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的錯綜(錯卦與綜卦)

2021-01-17 那時情節

我們常常說某件事錯綜複雜,這錯綜複雜的語源,就是本自《易經》。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指卦變而言,我們常說某人變卦,某人變壞,變卦是卦變的顛倒語。

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麼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因為《易經》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這兩爻在卦的中心位置,如果一個人不成樣子,就被形容為「不三不四"。又比如"亂七八糟",即是從遊魂卦、歸魂卦來的,八純卦變到第六爻,再變就」亂七八糟「。

卦的錯綜複雜是什麼意思?

綜卦

這是易經第七卦天水師和第八卦水地比。師卦倒過來,成了比卦;比卦倒過來成了師卦,所以師卦和比卦相綜。綜卦是相對的,這是綜卦的象。而綜卦的理,是告訴我們萬事要客觀,因為立場不同,觀念就完全兩樣。全部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八個卦以外,沒有不相對的。

這八個卦是絕對的

錯卦:

錯卦,是陰陽交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了。

再以師卦舉例,第二爻為陽,其它爻為陰,那麼在陰陽交錯之後,變成了同人卦。第二爻為陰,其它爻為陽。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

以現在的觀念來解說,綜卦可以稱之為反對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

我們說一件事要做到八面玲瓏,相錯相綜,怎麼看也只算做到四面,那應該怎麼樣才算八面全到呢?

