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教士送上1000字說明書,康熙看後如何回答?

2020-12-25 文史怪

對於不少人來說,尤其是婦女和兒童而言,巧克力是無法拒絕的美食,其味道的甘厚濃醇,讓人始終無法忘記。

事實上,關於巧克力的歷史,由來已久,它的原料來自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在1300多年以前,瑪雅的印第安人就用可可豆做了一種叫做chocolate 的油膩飲料,這是因為可可豆中含有將近50%的油脂。人們開始將麵粉等物質加入其中降低它的油膩度。

而到了16世紀初期,西班牙的探險家科爾特斯來到墨西哥,發現當地的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和香料混合而成的飲料,味道十分美妙,科爾特斯大感好奇,在1528將飲料配方和種子帶回了西班牙。從此,巧克力很快在歐洲風靡起來,它具有超高的熱量,同時可可還有鎮定和凝神的效果,最初人們將其當作藥劑來看待,但是後來的人,又在裡面加入了牛奶和糖分,巧克力也就慢慢變成了如今的味道,在17世紀,大受歐洲上流人士的歡迎。

事實上,早在1706年,巧克力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呈現在了大清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的面前。如果是精通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了解,康熙對西方的技術是一個十分感興趣的人,曾經有一位法國傳教士,用手上的西洋藥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這讓康熙對於西方更加的感興趣,在清朝的宮廷中,有著大量的傳教士和顧問,同時康熙也開始修築頗有西方特色的圓明園。

面對傳教士們口中常說的巧克力,康熙也頗感興趣,最終在1706年5月,康熙帝在前往熱河避暑的途中,要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向剛剛來華不久的義大利教士討要藥品,聖旨中如此寫到:「若有綽科拉亦求取」。這裡的「綽科拉」正是音譯過來的巧克力。

康熙這道簡單的命令,卻讓傳教士們十分的激動和開心。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時的教士們,雖然受到了康熙的重用,然而他們來華最為基本的目的傳教,卻是是受到嚴禁管控的。因此不少人希望通過引進西方的技術和食物,讓康熙更加高興,從而放寬對傳教的限制。

因此專門保存西洋藥的赫世亨和傳教士立刻展開了精心的準備,傳教士帶過來150個巧克力塊,赫世亨挑選了50塊,按照歐洲上流社會的吃法,專門打造一套銀器,和專門攪拌巧克力的黃楊木竹籤。

此外,教士還寫下了一篇長達1000字的說明書:「綽科拉藥方,言屬熱,味甜苦、產自阿美利加、呂宋等地,共以八種配置而成……」康熙的反應是怎樣的呢?然而根據記載,康熙看過這1000字的說明書後,卻僅僅只是簡單地說了3個字:「知道了。」

原來在康熙皇帝品嘗後認為,這種飲料奇苦無比,更值得一提的是,巧克力不是被當成食品,而是作為一種藥物被送給康熙的,康熙真正感興趣的是它的功能,結果一看,說明書又寫:「老者、胃虛者、腹瀉者均應飲用,助胃消食,大有裨益。」

