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工人」成為了即社畜、打工仔之後,展示當代年輕人在社會奮鬥、努力工作的新詞彙。
它沒有社畜顯得那麼慘,也沒有打工仔顯得那麼卑微,一個「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
時值雙十一,腦路清奇的網友還開發了「尾款人」「早睡人」等新詞彙。那麼,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這個雙十一,你又是什麼人呢?小編成功地變成了千軍萬馬尾款人中的一名!
幾個月前,大夥嘴裡喊著的還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突然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開啟的一夜之間,管你什麼高管、碼農、前臺Lisa,大家都變成了「打工人」。
「打工人」的梗再次被撿起,順帶引起了一次集體自嘲和積極的悲傷式狂歡。
為什麼「打工人」突然變得這麼火?
這些發朋友圈、微博的人真的都是打工仔嗎?
要努力還是要當鹹魚?難道努力也有ROI?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因為你我都在其中
「打工人」梗的流行,雖然是一種暗藏不滿的自嘲,但也是對社會精英成功學的一種挑戰,有一種職業不分貴賤,大家都是「打工人」的平民,互相平等,因為你我都在其中。
年輕人自嘲為「打工人」,其實也挺好,也並不是說真正放棄自我接受平庸,相反他們都很踏實、也很努力,只是對眼下無法改變現狀的一種躺平式自嘲,他們需要一個出口,這也是對職場壓力的一種集體釋放。
相比那些完全放棄自我的低欲望「家裡蹲」、「廢宅」,「打工人」已經積極幾百倍了。
畢竟人生,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哪一代人,都要面對自己的精神困境、事業瓶頸或是生活苦難。而我們這一代,就憑這份自嘲式的樂觀與堅韌,相信無論如何都能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