師卦的綜卦是比卦,錯卦是同人卦,而同人卦亦應有它的綜卦,就是火天大有卦。

相關焦點

  • 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
    在八卦的層次上,錯卦關係是基本關係,除了錯卦關係以外,還有一種關係叫「綜卦」關係。綜卦關係就是把一個卦完全顛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之間的關係。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或者叫先天四極。「四正卦」代表的是宇宙層次的四個方向。
  • 本卦、互卦、變卦、錯卦、綜卦及作用
    在八卦的層次上,錯卦關係是基本關係,除了錯卦關係以外,還有一種關係叫「綜卦」關係。綜卦關係就是把一個卦完全顛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之間的關係。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或者叫先天四極。「四正卦」代表的是宇宙層次的四個方向。
  • 易經的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
    讀易(即斷卦、解卦)分粗讀和細讀。粗讀,即先斷下夲卦(即測事而起的卦)。研討本卦的卦辭和卦象。依據卦辭卦象,去了知卦意。這個進程叫望文生義。或滿意洋洋。夲卦,是通知你,應該如此行。若如此行,其成果,在內卦裡。要進一步去觀內卦的卦辭卦象,而得其意。若不按本卦行,其改變成果如本卦的錯卦,要觀錯卦的卦辭卦象去得其意。
  • 周易主卦、互卦、錯卦、變卦、綜卦具體用法
    本卦:猜測時得到的卦,叫本卦。反卦:與本卦陰陽相反的卦,叫反卦,又名錯卦。內卦:以本卦之三、四、五爻為上卦,二三四爻為下卦,構成的卦稱為內卦,又名之卦,又名互卦。綜卦:將本卦倒置過來看的卦,叫綜卦。本卦,是通知你,應該如此行。若如此行,其成果,在內卦裡。要進一步去觀內卦的卦辭卦象,而得其意。若不按本卦行,其改變成果如本卦的錯卦,要觀錯卦的卦辭卦象去得其意。若堅持按本卦行,其開展改變的結果,在本卦的綜卦裡。可觀綜卦的卦辭卦象。上述即是讀易的微妙地點。
  • 【八卦應用】關於錯卦綜卦
  • 《易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是分錯了嗎?其實有大智慧
    表面上看上經有三十個卦,下經有三十四個卦。既然要分成兩部分為什麼不六十四除以二呢?上經是從乾坤開始到坎離結束。在這三十個卦中其實只有十八個卦。下經是從鹹恆開始到既濟未濟。看上去是三十四個卦實際上是十八個卦。上下經個十八個合起來三十六。為什麼上下經都會變成十八個卦呢?從伏羲的方圓圖來看。我們以乾卦做中心點。
  • 《易傳•十翼》之《雜卦傳》(1/17)
    《雜卦傳》將六十四卦的順序完全打亂,將意義相對相反或相關相近的兩卦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大部分組合或者是互為反卦錯卦,或者是互為覆卦綜卦,只有最後的幾錯卦」,就是兩個卦的陰陽爻完全相反,比如乾卦六爻皆陽,將六爻全變成陰爻,則變成了坤卦。何為「覆卦、綜卦」,就是將一個卦上下顛倒傾覆,比如剝卦和復卦,臨卦和觀卦。
  • 錯卦、綜卦、消息卦
    文  /  唐巍(多寶道人)卦位八種、卦變:錯卦、綜卦、消息卦卦位八種1、下卦與上卦:別卦分上下之位,上位(四、五、上爻)為上卦,下位(初、二、三爻)為下卦。如:泰卦,乾下坤上。2、內卦與外卦:兩卦相重,分內外之位,內位(即下卦),外位為外卦(即上卦)。
  • 易經入門(錯綜複雜)
    其次要了解的,我們常常說某件事錯綜複雜,這錯綜複雜的語源,就是本自《易經》,《易經》的範圍太廣,真可說是「錯、綜、復、雜」。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變而言,我們常說某人變卦,變卦是卦變的顛倒語,我們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麼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
  • 「睽卦」之上九爻辭破解
    二、陶簋內壁有五組「筮數易卦」,分別為《巽卦》、《蹇卦》、《既濟卦》、《睽卦》和《無妄卦》。這五個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其中《睽卦》是陶簋所刻劃的主卦(本卦)。《既濟卦》是主卦的交互卦,反映《睽卦》的本質內涵;《蹇卦》是主卦的錯卦,反映主卦的否定意義;《無妄卦》是本卦的變卦,《睽卦》是由《無妄卦》變化而來,而《無妄卦》又是由《否卦》變化而來。
  • 「睽卦」之卦圖破解
    一、卦圖破解(一)卦變與天時《睽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無妄卦》,然後《無妄卦》再變為《睽卦》。《否卦》變《無妄卦》時,「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遂成《無妄卦》。《既濟卦》反映《睽卦》的內涵,說明《睽卦》是以看似乖張的行為方式而促使某件具體的事項得以完成。這就是《睽卦·大象傳》所謂「以同而異」的真正含義。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張拐拐,李拐拐,一人一種擺法法」;「偎挪躲擦,各人一種做法。」《既濟卦》六爻均當位,這是64卦中唯一的一種現象。《既濟卦·彖傳》云:「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
  • 每日一卦:第十八卦 山風蠱卦
    山風蠱卦 地位:少陽|人位:少陰|天位:少陰|錯卦:澤雷隨|綜卦:澤雷隨|交互卦:雷澤歸妹1、山風蠱(蠱卦) 振疲起衰周易六十四卦第18卦象曰 卦中爻象如推磨,順當為福反為禍,心中有益且遲遲,凡事盡從忙處錯。
  • 周易第6卦_訟卦(天水訟)_乾上坎下
    本卦互卦錯卦綜卦第6卦:訟卦(天水訟)第37卦:家人卦(風火家人)第36卦:明夷卦(地火明夷)第5卦:傳統解卦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險,彼此反對,定生爭訟。爭訟非善事,務必慎重戒懼。大象:乾天升於上,坎水降於下,相背而行而起訟。運勢:事與願違,凡事不順,小人加害,宜防陷阱。
  • 周易六十四卦下經第64卦_未濟卦(火水未濟)_離上坎下
    綜卦第63卦:既濟卦(水火既濟)未濟卦《易經》六十四卦最後一卦,以未能渡過河為喻,闡明「物不可窮」的道理。未濟卦是既濟的綜卦,下坎上離,離為火,坎為水。卦中也是三陰三陽,兩兩相應,有同舟共濟之象,故此卦「亨」。但六爻均位不正,陰差陽錯,若「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小狐過河尾向上舒,可剛要到河邊尾巴就被沾溼了,沒有過去,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結,還要向前發展。未濟是2:5卦的卦名,2:5是未濟卦的代號。2:5卦的主卦是2卦坎卦,卦象是水,陽數是2;客卦是5卦離卦,卦象是火,陽數是5。
  • 易經64卦 節卦
    第 60 籤易經64卦靈籤第60籤解籤: 節卦【上上】萬物有節
  • 【心易小酌】水雷屯-六十四卦詳解第三卦
    《象辭》說:屯的上卦為坎,坎為雲,下卦為震,震為雷。雲行於上,雷動於下,是屯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雲雷,用雲的恩澤,雷的威嚴來治理國事。邵雍河洛理數解卦萬物始生,開始困難;先勞後逸,苦盡甘來。臺灣張銘仁解卦屯:表示剛出生的小草,主兇象,四大難卦第一卦。因為剛出生的小草,脆弱易折,表示凡事都會很困難,很容易就會夭折、失敗。但是只要有心小心地護持,小草還是有機會長成大樹的!·        解釋:不明不白。
  • 每日一卦:第十八卦 地澤臨卦
    地澤臨卦 地位:老陽|人位:老陰|天位:老陰|錯卦:天山遯|綜卦:風地觀|交互卦:地雷復1、地澤臨卦,是由兌和坤所組成,兌卦在下,坤卦在上。兌代表愉悅,象徵澤;坤代表順,象徵地。本卦取名為臨,臨的本意就是從上往下看,本卦的含義就是上級對下級的領導和管理。監臨、面臨,隨著所臨對象的不同,包含以君臨民、以己臨事多重含義,如何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是臨卦所討論的主題。《象》中這樣解釋臨卦: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 六十四卦詳解:第6卦 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 中下卦
    第6卦
  • 周易第10卦_履卦(天澤履)_乾上兌下
    本卦互卦錯卦綜卦第10卦:履卦(天澤履)第37卦:家人卦(風火家人)第15卦:謙卦(地山謙)第9卦:小畜卦白話文解釋履卦: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象辭》說:本卦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分別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規蹈矩,安份守紀。《斷易天機》解履卦乾上兌下,為艮宮五世卦。
  • 訟卦的五大特點和四大智慧——《易經》訟卦略解
    標籤:《易經》 訟卦 爭訟 智慧 中吉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利益糾葛,任何事情一旦與名利沾上關係,便免不了會有爭訟、控訴、爭鬥,從個人、集體而言,免不了需要打官司,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從國家而言,甚至有可能會因此而發生各種形式的爭鬥甚至是軍事戰爭,如此可見爭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