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無差別殺人案,讓我想再推一次這部劇

2021-02-06 影視爛番茄

是不是很熟悉?


是不是滿滿都是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樣子?


這是茄叔,在看到南昌紅谷灘案件後,第一時間想要講這部劇的原因。


它太現實、太靠譜,儼然是個醒世恆言。


南昌紅谷灘案件背後的森羅萬象攤開來看,一點一點地對應著《與惡》裡的點點滴滴:


案件消息被傳出之後,大眾的第一反應是情緒


恐懼、無助和痛恨,很快就衍生出像片中那種憤怒。



接著,謠言開始流傳、陰謀論開始興起。


這張截圖無論在微博還是各種平臺都流傳甚廣,在來源及真實性都沒有任何保證之下,卻儼然成為真相的「代言人」。


因為在這張截圖的聊天信息背後,隱藏了太多太多當代網際網路G點:


「精神病」 「找不到老婆」 「厭女」 「好漂亮」



然後,在很多吃著「人血饅頭」的營銷號帶動下,


地域、性別對立的問題開始浮現,甚至超過案件本身,成為這次社會討論的重點。



事情的發展似乎開始發生變化,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與惡》劇集裡的橋段,儼然映照出,此次案件中人來人往的森羅萬象。


但同樣就像劇裡一般,認知案件背後真相本身,才是最應該、最正確的方式。


茄叔理解很多女性,在面對南昌紅谷灘殺人案的恐懼與憤怒;


這種純粹的惡意難以提防,甚至找不到預防的方式。


但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像《與惡》一般的獨立於冷靜;


在官方帳號@平安北京的微博中,對於案件本身的定義更多偏向「無差別殺人」犯罪



在這類案件中,兇手通常會選擇比自己更弱小的目標下手,以達到報復社會的效果。


包括老人、小孩,而不只是女性。


性別對立、還有隨意的標籤定義,事實上更多是無良媒體為了博人眼球、吃人血饅頭而挑起的。


在這樣的案件中不僅沒有任何推動作用,甚至還會造成二次傷害。



我們應該清醒地面對,然後拒絕。



那面對這樣的案件,真正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與惡》中的律師王赦,試著在輿論、司法上給出其中之一的答案:


他想找出答案、試著去預防,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能做的不多,但很重要;


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輕信謠言、不陷入陰謀論,等待警方的通告,祈禱自己不要碰上這種事情,也希望法律最後的判決能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包含兩種意思。


我們既要警惕隱藏在生活中的各種惡,也要警惕我們身上、我們內心底的各種惡。


每一件情緒與態度看起來似乎無足輕重,有些還情有可原,在動機跟行為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


