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破10億元,成為今年國慶檔首部10億電影,同時也是中國影史第76部10億電影。
雖然是主旋律片,但我還是在其他電影之前先去看了這部,理由是它的集體創作方式能讓我在同一時間感受到不同導演所帶來的不同風格,但精神內涵又必須得保持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小品電影」。之前《我和我的祖國》是七個導演七個故事,《我和我的家鄉》則精簡成五個,核心點在於「家鄉」,「家鄉」由東西南北中這五個地理空間來概述,呈現的均是小人物故事。
按照電影出場順序,依次為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中),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南),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東),鄧超&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西),以及開心麻花團隊的《神筆馬亮》(北)。
其實去年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後,我便寫了一篇關於導演功力排名的文章,今年繼續來一篇類似的影評吧,還是那句話,僅代表個人看法,而且我認為既然是國慶檔電影,最重要的市場任務就是為觀眾帶來歡笑,帶來愉悅,所以我的排名標準更多是把娛樂觀賞性以及故事本身的敘事流暢度作為最重要的考量。畢竟,這既不是懸疑片,也不是文藝片。
五個故事水準排名如下:
1,沈馬—《神筆馬亮》(北)
評分:五星
實話講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風格已經越來越模式化,我個人已經有點審美疲勞,新鮮感大不如往昔,但依然不妨礙它成為當今年輕人群體最受追捧的喜劇團隊之一,而且弱弱說句,國內好像也確實很難找到比沈騰馬麗更好笑演技更自然的喜劇CP了吧?
反正開心麻花出品的這一個單元,沈騰馬麗黃金搭檔再組CP,一登場一張嘴就是那個味,在五個故事當中,《神筆馬亮》可以說是最歡樂、最有喜劇味的那個,煽情戲份大概只佔全單元20%,所以十分合家歡風。
沈騰扮演的畫家馬亮,放棄了去俄羅斯進修,轉而瞞著媳婦偷偷去鄉村當了一名村幹部,捨棄的是個人前途,成就的是鄉村發展,故事的起伏點全落在了「聯合村民隱瞞媳婦」上面,不管是村長戴假髮還擠出幾句蹩腳俄語,還是馬亮領銜主演的「人工網絡卡頓」,我所在的那個影院觀眾看這一單元時笑得最嗨最開懷,不得不說某些橋段確實很有腦洞,讓人心情大暢。
其中馬亮穿上笨重的鴨子服裝,透過服裝縫隙看著自己心愛的老婆,還在向日葵田園裡與懷孕的老婆肚子頂肚子的畫面,溫情款款,最有愛。
最後馬麗飾演的媳婦發現一切真相後,不僅沒怪罪丈夫,反而因他這種偉大的奉獻精神而驕傲,喜劇感爆棚的這個單元,最後雖然以催情結尾,綜合整個故事,實際是拋出了一個很現實的話題:
如今鄉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留守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工作到底去外面好還是留鄉好?
《我和我的家鄉》幕後紀錄片是這樣說的:如果家鄉發展前景好,甚至已經發展得生機勃勃,那有什麼理由不留下呢?
2,徐範—《最後一課》(東)
評分:四星半
如果《神筆馬亮》是最喜劇的一個,那麼徐崢執導的單元《最後一課》便是最煽情的一個。
一個旅居海外的教師,在年老時得了老年痴呆症,腦海有一幅拼圖,那拼圖就是十幾年前在望溪村當支教的回憶,為了幫助範老師病情好轉,浙江千島湖望溪村的村民在徐崢飾演的兒子的請求下,熱心積極、齊心協力地幫當年的老師仿造出一間高度還原的教室場景。
這個故事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範偉的演繹。
徐崢在幕後紀錄片說過,這個單元有兩撥演員,一撥是範偉,另一撥就是其他演員。
說是範偉一個人將該單元的逼格抬高沒有絲毫誇張,因為故事本身是十分簡單的,精妙之處在於蒙太奇交替段落,範偉回到教室在教書過程中有「學生」漏出馬腳後猛然讓他記憶閃回十多年前,在瓢潑大雨之下幫學生取顏料、還在路途摔跟頭的點點滴滴場景,可現實中眼前的事物明明陌生無比,那副惶恐不已又不知所措的表情,讓人既憐惜又感動,範偉老師可謂把這個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徐崢請來的知名攝影師曹鬱也果然名不虛傳,運鏡不僅嫻熟而且美感和質感極佳,徐崢作為「大廚」把其與範偉的爐火演技完美結合起來,流暢無比地讓人沉浸其中,雖然村民演員中有不少當紅小生,比如王俊凱、楊紫,但沒有喧賓奪主,因為故事核心,關於「鄉情」的敘述,由始至終都沒有被其他東西掩蓋。
所謂師生情,一世恩,沒有當年老師的勤勤懇懇教書育人,就沒有現在望溪村經濟的日新月異。十多年前為學生無怨無悔的笑容,十多年後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心系學生。
歌頌支教,不忘初心,恐怕在學生生涯當中,誰都有這麼一個對自己影響深遠的老師吧?
