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吐槽電影院
最新大片,最辣影評,每晚搶先看
這個周末,想跟大家聊聊,支持你走進影院去看電影的理由。
我知道有的人非常在乎故事。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劇作的匠心獨運,值得在電影院親自體悟。
因為,被人劇透很不舒服。
還有的人非常在乎視效。
視效是給眼睛吃的冰激凌,燒錢,每一格畫面裡包含的信息跟語言,要在電影院才能檢驗。
因為小屏幕,是視效大片施展不開的舞臺。
《海王》
不過支持我走進影院的,更多時候,還是因為人。
我指的是,電影裡的角色。
一個好演員,一段好表演,是電影裡的華彩。
請問你如何能忘記艾爾·帕西諾在《聞香識女人》裡那段《一步之遙》?
因那一刻,我明白什麼叫「有些人,一分鐘內過盡一生」。
此後絕不放過在大銀幕上欣賞它的機會。
忽然想到國內演員裡,也有一位在鏡頭前用表演就能噬魂攝魄的戲精。
他叫金士傑。
坦白講,四年前那部規規矩矩討論大齡女青年「愛情事故」的《剩者為王》。
因金士傑這段一鏡到底長達六分鐘的獨白,把整部電影提升了一個維度。
「三十幾年前,她來了,給我帶來幸福……」
他的哽咽,輕而易舉賺走銀幕外頭我的眼淚。
你會發現,金士傑每次在銀幕前的塑造,無論角色大小,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繡春刀》裡的大太監魏忠賢,像一隻驅趕不散的老鬼。
陰鷙,咬著後槽牙吐字,那種洞悉一切左右人命的情態,讓人恐懼。
《師父》裡的武者鄭山傲,向廖凡拜師學習挾刀揉手。
逼出廖凡的絕學,比武當中再下殺招,裡子面子佔盡便宜。
面子上講好守住江湖名聲,卻給自己穿了護甲,成了口蜜腹劍的偽君子典型。
這是金士傑全身上演大武行的樣子。
但在《一代宗師》裡,他只抬抬眼,他就把一個隱匿江湖的高手形象立住了。
大多情況下,有金士傑出現的戲,能讓人在觀影之外得到一種額外的驚喜與享受。
那種在舞臺劇小劇場千錘百鍊的演技,挪到電影裡,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我覺得這應該叫做「金士傑效應」。
周五剛剛上映的這部新片裡,這種效應被再次驗證。
《人間·喜劇》
難得的是,金士傑這次飾演了一個略帶喜感的富豪爸爸楊臺竣。
跟soda強之間隔著一百多個蒙總。
但是論作比造,這位楊總的套路可一點都不差。
這得先從敗家富二代兒子楊小偉(魯諾 飾)說起。
你知道的,富二代兒子在影視劇裡的表現,靠譜的少。
《都挺好》的小蒙總混起來是在辦公室打遊戲,楊小偉是沒錢還得混夜店,刷老楊總的臉過活。
可巧了,楊小偉就遇到一個刷臉不好使的幫派老大巴爺(任達華 飾)。
欠錢不還,這邊建議親親剁只手來還呢。
《人間·喜劇》的基本主線衝突,就是從要錢還債父子battle戲份上來的。
它還有另外一股勢力——小夫妻濮通(艾倫 飾)和米粒(王智 飾),因被拖欠工資三個月,到楊小偉公司上門討要,結果莫名其妙被卷進鬧劇推波助瀾。
Round 1. 假裝天台跳樓
導演&編劇&主演:楊小偉。
觀眾:Only楊爸爸。
臺詞:
楊小偉:「錢重要你兒子重要啊?」
楊爸爸:「不給兒子錢最重要。」
Round 2. 我綁架我自己
導演&編劇&主演:楊小偉。
配角:群眾演員濮通、米粒。
觀眾:Only楊爸爸。
播放渠道:手機直播。
臺詞:
楊爸爸:「今年他第幾次騙錢啦?打死他沒關係,拿屍體來跟我換。」
Round 3. 直播造人你怕不怕?
