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勵志班的孩子們
勵志班同學表演彝族舞蹈《阿西裡西》
陽開忠
龍開珍
■核心提示
從2018年開始,我省職業教育「全免費訂單精準脫貧班」,面向全省貧困地區的貧困家庭招生,當年招來的學生就達1萬人以上。
在貴州清鎮職教城的15所中高職院校裡,已有13所院校採用對口、訂單、定向等培養模式,面向貧困地區開設了100餘個精準脫貧班。截至目前,已累計招收了4萬餘名貧困家庭學生。
近日,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的記者,走進貴州省財政學校「精準扶貧勵志班」了解到,全班61個孩子,都曾經經歷過人生的迷惘,但最終都在這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A
出去打工 他又回來讀書
18歲的陽開忠臉色黧黑,在全班61個學生中,顯得尤為老成穩重。
這個來自三都縣的孩子,在家裡是個幹農活的好手:放牛、砍柴、種莊稼,樣樣在行,朋友圈裡,滿是他在山裡砍柴、赤著上身挖土的照片,手上至今還留著一層發黃的老繭。
「2018年沒考上高中,我曾經十分彷徨,去打工吧,沒文憑也沒技術,繼續讀書吧,家裡經濟又不能支持。」就在陽開忠感到迷惘之際,村幹部在村裡宣傳,稱貴陽有個財政學校,專招對口扶貧縣的學生,關鍵是「有補助」。
陽開忠聽說後,立即報了名。
在這裡,陽開忠和同學們不僅不用繳納任何費用,學校還從自有資金中,每生每年給予2000元的助學補助。學校希望通過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的方式,「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最終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第一次走出大山的陽開忠,對眼前一切充滿了憧憬,也有著人生的迷惘,因為各方面原因,後來他輟學了。
此後的半年,陽開忠去了浙江溫州,在當地一家飯店裡炒菜,嘗盡了各種艱辛。
2019年8月份,想通了的陽開忠又回來了,學校再次向這個貧困孩子敞開懷抱,讓他進入2019級「勵志會計班」學習。
「我們這個精準扶貧班,基本不用交任何費用,即便是夥食費,學校也有補助的。」陽開忠說,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目前他已有了打算,先把專業課學好,今後再升高職。
陽開忠的班主任邱雨雨老師說,經歷折騰的陽開忠,要比其他同學懂事得多,不僅主動幫她分擔班務,還常在班上現身說法,給同學講述自己在外面受的苦,勸導其他同學好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人生機會。
B
靦腆女孩 在學校找到自信
精準扶貧班的孩子剛來到學校時,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自卑。
來自松桃的吳紅豔是個靦腆的小女孩,因為小時候生病發燒,有一隻耳朵聽力很弱,需要特別大聲才能聽得到。與記者交流期間,她雖然聽得不太清楚,但仍不停地點著頭,保持著禮貌性的微笑。
剛來學校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同學,再加上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吳紅豔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心情不好,情緒也不穩定,一度萌生退學之意。
邱雨雨老師聽說後,立即跑過去跟她聊天,陪她一起逛街、吃飯、看電影。經過幾天的談心,吳紅豔的心情漸漸地平復下來。
當天,她給邱老師發來一條簡訊,稱這是她來到學校後「過得最開心的一天」。
在老師們的鼓勵和引導下,吳紅豔在學校安下了心,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準備學好專業知識,與人合夥創業。這個懂事、要強的小女孩,還在超市裡收過銀、做過銷售。
班上的劉峰同樣來自松桃,剛來貴陽時同樣沒有方向,也曾經去外省打過一段時間的工,回到學校後,他的媽媽不放心,一周要打好幾次電話給邱老師,詢問他的情況。他如今也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準備讀完中職後再讀大專。
年初疫情期間,在家等待開學的劉峰特意種了幾盆向日葵來勵志,並將照片發給了老師。
「我自向陽似花開,本無貪念等天明。」劉峰說,自己就像這太陽花一樣向陽而生,不過,他要在太陽還未升起之前,就要努力地綻放自己。
C
患病男孩 背負一個家的希望
2019級的吳雙宏來自松桃縣界牌村,學的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同樣屬於「精準扶貧勵志班」學生,因患有癲癇,剛來學校的第一個月,就犯了3次病。
有一次,吳雙宏摔倒在學校的廁所裡,下巴都弄破了,把同學們都嚇得不輕。
吳雙宏的父親是個聾啞人,母親同樣患有癲癇,有一個弟弟,不過腦部患有疾病,讀不了書。吳雙宏走上求學路後,這個搖搖欲墜的家迎來了希望。
面對這樣一個特殊家庭的孩子,班主任王家根老師的心情特別地沉重。吳雙宏摔倒受傷後,他生怕這個孩子因病失學,讓這個家失去了希望。
「我們開精準扶貧勵志班的初衷,就是要『幫助一個孩子、脫貧一個家庭』,若遇到這點困難,我們就退卻了,那就有違我們學校招生的初衷。絕不能讓他退學,一定要幫他!」系領導的一番話,最終讓王老師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悉,為幫助這個特別困難的孩子,王家根和學校的另外一個老師,每月資助吳雙宏幾百元,打消了孩子的顧慮。
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與幫助下,如今的吳雙宏在學校裡學得安心,人也變得輕鬆,病情也穩定了。
據了解,2018年至2020年,貴州財政學校總計招收了500餘名精準扶貧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姊妹眾多,有的父母雙亡,有的家庭成員失去了勞動能力……幸運的是,學校的「精準扶貧勵志班」讓他們得以「拎包」入校,獲得精準培養,迎來了接受免費職業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目前,該校最早的一批「精準扶貧勵志班」的學生,已經帶著本領走上了實習崗位,這些「放牛班」孩子,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周治友 耿敬濤 楊繼軍 楊源 簡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