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嚴家夫妻引熱議:父母最大的財富,是養一個懂感恩的孩子

2021-01-06 悅媽育兒經

01

電視劇《安家》,老嚴夫婦從農村來到上海,賣了幾十年包子,每天起早貪黑,拼盡全力攢了三百多萬。

老嚴有個兒子,談了女友,想結婚,於是老嚴夫妻拿出全部存款買房。

到籤約的時候,兒子提出要加女朋友的名字。

結果房子到手,當他們滿心歡喜的準備去新家時,才發現兒子的丈母娘搬進了新家。

丈母娘擺出一副主人的姿態,邀請他們下次來「做客」。

兒媳婦看到二老,連句問候都沒有,還甩臉子摔門回了屋。

兒子呢,面對被拒之門外的父母,只來了句:「你們先回去,我有空去看你們」。

莎士比亞曾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噬痛人心。」

有人說,老嚴夫婦的遭遇是因為遇到了不孝順的兒子。但是兒子的不孝,老嚴夫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讓兒子學會獨立,對兒子只是一味的寵溺。

尤其老嚴夫婦,對孩子溺愛到毫無保留的地步,準備買房時,徐姑姑體恤老嚴夫婦用一輩子的積蓄買房,建議部分貸款,之後讓兒子兒媳還貸。

可是,二老卻心疼兒子,怕兒子壓力太大,一定要全款買房。

老嚴夫婦還有一個錯誤的思想觀念:「咱們攢錢不就為了給兒子兒媳用。」

攢錢全給了兒子兒媳,你倒是對他們無私了,他們會對你無私嗎?

得到的太容易,便不會懂感恩。公婆都把房子給準備好了,房貸也沒有,小兩口無債一身輕,生活很安逸卻未必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怎會懂得你們的不易?年輕時太輕鬆不是一件好事,忘記了努力,也錯過了最好的升值時機。

大多數父母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能省則省,把所有好東西都留給孩子。父母想儘量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想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本沒錯。

但是,這種毫無底線和原則的溺愛,往往會把孩子養成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作家劉墉說過:

孩子不懂珍惜,是因為他變成了籠子裡的鳥,天天等著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父母對子女,可以幫扶,可以盡心,但是也要量力而行。溺愛下的教育,培育不出懂感恩、孝順的孩子。

02

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曾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父母的縱容,一味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只會養出一個只知道索取,卻不懂感恩和付出的孩子。

老家親戚家的兒子,小時候父母溺愛,捨不得讓兒子做重活,總是說「他還是個孩子」,結果孩子長大了,不體諒父母的艱辛,工作不順心,嫌棄父母沒本事;結婚後又嫌棄父母給買不起房子了,父母四處借錢給兒子湊首付,又嫌棄買的房子小,地段不好等等,反正就是父母的問題,從不想想自己有什麼問題。

無獨有偶,南京的王先生十幾年前耗資百萬送兒子去留學,學成歸國後的兒子卻在家啃老。

甚至因為父親賣了他的車把家裡都砸了,還揚言要砍父親。

父母溺愛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邊界。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用錯了方式,就會適得其反,尤其犧牲自己富養孩子的家庭。

在重慶 一個20多歲的小夥,要求家裡購買轎車,父親因經濟問題一時沒答應。

他竟然用滅火器,把父親跑工地用的麵包車給砸了,砸完以後,還躺在馬路上賴著不肯起來。

有知情人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曾經為了讓家裡人買筆記本電腦,也躺在馬路上脅迫父親,而那次,他的父親妥協了。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千依百順。

就拿「吃飯」這件小事來說,許多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捨不得孩子餓,不是飯點,也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食物, 一有好吃的也全都留給孩子。

這種情況多了,孩子當然只關注自己的需要:「好吃好喝的,當然都是我先!」

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有這種「自私」的傾向很正常。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大人不去引導,最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懂得自私自利。

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用無私的愛,給了他們理所當然、坐享其成的錯覺。

03

《少有人走的路》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

一個家庭裡,父母就是因,孩子則像是父母結的「果」。

豪門夫婦郭晶晶和霍啟剛,並沒有因為家境富裕而溺愛孩子。

在兒子4歲時,帶他去地鐵站,幫婦聯義賣籌款。

讓孩子洗車賺零花錢感受賺錢不易,只見女兒挽著袖管,兩隻手用力地抓著一塊抹布,認真擦車,而兒子則端著一盆水。

周末一家子去農場插秧,領悟農民勞作的辛苦,讓孩子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生活的苦。

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學會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時,趙薇飾演的媽媽曾對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除了家裡人,沒有人會縱容你,不會因為你可憐,不會因為你長得漂亮就遷就你。

這個世界很殘酷,你必須有真本事,不然誰也幫不了你。」

慣子如殺子,孩子的根,終究在家庭,在父母。

董卿錄製節目時,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這樣的人。

想要孩子不自私,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教孩子懂得感恩。前提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才能耳濡目染給孩子。