導演&編劇:米粒。
主演:米粒、楊小偉。
觀眾:楊爸爸、群眾演員濮通、幫派分子甲、乙。
臺詞:
你兒子不值錢,你孫子總該值錢了吧?來來來,直播,當你面造小人,就問你怕了嗎?
楊爸爸:好怕怕,來來來,一千萬贖金當你的面替你捐了它。
總結:老楊套路深。
然而,強大的「金士傑效應」告訴你,他不會真把楊總演成視財如命的符號化小人物。
只悼念亡妻這一場戲,金士傑就把楊臺竣的角色小傳演出來了。
一個打鐵出身的,早期創業不要命似拼搏,為事業不顧家庭的小人物。
變成富豪的代價是妻子病故,兒子離家。
孤獨老頭兒,無人傾訴,只能對著相片飲痛。
他讓我想起了前兩年好萊塢片《金錢世界》裡的保羅·蓋蒂。
也是位能做到雲淡風輕掏150萬美金買幅畫,卻一毛錢都不願意給自己孫子交贖金的狠人。
但《人間·喜劇》因為很多小人物的存在,整體不像《金錢世界》那樣壓抑。
有人說這些關鍵性的小人物們,就有點像「《無名之輩》2.0版」。
他們的行為,背後都有支持他們的原因。
楊臺竣並非貪婪,而是對兒子恨鐵不成鋼。
楊小偉沉迷聲色犬馬,是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叛逆。
就連反派大佬巴爺,坐在屠宰場吃炒粉,內心揣著的,與小人物的夢想無二。
而幫助楊小偉綁架詐騙的濮通和米粒,可能是我們這個社會裡存在最多的人。
老實巴交,不招災惹禍,卻總被欺負;
靠販賣心靈雞湯拯救貧窮,換來現實的當頭棒喝;
甚至引發妻子的生育恐慌。
從開始,你大概就能猜出來,這樣一群小人物,能成事的概率幾乎微乎其微。
他們大多時候,就像卡在牆裡出不去進不來的濮通。
手足無措地尷尬著,然後慢慢將尷尬變成習慣,仿佛從來都是如此。
他們在銀幕裡頭演的是一幕幕《人間·喜劇》,而我們在銀幕外看到的不知道算不算一種悲劇。
但有一點我們能知道。
電影裡,一定會把父子之間的隔閡與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給解決。
所以你也可以將《人間·喜劇》看成一種成年視角下對父子關係的解讀跟探討。
曾經我們羨慕那種主動承認錯誤的父親。
《如父如子》中的野野宮良多
或者父母離異了,但是跟孩子像哥們一樣相處的父親。
《少年時代》伊桑·霍克式文青父親
這兩天發現中國典型性家長,更多還是蘇大強這樣——
疏於交流,靠時間或者老天爺,給了不可逆轉的阿爾茲海默症,才將矛盾一步步轉化為親情。
《人間·喜劇》裡是用戲謔的方式,講了三種男人當父親的故事。
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巴爺,想利用最後的機會,學習當一個好父親。
心態是好的。
販賣心靈雞湯的濮通,得知自己要當爹,激發了責任感,或者說奮鬥的動力。
看似冷酷無情的楊爸,目睹這場鬧劇後才終於解開兒子的心結。
他決定彌補自己的過錯,也是《人間·喜劇》在結尾處最令人動情的地方。
鐵匠出身的楊臺竣,決定在妻子忌日這天,表演一場打鐵花。
我們提到的「金士傑效應」,再次發揮了長足功效。
父子之間,幾乎沒有臺詞,對視幾眼,於無聲處聽驚雷,千言萬語,化作漫天的鐵花落下。
靠動作完成了親情矛盾的消弭,甚至不必煽情。
《人間·喜劇》就這樣在浪漫中謝幕,也挺好的。
不過要說句題外話。
打鐵花這種古人流傳的技藝還是危險的。
一丈多高的架子,1951年出生的金士傑舉著燒成1500℃的鐵水,在架下跑來跑去,有點讓人捏把汗。
可能他的人生,因此又多了一項技能,就像拍《師父》時候玩刀一樣。
我也不知道他未來還會挑戰什麼技能。
但我知道這種演員無論挑戰什麼。
我是會支持一看的。
每一個「在看」,都是對老戲骨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