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武漢非遺過早節·武昌古城十佳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
距離1月9日上午10:00線上投票通道正式開啟還有3天!
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漢味小吃參與評選?多少老字號PK打擂?
今日參與評選活動的漢味小吃展示繼續,讓我們一起走進武昌古城的過早江湖,感受純正漢味小吃的精彩紛呈👇
///
戶部巷的何嫂糯米包油條是許多人心中的最愛。
一塊砧板,一片無紡布,一桶油亮飽滿的糯米,幾根香脆可口的油條,再加上糖粉、花生粉、芝麻粉、椒鹽粉以及黑芝麻、肉鬆、葡萄乾等其他配料。
一個小小的鋪子,讓眾多武漢本地人及全國各地遊客們口舌生津,流連忘返。
何嫂糯米包油條的製作方法很講究,先將蒸熟的糯米壓扁揉平,撒上炒好的黑芝麻,放上炸得香脆的油條,再根據客人的喜好放上不同配料,用卷布一卷二拉,白嫩飽滿的糯米將餡料緊緊包裹,一根小小的糯米包油條就做好了。
一口咬下去,糯米包油條外糯內韌,可鹽可甜,口感特別又豐富,不僅讓人唇齒留香,還特別抗餓。
聽說,像何嫂糯米包油條這樣原汁原味又地道的漢味小吃越來越難找了。
趁在戶部巷就能吃到,還不快快pick起來?
🙋我是何嫂糯米包油條,請投我一票
大成路上的小秋水餃,已經陪伴武漢人走過四十多年時間。
小秋水餃的老闆小秋在1978年從母親手上接過一個流動的水餃攤,然後在大成路上租了門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就這樣將店鋪開了起來。
店鋪經營幾十年,當年的小秋成了現在的秋婆婆,但小秋水餃家的餃子口味依然僅僅保持著食客們最愛的豬肉和牛肉餡兒兩種。
小秋家的師傅每天早上凌晨三點鐘就起床,最快一秒鐘包兩個的速度,平均一天光是餃子皮都要用掉一百來斤。
秋婆婆說,他們賣的就是70年代人小時候的味道,捨得給肉,也捨得下料。
小秋水餃的湯底是用豬大骨熬製7、8個小時煮出來的,香氣濃鬱,營養豐富。皮兒薄餡兒足的餃子下進鍋裡,煮熟後撈起,倒入提前加入紫菜、蝦米和調味料的藍邊復古土瓷碗中。
骨湯鮮美,餃子皮薄肉厚,味道香濃純正,吃上一碗,果然像秋婆婆堅持的那樣,「一口回到小時候。」
🙋我是小秋水餃,請投我一票
水陸李記秘制牛肉粉是水陸街上的老字號。
每天早上都被絡繹不絕來過早的人潮圍得水洩不通,沒有位置坐的時候,人們就端著一碗牛肉粉,站著吃,邊走邊吃,總之,無論什麼姿勢,筷子都停不下來,吸溜吸溜嗦粉的動作也停不下來。
李記秘制牛肉粉家的牛肉粉是用牛肉老汤滷水熬煮而成,上面鋪著一層紅亮亮的辣椒油,不覺得膩,反倒滿口皆香。
牛肉滷的入味,給的分量也紮實,挑一筷子勁道爽滑的粉一起滾湯下肚,只覺得心滿意足,直擊靈魂。
在武漢,牛肉粉雖然不是像熱乾麵那樣的城市名片,卻同樣自帶江湖氣概,在熱辣生香中俘獲無數武漢人的胃,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過早傳奇。
🙋我是水陸李記秘制牛肉粉,請投我一票
每次去戶部巷,都會看到老武漢三鮮豆皮家的師傅用金戈鐵馬般行雲流水的動作,大鍋一顛,便露出大片金黃的蛋皮。
乾脆利落的顛鍋聲,蛋皮在鍋裡的滋滋聲。
每一鍋豆皮,都帶著武漢這座城市獨有的江湖氣,展現著漢味小吃的精氣神。
身為地道武漢風味小吃,老武漢三鮮豆皮型方而薄,色金而黃,外脆內軟,糯米顆粒分明,軟糯彈牙,出鍋時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每每都引起眾多遊客和路人的駐足觀看。
有好奇的,有拍照的,有忍不住嘴饞買上一份嘗嘗的。
總之,不論是從豆皮師傅的烹飪技巧和動作,還是從豆皮的味道與香氣,老武漢三鮮豆皮總能一秒徵服靈魂。
🙋我是老武漢三鮮豆皮,請投我一票
///
2021武漢非遺過早節
武昌古城十佳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
線上投票通道即將開啟
繼續關注「一部手機遊武昌」
了解更多參與評選的漢味小吃
一起為它們投票吧!👏👏👏
🔍「2021武漢非遺過早節
武昌古城十佳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
線下品鑑團——「資深吃貨」正在徵集中
徵集時間:
1月5日-1月8日
參與方式:
①關注「一部手機遊武昌」公眾號,後臺私信「報名」,填寫報名表即可參與
②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填寫報名表即可參與
入選的「資深吃貨」將組成線下美食品鑑團,對參與活動商戶的漢味小吃進行品嘗並且打分哦。
點擊「閱讀原文」↓↓↓
一起加入線下吃貨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