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遠去:2020年逝世的中外歷史學家

2021-01-11 澎湃新聞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請與澎湃新聞一起追思這一年離我們而去的中外歷史學者們。

張長壽(1929-2020)

2020年1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張長壽逝世。張長壽195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歷史系。1952年9月分配到清華大學附屬工農連成中學任教。1956年7月調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長期從事田野發掘和商周考古研究。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1979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86年升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88年12月被授予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1989年5月退休。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被推舉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主要學術成果有《張家坡西周墓地》(主編,1999年)、《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合著,1999年)《商周考古論集》(2007年)等。

魯才全(1938-2020)

2020年1月30日,中國中古史專家魯才全逝世。魯才全先後在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湖北省五七幹校、武漢市教師進修學院等單位工作,後就任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其一生致力於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尤其專注於北朝史和墓誌研究,發表《唐代前期西州寧戎驛及其有關問題——吐魯番所出館驛文書研究之一》、《北朝的兵役、番兵和資絹》、《北朝的徭役制度》等。

吳懷祺

吳懷祺(1938-2020)

2020年2月4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懷祺逝世。吳懷祺長期從事中國史學史研究,曾出版《宋代史學思想史》《中國史學思想史》、《鄭樵評傳》《易學與史學》《20世紀的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等專著,主編10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史》、6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論》等,在學術界影響深遠。

孫立群

孫立群(1950-2020)

2020年2月10日,中國著名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逝世。孫立群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生前在南開大學所開設「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士人史」等課程,廣受學子好評。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擔任多期主講,先後主講「呂不韋」「李斯」「範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等題目。著有《中國古代士人生活》《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中華文化通志·社會階層制度志》等。

滿志敏

滿志敏(1952-2020)

2020年2月27日,中國歷史地理學家滿志敏逝世。滿志敏於1983年進入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工作,在職先後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地理系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作訪問學者。曾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氣候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地名學會理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中國歷史時期土地利用、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著作4部(包括合著)。

劉志琴

劉志琴(1935-2020)

2020年4月8日,中國歷史學家劉志琴逝世。劉志琴於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其主攻明史和史學理論,著有《中國文化史概論》《晚明文化與社會》《禮俗文化研究》《商人資本與晚明社會》《晚明史論》《張居正評傳》等。

袁廣泉

袁廣泉(1963-2020)

2020年5月22日,知名翻譯家、江蘇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袁廣泉先生逝世。袁先生翻譯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孫中山與「科學的時代」》、《中國近代歷史的表與裡》、《中國抗日軍事史(1937~1945)》、《中國近代棉紡織業史研究》等諸多日本中國史研究著作,翻譯之功備受作者認可、讀者推崇,在學界享有盛譽。

亞諾什·鮑克

亞諾什·鮑克(1929-2020)

2020年6月18日,著名中世紀學家亞諾什·鮑克(János M. Bak,1929-2020)逝世。

鄒逸麟

鄒逸麟(1935-2020)

2020年6月19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鄒逸麟逝世。鄒逸麟於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此外還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歷史地理學會、中國水利史學會、上海史學會等學術團體任專業委員。其在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經濟地理、運河史、黃河史等領域卓有建樹,培養了大批歷史地理人才。曾任《歷史地理》主編。其主編的《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於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於1995年獲首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還出版有《千古黃河》、《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椿廬史地論稿》、《椿廬史地論稿續編》、《中國歷史地理十講》等學術著作。

王家範

王家範(1938-2020)

2020年7月7日,中國古代史學家王家範逝世。王家範於195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其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與研究,以明清江南為重點,對史學理念和史學方法領域也有所涉獵。代表作有《中國社會史學科建設芻議》《中國歷史通論》《百年顛沛與千年往復》《史家與史學》《漂泊航程:歷史長河中的明清之旅》《明清江南史叢稿》和《明清江南社會史散論》等。

何清谷(1931-2020)

