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50%的孩子,向父母關閉了朋友圈,什麼讓孩子關上了心門?

2021-01-12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和父母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有了最為緊密的感情聯結,在孩子還未懂事之前,他的一切都毫無遺漏地展現在父母的眼前。

這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是觸手可及的近。但是,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別離中成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孩子的獨立而變得越來越遠。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一段話,道盡了父母子女之間結局的無奈與心酸。父母和孩子的分離是人一生的必經歷程,無法扭轉,父母必須學會放手,才能讓孩子走得更加長遠。

01兒子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父母無奈只能藉助親戚帳號查看

「小蘭啊,能不能把微信借給伯伯看一看,我想看看我兒子在朋友圈裡發了什麼。」老王腆著一張老臉,和自己的侄女商量著。

老王的兒子已經上了大學,到了離家好幾百公裡遠的城市長大學,平常只有放長假和寒暑假的時候能夠回家一趟。

老王和妻子在家裡只能望眼欲穿,希望兒子能夠早日回家。平時和孩子的聯繫都是通過打電話和社交軟體進行的,但是孩子只有每個月需要生活費的時候,兒子會主動給自己和妻子打電話。

總的來說,自從兒子上學之後,老王和妻子和孩子的交流,就少了很多。

後來夫妻倆主動加了孩子的社交帳號,希望能夠多和孩子溝通,通過查看孩子的朋友圈了解孩子的近況,可是沒有想到孩子的朋友圈卻屏蔽了自己。

所以現在老王和妻子想要看兒子的朋友圈,都得借親戚家孩子的手機查看。

有時候看完和兒子打電話,問他關於朋友圈裡的事情,希望能夠好好聊聊,可沒想到兒子卻首先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再後來,兒子把自己的朋友圈設為了三天可見,發朋友圈的次數都少了很多。

老王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把朋友圈屏蔽起來,不讓他們這些做父母的了解呢?

其實,老王的問題,是如今很多父母都覺得困惑的問題。

在他們看來,孩子屏蔽朋友圈,就是有事情瞞著自己,可是為什麼要瞞著父母呢?難道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最令人信服的依靠嗎?做父母的,不妨反思一下。

02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對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呢?

其實,騰訊之前就曾調查並發布了《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在上面非常無情地揭露了一個事實:有52%的子女對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

其中孩子屏蔽朋友圈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不希望父母瞎擔心、二是認為自己的行為父母無法理解、三是擔心父母的反對。

03是什麼讓關上了孩子的心門?

在有的孩子的眼中,自己已經是一個完全獨立,可以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人,不希望自己大事小事都要向父母匯報。

還有孩子認為朋友圈屬於自己的個人隱私,父母查看朋友圈的行為,就和以前父母偷看孩子日記、在房間裡裝監控攝像頭的行為一樣,是侵犯自己隱私的行為,讓孩子很反感,所以會屏蔽自己的朋友圈。

更有孩子把朋友圈當作自己生活的另一個世界,在朋友圈中營造出一個與自己不同的形象,如果父母看到朋友圈,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和形象進行批判。

04孩子對父母屏蔽自己的朋友圈意味著什麼?

①親子之間的感情十分淡漠

在很多對父母屏蔽了朋友圈的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十分淡漠。

在他們眼中,自己與父母像是毫不相干的兩種人,他們認為自己是自己,父母是父母, 人與人之間的性格、習慣、生活狀態都不一樣。

如果因為這些原因而導致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指點江山,孩子肯定是不願意的,還不如直接屏蔽省點解釋時間。

②孩子不願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更喜歡獨處,不願意向外開放自己的專屬空間,不願意與除了「自己人」之外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在孩子們的眼中,父母也是內心世界的「外人」。

③不想破壞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和在外人面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如果父母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面,可能會破壞掉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另一面,所以不願意向父母開放自己的朋友圈。

總之,朋友圈就好像孩子的心靈世界,孩子屏蔽了父母,說明向父母關閉了通向心扉的大門。

05父母應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呢?