但實際上,這些就是人性中的「惡」。


不是直接給予傷害的惡行,而是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那個危險念頭。


我們需要學會克制、也要學會理智。


在這個世界裡,保護好自己,也別傷害他人。

相關焦點

  • 「無差別殺人」犯罪
    就個人觀點,我認為南昌紅谷灘殺人案是一起「無差別殺人」犯罪。(「無差別殺人」是指犯罪嫌疑人事先沒有計劃、和被害人沒有仇怨,作案完全是臨時起意、隨機選擇作案目標、想殺誰就殺誰的殺人案件。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日本。)行兇者和被害人沒有仇怨,作案目標非常隨機,僅僅「因為這個更漂亮」便砍向了其中一位。或許有人說,為什麼是無差別,他的目標很明確是女性。
  • 【話題】日本史上最兇殘無差別殺人案的真兇居然是名女護士
    7月6日,日本政府大開殺戒,解決了被稱為日本史上最兇殘的無差別殺人案的罪魁禍首麻原彰晃。
  • 兩集9.4,無差別殺人犯到底在想什麼
    沒有色情劇情,沒有血腥場面,我卻說這部犯罪片比成人片尺度更大。但這次事件是無差別殺人案。不認識受害人、沒有衝突和理由,僅僅出於反社會人格就尋找隨機目標動手。這種赤裸裸的邪惡,自然更引起大眾的憤怒。我們在同一個社會裡生存著,誰會希望身邊有這樣一個不可理解的不定時炸彈呢。
  • 10年一場「無差別殺人」案,成都27人遇難,但事情還沒有結束
    最近一段熱傳的監控視頻,以及熱播劇《我們和惡的距離》,讓不少中國人第一次認識了這個詞。5月24日,南昌紅谷灘,一名男子突然拿刀捅向一路人女孩,將其殘忍殺害。南昌紅谷灘殺人案監控截圖據媒體資料,受害者小雲,今年24歲,實習律師,「是個很善良,努力的人」。和犯罪嫌疑人素不相識,無冤無仇。此外,一張未經官方證實的聊天截圖,也在網上迅速傳開來。
  • 媒體:無差別殺人 死刑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這種突如其來、無從防備的殺人案,就是無差別殺人事件。  無差別殺人,我們在害怕什麼?  無差別殺人,這個說法,最早來源於2008年日本的秋葉原殺人事件,當時25歲的加藤智大開著一輛貨車衝進了行人專用道,撞倒、碾壓多名行人後,下車繼續用匕首攻擊無辜的路人。
  • 揭秘日本著名奇案——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
    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實例! 秋葉原殺人事件(東京警方依案發地點稱之為"外神田一丁目先路上における無差別殺人事件",直譯即為"發生於外神田一丁目路上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是日本在當地時間2008年(平成20
  • 《我們與惡的距離》激烈的矛盾,從無差別殺人案展開
    《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激烈的矛盾從這個案件展開。然而,與過往的犯罪類影視劇不同,它像是一個被拉高了的鏡頭,不聚焦犯罪的經過,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俯視整個事件以及與事件相關的每個人。 不得不說是一個很新穎的角度。所謂濫殺,是指沒有目的、隨意殺人。
  • 無差別殺人:我殺你沒有理由
    「我想做一件偉大的事來證明自己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會做同樣的選擇」 「殺誰都行,我好想明白了」「誰也不了解我,誰也不想了解我」「想做的事—殺人,夢想—獨佔新聞頭條」「不會中止,我不想中止」「到時間了」「曾經大人眼中的的好孩子
  • 【觀後感】「無差別殺人案」的背後
    劇中由於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無差別殺人,如果只是冷漠的按照程序快速審判、執行,這個兇手死了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其他的惡性事件發生了嗎?不是這樣的。不可否認的是,侵害他人生命的行為固然值得譴責,辯護律師也並不是為了使其逃避法律的懲罰,可在惡性社會衝突面前,律師去申請司法鑑定,去了解加害者的內心,為的是尋找更好的解決和預防社會惡性衝突的辦法。
  • 無差別殺人,一個人的恐怖主義
    自從2013年6月份以來,我國先後發生了多起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從陳水總案、杭州男子砍人案、廣東順德公交司機撞人案,到河南安陽公交殺人案,再到成都持刀行兇案。「無差別殺人」也因其使每一個人都成了潛在的受害者,開始惶恐著人們。  「無差別殺人」的九個特徵  「日本無差別殺人概念強調無差別殺傷事件的無差別性對象與報復社會動機,而引入到中國後的概念,強調無差別殺人的事先沒有計劃與作案目標隨機。」張小虎說。  張小虎是我國較早全面研究「無差別殺人」犯罪的專家之一。
  • 17年前一家三口家中被害 南昌警方偵破一起特大殺人案
    中新網南昌12月18日電 (記者 李韻涵)記者18日從南昌市公安局獲悉,近日,南昌警方偵破一起特大殺人案,將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據了解,南昌警方經過海量的摸排調查、信息採集和技術比對,成功偵破「2003.11.24」部督特大殺人案,將吳某(男,40歲,九江德安縣人)和潘某(男,40歲,九江德安縣人)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2003年11月24日,南昌市福州路350號發生一起故意殺人案,戶主周某某一家三口在家中被殺害。