飯桌上,你先給父母夾菜,而不是孩子。

出去玩,讓父母兩手空空而不是孩子一身輕鬆。

買東西首先想到父母,而不是孩子。

你耳濡目染給孩子的是感恩和孝順。養育孩子,不是砸錢,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最後養出一個自私的孩子。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堅毅的意志品質,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不一味索取。

一個人,只有看見過的生活的苦,才能更懂得感恩。因為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才會加倍珍惜擁有的一切。

04

梁曉聲曾說: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

有太多父母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犧牲自己的所有成全孩子,他們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愛」。

卻沒想過,這種無私的愛,會把孩子養成只懂索取,不知回報的人。

相比單方面無條件的愛,教會孩子愛父母,愛他人,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每個懂得感恩的人,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孩子更容易感知幸福,傳遞愛。

如果覺得有道理,分享轉發,願所有孩子都可以心懷感恩!願天下父母都可以被孩子溫柔以待!

-end-

我是@悅媽育兒經 期待你能關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慘夫妻: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孝順的孩子
    孫儷的新劇《安家》開播以來,持續佔據各大媒體熱點榜,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和憤慨的便是老嚴夫婦的經歷。當兒子到了談婚論嫁時,夫妻倆拿出全部積蓄買房,在看好房子準備籤約時,兒子卻提出房子要加上女朋友的名字,老嚴雖有些猶豫,但女孩表示自己已經懷孕了,能當上爺爺奶奶的喜悅讓老嚴夫妻毫不猶豫的加上了女孩的名字,
  • 「孫儷養了我4年,我想毀了她」,不懂感恩的孩子,就像只白眼狼
    孫儷養了我4年,我想毀了她 孫儷與鄧超夫妻倆是娛樂圈裡的一對明星夫妻,在教育孩子上,孫儷是嚴母,鄧超是慈父。 1、不尊重父母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懂得孝順父母。
  • 孫佳雨《安家》雙臺熱播 朱閃閃人設引網友熱議
    相關社會話題引發熱議。曾在《餘罪》中飾演警花的孫佳雨形象大改,在《安家》,孫佳雨飾演了在門店中「吉祥物」一般存在的弄堂姑娘朱閃閃。因業務能力不足,與房似錦屢次發生爭吵而被網友吐槽人設太「矯情」,但職場形象卻又讓觀眾眼前一亮,是一個多面的角色。
  • 孫儷新劇《安家》的扎心真相:不要為孩子付出一切
    付出一切的父母和不知感恩的孩子,總會成對出現嗎?——來自叉姐的追劇時間孫儷新劇《安家》這兩天的劇情持續貢獻了熱搜話題,其中最戲劇化的衝突和對比,來自兩種「狗血」的親子關係:一邊是吸血鬼母親。劇中的老嚴夫婦,拿出了一輩子起早摸黑賣包子攢下的320萬元,給兒子全款買了房子,就在他們滿心歡喜地搬去新家時,卻發現兒子的丈母娘已經鳩佔鵲巢。他們傾其所有買的房子,成了別人家的房子。「我以為只有父母是壞的,沒想到孩子也會這麼壞。」
  •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家長們都該看看
    「母慈子孝」的場景是很多父母一直渴望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做到這樣的人卻不多。很多父母,從小就把子女捧在手心裡,含在嘴裡,可最終卻養出了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真是太悲哀了。 王先生家中經濟條件不錯,因此,從小他就非常注重兒子的培養。兒子的天賦也不錯,從小學到大學,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
  • 佟麗婭遭4歲兒子「嫌棄」:感恩的孩子,是父母生命裡的光
    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父母養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愛是人間共同的情懷和關愛。」父母最大不凡,便是養出感恩的孩子。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養出一個懂得心疼自己,知道感恩的孩子。
  • 安家?身無所安,何以為家?
    《安家》的形式是現實的,在真實世界中,人們就是這樣被這諸多的瑣事填滿,同事同行的衝突使絆、市井中人的各色面孔,每一個職場人都是在這種磕碰中成長的。《安家》的內核是理想的,編劇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塑造了一個奮鬥者的成長史。創作者試圖展示出,一個中介從業者何等的不易。
  • 《安家》海清買房引熱議:其實,爸爸帶娃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最近有個電視劇正在熱映,就是六六編劇、孫儷主演的《安家》。劇裡有一集房似錦把一個「挖掘機」房型的房子賣給了雙博士夫婦,也就是婦產科醫生宮蓓蓓(海清)兩口子。她是這樣安排的:爺爺帶著大孫子住一個屋;媽媽和奶奶帶二寶住一個屋;穿過長長的走廊,爸爸住一間獨自的書房和臥室。很多網友評論說這樣安排不好,爸爸必須要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對夫妻感情有好處,對孩子有好處,對家庭有好處;這些都很道理。
  • 霍啟剛領女兒乘坐地鐵,育兒方式再引熱議,真正富養可不是靠物質
    >真正的富養並不是靠物質砸出來的,霍啟剛夫妻出生豪門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可以給孩子足夠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並沒有那麼做,他們會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讓他們學會尊重每一份勞動成果。現如今的生活富足,很多父母都希望給孩子們最好的,都願意富養孩子,但真正的富養並不物質能養出來的,用物質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只會索取不懂感恩。
