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經典 | 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觀後感——優秀作品賞析

2021-02-21 瀋陽城建信息與控制工程系

觀《梁思成林徽因》有感

喜愛欣賞林徽因已經是多年了,從第一次看《人間四月天》到看了張清平寫的《林徽因傳》和拜讀了她的詩集,再到後來看了梁思成寫的關於建築的書籍《大拙至美》等。林徽因是我迄今最欣賞的一位女性:集才氣、集美質、集傲骨,也集熱愛與事業於一體的曠世才女。

民國時代的知識分子,心裡存留著我們這一代人難以理解的愛國精神。幼年在李莊時,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這你們怎麼辦?」徽因特別平靜的說,「中國讀書人不是有條老路嗎?咱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然後小從誡驚恐的說,「那我怎麼辦?」徽因一字一句的說:「國之不存,怎顧得了你!」在兵慌馬亂的戰爭年代裡,他們依舊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繼續做學問,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愛哪怕忍受病魔、環境的惡劣和精神的折磨也在所不惜,殫精竭慮。

看完最後一集,如鯁在喉,淚在翻轉身後湧流而下。為林徽因,為梁思成,為他們對建築事業的畢生付出,為他們想極力保護中國古建築的行為。梁林二人對於中國的建築事業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

關於建築,梁思成奠基了中國的建築學,寫了《中國建築史》,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解讀了李誡的《營造法式》。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梁思成是高手,他畫線,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事業上琴瑟和鳴!他們將自己的兒子命名為「從誡」來表達對李誡的崇拜之情以及對建築事業的熱愛。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出現重大轉折。在太平洋戰場,「地毯式轟炸專家」美國的李梅將軍指揮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了大規模轟炸。時任「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也接到了一項特殊任務——編制一份淪陷區的文物建築表,並在軍用地圖上標註出其位置。對於一位建築專家來說,恐怕沒有比這個更令人興奮的美差了。他同學生羅哲文不分晝夜地繪製地圖。在梁思成標記的地圖中,有一份特殊的地圖,上面劃著兩個圓圈,那便是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當梁思成將這個地圖呈遞到盟軍司令部時,盟軍的布朗森上校十分困惑,他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中國學者要保護敵國的古建築。梁思成解釋說:「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築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

1953年,一股要掃掉北京古建築的思潮開始興起,梁林等專家激烈反對,林徽因強撐病體去找北京市領導:「你們拆去的是有著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梁思成面對他鍾愛的城門和城牆被拆毀時,他說過一段著名的話: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的一塊肉,剝去一塊城磚像剝去我的一層皮。儘管如此,對城樓、城牆和牌樓的拆除還是在隨後大規模展開。

建築大師梁思成拯救了日本建築,但卻「失守」了中國建築!!真是令人心痛!!

林徽因先生於1955年4月1日逝世,終年五十一歲。

也許是上帝對她的眷顧,讓她躲開了後來殘酷的十年。

林徽因葬於北京的八寶山的二號墓地。

梁思成先生於1972年1月9日逝世,終年七十歲。

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後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國人大常委,骨灰安放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專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遙。

