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書畫:《書劉炳新畫牛》蘇軾

2021-01-10 直擊書畫

戲說蘇軾之《書劉炳新畫牛》:豫中有劉炳新,好畫牛,所繪牛以千數。有水牛圖百幅,尤為佳品,多被人收藏,金鑲玉軸,紅木鑲框。掛正堂賞之!有一收藏家見之,拊張大喜曰:「此水牛畫妙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別戴嵩的《鬥牛圖》、李可染《牧牛圖》,妙哉妙哉!」邊之友人贊而言之,古語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搜盡奇峰打草稿也!」炳新畫牛寫生來之,然妙哉!

劉炳新作品《水牛》

戲說蘇軾之《書劉炳新畫牛》譯文:河南有個畫家劉炳新,喜歡畫牛,他所畫的牛可有千幅之多。畫的水牛圖有百幅作品,並都是精品之作。被許多收藏家收藏,並且都是金鑲玉的軸或者金絲楠木裝的框。掛在自己家的主廳欣賞。有一個收藏家去他工作室拜訪時看到了,鼓掌大喜,說劉老師畫的水牛,實在是妙,實在是妙,形象逼真,意蘊深長,妙不可言啊!更是和戴嵩的《鬥牛圖》、李可染《牧牛圖》所畫之牛有所區別,自成一風。一同去的友人也說「劉炳新老師是記住了古人的話「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如此的惟妙惟肖,是多年的寫生收穫啊!

劉炳新作品《水牛》

本文套改蘇軾《書戴嵩畫牛》純屬敬意!

附:蘇軾《書戴嵩畫牛》原文: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劉炳新作品《水牛》
劉炳新作品《水牛》
畫家劉炳新

