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挫折,有的人會一蹶不振,有的人會越挫越強。
在職場混跡這麼多年,我見過很多成年人的崩潰。有人因為工作失誤,被老闆罵的狗血噴頭,而躲在角落裡悄悄流淚;有人因為被裁員,丟掉了工作而情緒失控;還有人因為超負荷工作,或處理不好負責的人際關係,或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我們看到的崩潰只在一瞬間,卻永遠不知道這一瞬間背後有多少根稻草壓在了他們的身上。
柴靜在《看見》一書裡寫道:有些笑容的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撐不下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建議你不妨去學一學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四聖」之一,他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還在78歲高齡時臨危受命,將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這件事也被稱為企業經營史上的奇蹟。
如此成功的稻盛和夫應該是出身豪門,或一生幸運吧?
其實現實恰恰相反,他在幼年時得了肺結核,那時這種被稱為「白色瘟疫」;中學入學考試考了兩次才勉強通過;而且那時正值二戰,家裡的房屋也都被炮火燒毀殆盡。
家裡為了支持稻盛和夫上大學,兄弟姐妹都放棄了升學,結果他卻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大學畢業後也沒有門路,入職考試也屢遭失敗,最後去了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
稻盛和夫的經歷可能比我們每個人都難,那時他也經常感嘆,有時候甚至想破罐破摔,有一次他甚至萌生了想當「黑道書生」的念頭。
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曾寫道:
倘若出生優越之家, 捧在手心怕摔了, 含在口中怕化了, 輕鬆進入期望的學校就讀, 順利進入著名的大企業就職, 全然不知人間疾苦, 那我的人生道路將是截然不同的。
他常把人生裡的苦難當做命運的饋贈,視挫折為進一步堅定志向的契機,最終他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所以如果你正處在逆境之中,稻盛和夫的經歷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今天我也分享3條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當你撐不下的時候不妨去試一試。
做人做事,都要心懷「利他心」
稻盛和夫在小時候是個孩子王,當別的小孩受到欺負時,他常常會挺身而出,即使在明知實力不行的情況下也要上前,時常被人打趴下。
因為他那時就明白一個道理:有私心的人,當不了孩子王。這也為後來稻盛開悟「利他之心」種下了種子。
稻盛和夫後來經常說:「如果被私心雜念所束縛,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尤其是處在低谷之中的人,常常會想改變現狀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這樣可能一時自己的情況會有好轉,但站在更長時間維度上來看這是對自己百害無一利的事。
「利他心」它會推動著事物不斷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也是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稻盛和夫一直有一種信念: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是不可能靠近自己的。
換句話說就是,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你在內心必須要無比渴望。
稻盛和夫剛畢業那會,進了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一段時間後,跟他一起進公司的人都堅持不下去了,紛紛辭職。
但稻盛和夫的內心有個目標,他一直想研發出一種新型的陶瓷材料。他搬進了實驗室,在沒有專業背景、沒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情況下,靠著超人的努力和內心的渴望,硬生生地研究出了世界先進的新型陶瓷材料。
不僅拯救了企業,還成就了自己日後的人生。
身在困境中的人,你不妨想一想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變成你的信念,近似「發瘋」的渴望,並為之不斷努力,就能變不可能為可能。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自己的人生
在稻盛和夫看來,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稻盛和夫常說:
「為達到目標,不管外面颳風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先是堅持1個月,再堅持1年,然後是5年、10年,鍥而不捨。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像的境地。」
所以,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先不要去懼怕。安靜下來問一下自己,自己有沒有盡到百分百的努力,如果沒有,那不妨去試一下。
要記住,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磨鍊自己的靈魂。
就像在1979年的日本事件中,面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這種糟糕透頂的事情,稻盛和夫是什麼態度呢?
日本雖然曾經是一個親美國家,但是稻盛和夫在1979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發表了一篇文章警醒企業:如果有一天,歐美那些先進國家不再給我們轉讓技術了,我們日本企業該何去何從?
這一問題在當時起到了振聾發聵的效果,當時很多企業都享受著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所以,稻盛和夫的這一發問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發問過後,稻盛和夫就為大家指明了方向:《賭在技術開發上》,這一觀點很明確,我們企業一定要做到「自主研發」!
這和我們中國現在的經濟立場不謀而合:有自己的技術,自主自強,才不怕別人的技術封鎖!
而後不久,美國果然加緊了對日本企業的經濟制裁,稻盛和夫靠著搶佔了科技制高點,帶著團隊躲過了這一劫,一舉躋身世界五百強!
世界五百強企業,在世界上總共只有500家,而稻盛和夫一個人的名下就有3家。不僅如此,馬雲一直以來運用的「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就是當年不遠千裡飛到日本去,和稻盛和夫先生取經帶回來的。
稻盛和夫信奉中國的佛教,所以他始終會讓自己保持平和、仁愛的心態。
60多歲時,即便查出身患癌症,這位老人也只是輕描淡寫了一句「哦,是癌症啊。」接著就做出了把財產捐贈給社會的決定。
而後,不知是不是這位老人一生的善舉感動了上天,稻盛和夫至今已經88歲,仍用自己的精神,回饋著企業家和社會。
馬云為了請教稻盛和夫的經驗,前後往日本飛了不下4次,只為和稻盛和夫說說話。回看稻盛和夫的生平,堪稱傳奇而輝煌的一生,無數人都想學習他寶貴的人生經驗。
在馬雲眼裡,不能放過任何和稻盛和夫交談的機會!
為了幫助創業者和普通人,稻盛和夫寫了很多書,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幹法》、《活法》《心法》三部曲,三本書分別從工作,人生和精神三個維度,講述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驗和智慧,沒有雞湯,全是乾貨。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