從梁林二人可以看出那一代學人的理想和愛的風骨。

民國時代,戰亂年代,那一代是多才多藝,有著"文藝復興色彩",令人敬佩的,有著社會責任感的學者。

可嘆的是:此年代已經不復返了。

在緬懷他們,為他們嘆息的同時,我們更要反思自己的這一生該如何活吧。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梁思成與林徽因》合集
    眾多傳奇,讓他們離人們更近,而有時,卻又像是更遠……梁林家屬私人收藏,中外學者傾情講述;珍貴史料首次奉獻;一代傑出知識分子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一段將永遠被銘記的中國建築歷史……8集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講述了「大時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個人命運」:一對著名夫婦的人生軌跡和中國近現代的激蕩史密切交織。
  • 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第一集
    如果三人照相館創作的這組作品,能讓大家重溫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人生經歷、人格魅力的一角,也算是沒有遺憾。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學,梁思成進入費城的賓大建築系,當時的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進入了賓大的美術學院,同時選修了建築系的課程。
  • 《梁思成與林徽因》紀錄片全8集,一段永遠被銘記的中國建築歷史……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還是學生的費正清和他的新婚妻子費慰梅,在北平結識了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梁思成、林徽因。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的友誼,竟會持續如此長久……這間書房裡小心翼翼的珍藏把我們帶入到中國一對著名知識分子夫婦傳奇的人生故事中。梁思成、林徽因這對學者伉儷,在離開人世許多年後,他們的名字漸漸進入公眾的視線。
  • 《梁思成與林徽因》林下美人
    看了紀錄片《梁思成和林徽因》,這片子算是給林徽因正名了,說說我的感受吧,由於我不是建築學專業出身,梁思成在建築學成就之高,我確實說不出個皮毛,而且對於梁思成晚年為娶林洙不惜和諸多親人好友決裂,我也不太理解,所以主要是從林徽因的角度出發。
  • 豆瓣9.4分紀錄片:提起梁思成林徽因 不該只想到八卦
    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圖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的見識,讓林徽因確定了建築是她一生要從事的事業。一年半以後,父女倆回到了北平。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圖學校的工作緊張而快樂,但東北的氣候實在過於寒冷,到了1930年,肺病發作的林徽因不得不帶著一歲的女兒(梁再冰)辭職回北平靜養。梁思成也於次年離開東大,合家遷往北平。
  • 梁思成繼任妻子林洙表示:林徽因不算美女,她太瘦,思成壓力很大
    她的優秀她的完美,才為她贏得眾人的喜歡尊重。她愛國堅毅,在得知泱泱華夏五千多年歷史(按炎黃時期來算),古建築卻因為戰爭的炮火跟時間的洗刷所剩無幾後,她毅然選修了最難最苦的建築學,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和梁思成一起走遍中國15個省市,200多個古鎮鄉村,調查測繪古建築200多座。
  • 《梁思成與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因為惰性,我很少去寫影評,所以丟失了看過那麼多部電影後的感受見解和情緒,還是挺有遺憾的……而這部紀錄片讓我溢不住我想要表達出來的感受今天逃掉數學課一口氣看完了8集的紀錄片,我很少追紀錄片,以前也就看過《航拍中國》和《舌尖》。
  • 《梁思成與林徽因》良心紀錄片:黑暗時光的熠熠閃光的兩個人
    林徽因在我心中一直是女神級的人物。以前的我總是在想,是什麼樣的女人可以讓這麼多中國頂尖的學者詩人建築學家哲學家為止傾倒,是她特別美麗,還是特別活潑,還是特別聰明?即使看了她的傳記,總感覺還是有點距離,不太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直到看到了這部良心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記錄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從童年,青年,中年再到暮年的時光,是一段從美好到輝煌到勞碌到疲倦的人生畫卷。
  • 《梁思成與林徽因》知識分子的極致浪漫
    🔷幾個月之前看了林徽因的傳記,對這位永遠活力滿滿,浪漫有才情的女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由衷的喜歡。🔷此部紀錄片講述了梁思成與林徽因這一民國伉儷的一生。彼此陪伴,互相支持,卻又保持著自我獨有的個性。一起出國求學,一起為了中國建築學獻身獻力。與費正清,費慰梅的友情讓人神往;太太的客廳也讓人想去領略。在如此動蕩的年代,他們展現了一對有眼界,有胸懷的知識分子夫妻所能做到的所有。
  • 《梁思成與林徽因》梁林的,也是中國古建築的故事