2020年7月9日,中國先秦史研究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何清谷逝世。曾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副會長,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著有《秦始皇評傳》《三輔黃圖校釋》等。

伯納德·貝利恩

伯納德·貝利恩(1922-2020)

當地時間2020年8月7日,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德·貝利恩(Bernard Bailyn)逝世。伯納德曾任哈佛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國殖民和革命史。其著作《美國革命的意識形態起源》(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和《向西的航海者》(Voyagers to the West)分別獲得普立茲獎。2010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家人文獎章,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評價其「點亮了美國早期歷史階段,是開拓大西洋歷史的先鋒」。

朱寰(1926-2020)

2020年8月9日,中國歷史學家、歷史教育家朱寰逝世。朱寰在世界通史、世界中古史、史學理論、史學比較研究、俄羅斯史等各個領域均有涉獵。曾先後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10餘項,撰寫、主編了《世界通史-中古分冊》、《世界史·古代編·下卷》《亞歐封建經濟形態比較研究》《世界中古史》《歐羅巴文明》《工業文明興起的新視野》和《世界古代史》(上下卷)等著作。

馬克·曼科爾

馬克·曼科爾(1933-2020)

當地時間2020年8月18日,美國歷史學家馬克·曼科爾(Mark Mancall)逝世。馬克是史丹福大學名譽歷史教授、結構化博雅教育創始人,主要研究中亞和東南亞歷史、宗教、語言和文化。著有《俄羅斯和中國:1728年之前的外交關係》(Russia and China: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 to 1728)和《處於中心的中國:三百年的外交政策》(China at the Center: Three Hundred Years of Foreign Policy)等。

潘吉星

潘吉星(1931-2020)

2020年8月23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潘吉星逝世。著有《中國造紙史》《中國火藥史》《天工開物譯註》等。

樊洪業

樊洪業(1942-2020)

2020年8月29日,中國近現代科學史家樊洪業去世。他一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科學史研究。

大衛·羅斯曼

大衛·羅斯曼(1937-2020)

當地時間2020年8月30日,美國著名社會史家、醫學史家大衛·羅斯曼(David J.Rothman)逝世。羅斯曼於196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歷史博士學位,1971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他的早期研究主要關注美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政策問題,出版了《政治與權力:美國參議院1869-1901》(Politics and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1869-1901)、《發現避難所》(The Discovery of the Asylum),以及《良心與便利:發展中的美國庇護所和其替代方案》(Conscience and Convenience: The Asylum and Its Alternatives in Progressive America)等。之後則聚焦於社會醫學史領域,著有《開始算計:美國衛生保健體系的技術至上》(Beginnings Count: The Technological Imperative in American Health Care)、《枕邊的陌生人:法律和生物倫理如何改變醫療決策的歷史》(Strangers at the Bedside: A History of How Law and Bioethics Transformed Medical Decision-making)、《追求完美:醫療進步的願景與危機》(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The Promise and Perils of Medical Enhancement)(與夫人合著)等。

司佳

司佳(1978-2020)

2020年10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司佳逝世。司佳於200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2016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攻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向,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著有《近代中英語言接觸與文化交涉》《英語在中國的傳播:使用者、歷史文本及語言景觀》,後者在中國近代語言的社會文化史研究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大衛·施尼爾

大衛·施尼爾(1972-2020)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4日,美國猶太史學家大衛·施尼爾(David Shneer)逝世。施尼爾是柯羅多大學歷史學教授、猶太研究項目主任,其所著《蘇聯猶太人所見:照片、戰爭和大屠殺》(Through Soviet Jewish Eyes: Photography, War, and the Holocaust)和《意第緒語和蘇聯猶太文化的創造》(Yiddish and the Creation of Soviet Jewish Culture)入圍全國猶太圖書獎。