  • 《何以為家》:為人父母最大的惡是生而不養
    01.生而不養,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惡贊恩一家都是敘利亞難民,擠在破爛不堪的房子裡,沒有身份證明,父母無所事事不愛勞動,像是社會的寄生蟲,生下了許多孩子,只是為了他們長大後都趕到街上打工貼補家用,還未學會走路的嬰兒就用鏈子拴在家裡。
  • 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是這個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事實上很多孩子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有人說富人家的孩子是因為有錢,所以也才比窮家的孩子有出息,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富人家的孩子可能有一個規劃的更好的未來。然而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窮人家的孩子也能夠規劃的非常的好,以後也會有出息。
  • 重溫《安家》:老嚴夫婦之所以會老無所依,是因為他們做錯3件事
    在初看《安家》的時候,我一直認為老嚴夫婦老無所依的悲劇都是因為他們養了個不孝的兒子。重看《安家》後,我才發現,老嚴夫婦之所以會老無所依,是因為他們做錯3件事。他們晚年變得悽涼,主要原因在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溺愛,所以孩子成為了一個啃老的人,連承擔自己房貸的本事都沒有;因為父母的無底線縱容,所以孩子可以做到向父母提出任何要求不加思考;因為父母的大度,所以孩子可以忽視父母的感受,覺得自己的要求都合情合理。
  • 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孩子不懂感恩,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乍一聽,頭頭是道,很有道理的樣子。 深入一想,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 大一女生索要4500生活費引熱議:父母無條件付出換不來孩子的感恩
    父母為子女付出心甘情願,子女接受父母的付出理所當然最近我看了很多關於家庭倫理類的電視劇,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父母給孩子帶孫子是應該的,談錢就是傷感情;父母自己有退休金,養老的事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勞煩兒女;只要兒女需要父母能做出一切犧牲,包括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健康的身體;說說現實中的一個故事。
  • 森碟是「別人家的孩子」,同樣,田亮葉一茜也是「別人家的父母」
    森碟不僅長相美好,更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沒有一點富家子弟的嬌氣和做作。森碟如此優秀,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森碟繼承了父親良好的運動天賦,喜歡跑步、遊泳、衝浪、攀巖、輪滑、滑板、花滑和網球。此外,她還喜歡做手工、彈鋼琴、拉小提琴。以上每一樣,森碟都不是淺嘗則止,都做得有模有樣,好些都拿了大獎。
  • 電視劇《安家》引熱議,背後現實太戳心!但驚喜的是,石家莊樓市傳來好消息!
    十年前,一部《蝸居》紅遍大江南北;十年後,電視劇《安家》上映引熱議。
  • 新劇《安家》引熱議:家庭和諧需要共同努力
    最近孫儷的新劇《安家》上映,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爹不疼娘不愛的房似錦,從小就活的像個奴隸:姐姐們拿她撒氣,父母逼迫她輟學打工、嫁人換彩禮供弟弟上學。父母將她當成搖錢樹,經常打電話要錢,房似錦給不出,母親潘貴雨就去公司撒潑,當著眾人的面給她難堪。從房似錦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家庭之間的不和諧,導致房似錦的人生如此艱難,有這樣的家庭何其悲哀!
  • 比爾蓋茨一家人度假,女兒穿著引熱議,網友:這才是富養
    孩子擁有怎樣的未來,跟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有著非常大聯繫。尤其是家庭孩子是女兒的。女孩子需要家長花費更多時間去培養。大家還記得比爾蓋茨嗎?他是全世界的首富,擁有著非常雄厚的資產,當然了,在教育孩子上也是擁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比爾蓋茨全家旅遊,大女兒穿著引熱議,網友:這才是豪門教育!
  • 《安家》為什麼能夠引起這麼多觀眾的討論?
    《安家》播放量和評分編劇六六的《安家》剛播出不久,就成為了近期熱播劇裡討論度最大的電視劇,《安家》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多觀眾的熱議,有以下幾個原因:1、人物素材來源於真實生活,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安家》這部劇裡的很多的人物、房子和發生的事,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原型,例如房似錦的原型是一個年輕的小姑娘;徐姑姑的原型人物是個男性,外號就叫徐姑姑。
  • 不怕孩子不成才,就怕養成「白眼狼」,父母做好這些讓娃懂感恩
    仔細了解一下這種悲劇發生的家庭背景,他們小時候並沒有受到父母的虐待,相反,他們是在父母極度寵愛下長大的。為什麼父母全身心的付出,卻沒有養出心懷感恩的孩子?其實這都是過度溺愛造成的後果。毫無底線的溺愛,不注重教會孩子懂得感恩,讓他們養成自私、殘忍的性格,到最後只能是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身為父母,平時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懷有感恩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