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是如何品評的?

2020-12-23 漢府古文化

蘇軾在品評書法作品時不以一種單一的審美風範為宗,而是主張以多元的「包容無礙」的「圓融」之美加以賞析。蘇軾在《次韻子由書裡》對書法作品提出了「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要求,他在《題魯顏公書畫贊》中,認為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贊》,即緊湊又不失清遠,雖字體大小不一,但氣韻貫通。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件書法作品的風格是多樣的,但是又緊密相連,它們「包容無礙」地同時存在於作品之中。

《書硯》是蘇軾從具體字形結構的角度,談論關於筆墨字形書體如何達到「圓融」之美的一篇文章。他說:「硯之發墨者必費筆,不費筆則退墨。二德難兼,非獨硯也。大字難解密,小字常侷促;真書患不放,草書苦無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萬事無不然,可一大笑也。」這就是說,不同的字體、書體各有短長,所以要達到「圓融」是非常不容易的。

蘇軾在書法實踐上也強調「通融無礙」創作觀。在蘇軾的書論中,所謂「通融性」是指書法與繪畫、詩歌等不同藝術門類具有相通性;個別藝術內部,如不同書體之間的關係也具有相通性。書法中的篆、草、隸、行、楷等書體的發展雖然有先後之分,但又有緊密地聯繫。並且,各種書體雖然在形象的顯示方面各自不同,但同樣關係密切。

各種書體因為時代與書家的緣故又各自分為多種書風,各種書風的差距雖然很大,但在審美本質上是休戚相關的,即各種書體、書風所遵循的基本法則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法則,就可以舉一反三。

蘇軾在給蔡襄書法作品所作的跋文《跋君謨飛白》中就明確指出:「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始而不可……世之書篆不兼隸,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這就是說,篆書、隸書與行書、草書有著相同的一面,蔡襄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均能隨心所欲,就是因為他真正掌握了書法各書體之間「通融無礙」的規律。

蘇軾在《小篆〈般若心經〉贊》中明確用佛教般若思想來闡述他對於各種書體、書風「通融無礙」的創作觀:「草隸用世今千載,少而習之手所安。若舌於言無揀擇,終日應對惟所問。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牆壁。縱復學之能粗通,操筆欲下抑尋索。譬如鸚鵡學人語,所習則能否則默。心存形聲與點畫,何暇復求字外意。世人初不離世間,而欲學出世間法。舉足動念皆塵垢,而以俄頃作禪律。禪律若可以做得,所不作出安得禪。善哉李子小篆字,其間無篆亦無隸。心忘其手手忘筆,筆自落紙非我使。正使匆匆不少暇,倏忽千百初無難。稽首《般若心經》,請觀何處非般若。」

蘇軾認為「世間」和「出世間」本來是一個東西,由於人的「執著」,世人離不開「世間」,但卻要學脫離「世間」的「法」,去追求一個脫離塵垢世界的「法」。「塵垢」與「禪律」本來就在一念之間,但人因為有「分別」之心,便另外找出一個「俄頃」的時間追求「禪律」。其實,禪律本不可得,世人只是自尋煩惱。《般若心經》雖以小篆寫成,卻讓人有「無篆亦無隸」的感覺。這是因為創作者心忘其手、手忘其筆,使心中的「形聲」、「點畫」自然而然地流露,從而擺脫了「我執」的驅使。