劉炳新:原名(劉丙新)號豫石,師雲堂主人。1968年生於河南省柘城縣,自幼受名家指導學習中國傳統畫技法,習畫三十餘年,先後師承劉表洪,滿維起,賈又福諸先生,主攻山水。現為河南省名家書畫藝術研究學會客座教授,閩商書畫院名譽院長,北京八月畫會常務理事,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畫家,肖大平國展創作院導師,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畫家,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展覽通過78件(套)文物精品,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帶領觀眾回到蘇軾所處的那個文化昌盛、群星璀璨的時代。  風流韻勝的書畫  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的重要展覽之一,此次蘇軾主題書畫展籌備時間長達一年多。
  • 張明傑:日本所藏蘇軾書畫名跡
    詩書畫俱佳的大文豪蘇軾在日本知名度也很高。這也難怪,因為日本傳統的漢學教育總少不了蘇軾的著名詩文,尤其是匯集了八大家名文的《唐宋八家文》之類讀本堪稱日本讀書人的必讀書,生活中「東坡肉」也是家喻戶曉的中華名菜。至於書法和繪畫,其名聲基本限於相關領域,遠不如在中國這麼普及或聲名顯赫。
  •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明日亮相故宮 再現蘇子與客泛舟遊赤壁
    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藏品為主,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78件套文物精品。包括蘇軾最早的書法作品之一《治平帖》、首次面世的明代畫家朱之蕃《臨李公麟畫蘇軾像》、宋人《赤壁圖》、「宋四家」蘇、黃、米、蔡真跡等珍貴文物都將一一亮相。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
  • 黃庭堅論書,著力打通詩文書畫界限,獨抒己見!
    黃庭堅論書,著力打通詩文書畫界限,為世人矚目。黃庭堅書法重「韻勝」與「不俗」,其實他在論詩文繪畫上亦是如此。他稱「書畫當以韻為主」(《題北齊校書圖後》)、「凡書畫當觀韻……此與文章同一關紐」(《題摹燕郭尚父圖》》)。
  • 宋代文人畫開詩書畫結合先河
    中國繪畫從寫真發展到追求意境、意趣,為文人畫的孕育準備了土壤。到宋代,一批騷人墨客又以畫寄情,借物抒情,文人畫進入興盛期。 以蘇軾、文同、米芾父子等為代表的文人畫家主張「以畫為心畫」,「不求形似」。他們都鄙棄對實物的如實描摹,不囿於傳統的畫理、技法,以意趣為宗,只憑才情性質信筆揮灑。
  • 米芾用假畫換人家真畫,然後佔為己有,獲得稱讚!
    藝術全才米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就是北宋時期書法寫得最好的四個人。《宋史·文苑傳》載:「芾特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蘇軾評:「米書超逸入神。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另外,他還精於鑑賞,對古代書畫、硯臺獨具慧眼,同時又喜愛收藏,一生收藏晉唐書法善本不計其數。在他所著《畫史》一書中,詳細記錄了自己的收藏、品鑑古畫以及對繪畫的偏好、審美情趣、創作心得等。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亮相故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1日在故宮文華殿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共展出78件(套)8月3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發布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舉行,參會嘉賓在觀看展覽。 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通過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受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作品,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
  • 再現「千古風流人物」的精神世界——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
    能夠有足夠魅力吸引這麼多觀眾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的,便是故宮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策劃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本次展覽從故宮博物院藏文物中精選出61件套與蘇軾相關的書、畫、碑帖類文物作為展覽主體,並輔以院藏器物類文物和古籍善本。對普通觀眾來說,能一次性飽覽這麼多蘇軾真跡真是難能可貴,因此故宮博物院的參觀門票從展覽開幕時便一票難求。
  • 牛年畫牛-欣賞十位歷代名家畫牛
    所以,歷代名家畫牛既表現出牛的動作與神態,又表現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賦予牛人格化的魅力。一、唐·韓滉《五牛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自成風格,並以畫牛著稱。史傳李唐極擅畫牛,得戴嵩遺法。《東圖玄覽》記:「李唐《春牧圖》,牛欲前行,童子力挽之,勢甚奇。」吳其貞《書畫記》載:「李唐《風歸牛圖》……有一牛乘風而奔,氣韻如真,為神品。」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宋人《赤壁圖》故宮「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入口處現場 央視新聞 圖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世稱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展覽共分四個單元。
  • 觀米芾的書畫作品,品味米芾是如何「以書入畫」的
    用筆、線條與書法筆意要談中國畫筆法,就不能不談「書畫同源」。確切地說書與畫最早的源頭是不同的,書的源頭是「結繩」,是一種抽象的記事方法。如《多景樓詩》時以中鋒沉著而不凝滯;時以側鋒輕快而富變化;時以枯筆橫擦頓挫,其筆下,充分發揮了毛筆表現力,並把書家情感的抒發發揮到了筆中,把這種筆線又注入繪畫中,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米芾說:「古書畫皆圜,蓋有助於器。」他認為「用筆」圓是好的,圜筆需要運筆在硯中的旋轉變動。
  • 宋詞|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一紙鄉書來萬裡。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翻譯】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髮髻。萬裡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
  • 道教思想體現在蘇軾的書法創作心態上,正是「無意」為書
    作者:鄒建雄道教思想體現在蘇軾的書法創作心態上,正是「無意」為書。他在《評草書》中說:「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 就是說,書法創作之初的心態要「無意」於書之工拙,才能盡情揮灑,充分發揮書者的才情和潛能,才能使創作達到最佳的境界。
  • 【藝術研究】歷代名家論蘇軾書畫文獻(一)
    善畫水。人或以勢力使之,則嘻笑捨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蘇子瞻內翰嘗得永昇畫二十四幅。每觀之則陰風襲人,毛髮為立。子瞻在黃州臨皋亭,乘興書數百言,寄成都僧惟簡,具述其妙。謂董戚之流為死水耳。(惟簡住大慈寺勝相院,其書刻石在焉——原注) 《圖畫見聞志》卷四
  • 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書畫藝術應當注重氣韻
    北宋文人繼承了前人論詩畫重「氣韻」的思想, 認為「韻」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狀態, 是一種深沉簡遠、平淡率真的藝術境界。蘇軾認為鍾、王書法之所以能夠達到「蕭散簡遠, 妙在筆畫之外」的境界, 是因為鍾、王他們蕭散簡遠的精神境界自然流露於筆墨形象之外, 在隋唐以來的書家中蘇軾認為只有智永禪師的書法能夠達到這種境界, 他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永禪師書, 骨氣深穩, 體兼眾妙, 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
  • 來自蘇軾大展的第一現場與最全攻略
    畫作本身的靜和一鶴一舟的動相互襯託,靈動有趣,發人深思,意境深遠。展櫃內的手卷臺與背板均選用了色彩古樸、質地柔和的布料,在契合書畫文物氣質的同時,又通過強對比的反色設計,使觀眾輕鬆捕捉到重要的展覽信息,不至於讓各處的色彩糜於一處主次不分。展覽包括四個單元:
  • 蘇軾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是如何品評的?
    蘇軾在品評書法作品時不以一種單一的審美風範為宗,而是主張以多元的「包容無礙」的「圓融」之美加以賞析。蘇軾在《次韻子由書裡》對書法作品提出了「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要求,他在《題魯顏公書畫贊》中,認為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贊》,即緊湊又不失清遠,雖字體大小不一,但氣韻貫通。
  • 蘇軾書法究竟好在哪?
    黃庭堅《山谷題跋》:「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蘇軾書善則善矣,然千年來學習蘇軾書法少有登堂入室者。
  • 湖州味道|文同、蘇軾、趙孟頫、吳昌碩都為湖州這個畫派「代言」
    蘇軾與文同是表兄弟,又是詩文書畫方面最要好的朋友,文同「知湖州」途中去世後,蘇軾即接任湖州知州事。他在《次韻子由題憩寂圖後》云:「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因此「湖州竹派」的命名最早出於蘇軾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