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呂布無言以對,《史記》:我可以解釋

2021-01-08 樓頂的貓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裡,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

這是《三國演義》中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的情景。

當時呂布騎著赤兔馬追在公孫瓚後面。傳說赤兔馬一天能跑一千裡,它跑起來就像一陣風一樣。眼看馬上就趕上公孫瓚了,呂布舉起方天畫戟,朝公孫瓚的後心猛地刺去。

就在這危急時刻旁邊有一個將軍,瞪著圓圓的眼睛,虎鬚都倒豎過來一樣,挺舉著一丈八尺的蛇矛,騎著馬一邊飛馳而來,一邊大聲喊叫說:「三姓的家奴不要走!燕地人張飛在這!」

三國演義中呂布是一個人中之龍,他外表形象英武,性格粗狂豪放。他的勇猛,在三國中,難有敵手,但因為他「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而在兩軍陣前被張飛大罵為「三姓家奴」。而對張飛的這個綽號,呂布也沒有做出有力地反駁。

那張飛為什麼罵他「三姓家奴」了?

三國演義中,呂布一出場跟的是丁原。丁原是荊州刺史,當時的呂布尊稱他為義父。後來董卓見識了呂布的神勇,就想招攬他。這時候董卓的部下虎賁中郎將李肅說:「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

於是,李肅帶著千裡馬赤兔,一千兩黃金,還有其他的禮品,外加一張名叫「前途」的大餅,一番忽悠,呂布「一刀砍下丁原首級」,投董卓去了。他到了董卓那裡,他說「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

於是帶他自己原本的姓氏呂,加上後來兩位義父,所以張飛罵他為「三姓家奴」。呂布對這個綽號,非常憤怒,但卻也無可奈何。其實這話比他早的豫讓,早就給出了他的答案。

豫讓的事跡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裡面,後來司馬遷把他的事跡寫到了《史記·刺客列傳》中。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有一個名叫豫讓的,他是晉國人,他原先在範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做事,但是都沒有什麼名氣。後來他離開了這兩個家族,加入了智瑤團隊,智瑤非常看重和寵愛他。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者》,開篇就介紹了豫讓的情況,他先後為三家主君做事,履歷並不比呂布漂亮多少。後來豫讓服務的最後一任主君也被殺了,並且是被虐殺。豫讓逃走後,決定給智瑤復仇。

但是幾次刺殺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趙無恤對著已經成為俘虜的豫讓說:「你這人呀,以前你是範家家臣,後來又投奔了中行家,範家和中行家都是被智瑤滅掉的,你這人不但不為主君復仇,卻轉投智家,現在智瑤死了,你有什麼立場給智瑤報仇了?」

首先說明一下,史記裡面說的,範家和中行家都被智家滅掉,是不太準確的說法,因為滅掉範家和中行家的其實是趙家,智家只能說是最大的受益人,他吞併了範家和中行家的地盤。

這時刺客豫讓,和呂布的沉默完全不一樣,他擲地有聲地回答說:

「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在範家和中航家做事的時候,範家和中航家是用平常人的態度對待我的,所以我也用平常人的態度平平常常的對待他們。但是到了智瑤那裡,他是用國士的禮節對待我的,所以我也就用國士的態度回報他。

原本作為臣子應該,從一而終,終於主君,但是在豫讓這裡,更接近現代很多人對自己上級的想法,那就是臣子的身份,只是一份合約,真正有約束的是主君對自己的態度。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源頭。

而呂布的「反覆無常」,除了「見利忘義」的一方面外,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繼承了豫讓的某種觀念,就是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君臣的某種對等。身份作為一種空泛的契約,並沒有太強的約束力。

人作為一種個體,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君臣關係更是一種雙向選擇,「合則留,不合則去」。這也表現在三國中,真正的人才有非常大的議價權。

他們所展現的思想,就像《孟子》的一段名言: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大意是:君主對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對待君主,就會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對待臣下如同犬馬,臣下對待君主,就會如同路人;君主對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對待君主,就會如同強盜仇敵。

