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舉行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馮華、葉雨恬)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月球之旅大事記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實施「剎車」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
-
侯貴峰:迎接「嫦娥五號」平安回家的24小時
這幾天侯貴峰很忙,忙乎著迎接「嫦娥五號」安全回家。12月16日凌晨5時,寒風凌冽、冰天雪地的阿木古郎草原一片漆黑,烏蘭察布邊境管理支隊腦木更邊境派出所所長侯貴峰睜開布滿紅血絲的雙眼,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
國際電聯秘書長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婧昊):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圓滿完成了本次探月之旅。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向中國政府發賀電,並在第一時間接受記者專訪,祝賀「嫦娥五號」回家。趙厚麟表示,他非常關注並收看了「嫦娥五號」返回全程直播,向中國政府和所有參與這次探月工程的科研和技術人員,各級領導和廣大員工表示熱烈祝賀。趙厚麟指出,從月球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7aOednc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7aOednc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7aOednc12月6日,「已裝車」——嫦娥五號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神舟飛船從2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返回,嫦娥五號則是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回,速度要快得多。」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
-
長徵五號已就位 擇機實施嫦娥五號任務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
-
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入軌精度較高,軌道修正量很小。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已在軌飛行約17個小時,距離地球約16萬公裡。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兩臺150N發動機工作6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追「嫦娥」的人:精準測控 為嫦娥五號找到回家的路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在即,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測控數據,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千裡轉場,分別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靜候「嫦娥」「回家」。
-
嫦娥五號返回時,遭遇風雪怎麼辦?
◎常豔玲 李昀錫 王瑞林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最近,在嫦娥五號探測器預定著陸的四子王旗著陸場,一場大雪飄然而至。 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系統對此早有準備。記者從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區指揮部獲悉,關於這場降雪,氣象分隊幾天前就已經預報到了。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時,卻被一隻活蹦亂跳的兔子「搶了鏡」。不過也有說法說是只狐狸,但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為了一隻見證歷史性時刻的小動物。剛剛提到,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達到8.2噸,對於運載它的火箭來說,可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所以,擔此重任是目前運載能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胖五」——長徵五號。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來源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圖為12月17日凌晨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
-
航天人的「關鍵48小時」丨承載十年打拼 見證「嫦娥」落月每一步
根據軌道設計,嫦娥五號落月後只有48小時的時間來完成月面任務,隨後就必須從月面起飛。這關鍵的48小時,承載的可是整個項目團隊十年的打拼。在推力強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支撐下,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後,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人登月夢想的第三步——月面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神舟飛船從2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返回,嫦娥五號則是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回,速度要快得多。」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安全返回,一直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幾大難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