①主動和孩子交流溝通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把自己從朋友圈的黑名單中解放出來,父母要在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中保持主動地位。

父母只有主動與孩子建立雙相溝通,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和人生的導師,讓孩子心中擁有信服和依賴感,自然而然地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②給予孩子積極的情感反饋

父母想要走進孩子的心內世界,不僅僅要和孩子保持溝通,更要給孩子積極的情感反饋。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是消極的、不耐煩的情感反饋,會讓孩子進一步關上自己的心門。

只有積極的情感反饋,才能夠打造成進入孩子內心的鑰匙,解開孩子的心鎖。

06和你說句貼心話

如果孩子把朋友圈向父母屏蔽了,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產生了隔閡。之後要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重新打開孩子的心門。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會對你屏蔽朋友圈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與你零溝通?爸媽做好這4點,孩子絕不會關上心門!
    每次看到這樣的報導,網友們都會譴責孩子玻璃心,但其實曦曦媽想說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家長問題的一種折射。與青春期的孩子是零溝通的狀態,這是讓無數父母徹夜難眠的一個困擾。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為我們打開心門呢?(1)接納孩子把情感中心轉移到朋友、同學之上。孩子從出生到進入青春期之前的這段時間,幾乎是把父母放在首要位置的。
  • 平安家庭 | 讀懂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
    平安家庭 | 讀懂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 2020-10-15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誰對你漠不關心,就對誰關上心門
    不管你做什麼,在對方眼裡總是應該。不管對方做什麼,在你這裡必須全力支持,稍有差池,便全是你的過錯。試問,心寒不心寒?曾經付出過的關心,後悔不後悔?生活面前,我們總是哭過笑過之後才會明白早就應該明白道理。愛情的世界裡,當一個人對你不夠堅定時,就請放下你的堅持。
  • 沒有同理心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
    當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他們便會感到失望、難過和沮喪,對父母的信任度也會降低,對父母也會關上心門,溝通也會越來越少。經常會有這樣的畫面,父母對著孩子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也是為了你好。」可是,孩子們卻嘶聲力竭地喊:「我不需要。」是什麼把孩子變成了不懂得感恩的「小白眼狼」,正是父母沒有同理心的養育方式。父母沒有同理心,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一直被否定,心情不被理解,做事不被認可,情緒被忽略,一切都被控制。
  • 孩子有心事不願告訴父母,您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關上心門
    孩子長大了,小心思也越來越多了,如果家長不明白孩子拒絕溝通的原因,以及背後的情緒密碼,那麼孩子的心門就永遠不會對你敞開。生活中,你們有遇到過孩子不願溝通的情況嗎?你們是怎麼打開孩子的心扉呢?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孩子遇到問題時,藏著瞞著,就是不願意告訴父母,這是最令父母頭疼的。
  • 夜闌心語·致高考|父母,永遠是那個給孩子託底的人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父母永遠是給孩子託底的人。作者瓦西裡·康定斯基【俄羅斯】山東淄博58歲的趙大叔,套著一件顏色都已經洗掉的棉T,正在搬磚。他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一個月要磨破6副手套。
  • 孩子有心事不願跟父母吐露?父母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越來越遠
    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何時起,孩子有心事不再願意告訴自己,而自己問孩子一些事情,孩子也是愛答不理,閉口不言。有些家長還埋怨孩子不懂禮貌,其實家長有沒有考慮過,孩子有心事之所以不願意告訴父母,跟父母本身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關起房門不交流,吃「閉門羹」的家長,如何打開孩子的心門?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父母都希望跟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樣溝通,可是越是期待可以好好說話,卻老是被孩子拒之門外。1、孩子覺得與父母有代溝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孩子會漸漸地覺得跟自己父母產生代溝.他們會認為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的世界,覺得溝通對於他們來說沒什麼意義,如果強行跟孩子溝通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
  • 英國BBC:孩子打父母1萬4千起,向父母揮拳的孩子,經歷了什麼?
    回到最初的問題,父母打孩子,肯定算家暴,那麼孩子打父母,當然也算家暴。 家暴指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並不限定輩分、年齡。 但通常我們想像中,孩子都是弱小的,很難傷害大人。 可是,孩子如果在教育匱乏的家庭裡,也是會慢慢長大的。
