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理念:順應時代潮流、反映發展規律的科學指引

2021-01-17 人民網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編者按:2020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新發展理念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順應人類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契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問題,是引領新時代偉大實踐的科學指引。

一、人類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

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引領,因循守舊的路子行不通。地理大發現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發展浪潮風起雲湧,無不以理念變革、科技進步為先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談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如此巨大的生產力歷史性發展,是與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打破長期束縛人們的思想桎梏分不開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發展的脫胎換骨、生產力的突飛猛進。許多西方國家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實現群體性崛起,深刻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然而,一些曾長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和地區,卻由於思想禁錮、閉關鎖國等原因未能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發展由盛轉衰,逐漸落後於時代,甚至淪為一蹶不振的地步。

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必須是協調發展,有增長無發展的路子行不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展經濟的任務重新提上日程,「經濟增長論」再次出場,主張發展即增長,增長即發展。在這樣的觀念主導下,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把經濟增長作為頭等大事,把工業化作為首要目標,把GDP增長作為唯一標準。「經濟增長論」促進了戰後一些國家經濟騰飛,但也帶來了經濟結構失調、收入分配不公、農業農村凋敝、資源過度消耗等嚴重問題。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反思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問題,重新認識「增長與發展」的關係。今天,一些發達國家過度推崇金融業及其衍生產品,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給全球經濟帶來深重災難,教訓十分深刻。

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行不通。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人類與自然休戚相關、榮衰與共,人類應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告誡我們:人作為主體,可以通過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然而,恩格斯的警告並未改變資本剝奪自然的欲望,也未能阻止人類踐踏自然的腳步,西方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理念依然大行其道。環境汙染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發生的「八大公害事件」,70年代後出現的臭氧層損害、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以及空氣、水質、土壤汙染問題,使人們認識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必須向世界開放,封閉發展的路子行不通。伴隨全球化的歷史洪流,人類在開放和封閉中不斷進行艱難抉擇:1929—1939年,面對世界經濟危機,各國紛紛採取以鄰為壑的經濟政策,貨幣競相貶值、提高關稅、組建排他性經濟集團,這是人類社會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深淵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確定了國際貿易基本規則,各國相互減讓關稅,推進自由貿易,世界迎來了全球化新一輪高峰,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20世紀下半葉,全世界成功從中等收入進入高收入的經濟體,無一不是奉行開放發展理念。進入21世紀,人類再次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受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等影響,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在一些國家抬頭,美國高舉「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旗幟,全球化遭遇曲折。儘管如此,經濟全球化依然是大勢所趨,開放合作依然是各國發展的強大動力。

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發展成果應由社會共享,畸形發展、兩極分化的路子行不通。西方傳統發展觀,本質上是「見物不見人」的發展觀。這種發展觀認為,發展是一個經濟過程,資本增值和擴張是經濟增長的唯一目的。在市場法則主宰一切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以貧富兩極分化為代價,人往往成為資本增值的手段。「見物不見人」的發展大行其道,直接後果就是社會畸形發展、財富兩極分化。這既是一些國家發生「顏色革命」、政治社會動蕩的重要根源,也是目前一些國家民粹主義泛起、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重要原因。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發展如果不以共享為前提,不以人為目的,不僅缺乏社會公平正義,更違背社會發展規律,是不可持續的。

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積極創新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戰略,力爭贏得發展主動。美國出臺《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旨在佔領高端製造的制高點;歐盟制定《歐洲2020戰略》,提出實現以發展知識經濟為主的智能增長、以發展綠色經濟為主的可持續增長、以提高就業和消除貧困為主的全面增長;日本制定《日本再興戰略》,提出發展「社會5.0」,目標是創造一個「更加以人為本的超智慧社會」;俄羅斯制定《2024年前俄聯邦發展國家目標和戰略任務》,德國制定《國家工業戰略2030》,英國推出《工業2050戰略》,瞄準的都是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理念問題,發展戰略競爭透射的也是發展理念之爭。中國共產黨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汲取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是借鑑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佔據時代制高點,維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的重要法寶。

二、我國現實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仍然需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出的治本之策。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遇到一系列新情況新矛盾。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經濟發展速度換擋節點、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節點和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節點。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驅動力明顯減弱,經濟增長需要更強的驅動力量。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從國際看,我國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面臨新挑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全球貿易發展進入低迷期,導致我國出口需求增速放緩。同時,從一些世界貿易大國的歷史經驗看,隨著我國貨物出口佔世界總額的比重超過10%,我國出口增速拐點已經到來,今後再要維持出口高增長、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高比例已不大可能。這就必須把經濟增長動力更多放在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上。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再沿襲粗放發展模式、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確立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的戰略指引。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總體上正在步入「發展起來以後」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關聯性、疊加性、複雜性越來越突出。比如,我國雖然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規模大而不強、經濟增長快而不優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經濟發展仍然倚重資源和勞動力等要素投入,創新驅動力不夠,創新能力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生產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問題,發展任務仍然很重;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難以承載高消耗、粗放型發展,生態環境壓力並沒有根本緩解;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發展還存在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不平衡的問題,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仍有待提升。這些問題都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必須解決的。新發展理念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是解決發展難題、實現永續發展的對症良方。

總之,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根據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適時創新發展理念,是應對發展難題、開創發展新局面的內在要求。