  • 第一集就是連環殺人案,這部探案劇真是美劇質感
    近來,大女主探案劇似乎成了韓劇的主流題材。 先是崔秀英挑大梁的《如實陳述》橫空出世,再是金瑞亨這部《無人知曉》。 韓劇《無人知曉》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劇質感。
  • 南昌警方偵破一起特大殺人案,17年前1家3口家中被害
    來源 | 南昌公安南昌市公安局偵破「2003.11.24」 部督特大殺人案近日,在省廳和市局領導的指揮調度下,南昌警方經過海量的摸排調查、信息採集和技術比對,成功偵破 「2003.11.24」 部督特大殺人案,將吳某(男,40歲,九江德安縣人)和潘某(男,40歲,九江德安縣人)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 失望,別再尬吹這部劇了
    作為一名普通人,醬醬都能感覺到這部劇的邏輯漏洞很多。夜店裡的小姐莉莉被殺害,由於擔心是黑幫鬥爭,老闆要求池震自己查出莉莉的死因,被迫捲入「籤子殺人案」。除了不真實、邏輯漏洞多以外,《原生之罪》的推理過程弱,這也是它和其他刑偵劇的一大差別。
  • 《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豆瓣9.5分,是什麼讓這部劇收穫好評?
    臺灣電視劇一直被冠以「偶像劇工廠」的名字,然而這部黑馬劇卻另闢蹊徑,並非偶像劇。該劇由著名演員賈靜雯主演,應該都看過她主演的趙敏,當年也驚豔一時,將趙敏的角色演繹的活靈活現。而在這部劇中賈靜雯主演的是一名新聞編輯部,該劇將舞臺設置在臺灣電視臺新聞編輯部,主線關注無差別殺人案中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者家屬之間複雜矛盾的情感糾葛。目前這部劇可以在騰訊視頻看刪減版。
  • 42年前日本無差別殺人案,1瓶可樂引發4起命案,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提到「無差別殺人」這個詞,相信不少讀者一定相當陌生。字面意思看起來是不分對象,沒有任何差別的亂殺人。其實際意思確實是如此,系統地說,無差別殺人就是指罪犯有預謀,但作案的對象卻是隨機的殺人事件。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一頭霧水,誰會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殺人呢?
  • 怒甩《都挺好》幾條街,2019年最佳華語劇出現了!
    可以說,這部劇,是2019年最佳華語劇了。要知道,像前段時間豆瓣7.8分的《都挺好》,已經算是網友心目中的良心國產劇了。故事起源於一次9死21傷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犯罪人李曉明被判處死刑。一樁無差別殺人案,他遊走在受害人與加害人家屬之間,牽扯出三個家庭的痛。為殺人犯李曉明辯護,王赫是眾人眼中的惡人。
  • 日本毒可樂連環殺人案,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日本歷史著名懸案
    大家好,我是為了今天我們來講引起轟動,全日本的連環殺人事件。這些案件主要發生在日本東京,是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所謂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和被害人之間無冤無仇,見人殺人的一種隨機殺人方式,這種殺人方式的社會危害極大,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因此很難防範。那麼,這幾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把時間退回到1977年的1月4日。
  • 我們與惡的距離:你所不知道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和廢死爭議
    臺灣公共電視臺於今年三月推出的十集迷你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以豆瓣9.5的超高分,提前預定了2019年的最佳華語電視劇。故事由一起震驚臺灣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展開,嫌犯李曉明用自製手槍在電影院內掃射無辜民眾,導致9人死亡,21人受傷。兩年後,塵埃落定,嫌犯等待被執行死刑,但他帶來的陰影卻久久未散。
  • 追完《激蕩》這部劇,我媽想和我當閨蜜!
    在國慶前定檔了一部可以帶爸媽追的劇《激蕩》,9月22日上線,國慶剛好步入劇情小高潮,剛看完預告片,我就知道我媽一定很喜歡(我也很喜歡)!《激蕩》這部劇是今年的獻禮劇,背景自然是很考究的,緊追時代變遷,人物和環境設定都是爸媽那個年代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看預告片時,我就是全程被媽媽上(chao)課(xiao)的三不懂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