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錯綜複雜)

2021-03-01 廣平秦先生

其次要了解的,我們常常說某件事錯綜複雜,這錯綜複雜的語源,就是本自《易經》,《易經》的範圍太廣,真可說是「錯、綜、復、雜」。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變而言,我們常說某人變卦,變卦是卦變的顛倒語,我們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麼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因為《易經》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這兩爻在卦的正中間,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個人不成樣子,就被形容為「不三不四」。又如「亂七八糟」,即是從遊魂卦、歸魂卦來的,中國人處處都在引用《易經》的話,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錯卦與綜卦是什麼意思?

卦的錯綜複雜是什麼意思?現在先說綜卦,為了使大家看八卦圖案的方便,還是舉乾卦為例來說明:

乾卦的第一爻變為姤卦,如果把這個卦倒過來看,或者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對面來看,就成了夬卦,這就是姤卦的綜卦。綜卦是相對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個卦以外,沒有不相對的,這綜卦是象,而綜卦的理,是告訴我們萬事要客觀,因為立場不同,觀念就完全兩樣。另外有八個卦是絕對的,無論單方面看或相對地看,都是同一個樣於,這八個卦是乾卦,天,怎樣去看都是天,坤卦,地,總歸是地,亦是絕對的,坎卦是絕對的,離卦亦是絕對的,其他大過、小過、頤、中孚也都是絕對的,除此之外,其餘五十六卦都是相對的,這表明宇宙間事物都是相對的,這就是綜卦的道理。

錯卦,是陰陽爻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了。如:

天風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陰爻,其餘五爻都是陽爻,那麼在陰陽爻錯之後,變成了:

這樣第一爻是陽爻,其餘五爻是陰爻,如上面的這個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為地,內卦是震,震為雷,就是地雷復卦,所以天風姤卦的對錯卦,就是地雷復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因此學了《易經》以後,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這個宇宙大原則。

以現在的觀念來解說,綜卦可以稱之為反對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有人說《易經》動輒有黑格爾的辯證法的思想,他說的正、反、合,就是《易經》的原則,這是亂講。現在中國人很可憐,講自己的文化,要和西方的文化比。我們這個和愛因斯坦一樣,為什麼不說愛因斯坦和我們一樣?硬要把祖父拉下來和孫子比,說祖父很像孫子,很可憐,真是豈有此理!為何要如此比呢?他們說黑格爾的正、反、合是三段論法,我告訴他們《易經》是八段論法,比起來黑格爾就顯得粗糙得很,又算得了什麼!《易經》看東西是八面玲瓏的。現在已經看了四面了,仍以天風姤卦為說,綜卦是澤天夬,錯卦是地雷復,而復卦亦應有它的綜卦,就是山地剝,這豈不是看了四面,所以《易經》的頭腦,一件事初到手,處理起來,四面都要注意到,不但要注意四面,還要八面玲瓏。

《易經》還有一個道理——複雜,亦即等於交互卦的道理,我們都講究互助,這個互象就是《易經》的圖案,像同樣的掛勾交相掛住,就是一個「互」字。什麼是「交互」?就是六爻內部的變化,如第二爻上連到第四爻,下面掛到上面去為互,第五爻下連到第三爻,上面交至下面來為交,這是交與互的不同,每卦的縱深內在,發生了交互的變化,又產生了卦。換句話說,這是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要看絕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邊看清楚,同時旁邊亦要看反面,這樣四面都注意到了,還不算完備,因為內在還有變化,而內在的變化,又生出一個卦了。除了乾、坤兩卦外,別的卦把中心拿出來交互,又變了一種現象。這現象的本身,又有綜卦,又有錯卦,這就是八面看東西,還要加上下一共十面,所以把老祖宗拿來和黑格爾這些人比,簡直冤枉得很。

現在我們作一個結論,唐代虞世南為什麼說不學《易》不可為將相?試想我們懂了這個背誦八卦的方法與錯綜複雜的道理以後,知道這個圖案的組織如此嚴密,告訴我們,看事情要有那麼細密的頭腦,要那麼冷靜客觀才能把事情看清楚。明白了這些,虞世南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話,就可以明白了。

交互卦

現在談交互卦,以火雷噬嗑為例說明如下:

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與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為代表山的艮卦,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為代表水的坎卦,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和互卦重疊起來,便成為水山蹇卦,於是我們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圖示之即:

至於複雜,復就和綜卦一樣,是重複的意思,雜是指彼此的相互關係,六十四卦可發展到無數的卦,每一卦牽一髮而動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關係。

再告訴大家一個有趣的事,這六十四卦八宮卦的最後一卦是雷澤歸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後一卦是火水未濟,這就告訴我們,自宇宙開始,人生最後永遠是未濟,有始無終,沒有結論,所以學了《易經》,沒有人能下一個結論的。歷史沒有結論,人生沒有結論,宇宙亦沒有結論,把握到了這個哲學,研究《易經》的道理就出來了。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並不是照八宮卦象的次序。它的排列次序,是周文王研究《易經》所整理出來的一個學術思想系統,後人把它編成了一個韻文的歌,叫做《上下經卦名次序歌》,幫助我們便於記憶。我們要懂《易經》且知道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萬事萬物都能未卜先知。上面所講八宮卦的次序要背誦得滾瓜爛熟,很要緊的,因為《易經》的用處都在那裡。對初學的人背誦這些,自然很吃力,但是要學《易經》沒有辦法不背誦的。 

接下來第二個階段更加吃力,就是六十四卦方圓兩圖的研究,這是很妙的東西,我們當年學這兩個圖,沒有人告訴我們,辛苦得很可憐,在這裡我坦然地告訴大家,就很容易學了,下頁有個伏羲先天卦的方圓圈,很重要。

這個方圓圖,圓圖是管宇宙的時間,代表宇宙的運行法則,亦可說代表太陽系統時間運行的法則或原理,圓圖中的方圖管空間,代表方位方向,這就是前人的秘訣了。

 

方圖

先說方圖,右邊第一行最下為乾卦,我們由下向上看,為什麼先從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畫的,所以這方圖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邊的第二卦是天澤履,第三卦是天火同人,第四卦是天雷無妄,第五卦是天風姤,第六卦是天水訟,第七卦是天山遁,第八卦是天地否。這是舉一個例子,如果不是為省時間,我就一行一行、一卦一卦講下去了,現在只是告訴大家一個方法。

前面曾經說過先天卦的數字,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龔五、坎六、艮七、坤八。那麼我們從方圖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個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內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無妄、姤、訟、遁、否等八個重卦。

我們再從乾卦起,從右向左看橫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再仔細分析這八個重卦的內外卦,又可以發現,內卦都是乾卦,而外卦從右到左,則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如果以數字來代表,直行的乾是1、1 履為1、2 同人1、3 無妄1、4 姤1、5 訟1、6 遁1、7 否1、8。

橫列乾1、1 夬2、1 大有3、1 大壯4、1 小畜5、1 需6、1 大畜7、1 泰8、1。

以圖示之如下:

六十四卦方圖數字圖

這個六十四卦的方圖,變化無窮。應了解這個圖。以前的讀書人學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擾,如有人被重兵包圍了,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圖來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衝出重圍。像這一類的故事,歷史上很多,只是大家不肯講出理由在哪裡來。例如在目前所處的房間內,亦可以劃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時間,自己處在某一方位最有利。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太極,乃至一個錄音機、一本書,都有一個太極。如這本書,從什麼時候、什麼部位壞起,都可以知道。這只是依據一個數字,一種現象的道理,加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就可求出答案來。因此中國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是一種非常精密的計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確,還是要靠人的。

這個方圖的數字,則是這樣一縱一橫,慢慢向上走的,構成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可是亦同時告訴我們,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看來是非常複雜,但懂了《易經》以後,從《易經》的觀點,任何亂七八糟的事物,都有它的法則。換句話說,懂了《易經》原理以後,去待人,去做事,遇到最複雜的問題,也不會看成複雜了,而是能找得到它的關鍵,在關鍵上輕輕一點,問題就解決了。不懂這個原理,越做就越糊塗,就像這方圓圈一樣,覺得很亂。