3,寧葛—《北京好人》(中)
評分:四星
要說明星最少的單元,應該就是《北京好人》了,說得上知名度高的演員大概只有葛大爺和前段時間因表情管理頻上熱搜的劉敏濤。
該單元的敘事在詼諧輕鬆之中緩緩鋪展開來,立意上這個單元也能排前三,直接聊到關於國計民生的農村社保問題。
但美中不足的是,雖然寧浩說想要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再次把葛優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但結果焦點一大半都給了表舅演員張佔義,不吹不黑這表舅演得是真接地氣,基本看不出表演的痕跡,論自然流暢我感覺比葛大爺過之而無不及,當然這也跟劇本角色可發揮的程度有較大關係。
葛大爺的張北京角色還是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中《北京你好》的角色設定,只不過在《北京好人》中更豐滿更立體,他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愛貧嘴,不過心腸好,樂於助人,到了該抉擇該犧牲的關鍵時候便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北京好人》這個犯罪味略輕的喜劇中,他帶著牴觸欺騙行為的表舅試圖騙保醫病,笑料不斷的同時,也確實拋出一些現實中的思考:醫保卡都是國家給咱們治病,治誰不一樣?
當然價值觀是正確的,最後騙局被識破,張北京用自己買車的錢幫表舅墊付了醫藥費,而表舅原來自己也有醫保卡。這一出看似瞎整活的烏龍鬧劇,折射出許多人性方面的溫情。人間自有真情在,也許這就是寧浩想要傳達的東西吧?
不管如何,葛優算是把這個角色給立起來了,所以我大膽猜測,如果下一年國慶檔還有《我和我的XX》,還是會有一個獨立單元繼續講述張北京的好人故事。
4,陳黃—《天上掉下個UFO》(南)
評分:三星半
論故事邏輯性,這個單元最差,硬傷最多,我不信一個衛視總導演會是如此嬉皮笑臉、怪腔怪調,劉昊然+王寶強的人設直接就是唐探風味,敢情這是唐探3的另類預告片?
不過要是從娛樂觀賞性角度而言,該單元可以排在第三位,其實這個單元要闡述的主題是高新科技也飛入了農村的千家萬戶,希望打破以往人們認知當中說到農村就是貧困落後的刻板印象。
而黃渤、王迅、王寶強的組合是當前中生代演員中的喜劇擔當,尤其是黃渤飾演的土味發明家發明了一些山寨十足的奇葩玩意,不用懷疑,就是與某知名手工UP主的夢幻聯動(在幕後紀錄片詳細說到了這點),豆瓣演職員表也有該UP主的名字,如果你是該UP主的粉絲,那這個單元應該會看得很歡樂。
但這個單元還有一點令我無法理解,陳思誠把老婆佟麗婭打扮得光鮮亮麗宛如天仙一般,結果就是故事末尾飾演離婚女人出場幾秒奔向黃渤,我不知有何意義。
總而言之這個極其土味的偽科幻單元,給我一種五味雜陳、不上不下的感覺,仿佛在看一支鄉村旅遊宣傳片,有滑稽逗趣的喜劇,有尷尬生硬的演繹,也有很難跳過去的邏輯硬傷。
5,鄧俞—《回鄉之路》(西)
評分:三星
要說當前中國娛樂圈我最不喜歡的喜劇團隊,鄧超/俞白眉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感覺他們已經把拍爛片當成理所當然,當成家常便飯,什麼《分手大師》、《惡棍天使》、《銀河補習班》,鄧超所謂的「鄧式喜劇」我真的不敢恭維,輕浮痞子這類人設表演得太用力過猛了,恕我始終無法投入,更別說產生共情。
不過在《我和我的家鄉》中,該團隊出於意料有了一點突破,甚至可以說超水平完成「作文」,可能是故事本身起了很大輔助。
閆妮飾演的閆飛燕即使功成名就,依然心繫故鄉回母校參加校慶,路途回憶起當年讀書時漫天黃沙遮天蔽日的惡劣環境,故事前半段都還是帶有濃烈鄧超風格的滑稽喜劇,有幾個地方還是挺搞笑的,而從後半段開始就進入故事主題,所謂憶苦思甜,人到了哪裡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閆飛燕在一棵大樹下緬懷自己當年老師的一幕,是這個單元最令我動容的鏡頭。
最大的反轉,則在於鄧超飾演的喬樹林看似是個負債纍纍的老油條,其實多年來為西部家鄉「退沙還林還園」工程起了領頭羊的核心骨作用。吳京和王源是這個單元的配角,值得一提的是王源,褪去了以往常見的白嫩靚麗的小鮮肉外表,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氣的閏土般髒兮兮妝容,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足以可見造型對於明星是多麼重要。
在張一白總策劃的統籌下,這部電影五個故事關於家鄉情結的闡述大致做到了維持於同一水平線,其實拼盤電影很難不讓人產生一種春晚的錯覺,尤其總監製還是張藝謀,畢竟是大熱的國慶檔電影,難得面向全國觀眾的機會。《我和我的家鄉》把當前中國主要的喜劇流派都請來聯袂出演,號稱喜劇天團,喜劇夢之隊,然而缺少了星爺,對於觀眾來說自然是遺憾之極。
反正從深度和立意上,我認為去年的《我和我祖國》勝出,那是嚴肅向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命題作文,而《我和我的家鄉》更像開放性材料作文,圍繞的是「家鄉發展家鄉情」這一立足點,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看到的這麼一部能讓人假期放鬆、精神得到解壓、有反轉、有起伏的喜劇。
所以無所謂爛片,也無所謂好片,就是一合家歡片子,如此而已,個人總體評分6.8分。
不知你心目中,對該片五個故事單元的排名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