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守夜人:三叔
販賣故事人:樂楓
故事坐標地:北京
故事撰稿人:樂楓
最近有個朋友給我發微信說:「他變了,我該怎麼辦?以前我的信息他都是秒回的,現在我打了一大串狠話,撤回了他都不問,我知道他肯定看到了。」
我問她:「你都撤回了,也許他沒看見呢?」
「誰的手機不隨時拿在手裡,我是在1分59秒時撤回的。」
「你既然想讓他看見,為什麼還撤回?」
「我就是想發發脾氣,也不是真要說狠話,也沒有想怎麼樣,問問我到底怎麼了,就這麼難?」
……
我和她斷斷續續聊了近一小時,異常感慨,關於女人小心翼翼的在乎,關於男人的心理,關於戀愛關係的維繫,太多。
有人說他愛不愛你,撤回一條消息就知道,有的女人發一條消息都要斟酌半天;有的人刪刪減減臨發送時,還是一字一字的刪除,退出了界面;有的人每天都要用撤回去試探。
可是,愛情真的是用撤回一條消息來驗證的嗎?
Chapter 1.
你別再撤回消息了,他就是不愛你
見過你愛我的樣子,所以知道你現在不愛了。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難免無奈,透著一絲的傷感。
一段感情有著它的階段性,初相識的驚喜,熟悉後的磨合,矛盾激化時的互相忍耐,對於變,有著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撤回消息就是一種試探:愛我的人,我做什麼都會第一時間來問,愛我的人怎麼會不好奇剛才我發了什麼?
什麼樣的人會撤回消息?
除了真的信息發送錯誤的,一種是欲言又止的隱忍,想聯繫,糾結半天發出去又後悔的怯弱;一種是示弱想和好,又不想太主動的暗示。
其實每個信息的輸出,都附帶著「我想你了」的潛臺詞,撤回時,是遲疑,是自省,怕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分量太輕,怕打擾了別人,怕得不到想要的回應。
感情裡,女生總是這樣,一步步淪陷,沉淪後再一步步妥協。一遍遍的勸自己,有可能是他在忙,有可能真的是沒看到信息。
電影《他其實沒有那麼喜歡你》,講過這樣一段話:
「有時候我們寧願相信一個男人太害怕、太緊張、太自卑、太敏感、太忙太累、家庭壓力太大……卻不願意看清很簡單的事實:
是的,他不是太忙,不是受過傷;不是要就任美國總統,不是腦震蕩得了短暫性失憶;不是手機掉進了火鍋,不是有健忘症,他也不是死了——他只是沒有那麼喜歡你而已。」
真愛你的男人捨不得你去猜,捨不得你去等,捨不得你難過。他們會第一眼看穿你內心的忐忑,會給你足夠的安全感。
就像問出對方到底愛不愛自己這件事,說出口的那一瞬間,你就已經知道了答案,別再撤回消息了,他真的不愛你。
梁朝偉曾說:「男人愛你,你就一定能夠感覺得到,如果你想起的只是他給的不安,那麼其實他沒那麼喜歡你。」
可是女人傻啊,愛了便是愛了,即使他明確的告訴你:「我們算了吧,你能不能別這樣了,你還是不甘心。」
《阿飛正傳》看了很多遍,依然記得張曼玉和張國榮的那段對白。
張曼玉:我想搬到這裡和你一起住。
張國榮:好。
張曼玉:那我怎樣跟我爸說呀?
張國榮:說什麼?
張曼玉:我們的事呀。
張國榮:我們的什麼事?
……
張曼玉:你會不會和我結婚?
張國榮:不會
張曼玉:我以後不會再來了
張曼玉:我還是想搬到這裡和你一起住。
張國榮:我不會和你結婚。
張曼玉:不結婚也沒關係,我就是想和你在一起。
愛上你後,註定我就輸了,最後覺得哪怕在你身邊就好,不要結果。
這時,你說依然聊天撤回消息的她是試探嗎?
不是,撤回的是不管不顧要去愛你的真心,不是不愛了,是不敢打擾了。
Chapter 3.
最好的感情,要懂得適可而止
張愛玲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一朵花來。」
愛多了,他就不珍惜了,付出的多了,他就理所當然了,《小王子》裡他和自己的玫瑰花有段難捨的情,書裡描述:「因為你在玫瑰花上耗費的時間,才使得她變得如此重要。」
有時候想想感情的相處,最好不過像太極,柔中帶剛,一個推一個接,你來我往的愜意才最有韻味。
一味的追,一味的給,反倒失去了它本真的甜味。
點亮「贊」和「在看」,願你所有真心付出的愛,都能得到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