    太好看了這個紀錄片!就是越看越惋惜。在另一個紀錄片裡看到梁啓超是梁思成的父親,原諒我才知道...想起來之前收藏的這部紀錄片,決定走近他們。通過這些書信,兒女朋友的講述,才開始認識了梁林。印象裡梁啓超還是歷史課本上留著辮子的那個變法領袖,在紀錄片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作為一位父親的梁任公。
  • 梁思成:為什麼娶林徽因的一定是他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顛沛流離,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開始。任何一場戰爭都有兩個戰場。在北京,因為持續發表了一些震驚世界的學術文章,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建築界的重要人物,引起了日本人的高度關注。梁思成接到日軍送來的,共建「東亞共榮協會」的請柬。
  • 《梁思成與林徽因》大時代下的學者伉儷
    所以我很佩服這部紀錄片的切入角度,「學者伉儷」。那些長篇大論、幾十集電視劇的花邊新聞,紀錄片中只略略帶過,更多的內容放在了建築這個兩人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上。重新走訪他們實地考察的古建築、採訪他們建築系的同事學生,都能看出節目組的態度。但這部片又是很平易近人的,基本不涉及觀眾看不懂的建築專業知識,不是學術性的,而是體現梁林的貢獻與這些研究的價值。
  • 《梁思成與林徽因》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
    初見,是因為電視裡電視劇都已經看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爛劇不想理會,偶然看到林徽因梁思成,懷著好奇心,便點進去看。看了幾集,從開頭的林徽因的爸爸,出國留學,與梁思成相識等時間都寫得很清楚,為了事情的真實,甚至請了二人的兒子和女兒,還引進了國外的一對夫婦的書信。
  • 《梁思成與林徽因》琉璃簷邊,林徽因
    —節選自 林徽因《深笑》《大公報·文藝副刊》1936一位建築學家的詩情畫意,一位詩人的建築解構。百層塔,飛鳥雀,轉風鈴,琉璃簷,搖雲天。在那無數個渴望能夠偶遇對象的時刻,是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浪漫,是林徽因與梁思成的雋永,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可愛平實,平靜了那時躁動的心境。這些文人圈的恩怨與八卦,滿是趣味。但是不夠的。從前都是讀林徽因的詩,淺淺的,從詩的角度理解詩,好像總是不盡的。我們需要一個比畫面更寬廣的,一個比背景更深遠的,站在詩人所站的地方,生活在詩人的生活裡,恐怕才能體會那麼幾絲的意境。
  • 豆瓣9.4《梁思成 林徽因》:提起他們,不該只想到八卦
    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圖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的見識,讓林徽因確定了 1927年,梁思成順利完成學業,拿到了賓大的建築學碩士學位,林徽因也從美術系畢業。
  • 《梁思成與林徽因》隨記
    第一集,父親原來梁思成學建築根本與林徽因有關。林徽因小時候和姊妹爭糖果,也被爸爸寫在相片上。和爸爸出國,林徽因當翻譯,林爸爸說了句類似「有一個天才女兒真是甜蜜的負擔(不是容易享得福)」之類的話。梁思成跟梁啓超寫信抱怨,擔心自己整日繪圖,最後成一個匠人。梁啓超回,你有這種擔心,說明你的學問將會發生進步。
  • 《梁思成與林徽因》不需要任何標籤的梁林夫婦
    是一部會讓人安心靜心的紀錄片。囊括的範圍之廣,包括我國近代歷史、我國建築學體系的形成等等,絕不拘泥於婚姻之間的林林總總。拍攝者所做的背後工作繁重,資料之龐大,所以評分很高。「日本人一方面宣告以身脫亞入歐,另一方面保存著極強的自尊心。」小川攝影師2018年拍攝故宮的攝影展在東京開展,看得我很難受。
  • 梁思成92歲遺孀拍賣林徽因23歲訂婚書,賣光600萬遺產還不滿足?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民國最令人羨慕的夫妻,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後,梁思成續弦娶了林洙(zhū)為妻。林洙與梁思成的婚姻林洙與林徽因是同鄉,又是老相識。林洙想考清華先修班,她的父親給林徽因打了個電話,希望林徽因幫她補習功課。
  •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梁思成先生其實愛我,更甚於愛林徽因
    1928年,在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考察和篩選之後,林徽因最終還是選擇了頗為內斂的梁思成,兩個人在這一年結為了夫妻。他們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亦師亦友"的關係,所謂"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可能稍有誇張,但梁思成、林徽因二人的婚姻關係與之相比也八九不離十了。
  •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蠟像 與他們本人像嗎?
    一代才女林徽因,與梁啓超之子梁思成,十幾歲就相識,後來一起留學,一起遊歷各國,一起任教,一起探索中國古建築,一起著書……生活中的他們相輔相成,「腳步」幾乎是連在一起的。最終,他們成就了各自的人生。  雖然梁思成與林徽因有許多不同之處,各自的愛好都很多。但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志趣,那就是「古建築」,並且為此付出了終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