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把自己逼入絕境,「化不可能為可能」

2021-02-17 盛和塾

關注【盛和塾】➡️設置星標,讓稻盛經營學常伴你左右

我們做事時要竭盡全力,到達「盡人事,待天命」的境界。換言之,「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是一種手段,它能讓自己進入「安心立命」的清澈心境。

——稻盛和夫

即使遭遇困難,也決不逃避。當你陷入困境、苦苦掙扎時,如果抱有「無論如何也必須成功」的緊迫感,就會發現平時忽視的現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我從地方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的「松風工業」工作,在那裡開始了精密陶瓷的研究,但我事先並沒有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算不上是優秀的技術人才。

 

但隨著不斷的努力研究,我終於成功合成了新型陶瓷材料。後來我才知道,在我之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機構已經開發出了同種材料,而在他們研發成功的一年後,我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實現了該材料的合成。於是,這種材料成了松風工業當時的主打產品,也是後來京瓷創立初期的主打產品。

 

按理來說,我這種人畢業於地方大學,且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根本不可能成功合成這種新材料。而我之所以能成功,便是由於採取了把自己逼入絕境的方法——心中抱著「無論如何也要讓研究出成果」的強烈意念,全身心投入研究,以至於把自己逼到近似「瘋狂」的極限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靈光閃現」的瞬間,並得到了啟示,從而使研發取得了成功。

 

《京瓷哲學手冊》裡有這麼一句話——只要拼命努力,把自己逼至極限,終會得到「神靈的啟示」。當然,靈感源於每個人自身的努力,但我覺得可以認為是神靈看到我們苦苦摸索的樣子,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給予了我們啟示。因此,我經常激勵員工:「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只要做到這點,勢必能獲得啟示。」

 

畢業數年後,我到訪久別的母校。當時正值京瓷公司的創業初期,我一邊孜孜不倦地從事研究工作,一邊全力投入公司的經營工作。我在和上學時的一位恩師把酒暢談時,可能是我所表現出的狀態讓他有所察覺,於是他說:「稻盛啊,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吃不消的。如果不保持從容餘裕的狀態,是想不出好創意的。你是一個技術人員,有責任不斷想出好創意並投身研發,所以別把自己逼得這麼狠。」

 

當時的我是這樣回答老師的。

「老師,您這麼說就錯了。只有在進行研究時把自己逼至極限狀態,美妙的創意和靈感才會產生。您說『如果不保持從容餘裕的狀態,是想不出好創意的』,但這所謂『創意』只不過是偶有所得的設想而已。如果靠這種信手拈來的設想,連一般的工作都無法順利完成,更別說尖端的科研工作了。」

這麼說可能有些失禮,但在象牙塔中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教授們,很少抱有「即便賠上性命,也要研究到底」的緊迫感。但那些因為取得卓越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想必在進行研究時,也是把自己逼至極限狀態的。

 

正因為如此,我當時毫不留情地反駁老師的話:「如果真想取得優秀成果,就不能輕鬆散漫。

 

 

所謂「逼」,即「讓自己全身心投入」之意。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一事一物,是一種精神與意識高度集中的狀態。

「火災現場的爆發力」是一種常見現象。隔壁人家失火了,在火勢蔓延到自家前,為了把家裡值錢的物件搬出去,身為「弱女子」的家庭主婦居然用肩膀把大衣櫃扛出了門外。等到火災撲滅,自家倖免於難,於是要把大衣櫃再搬回家中,可這時候不要說扛了,推也好,拉也好,衣櫃都紋絲不動。家庭主婦感到不可思議:「我剛才是怎麼把這麼重的東西扛出來的?」

「神靈啟示」屬於精神層面的概念,但「火災現場的爆發力」這個實例證明,在精神高度集中下,肉體也能夠(即物理層面)產生巨大的能量。

 

不僅如此,如果把自己逼入絕境、埋頭於研究工作,還能產生另一個意義。

 

竭盡全力把自己逼入絕境,到達了「盡人事」的境界,就能心生「自己已經努力過了」的自豪感,從而進入「待天命」的心境。

 

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周圍企業紛紛倒閉,自己的企業也陷入訂單銳減的窘境。即便如此,自己仍然拼盡全力地埋頭工作。這種「盡人事」的態度,能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

 

我們做事時要竭盡全力,到達「盡人事,待天命」的境界。換言之,「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是一種手段,它能讓自己進入「安心立命」的清澈心境。

點擊圖片進入小程序購買書籍

在工作中,您是否也有把自己逼入絕境的時刻?在那種情況下,您收穫了什麼?歡迎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交流。

