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武力在正史中可能連前三都進不了,不過在演義中呂布卻是睨視群雄的三國武力第一人,畢竟除了呂布之外,還沒有誰能連關羽張飛聯手都奈何不之人,話雖如此,演義中卻有好幾位猛將敢挑戰呂布,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敢主動單挑呂布的七個人:兩死一傷,只有此人一生不怕呂布。
方悅、穆順、武安國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
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
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
這是演義中最先挑戰呂布的三位驍將,結果是兩死一傷。他們之所以主動出戰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呂布雖然驍勇,但是只聞其名,十八路諸侯誰也沒見他出手過,真實的武力如何不得而知;第二,這三人都是各方諸侯麾下能打之人,方悅能支撐五個回合,武安國可力戰十餘回合武力其實相當不錯了。
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裡,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
公孫瓚是一方諸侯,別的諸侯都是部將出戰,為何公孫瓚親自出馬挑戰呂布?一方面公孫瓚麾下缺乏猛將(那時趙雲還沒來),二是公孫瓚威震北疆,每次作戰習慣身先士卒,而且本身武力也確實不俗,能力戰呂布數個回合的諸侯除了公孫瓚之外,估計也就孫堅能做到。
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
董卓遷都長安,十八路諸侯只有曹操一人率兵追擊,卻在滎陽中了徐榮的埋伏,一場大戰下來幾乎全軍覆沒。此時曹操麾下武力最強的當屬夏侯惇無疑,所以他第一個出馬挑戰呂布,不過估計最多二十回合就抵擋不住撤了回來。
許褚便出。鬥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
許褚是典型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又是剛剛加盟立功心切,所以第一個衝上去單挑呂布,許褚在呂布手下難道只能支撐二十回合?並非如此,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曹操老巢兗州落入呂布之手,曹操想要速戰速決才會讓典韋、夏侯惇等人上前幫忙。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
從五十餘回合到一百餘回合,張飛的武力進步很快,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呂布已過巔峰期,這是張飛能力敵呂布一百餘回合的原因之一,當然也和徐州錯綜複雜的局勢下呂布沒有擊殺張飛之心有關。
三國真正一生不怕呂布的只有張飛一人,演義中張飛其實挑戰過呂布六次,除了上述最廣為人知的兩次之外,比如呂布襲取徐州和縛女突圍之時也曾和張飛交過手,張飛遇到呂布非打即罵,甚至連呂布都有點怵張飛:「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
七個敢挑戰呂布之人中,方悅和穆順被殺,武安國受傷,真正全身而退者只有張飛、許褚和夏侯惇三人(許褚雖然不敵但是退走還是沒問題的);至於公孫瓚,如果沒有張飛那一聲三姓家奴激起呂布滔天怒火的話,十有八九會死於呂布方天畫戟之下,所以嚴格來說也算不上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