這讓皇帝大失所望,中國止瀉暖胃的藥物數不勝數,巧克力吃上去還這麼麻煩,幹嘛還要用它?加上送給康熙的巧克力,口感可能確實差了一點,康熙和巧克力的第一次接觸,也就落下了一個不完美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說明書,最後僅說了這樣3個字
    對於從不生長可可豆的我國,巧克力自然是西方的舶來品。而其第一次傳入我國,正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幸第一口品嘗巧克力的人,也正是康熙皇帝。 之後便是造赫世亨向康熙呈上這些巧克力了,為能讓康熙吃的盡興,他還特意從多羅那裡帶來一套泡巧克力的銀制茶具,並將巧克力放在糖水裡煮化。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讓大臣寫近千字說明書,吃完後評價了3個字
    康熙首次吃洋人進貢的巧克力,看了近1千字的說明書,只說了3個字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一直到1912年之間一共誕生有12位皇帝,但是如果說到清朝最有名的皇帝的話,咱們就不得不提及到其中的康熙皇帝了。
  • 康熙首次吃洋人送來的巧克力,看完千字說明書後,嗤笑說了3個字
    這個時候由於金雞納霜(奎寧,治療瘧疾的)帶來的神奇療效,康熙對洋人的東西,尤其是藥品還是有些興趣的,一聽說這個「綽科拉」可以治病,就立刻喊人給自己弄來瞧瞧。 赫世亨也是個奇人,跟康熙關係很不錯(感興趣可以找找《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中關於赫世亨病重的部分來看),本身又熱衷於養生,因此派他去找上新來的義大利傳教士多羅,將150多塊巧克力都要了過來。
  • 康熙第一次吃羅馬進貢的巧克力,看了1千字的說明書,只說了3個字
    18世紀初年,巧克力第一次傳入中國的時候,也被清朝人當成了中藥,原因只有一個——太苦了。 第一個試喝巧克力飲料的人是清王朝的康熙帝,不過那時候的巧克力是被翻譯做「綽科拉」。17世紀的時候,康熙帝曾經發過一次病,太醫們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外國傳教士帶來的兩種藥將康熙奇蹟般的治好了,康熙帝因此十分信任西方的藥品。
  • 康熙首次吃傳教士的巧克力,仔細看了900字說明,吃完後說了3字
    當巧克力被帶到中國時,是康熙年間,當時的康熙還把它當作藥來吃,他首先把它引入中國,他是第一個嘗試吃它的中國人。在康熙時代,中國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他十分排斥異族,但在1693年的夏天,39歲的康熙突然患上了瘧疾,雖然在那個寒冷的夏天,他還是被凍得「打顫」,全身痙攣,宮中的太醫也無法醫治。
  • 巧克力當藥吃,康熙覺得自己萌萌噠|吃貨科普
    作為當時的潮流先鋒,康熙吃到巧克力的時間,比人家美國人都足足早了59年。
  • 康熙皇帝為什麼不吃巧克力?丨壹讀百科
    年輕的時候努力學習神學、教規和民法,在羅馬得到教皇克萊門特十一世的讚賞,成為派往印度和中國的特使。1705年12月4日,鐸羅抵達北京。康熙皇帝友善地接待了他。於是我們的主人公就湊齊了。在1706年農曆五月,康熙皇帝突然找到赫世亨,讓他去問鐸羅要巧克力。
  • 《康熙來了》幕後推手王偉忠現身,解密十二年康熙!
    導讀:隨著2016年的到來,《康熙來了》也在逐漸接近著尾聲。
  • 康熙王朝:阿密達喊著要殺康熙,康熙為何還會送他一把短劍?
    第二、作為外公,康熙不願意跟外孫計較,劍如同一個小禮物 外公疼外孫,父親疼女兒,都是人情所致。有錢的外公,送外孫一輛車也司空見慣;條件差點的,也會送個玩具或者給點零花錢。小孩子出言不遜,外公也不會真的往心裡去。
  • 《宰相劉羅鍋》裡的搞笑一幕,康熙看了要打人……
    康熙皇帝聽了第一個不服。因為康熙本人,以學貫中西著稱,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康熙,閒著的時候還吹薩克斯管呢?這還真不是藝術加工,歷史上的康熙,自身的見識和修養,確實十分開闊。當然康熙最熱愛的還是數學,他從初等幾何開始學起,一直學完了巴蒂的《實用和理論幾何學》,他的數學知識讓當朝的數學大家梅文鼎驚嘆不已。而對醫學的興趣則源於康熙自身的一次瘧疾,當時患病後,御醫們束手無策,最終傳教士們送來了奎寧,使得他迅速康復,康熙自然嘖嘖稱奇,花功夫去研究。