登錄稻盛和夫線上商學院

了解更多稻盛經營學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聰明人,一輩子3不做,學渣感嘆:後悔明白晚了
    決不隨便應付工作稻盛和夫曾提及,真實聰慧的人,不做隨便應付工作的事。在稻盛和夫來看,一定要極其用心的工作,那樣才可以為自己產生好運氣,扭曲很差的人生。假如你隨意的應付工作,每一個月數最多拿個吃飽穿暖錢,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將來很難過上幸福快樂、幸福的生活,假如他人都會拼了命勤奮工作,提高自己,伴隨著時間的變化,你能被銷售市場取代,很有可能最後連吃飽穿暖錢都拿不到了!
  • 造物者稻盛和夫的氣質
    當你真正感覺到自己愚蠢,愚不可及,你就可能開放,匯集聚集世界頂級的智慧為你所用,這就是賈伯斯。在稻盛和夫的語境中,他分分秒秒鐘在說,「只有在造物中,才能夠滿足員工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幸福」。如果你當下這個活幹得不好,掉鏈子,有可能被淘汰,有可能靠邊站,有可能遭處罰,你不可能物質和精神都幸福。別忘了,稻盛和夫說:「人靠絕活立身,企業靠好產品實現高收益」。所以稻盛和夫的話是一個全話,我們做企業的我們真正要學稻盛哲學,我們真正要落地阿米巴的人,我們這跟小孩兒一樣,要文武雙全。
  • 稻盛和夫的一生:讀3次書,絕境4次逢生,5次破命運天花板鑄傳奇
    此時,13歲的稻盛和夫面臨著升學失敗、戰爭燒毀房屋、患上「白色瘟疫」、親人病亡的人生絕境。朋友大哭失聲,稻盛和夫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抱著朋友一起大哭。當天,朋友堅持把模件完成了。經過這件事,稻盛和夫事後突然醒悟過來:小時候的苦難、現在的困境固然可以磨礪人,但一定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力量,可以助人更上一層!
  • 《幹法》|稻盛和夫:工作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
    科學家出身,企業家出名,哲學家等身,一身而三任,不得不說,稻盛和夫本人就活成了世界奇蹟。但成功不是一蹶而就,在稻盛和夫23歲初入職場時,他也曾哀嘆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幸和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今後的人生將會是怎樣的呢?」
  • 稻盛和夫的五句經典語錄,很受用
    我們看稻盛和夫本人的照片,一個看起來和藹可親、低調善良的長者,不難想像他的心靈是清澈而單純的,所以他總是給員工帶來正能量。有一天夜裡,稻盛和夫來到生產車間,看到坐在角落裡的員工正在唉聲嘆氣,他沒有轉身離開,而是靠近他們,安慰大家說:「要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能夠被順利地完成。」
  • 稻盛和夫:想做一個領導,最重要的資質,不是能力,而是這2個字
    在大家知道公司快倒閉的時候,看不到希望都陸續辭職了,但稻盛和夫卻留了下來,並且吃住都搬進了公司,除了必要時吃飯睡覺,他一直呆在公司攻克技術難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稻盛和夫迎來了奇蹟,他研發出了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的新材料,為公司帶來了希望。
  • 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經營」,究竟是什麼?
    全員參與公司的經營,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奮鬥,當然是幹勁十足。 中國每年新生的創業公司至少有150萬家,但是每年創業失敗的有100萬家。創業失敗率高,可能不是因為產品原因,更多是創業者不懂管理,經營不善而導致創業失敗。
  • 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職場崩潰不妨學學稻盛和夫的智慧
    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曾寫道:倘若出生優越之家, 捧在手心怕摔了, 含在口中怕化了, 輕鬆進入期望的學校就讀, 順利進入著名的大企業就職, 全然不知人間疾苦, 那我的人生道路將是截然不同的。他常把人生裡的苦難當做命運的饋贈,視挫折為進一步堅定志向的契機,最終他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做。學渣感嘆:後悔明白晚了
    如果你隨意的應付工作,每個月最多拿個溫飽錢,能力得不到增長,未來很難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別人都在拼命努力工作,提升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被市場淘汰,可能最終連溫飽錢都拿不到了!如果還是好不了,那就意味著你需要換工作了,要想長期在工作上心態好,要不就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要不就喜歡上現在的工作。
  • 稻盛和夫(心)(成法)
    稻盛和夫(心)(成法)這是我看的稻盛和夫的第三本和第四本書由於這兩本書具體思想主旨都一樣我就一起我描述學習的體會心得。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也是哲學本質(作為人何為正確)以及極致的利他思維最初創辦企業是為了自己到後來學習反思,從利己到利他造福員工實現全體員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到造福社會來經營企業,所以稻盛和夫能成為經營之神自己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以及挽救後來的日航三個,稻盛和夫自己說就是用作為人何為正確,致良知, 敬天愛人,利他之心以及哲學來經營企業和來改變人生。
