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某件事錯綜複雜,這錯綜複雜的語源,就是本自《易經》。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指卦變而言,我們常說某人變卦,某人變壞,變卦是卦變的顛倒語。
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麼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因為《易經》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這兩爻在卦的中心位置,如果一個人不成樣子,就被形容為「不三不四"。又比如"亂七八糟",即是從遊魂卦、歸魂卦來的,八純卦變到第六爻,再變就」亂七八糟「。
卦的錯綜複雜是什麼意思?
綜卦
這是易經第七卦天水師和第八卦水地比。師卦倒過來,成了比卦;比卦倒過來成了師卦,所以師卦和比卦相綜。綜卦是相對的,這是綜卦的象。而綜卦的理,是告訴我們萬事要客觀,因為立場不同,觀念就完全兩樣。全部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八個卦以外,沒有不相對的。
這八個卦是絕對的
錯卦:
錯卦,是陰陽交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了。
再以師卦舉例,第二爻為陽,其它爻為陰,那麼在陰陽交錯之後,變成了同人卦。第二爻為陰,其它爻為陽。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
以現在的觀念來解說,綜卦可以稱之為反對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
我們說一件事要做到八面玲瓏,相錯相綜,怎麼看也只算做到四面,那應該怎麼樣才算八面全到呢?
師卦的綜卦是比卦,錯卦是同人卦,而同人卦亦應有它的綜卦,就是火天大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