相關焦點

  • 蘇軾在處理書法作品的關係時,主張「不留意於物」
    蘇軾在處理書法作品的關係時,主張「不留意於物」的「無住」觀,採取了「寓意」而不「留意」的美學態度。蘇軾在《寶繪堂記》中說:「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所謂「寓意於物」就是要求審美主體對客觀之物「不動其心」,不被客觀事物所支配、所束縛,拋棄將書法作品當成寄情達意的媒介,從而獲得充分的審美愉悅和審美享受,即達到「以樂其心」,所謂「留意於物」就是主體被「物之所累」,執著、沉迷於書法及其所帶來的名與利,進而失去了自由、超然的審美狀態。
  • 在線畫集 陳宜書法作品欣賞
    陳  宜書法作品欣賞Online
  • 蘇軾書法流芳百世,為何在南宋時傳播不暢?
    在頂禮膜拜中,蘇軾已非原來的蘇軾,他已被狂熱膜拜者追奉為「千古尊正統」的「神明」。蘇軾一旦被推至百世之師的尊位,其文學、藝術作品也會隨之被賦予典範的意義,如蘇文被奉為科舉考試之圭臬;蘇詩則形成後來以蘇黃為領袖的「江西詩派」;蘇詞被蘇派傳人繼承而形成了「豪放詞派」。蘇軾的書法被競相學習的風氣亦不難想像。
  • 《中國書法》:蘇軾的行跡、書法及其接受特輯(下)
    書法的文字意蘊是可解讀的」文本」,但是其外形的筆墨線條又是圖像式的造型。稍微比較「書法史」和「文圖學」的研究取徑,可以得知二者之同中有異。  書法史重視的是作品之間的繼承與創新關係,也就是分析作品呈現的結體、線條、筆法、風格等面向,為作品和書家找到歷史的時間坐標和藝術定位。經由排列歸納出作品的位置,我們可以將一位書家的所有作品安置於他的人生歷程,分期觀察他的書寫變化。
  •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書法作品欣賞
    他的書法,在外在形態、筆墨形式上,與黃、倪、王、傅有許多相近之處,呈現出趨同的審美追求。但內涵的個性、氣質、情感、格調,卻各下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異。張瑞圖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書千字文》是其宏幅巨製。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書於都中,張長公瑞圖。」
  • 心經書法作品欣賞周京隆
    貴州岑鞏人,現居北京,現從事專業書法培訓,學生及各界勵志等教育工作,長期為各種社會團體作勵志演講培訓,畢業於貴州大學,書香門第,在祖輩的影響下自幼開始接觸毛筆書法,主攻楷行草、篆隸魏也有涉獵、取法顏柳歐趙及二王、兼學眾名家、曾榮獲歐陽詢杯書畫大賽銀獎,中國文人書畫大賽金獎,中國金鼎杯書畫大賽一等獎等等
  • 蘇軾行楷書法作品「前赤壁賦」
    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
  • 蘇軾書法究竟好在哪?
    蘇軾書善則善矣,然千年來學習蘇軾書法少有登堂入室者。正如清代書畫家錢泳所說:「餘年過五十餘,無有進境亦不能成家,擬以蘇書終其身孰知寫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復去之。乃知坡公之書未易學也。」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學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學之不可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 四字書法《惠風和暢》作品欣賞
    當你一遍遍學習這些傳誦至今的千古名篇時,是否也會為它朗朗上口的語言和意境深遠的含義而深深吸引。客廳掛畫 郭勇書法《惠風和暢》曹富全楷書書法《惠風和暢》無論上學時你如何難於背誦,我們都清楚的明白它的經典之處。
  • 歷代書法名家《心經》小楷書法藝術欣賞
    古往今來,《心經》深受人們喜愛,歷代書法名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以之練習書法或進行書法創作,既能提高書法水平,又能起到修心養性的作用。隋唐以來,有一批書法名家以小楷書寫《心經》,創作出大批異彩紛呈的書法藝術作品,筆者摘錄其中的精品,供廣大書法愛好者欣賞。
  • 「信馬由韁心為導」——陳瑩書法作品欣賞
    觀陳瑩書法作品有感統觀陳瑩書法作品,這幾年變化很大,眼界開闊了,作品也逐步成熟起來,上達篆隸,下涉行草,大有樣樣通吃,諸體皆能的苗頭,觀之令人欣喜不已。陳瑩書法作品欣賞作品欣賞陳瑩書法作品名稱:《真珠髻》(宋·無名氏)尺寸:四尺整張創作時間:2019年
  • 什麼是書法韻律?如何欣賞、學習書法韻律?