大衛·哈克特

大衛·哈克特(1940-2020)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5日,美國歷史學家大衛·哈克特(David Andrew Hackett)逝世。大衛曾在德克薩斯大學埃爾帕索分校歷史系執教40多年,教授「魏瑪共和國歷史」和「納粹黨的崛起」等課程。主攻德國史和20世紀歐洲史。在1995年完成了《布痕瓦爾德報告》的整理、翻譯和編輯,此書隨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而原稿被捐贈給美國大屠殺紀念館。

佐佐木力(1947-2020)

2020年12月4日,科學史家佐佐木力逝世。其主要著作有:《科學革命的歷史結構》《近代學問理念的誕生》《笛卡兒的數學思想》《二十世紀的數學思想》《21世紀的馬克斯主義》

《數學史》。

泰倫斯·科爾

泰倫斯·科爾(1974-2020)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2日,美國歷史學家泰倫斯·科爾(Terrence Cole)逝世。泰倫斯曾任UAF教授和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公共歷史辦公室主任,專注於阿拉斯加州歷史的研究,著有《E.T.巴奈特:費爾班克斯創始人的奇怪故事》(E. T. Barnette : The Strange Story of the Man Who Founded Fairbanks)、《扭曲的過去:一個邊疆採礦營地的歷史-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Crooked Past : The History of a Frontier Mining Camp - Fairbanks, Alaska)等。

楊碧芳

楊碧芳(1946-2020)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4日,美籍華人歷史學家楊碧芳(Judy Yung)逝世。楊碧芳是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美國研究榮譽教授,專門研究口述史、女性史和亞裔美國人史。其曾任美國中國歷史社會、天使島移民站基金會和一些歷史電影的歷史顧問。著有《天使島:移民通往美國的門戶》(Angel Island:Immigrant Gateway to America)(合著)、《解放纏足:舊金山華裔婦女社會史》(Unbound Feet:A Social History of Chinese Women in San Francisco)以及《自由的聲音:舊金山華裔女性紀實史》(Unbound Voices: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Women in San Francisco)等。