三、被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先進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新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推動增長動能轉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體制改革大步推進,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新動能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上升到2018年的57.5%,國家綜合創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二是堅持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謀劃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域之間差距不斷縮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收入差距從2011年的3.13倍縮小到2018年的2.69倍。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度下降,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四是堅持開放發展,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倡導合作共贏理念,為我國發展拓寬了國際空間。高舉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我國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對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大幅度提升。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鎮新增就業累計78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總體快於經濟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9300萬人以上。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快速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成功應對國內「三期疊加」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發酵的雙重壓力,經濟社會保持穩定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7%左右,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99萬億元。我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年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結果。實踐充分證明,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指引我國發展實踐的先進理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註:本文系該書第五章第一節內容)

相關焦點

  •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要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科學制定實施「十四五」規劃,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科學指引和重要保證。
  • 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新時代——關於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洞悉發展新階段的基本特徵、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揭示了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回答了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首先就要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把握好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新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一目標也是我們黨謀劃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堅持新發展理念 _思政課 _光明網
    十九大報告中,「堅持新發展理念」,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也就點明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吳春民:以新發展理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並就落實新發展理念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這些部署,彰顯著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的決心,為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走出一條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提供了指引。  2020年是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年」。
  • 求是網評論員:把握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要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讓14億中國人民攜手邁入現代化社會。
  •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擔當「爭當表率...
    省委書記婁勤儉主持會議,並就貫徹落實工作提出要求,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加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更好地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
  • 孫金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作出深刻闡述,對生態環境保護應堅持什麼、反對什麼作出明確回答,貫穿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引我們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徵程上闊步前行。國以民為本。
  • 紅辣椒網評:趕上時代潮流,爭做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要增強補課充電的緊迫感,自覺趕上時代潮流。應該看到,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知識不足的「飢餓感」,補課充電的「緊迫感」,補齊自身能力素質短板和弱項,使自身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拍,自覺趕上時代的潮流,做堪當時代重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 《求是》雜誌評論員:新徵程上奮力前行的科學指引
    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理論和實際、歷史和現實、國內和國際相結合的高度,分析了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理論依據、歷史依據、現實依據,闡述了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要求,闡明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攻方向,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不斷取得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引,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 利家利友便利店,多元化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時代也在不停變化著,所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會止步不前。一切因素指向了這個時代的歸宿終究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對於零售行業來說,現在新零售的風口已經來了,以往單一的零售模式已經呈現出被淘汰的趨勢,多元化零售將成為未來。我相信每一次行業的劇變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有其特定的理由和存在價值,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
  • 篤行新發展理念 築牢生態屏障
    篤行新發展理念 築牢生態屏障李愛武調研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劉敏文 攝影 周姣姣)1月1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專題調研全市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她強調,市林業部門要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當好守護者、服務員和主力軍,全力做好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工作,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築牢生態屏障。副市長黎作鳳,市政府秘書長劉傳漢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
  • 努力開創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新局面
    與此同時,通過提煉標識性概念和範疇,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展現中國學術話語的特色和優勢。  第三,緊緊圍繞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歷史研究的需求,開展重大課題研究,推動歷史學科融合發展。
  • 對我國憲法作出適當修改符合憲法發展規律
    通過修改,我國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與時俱進,有力推動和保障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力推動和加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觀時而製法,因事而制禮。李樹忠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憲法應該堅持與時俱進,更好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
  • 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站位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基層統戰團結,引領統戰成員同心同向同力,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展現統戰作為。要深刻認識《建議》對統戰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落實落細各項任務,科學謀劃部署新時代全縣統戰工作。要深刻認識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複雜變化,引導統戰成員不斷破解難點重點問題,推動統戰各領域工作順利進行。要瞄準凌雲縣民營企業和群眾的「最痛之點」「最盼之處」,緊緊圍繞凌雲縣「十四五」規劃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 申論範文:順應時代潮流 書寫青春力量
    跟著時代的大潮往前走,盡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不要去挑生活,讓生活來挑你。時代也好、組織也好、環境也好,需要你做什麼事,努力把它做好,對你自己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別人也會覺得快樂。我的一生作品不少,只要能在老百姓心裡留下一點記號,那我此生無憾。我對我的子女也是這樣的要求,不去安排自己的人生道路,聽時代的招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得起這個時代就夠了。」
  •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轉變,是我國經濟在4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發展成果,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我市廣大幹部職工認真...
    蔣小麗以《青春建功「十四五」 奮進強國新徵程》為主題,共青團蘭州市委副書記、蘭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張森以《我的最高榮譽:志願者》為主題,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若飛以《黨的指引是你理想實現的方向》為主題,分別作宣講報告。團省委要求新區各級團組織和青年志願服務協會要結合各自實際,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團員青年志願者示範帶頭作用,切實增強學習實效。
  • 巧虎品牌全新升級,全新教育體系引領90後育兒新潮流
    當下,90、95後已逐漸成為結婚育兒的主力人群,而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很多新型的育兒觀念走入我們的生活,新時代父母們,對早幼教產品品質與專業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頭部早教品牌,巧虎率先洞察到中國年輕父母們不斷升級的育兒需求,聚焦寶寶成長規律,從「學習、實踐、情感」多維度對品牌、產品進行全新升級,覆蓋線上線下全場景。
  • 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 •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著名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楊雄裡在論壇開幕式上代表「腦科學與教育」論壇顧問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致辭。他指出,教育作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綜合反映,有著自己特有的規律,在考慮教育的走向、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布局和資源分配的時候,必須把教育特有的規律和腦科學的規律融合統一起來,做到推進教育事業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