    這一概念如果運用到書法中,必須將其放在章法的部分來考察才會有意義,因為韻律就是字與字之間的一種變化關係。脫離了整體就不存在韻律了。對於單個字的分析而言,只有筆法和結構罷了。二、書法欣賞、書法臨創和書法韻律書法欣賞是人的一種主觀精神活動。大致來說書法欣賞可以包括欣賞書法作品的筆法、結構和章法這三個層次。而其中,章法欣賞的部分,就包括了韻律欣賞這一方面的內容。
  • 福字書法作品欣賞 什麼叫有福
    福字書法作品欣賞一:國賓禮書法家觀山作品《福》作品來源:易從網什麼叫有福?從字面上看,具備了上面字面上的物質條件的人,就算是有福之人了。福字書法作品欣賞二:天下第一福 觀山新品書法《福》作品來源:易從網隨著人類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對福的追求,遠遠超出了福的最初本意。在衣字旁上,不僅追求有,更追求花色、品位、質量、檔次, 已經把衣服最初的遮羞、保暖的功能放之腦後。
  • 蘇軾——宋代書法風格的肇始者和旗手
    作者:韓紅傑蘇軾美學思想的形成是與他個人的人生經歷與特定的歷史背景緊密聯繫的。自王安石變法開始形成的長期的新舊競爭,決定了蘇東坡一生的宦途坎坷,但正是他一生屢遭貶謫,顛沛流離的悲劇命運,使他成為「宋代書風的肇始者和旗手」。
  • 故 宮 典 藏 : 歷代名家書法作品欣賞!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三希堂》匾額法帖共分32冊,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書法叢帖,集歷代書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晉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以歷史順序編纂,囊括了當時宮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跡珍寶。
  • 隸書作品欣賞 隸書發展歷程 以及如何練習隸書書法
    大致了解隸書的發展歷程,才能更好地欣賞隸書作品,以及練習書寫。,粗細輕重抑揚頓挫,極富變化,有「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的特點,頗有書法藝術美學特徵。因此在當今書法界,有很多隸書名家,他們的作品風格不同,或淳樸廣闊,或流暢奔放,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 人生若只如初見——張嘉傑書法作品欣賞
    年年度貢獻獎獲得者山西省教育廳「書法名家進校園」活動特聘書法名家太原三晉書畫院理事太原市勝利街小學特聘書法導師太原幼兒師範學校特聘書法導師藝術履歷: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入展全國第三屆草書作品展 入展全國第二屆大字書法展 入展全國首屆「沈延毅獎」書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全國首屆「孫過庭獎」行草書大展 入展全國「魏晉風度」新銳書法作品展 入展
  • 四字書法作品欣賞,很美的一組字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不管是成語還是書法,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成語極大的豐富了文字和文學的內涵,同時也豐富和促進了書法藝術的創作。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欣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四字成語書法作品。
  • 人品與書品——書法品評標準的儒家倫理對歐、虞書法評價的影響
    我們多次提及虞世南以「五絕」名於後世,我們可以從此看出,古代書法品評的標準和儒家的「人倫準的」密不可分。儒家對書法是極為重視的,視之為「六藝」中一項重要的技能。書法的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即儒家不僅注重「如何寫」,而且更重視「寫什麼」,前者為書,後者為道,書以載道,而不能背道。
  • 正宗、正脈的觀念已影響到明中後期的書法品評與取法活動
    作者:方波明中後期書法流派意識的產生、一線單傳觀念的分化與正統、正宗觀念的發展也有密切關係。中國史學上的正統觀念, 歷代多有討論。古人的大一統觀念非常強烈, 這種大一統觀念在政治、文學等領域都有明顯的表現, 但在書法領域則表現得不太明顯, 這與書法發展的特點是有關的。在唐宋人的觀念裡, 雖有書法統系意識, 但它是單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