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是蘋果M1晶片發布,給了intel一擊。而近日更是傳出微軟造芯的消息,一時之間讓intel股價大跌,畢竟原來微軟+英特爾,可是組成了緊固穩定的wintel聯盟的,居然微軟都要自己幹了。
其實晶片的重要性,巨頭們都是非常清楚的,只是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研發,另外就是時機到沒到,符不符合自己的模式而已。
事實上,不只是蘋果、微軟等國外巨頭想要自己掌握晶片,國內的企業們也是如此,一有機會就自己研發晶片,比如華為、小米、VIVO等。
華為的晶片就已經大名鼎鼎了,已經有麒麟、鯤鵬、天罡、巴龍,昇騰等等系列晶片,而VIVO目前則是與三星合作,深度定製晶片。
至於小米,曾經一頭扎進了手機Soc的研發之中,不過後來推出第一款晶片澎湃s1之後,就暫時停止了手機Soc的研發,松果電子也主研AloT晶片方向了。
但對於晶片,小米還是一直保持著熱情的,只是在自己沒有去研發手機Soc之後,雷軍另外換了一種思維去拼小米晶片的版圖,那就是通過旗下資本,去投資國內優秀的晶片企業,拼接其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版圖」,以便能夠掌握更多且更全面的半導體核心技術。
從小米旗下順為資本、長江基金這兩大機構投資晶片企業來看,從2018年開始,這2年多以來,已經投資了20多家晶片企業。
尤其是長江基金相繼入股了雲英谷科技、樂鑫科技、芯原微電子等數家半導體公司,而產品類別更是覆蓋了Wi-Fi晶片、射頻(RF)晶片、MCU傳感器和FPGA在內的多個晶片產品。
另外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方面,也是投資了很多企業,涉及到了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新材料、新工藝、手機及智能硬體供應鏈,涉足領域相當廣泛,但基本上與自己的產品線相關,並不是無故亂投資的。
很明顯,雷軍在自己的晶片企業無能力研發這些晶片的同時,則投資國內這些領域的晶片企業,從而集合夥伴的力量,一起站在科技制高點上,以免被人卡脖子。
而雷軍的這種做法,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也在這麼幹,哈勃投資也是華為旗下專注於投資晶片領域優秀企業的資本,這一年多以來也是頻頻出手,投資國內優秀的晶片企業,為華為晶片尋找更多的優秀的國產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