  • 稻盛和夫:你不破釜沉舟,如何絕處逢生?
    當人被逼入絕境時,只要抱著誠實的態度,正視現實,迎難而上,就能發揮出平時難以想像的力量,絕處逢生。人往往趨向於避難就易,因此,要時時有意識地把自己逼入後無退路的精神狀態,這樣就能夠催生出連自己都驚訝的成果。尤其在經濟大環境惡劣的時候,更要謹記這個道理。
  • 稻盛和夫的經歷:想要改變自己的困境,需要有這兩種思維
    他從小說不上是聰明,上學的時候經常不及格,大學也沒有考上好學校,只能在本地上學,畢業之後去了一家快破產的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簡直是太慘了。但是,稻盛和夫身處逆境,究竟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擁有這兩種思維,或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 馬雲對稻盛和夫說:您做過一年「和尚」?我也想去,但太太不同意
    為什麼稻盛和夫認為馬雲並不傲慢?好吧,在阿里巴巴即將赴美上市之前,讓我們聆聽稻盛和夫和馬雲神一樣的對話。一、阿里創造了一個神話稻盛和夫:在日本,我經常聽到或者看到關於你的故事,在IT行業,你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企業神話。馬雲:那年和您交流後,讓我受益匪淺。我把做企業,從當成一種樂趣,到做成事業,再把他當成做人一樣。這一路上,我學到了很多。
  • 稻盛和夫:張口閉口就說這3句話的人,不招人喜歡,希望你沒有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可以說有著傳奇的一生,他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還在78歲時受到日本首相的邀請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別看稻盛和夫現在擁有如此成就,他在創立公司之前經歷了種種坎坷:考試落榜、患病、考上不入流的大學,但是最終成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稻盛和夫一生都在遵循「戒多言」的人生準則,就像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日本經營天才稻盛和夫,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他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的稻盛和夫,就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成功者,在日本,稻盛和夫被稱為「經營之聖」,在27歲的時候,創立了京瓷,10年之後京瓷成為了世界500強的公司,在52歲的時候,創辦了第二二電KDDI,在2007年的時候,第二二電也成功的進入了世界500強。
  • 稻盛和夫: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沉醉於自己所做之事的人
    成功之道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極其敏銳的頭腦和極其柔軟的心。稻盛和夫不屬於聰明人,初中、高中、大學考試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當個醫生,可是卻只能在一個陶瓷廠找到一份工。工廠瀕臨倒閉發不出工資,員工士氣低落,常常以罷工來宣洩。
  • 中國女記者敬酒,稻盛和夫卻遞給她喝過的酒杯,助理:這是認可
    人生道路上的分叉口一個接著一個,稻盛和夫卻在磕磕碰碰的生活中培養了自己優秀堅毅的品質。正是這些品質,才為稻盛和夫以後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礎。讓稻盛和夫在後來馳騁商界,力挽狂瀾,挽救日航於火熱當中。》中,稻盛和夫寫道:「在家庭大掃除時,最大的孩子幹活最多,最小的孩子甚至可以不幹活。
  • 稻盛和夫說,能做成事業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義」的人
    那個財務比稻盛和夫年長許多,臉上很快露出了不滿的表情。但由於稻盛和夫是他的上司,他還是勉強地回答了稻盛和夫。不過,這個財務解釋的數字讓稻盛和夫接受不了,稻盛連連追問,弄得他非常尷尬。最後證明數據的確出了問題,財務連說了幾個「對不起」,然後拿起橡皮把錯誤的數字擦掉。
  • 稻盛和夫的經營智慧源自何處?知道答案後,我感到很慚愧
    其中京瓷的創始人就是稻盛和夫。這兩天又開始讀稻盛和夫的書,所以想起了寫這篇文章。稻盛和夫曾多次表達過,他的經營哲學來自中國先人的智慧。如果沒有詳細讀過稻盛和夫的書,有可能會覺得稻盛和夫只是隨口一說而已,但詳細閱讀後,相信大家都會發現此言不虛。實際上,不光是稻盛和夫,日本整個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
  • 稻盛和夫:沒錢沒人脈時,就去做3件事,別等中年以後才頓悟
    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日本家喻戶曉的著名企業家,也是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他一生創立了兩家企業,分別是27歲創立的京瓷,和52歲創立的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