  • 那個渴望被愛的鄭爽,逐漸在失望,最終關上心門,去證明自己
    母親一直把沒有完成的演員道路,都給了她;所以從小鄭爽母親對她要求特別高,在教育孩子上,實施軍事化管理;兩歲起學習才藝,四歲就登臺演出;每天練鋼琴,彈錯音就會被母親打手;數學94、語文91,還被母親指責;12歲去成都獨自求學,孤獨感無人理解與傾訴,只能獨自堅強,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回獨立和父母的愛;在成績上,她是優秀的,是幸運的;但是在情感上,她是缺失的,易碎的。
  • 多少父母用報復性懲罰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報復什麼呢,就是:你把我氣成這樣,我要報復一下」。既然吃飯吃太慢,那乾脆就別吃了;愛玩遊戲,那就玩一天一夜的遊戲,不準停下來;喜歡熬夜,就罰你一整晚不許睡覺。這些毫無邏輯道理的懲罰,假借教育為名,在孩子的心中鞭笞出一道道難以癒合的傷口。1報復性懲罰,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朋友小穎每每談起母親,言語間都帶有恨意。
  • 我關上了我的心門,你進不去,我出不來
    這湖底有那青綠的水草,這湖底有那浮動的水蛇,再次從這湖中遊出,希望斑斕的蝴蝶在向我展示它的山水畫,希望那嬌陽依舊溫暖的等待,等待青蛙的傾訴。我關上了我的心門你很冷漠,坐在窗一角,面對陽光,陽光在你的臉上凝固,我很自卑,坐在教室角落,低著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你很高傲,從不低頭,雨水打在臉上,印出俊秀的臉龐,我很卑微,從不抬頭,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給孩子裝上什麼硬體,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內核。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
  • 一大波學齡期孩子正從朋友圈消失……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在自己的朋友圈見證別人孩子的成長——
  • 獻給心門未向世界打開的星際寶貝!
    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做傷害,他們不明白什麼是謊言,所以他們在這個世界所面臨的一切可能會讓他們感覺到不知所措。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學會抵抗外在負能量的侵入,而他們身邊對他們靈魂可能造成最大傷害的源頭來源,很有可能是肉身層面的親人和朋友。是的,我很遺憾地進行如此的表達。作為肉身小孩子的父母,他們很愛自己的小孩,這我們是能明白的。
  • 媽媽給兒子下跪一小時,震驚朋友圈: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為了勸任性的孩子去上學,一位媽媽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卻坐在椅子上,翹著腳,悠閒地玩著手機,絲毫不把母親這一副模樣放在眼裡。更過分的是,這位媽媽跪了一個小時,男孩非但不理媽媽,還拍照發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對母親的良苦用心,視若無睹,甚至還仗著母親對他的愛,把母親的尊嚴踐踏在腳底下。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付出一切卻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 這四大星座關上了心門,因為不愛溝通,以至於他們活的太過壓抑!
    其實生活當中應該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關上了心門,生活過得太過壓抑,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智商非常的高,但是情商普遍較低,以至於他們從來不會主動去找朋友或者是親人,傾訴自己的心聲。下面這四大星座,關上了心門,因為不愛溝通,以至於他們活的太過壓抑!1金牛座金牛座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可靠穩重的類型。
  • 電視劇《小別離》:看得到孩子的分數變化,更要看得到孩子的心理波動
    回家寫完作業,待在家裡我什麼也不做。我能出去打球,現在你還讓我再……張晨曦已經哽咽著無法繼續說下去,但最後他還是向父母保證:「我知道學習最重要,籃球時間我會自己縮減,我也會管好自己,下次再也不會讓你們擔心了。」兒子看似妥協了,但實則內心充滿了委屈。這樣擰巴的場景其實在許多家庭中並不陌生。孩子:我穿這件夾克帥不帥?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而這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銷售量超過300萬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本書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給家長提供一套溝通的方法,這些方法,讓孩子自願吐露心聲,家長又可以不失溫和地贏得孩子的信任。我們平常與孩子溝通,孩子之所以不聽,往往就在於我們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我們一味地讓孩子聽我們的話,讓孩子感受我們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本身。這樣的效果,往往是關閉了孩子的心門,人為地拉開了曾經最親密的親子關係。現在我就本書的內容詳談親子溝通的四大方法。
  • 媽媽長跪兒子一小時,震驚朋友圈: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為了勸任性的孩子去上學,一位媽媽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卻坐在椅子上,翹著腳,悠閒地玩著手機,絲毫不把母親這一副模樣放在眼裡。更過分的是,這位媽媽跪了一個小時,男孩非但不理媽媽,還拍照發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