相關焦點

  • 呂布真的是三姓家奴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出場時是丁原義子,因丁原反對董卓,呂布一時殺敗董卓,但後來被李肅用赤兔馬和財物收買而殺掉丁原投奔董卓
  • 呂布為什麼會怕張飛?
    第一、呂布底氣不足我們總有這樣一個錯覺,張飛性如烈火,是個粗魯直爽毫無心機的漢子。殊不知,張飛也有粗中有細的一面,你看他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多麼貼切,直擊呂布心坎的傷疤。呂布初為丁原義子,被董卓用一匹赤兔馬收買,殺了丁原認董卓為父。後來又被王允利用貂蟬巧施連環計,挑撥離間董卓和呂布父子關係,呂布一怒之下,又殺了董卓。
  • 奪取徐州時,呂布卻不敢殺掉酒醉後的張飛,他到底在怕什麼?
    首先從呂布和張飛第一交手說起。虎牢關一戰,當時先前到達的共有八路諸侯與呂布交戰。可以說呂布視這八路諸侯如草芥,一騎赤兔馬,一桿方天戟,往來如飛,殺得八路諸侯人仰馬翻,主將戰死者多人。當時的呂布就如同隋唐李元霸一樣,碰到誰誰死,八大諸侯能話著離開戰場都較難了。在這關口上,張飛挺丈八蛇矛主動迎戰呂布,大呼"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並與呂布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
  • 「三姓家奴」--呂布死於背信棄義
    三國演義裡因換了3個主子的呂布被世人罵成「三姓家奴」----此話出自張飛,意在諷刺那類有錢便是爹,有奶便是娘的人,對那些毫無操守、隨意受權勢支配、沒有獨立自主意識的人,也形容為「三姓家奴」。「三姓家奴」是諷刺呂布反覆無常,無誠信,認了兩個義父,改了兩次姓,最終都以擁護自己的利益背信棄義,殺死了有恩於自己的兩位義父。
  • 都是換陣營,為什麼秦叔寶就被歌頌,呂布就被罵「三姓家奴」?
    我是透過影視知歷史,想必看過《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這兩部電視劇的歷史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都是換陣營,為什麼秦叔寶就被歌頌,呂布就被罵「三姓家奴」?其實我之前也有這麼個疑問,後來琢磨琢磨了一些看法,這裡僅供大家參考。說道呂布和秦瓊都是兩個時代都很難繞開的英雄人物。關於他們各自時代都有一個排名。
  • 打不過呂布卻又總愛挑釁呂布,張飛不怕死嗎?
    關鍵的是張飛不僅是萬人敵,更是不要命的勇夫。自古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張飛張飛武功固然比上呂布,但他也是萬人敵,不是像項羽面對劉邦一樣,說秒就能秒的。張飛就是那種呂布看著噁心,但又殺不死的刺頭一樣。
  • 呂布臨死前,放聲大罵劉備「大耳賊」,為何對張飛卻非常友好?
    ,前往虎牢關迎敵,呂布雖勇,但有一人也絲毫不懼他,此人便是張飛。張飛駕馬出關,來到戰場之上與呂布對峙,並且大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外號所激怒,一開始還不認這個外號,張飛此時就說了,「你小子先認丁原為乾爹,再認董卓為義父,加上你親爹」你不是三姓是什麼?呂布一時間根本無法開口辯解,只得認了這個外號。
  • 他是三國唯一敢單挑呂布的人,兩次單挑呂布而不敗,為何他敢如此
    張飛何德何能,為何不僅不怕呂布,還每次追著呂布打,不僅追著呂布打,還經常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完全是不把天下第一的呂布放在眼裡的樣子,張飛為什麼敢如此囂張?,可以看出張飛肯定是聽說了呂布的過去,不然也不會罵也三姓家奴來?
  • 許褚二十回合平呂布,張飛一百餘合平呂布,兩人武力差距有多大?
    ,一個是許褚,濮陽之戰中許褚曾和呂布「鬥二十合,不分勝負」,另外一個就是張飛在徐州曾和呂布「酣戰一百餘合,未分勝負。」那麼許褚二十回合平呂布,張飛一百餘合平呂布,兩人武力差距有多大?之所以徐州大戰張飛能支撐一百多回合不敗,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當時徐州錯綜複雜的局勢使得呂布不可能會擊殺張飛,而三英戰呂布則不同,張飛一聲三姓家奴使得呂布必欲殺張飛而後快,有沒有殺心的呂布武力值肯定是有所不同。
  • 三英戰呂布,為何張飛第一個出戰?背後的原因令人意外
    撇開其他的諸侯不提(因為他們都被呂布打怕了),有個疑問是為何當時第一個出戰的是張飛而不是關羽?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裡面大有深意,背後的原因也耐人尋味。關羽性子孤傲,從後面情節可以看出來,能得到他認可的簡直是少之又少,除了張遼和徐晃,即使在蜀漢內部估計都沒幾個他看得上眼,以關羽的性子,當時眼裡除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之外,餘人皆不在他眼裡,何況是公孫瓚?