  • 風尚 | 巧克力:風靡歐洲王室卻難以打動康熙,竟成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清朝康熙年間,羅馬教皇克萊芒十一世派遣使節鐸羅到中國傳教。當時傳教士飲用的一種被稱之為「chocolate」的褐色飲料,引起了清朝的關注,並被當作藥品,以「綽科拉」之名報告給了康熙。見多識廣又品遍名茶的中國皇帝對這種西洋飲料依舊提不起興趣,也就回復「知道了」三個字而已。  進入19世紀以後,巧克力終於風行全球,並發生了形態上的重大變革。
  • 康熙寫的最好的一個字,被視為大清國寶,消失200年後被總理發現
    清朝的時候有個讀書人寫了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引發了一場大案,可能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清朝從康熙開始就喜歡寫詩、寫書法,水平不說如何,但是數量還是很夠的,據說乾隆一生就寫了48000多首詩。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交鋒,沒被嚇住?估計是尿褲子了「他想要朕的命」交鋒前,正值科舉考試結束,此次科考,康熙隱姓埋名,和天下的舉子們一起寫策論。後被提名探花,康熙喜不自禁,就連老師都稱讚不已,表示可以出師了。這更加助長了年輕康熙的氣勢。
  • 「康熙」吃老本?他們當年厲害到你想不到
    自那之後,蔡康永在網綜裡聽著不同人的辯論,也試圖拿起導筒,拍出一部毀譽參半的《吃吃的愛》,淺嘗輒止(【上新】你以為蔡康永只是綜藝大王?人家可是學電影出身!)。雖然首期暫未定期,但錄製已經有條不紊地安排上了…… 這檔節目,能帶領一眾逐漸步入中年的觀眾,夢回康熙嗎?
  • 康熙大作——基督死
    另外、這首詩歌首先進入眼帘的不是「上主」「垂憐」等字眼,而是一連串的數目字和度量,有點令人抓不到重點;最後,它的作者竟是大清帝國的聖祖康熙! 功成十架血半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 康熙與藍齊兒
    【那年,康熙,容妃,藍齊兒三人其樂融融,幸福美滿】可喜歡又如何。喜歡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哪怕你血統高貴,擁有無上的尊榮。你的血統和尊榮也意味著你的責任。命運總是對等的。而人永遠是抗爭不過命運。可是,送給敵人換來了大清幾年的太平,這幾年夠康熙收復臺灣,與沙俄和平談判,對葛爾丹形成圍剿之勢,這幾年的和平,休養生息,對康熙統一天下的大計至關重要。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君王,康熙在周培公送他皇輿全圖面前,激動萬分,那是他第一次看見他通知下的帝國,他深愛他的帝國,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帝國的完整。所以,他當下就做出了決定。殘忍嗎?
  • 康熙大臺是康熙年間鑄造的嗎?
    康熙臺字錢是康熙二十局錢的必備之一,在康熙錢中屬於比較少見的品種,價值要比普通的康熙錢貴不少。康熙小臺 直徑24.5毫米 古泉園地1500元成交如今泉屆主流觀點是,康熙小臺為康熙時期鑄造。大臺皆為後鑄,從乾隆以後到民國期間都有補鑄。從文獻資料來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復了臺灣,次年四月,清政府在臺灣設置一府三縣,隸福建省管轄,同時宣布解除海禁,招民墾荒。
  • 《康熙》沒了,但康熙還在
    「康熙」二字分別取自兩位主持人姓名的第二個字:蔡康永和徐熙娣(所以註定是一個二二的節目)。節目名字還是康熙皇帝的雙關語。對康熙依依不捨的又豈止是我們這些粉絲?康熙不可能每期都請大明星,更多的時候就是設定主題後,請一些臺灣綜藝節目B咖、C咖、E咖、F咖聚在一起聊天,然後天長日久的,這些小咖們居然變成了熟悉的人。
  • 康熙「紅票」考——兼談「傳教信票」及康熙對傳教士的集體召見
    長方形印鈐蓋於中文、滿文日期處,經識別為「巡撫廣東地方提督軍務關防」,與諭旨所稱「唯恐書信不通,寫此字兼上西洋字刊刻,用廣東巡撫院印,書不封緘,凡來的眾西洋人多發與帶去」相符。三枚圓形印分別位於中文、滿文和拉丁文空白處,內容相同,分裡外兩圈,裡圈為「R.F.」
  • 【臺灣美食】雖然《康熙》停播了,但那些「上「過康熙的美食還是不能錯過!
    前幾天《康熙來了》宣布停播,多年來以此下飯的小夥伴們都哭暈在飯桌有沒有!12年來,小S古靈精怪的表情包和康永哥「含蓄」的毒舌,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人的青春裡!紅遍兩岸三地的《康熙來了》,不止有眾明星層出不窮的八卦猛料,還有眾多「吃貨」們神往的臺灣美食!「康熙」走了,那些「上」過「康熙」的美食一直都在!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