相關焦點

  • 《易經》,是僅僅用來算命的嗎?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真的有很多水平不高或者乾脆就不懂得《易經》的人在通過算卦,看相之類的活動,以至於讓不了解情況的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易經》全部內涵和用途。 常言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八卦是迷信這件事情的,道聽途說的?還是自己有親自學習了解過《易經》的哲學思想和文章內涵?
  • 看似複雜的《易經》,核心精髓就三句話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的核心思想即為陰陽辯證法的觀點。陰代表大地、柔弱,陽代表天空、陽剛,陰陽交織在一起則會生成萬事萬物。《易經》蘊含的道理與自然的法則息息相關,人順應自然法則,會事事得到自然的助力,如反其道而行之,則會咎由自取。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易經是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個詞,影響遍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易經是上層建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故宮裡的保和殿、太和殿,貞觀、鹹亨、永貞、至正、道光這些年號,以及「大哉乾元」、「大明終始」這兩個朝代名都是出自易經。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要弄懂《易經》,現在在我看來易如反掌,只是前期沒人帶入門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時間,開始讀時,不但不知道該記什麼,讀什麼,學什麼。現在理清後,豁然開朗,就像讀小說一樣流暢。看《易經》,就像看地圖。一張地圖,乍一眼看過去,紛繁複雜,地名交錯,讓你不知從哪裡開始。但是,只要你先把方位的大局搞清楚了,心裡有經度緯度,再複雜的地圖,你也能一目了然,易經也如是!《易經》是上古時期的東西,人皇伏羲,周王姬昌,聖人孔子都在完善這個巨作,結合了先人對天地規則,運轉,因果的思考智慧。它是卜筮的記錄。
  • 易經 其實沒有您想得這麼複雜 懂得剛柔相推變化規律 你就入門了
    在中國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過是一種現象,就是《易經》所謂的象。它表示了這種變化的關係,說明了矛與盾的原理。    觀察自然的現象,《繫辭》告訴我們自然現象的涵義。可是人總不滿足,因為他不曉得「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的道理,大家懂了這個原則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學《易經》了。
  • 易經沙龍回顧跟著臺灣天才命理師林滿圓學易經!
    當我們在談論數字易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①冰冷的調查數據65.37%的用戶表示沒有聽說過數字易經5.72%的用戶表示已經入門但是很難進階95.89%的用戶表示很想學但是沒有師傅領進門10年的經驗實實在在地給大家帶來了國內外近1000場易經講座不斷的給大家普及最實用的最有效的易學命理知識聽過林老師課堂的學員受益匪淺原來命理能這樣學能這樣玩最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從頭開始學習複雜的易經卦
  • 天地人鬼神 | 易經怎麼說
    魯迅曾說:中國文化的根在道家,進而一步道家的根也應該在《易經》。古往今來各個派別思想家們的學說,甚至於建築音樂美學、天文堪輿地理,亦或是中醫相術之類,其源頭都可以追溯到「易經」上。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唐太宗時宰相虞世南也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等等。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也可以這樣講,由於《易經》太過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研「易」的人何其之多,可誰又曾真正研懂了「易」?
  • 長徵講易經
    時間:2016年農曆正月初五開始地點:北大(易經)傳統文化群第一講 易經入門XL發紅包點名,大家紛紛搶包報到,並希望班長多點幾次名,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今天我們就費點吹灰之力,吹去易經幾千年以來落下的灰塵,看到真正的易經到底是什麼。更重要地是打破過去被人給我們灌輸的易經傳統概念,如風水、擇吉、算卦什麼的,清楚地認識一下真正的易經。    過去以為易經包羅萬象,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天地無全功,萬物無全用,聖人無全能。    易經自然也是專用的,那就是幫助我們改命的文化。
  • 公益易經佔卜-事業、財運、婚姻