  • 趙荔紅 | 下邳故事之呂布
    三國時,下邳最著名的事件是呂布被吊死在白門樓。小說《三國演義》對此事也有演繹,只是細節與歷史有些不同。《三國演義》中,呂布甫一出場,即挨罵。張飛這廝,性情暴戾,濫殺無辜,可只要碰到呂布,即可自居道德正義,罵呂布是「三姓家奴」。呂布終其一生,貼著這個標籤。
  • 正史中張飛是呂布的對手嗎?
    ,綜觀三國,也只有張飛有如此表現。那麼張飛打得過呂布嗎?  在《三國演義》之中,呂布是公認的第一猛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被呂布阻擋在虎牢關外,竟然無人是天下無雙的呂布十合之手。張飛按捺不住,持丈八蛇矛大戰呂布,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然後,關羽劉備齊上,終於把呂布殺地狼狽而逃。  論單挑,曹營之中表現最好的也只有許褚的二十回合不分勝負,連曹操都說:「呂布非一人可勝。」
  • 海賊王:部分海迷吐槽甚平是「三姓家奴」?你是對呂布有誤會
    其中甚平表示「他不能信任這種輕易轉換陣營的人」,這裡就讓一些海迷盯上了,你一個「三姓家奴」有什麼資格說德雷克(某吧「原話」)?注意這裡重點提到了「三姓家奴」,看到這裡土豆君也是一臉問號,你是不是對「呂布」有什麼誤會呢?甚平到底算不算三姓家奴?還真要好好學學歷史。
  • 三國敢主動單挑呂布的七個人:兩死一傷,只有此人一生不怕呂布
    呂布的武力在正史中可能連前三都進不了,不過在演義中呂布卻是睨視群雄的三國武力第一人,畢竟除了呂布之外,還沒有誰能連關羽張飛聯手都奈何不之人,話雖如此
  • 「三姓家奴」呂布為什麼極受日本人追捧?
    三姓家奴」罵得結結實實。熱衷搞排行榜的日本媒體當然不會閒著,早就評選出了最受歡迎的人物,前十名如下:1諸葛亮(孔明)2劉備(玄德)3關羽(雲長)4曹操(孟德)5趙雲(子龍)6張飛(翼德)7呂布(奉先)8周瑜(公瑾)9馬超(孟起)10司馬懿(仲達)
  • 馬德:張飛丟掉的江山與呂布丟掉的腦袋
    張飛說,我哥哥臨走之時,吩咐我少飲酒,怕我誤事,今天你等可開懷暢飲,明日都各戒酒,幫我守城。天底下的酒徒戒酒的說辭大約是一樣的:喝了這一次,就永遠不喝了。說完,張飛起身勸酒,勸至曹豹面前,曹豹連連擺手,說,我從天戒,從不飲酒。張飛哪裡肯信,強勸不已,曹豹勉強喝了一杯。打了一圈過後,張飛已經喝得大醉。第二圈又勸至曹豹面前,曹豹連連告饒,再三不飲。
  •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資治通鑑》中也有」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一說。因此可以說呂布佔徐州一半是袁術的慫恿,一半是徐州兵將的請願。而徐州兵將請呂布入城當自有其道理,至少是慕呂布之聲名,非是無由之舉,不然不會有「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之語。《三國演義》把劉備佔徐州說成是陶謙相讓,既是相讓,又何來張飛跟陶謙部將火拼之說?
  • 張飛六十回合擊敗呂布趙雲,哪位三國名將能跟張飛大戰一百回合?
    陳壽在給蜀漢名將作傳的時候,諸葛亮單獨一傳,其後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傳,緊接著就是龐統法正合傳,這說明在陳壽眼裡,趙雲的地位是可以跟關張馬黃並列,是要高於龐統法正,更遠遠高於費禕蔣琬魏延。至於被網文吹上天的陳到,不好意思,在《三國志》裡只有一句話介紹,而且是在介紹趙雲的時候順便提的一句,在《三國演義》裡,根本就找不到他的影子。
  • 為何呂布投靠別人被罵「三家姓奴」,劉備投靠別人卻得一世美名?
    然而還有一些無權無勢卻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們只有依靠這些軍閥才能在亂世中立身以實現自身的抱負,劉備呂布就是其中的代表,但這二人結果卻完全不同,呂布屢次賣主被人罵為「三姓家奴」,劉備先後投奔八個人被贊仁義,這是為何呢?
  • 呂布一生未殺過名將,卻是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吹出來的嗎?
    呂布這個人在歷史上名氣頗大,有人佩服他的武力,也有人看不起他,看不起呂布的原因則很簡單,呂布有個外號是三姓家奴。 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其實並不冤枉,呂布到處認乾爹,讓人覺得此人不忠不義,更是配不上英雄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