,一邊全力投入公司的經營工作。我在和上學時的一位恩師把酒暢談時,可能是我所表現出的狀態讓他有所察覺,於是他說:「稻盛啊,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吃不消的。如果不保持從容餘裕的狀態,是想不出好創意的。你是一個技術人員,有責任不斷想出好創意並投身研發,所以別把自己逼得這麼狠。」
當時的我是這樣回答老師的。
「老師,您這麼說就錯了。只有在進行研究時把自己逼至極限狀態,美妙的創意和靈感才會產生。您說『如果不保持從容餘裕的狀態,是想不出好創意的』,但這所謂『創意』只不過是偶有所得的設想而已。如果靠這種信手拈來的設想,連一般的工作都無法順利完成,更別說尖端的科研工作了。」
這麼說可能有些失禮,但在象牙塔中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教授們,很少抱有「即便賠上性命,也要研究到底」的緊迫感。但那些因為取得卓越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想必在進行研究時,也是把自己逼至極限狀態的。
正因為如此,我當時毫不留情地反駁老師的話:「如果真想取得優秀成果,就不能輕鬆散漫。」
所謂「逼」,即「讓自己全身心投入」之意。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一事一物,是一種精神與意識高度集中的狀態。
「火災現場的爆發力」是一種常見現象。隔壁人家失火了,在火勢蔓延到自家前,為了把家裡值錢的物件搬出去,身為「弱女子」的家庭主婦居然用肩膀把大衣櫃扛出了門外。等到火災撲滅,自家倖免於難,於是要把大衣櫃再搬回家中,可這時候不要說扛了,推也好,拉也好,衣櫃都紋絲不動。家庭主婦感到不可思議:「我剛才是怎麼把這麼重的東西扛出來的?」
「神靈啟示」屬於精神層面的概念,但「火災現場的爆發力」這個實例證明,在精神高度集中下,肉體也能夠(即物理層面)產生巨大的能量。
不僅如此,如果把自己逼入絕境、埋頭於研究工作,還能產生另一個意義。
竭盡全力把自己逼入絕境,到達了「盡人事」的境界,就能心生「自己已經努力過了」的自豪感,從而進入「待天命」的心境。
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周圍企業紛紛倒閉,自己的企業也陷入訂單銳減的窘境。即便如此,自己仍然拼盡全力地埋頭工作。這種「盡人事」的態度,能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
我們做事時要竭盡全力,到達「盡人事,待天命」的境界。換言之,「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是一種手段,它能讓自己進入「安心立命」的清澈心境。
點擊圖片進入小程序購買書籍
在工作中,您是否也有把自己逼入絕境的時刻?在那種情況下,您收穫了什麼?歡迎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交流。
登錄稻盛和夫線上商學院
了解更多稻盛經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