    企業界大腕如李嘉誠研究易經多年,馬雲未發跡前找過王林大師言神秘,投資大腕如沈南鵬、蔡文勝都研究過風水,甚至現代的今天,天朝軍師中都有易經奇門高手。易經佔卜全息可觀人物、事物、空間、方位、能量,對你有利者的加強它,使自己更得利;對你不利的,你排除更正調整。俗語說:跑得快不一定贏,不栽跟頭才是勝利!
  • 6月18,19日《數字易經》深圳場!
    ,我們在談論什麼①冰冷的調查數據65.37%的用戶表示沒有聽說過數字易經5.72%的用戶表示已經入門但是很難進階95.89%的用戶表示很想學但是沒有師傅領進門②更殘酷的是一般有能力的老師極少教學,只傳弟子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易經培訓課程,魚龍混雜像樣點的易經課程,不是幾萬,就是幾十萬來自寶島臺灣的林滿圓老師秉承著
  • 《鷹巢》今日收官 人物最終命運錯綜劇情引猜想
    除了案件的偵破及美好的校園生活,劇中幾段複雜的感情和人物關係,更加吸引電視螢屏外的觀眾。在今日的大結局中,金銳和宋爾瑞兩位昔日的親密戀人,在愛情迷宮中兜兜轉轉後,能否再續前緣?好學生曹原和家人與毒梟有什麼樣的關聯?陳嘉桐能否「改邪歸正」?關鍵人物的命運,靜待最終揭曉。
  • 青春學警劇《鷹巢》今日收官 錯綜劇情引猜想
    除了案件的偵破及美好的校園生活,劇中幾段複雜的感情和人物關係,更加吸引電視螢屏外的觀眾。在今日的大結局中,金銳和宋爾瑞兩位昔日的親密戀人,在愛情迷宮中兜兜轉轉後,能否再續前緣?好學生曹原和家人與毒梟有什麼樣的關聯?陳嘉桐能否「改邪歸正」?關鍵人物的命運,靜待最終揭曉。
  • 與其花錢算命,不如自學《易經》,看懂易經
    這是《易經》的真正的心理方法——通過選擇智慧,總是讓自己站在勝利的一邊。什麼意思?原來《易經》有64個卦,每一個卦都是一種生活腳本,他已經幫助你推斷出你的選擇的結果。看懂《易經》也是看懂生命。用六四卦,他包含了天地變化的方式,最合理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他達到了用簡單控制複雜的目的。大道至簡,Avenue非常簡單,用一兩個詞就可以簡單地說明白。實際上,《易經》是中國文化「文化之地,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 卦的錯綜(錯卦與綜卦)
    我們常常說某件事錯綜複雜,這錯綜複雜的語源,就是本自《易經》。這四個字的意思是指卦變而言,我們常說某人變卦,某人變壞,變卦是卦變的顛倒語。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麼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
  • 易經揭秘:一個人的福氣往往散在這3件小事上,怪不得越過越窮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如何在短時間內記住《易經》64卦?建議讀讀這首七律詩
    此一時期宇宙論的發展過程,即是 《易經》成書的主要背景,相傳伏羲觀察天地萬象始畫八卦,建:立了八卦宇宙模式,此時是易經的圖像時期。又相傳夏代有 (連 山》與商代有 《歸藏》, 應是從圖像過度到文字的時期 ,已有豐富象與數的宇宙模式 ,到了周文王完成 了圖像 的定型化與語言的文字化,系統化 《易經》的宇宙模式《易經》 的宇宙觀可以極天地之淵蘊 ,進而能落實到生命的實踐上 ,得以盡人事之終始,能透顯著深切的人生感悟與生命感悟,將宇宙之理最後歸之於開創人文與成就人文價值上,提升與完善社會人生至理想境地。
  • 易學初學者必看,最全的易經入門基礎知識名詞清單
    易經共有三種: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只有《周易》傳世。故今天所說《易經》即指《周易》。
  • 「說易經」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
    《易經》是經天緯地之學,古代群經之首,帝王將相之學,其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尤為可觀,本文擇取其中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略為一說,或可引而伸之,解其中旨要。其一,和朋友之間互相有所感應,應當謙虛以待。《易經》的「鹹」卦,「鹹」字是通假字,通「感」字,為感應之意,這感應,就是建立起友誼,相互間有互相理解的惺惺相惜的感應,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卦的主旨思想為「君子以虛受人」,為什麼呀?
  • 易經.繫辭
    《易經·繫辭上傳》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易經·繫辭上傳》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 易經入門之河圖口訣與五行生成數體系
    ——節選自太極博弈原理之易學入門指迷以上兩幅圖便是河圖洛書,據聞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注意:圖上的點為有效圖案,將點連接起來是有助於看成是一體。即以下圖案更接近河圖洛書的原象(原象的定義見太極博弈原理第一部萬法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