傅高義

傅高義(1930-2020)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1日,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逝世。傅高義是著名的中國和日本問題專家,被稱為哈佛「中國先生」。他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學習中文,研究中國,於1989年出版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中記錄了1978-1988年十年間在改革前沿廣東所發生和開創的重大事件,是外國學者全面研究和報導中國改革的第一本專著。此外,他對亞洲問題也頗有研究,曾兩度擔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一系列研究中國、日本、亞洲問題的著作,如《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亞洲四小龍》《中國和日本:1500 年的交流史》《鄧小平時代》等。其中,《鄧小平時代》被譽為「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心創辦人逝世 與女兒成立內地首家中外合資企業
    (原標題:美心創辦人逝世,與女兒成立內地首家中外合資企業,獲得過金紫荊星章)
  • 《魂斷藍橋》配音演員劉廣寧逝世,難忘的聲音已遠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據中國配音網消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其子潘爭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劉廣寧1939年出生於香港,後移居上海。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60年考進上海電影譯製廠,參與配音的中外影視片(劇)約千部(集)。劉廣寧是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嗓音優美甜潤,語言純正流暢,在《生死戀》《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影片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聲音形象,成為一名很有造詣、並有著自己表演特色的配音演員。
  • 離我們遠去的那些人,2020年離世的10位香港演藝圈藝人
    歷史似乎註定了2020年的宿命。 2020年的庚子年,很不太平。 天災人禍,疾病瘟疫,不僅導致民生多艱,演藝圈也遭受重創。 僅香港演藝圈,就至少有十位資深藝人離世。
  • 2020年「逝世名人財富榜」,這些明星們逝世後依然能年入過億...
    1982年,老師逝世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斯特拉斯堡(Anna Strasberg)繼承了這些遺產。第6名: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年收入:2000萬美元死因:直升機墜落逝世日期:2020年1月26日(享年41歲)
  • 2020年電影片單:幾百部中外懷舊經典,一鍵收藏!
    每天后臺都會碰到查找片子的詢問,為了方便大家,特製作2020年全年片單。先請大家欣賞幾位影迷的精彩留言,感謝大家一年來的鼓勵和支持!東州野鶩本片關於秘密工作原則表現的很好!現在拍的一些類似題材的片子,幾乎都是在"準暴露"狀態下工作,讓他撤退時,還耍性子——就是不撤。
  • 2020年中外預言家的驚世預言,你知道多少?
    總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的中外預言家對2020年有什麼樣的驚世預測:1.美國預言家珍尼·狄克遜珍妮1904年出生在美國,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預言家、著名的佔星家及特異功能者珍妮預言在2020年,反基督者將會呈現邪惡的一面,席捲百萬人的哈米吉多頓大戰爭將會爆發,意思就是上帝跟反神者,跟這世上那些反抗上帝的政府的最後決戰將會在2020年爆發,最後是正義的一方獲勝。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據澎湃網最新消息:104歲的江西於都籍開國少將楊思祿將軍,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楊將軍生前是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1917-2020),1917年,出生在江西于都縣,葛坳鄉牛婆田布頭村一戶貧農家裡。
  • 2020,他們離我們遠去
    1969年任職於劍橋大學、1974年開始擔任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與英語文學教授。《衛報》曾將斯坦納描述為一個「通曉多種語言和博學的人」。斯坦納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文學,其作品《巴別塔之後》對翻譯研究領域影響深遠。此外還著有《託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劇之死》《何謂比較文學》等作品。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斯」人那些事——心理學...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斯」人那些事——心理學部分(下),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教師招聘考試中,比較繁雜的知識點便是涉及人物理論流派、觀點的知識點。
  • 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凌,何時才能告別校園
    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凌,何時才能告別校園不要詫異,這不是電影橋段,而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人有的是早早輟學,有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卻因為年即小,盲目崇拜電影中的某些人物片段,混起了他們所謂的江湖。
  • 春節好去處&2020年國內值得關注的展覽推薦
    推薦語——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展,共慶紫禁城建成600周年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的大慶之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的展覽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 彼得·伯克:導演與歷史學家的合作可以推動對過去的思考
    作為歷史解釋的影片早在1816年,在英國就出版了《作為歷史學家的攝影機》一書。既然握攝影機的手以及指揮手的眼睛和大腦很重要,那麼將電影製作人稱作歷史學家有何不可?瓦伊達是波蘭人,從他1945年開拍的《灰燼和鑽石》到表現戰後波蘭的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的《大理石人》等影片,他長期以來一直在用影片評論時事他導演的歷史影片像前面討論過的德拉羅什和其他藝術家的歷史繪畫一樣,可以解釋為對當代的間接評論。在他導演的電影《丹東》裡面,秘密警察的角色,大清洗以及裝模作樣的審判都把他的諷刺意圖清楚地表現出來了。
  • 難忘2020年|那些走了的藝術家們,那些真實的過往
    2020年即將逝去。這一年,很多人被新冠肺炎奪去了生命,這一年,很多藝術家永遠離開了他們摯愛的人與藝術。斯人已逝,那些真實的過往,藝術的遺珠將永遠留存。傅聰(1934-2020),夜曲,作品27,升C小調,第一號 音頻源自網絡烏雷(1943-2020)烏雷3月2日,行為藝術家、「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前拍檔烏雷因癌症治療而引起的併發症,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辭世,享年76歲。
  • 歷史學家徐國琦教授做客【曼享智匯】「中國與世界」大講堂
    12月6日下午,【曼享智匯】「中國與世界」大講堂精彩繼續,曼徹斯特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曼享匯發起人傅瀟霄女士致開場歡迎詞,邀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香港大學首席教授徐國琦先生做客曼大中國中心,帶來『Sports and the Idea of China』《體育運動與「中國性」》這一非常具有思辨性的話題,回顧百年滄桑巨變 -- 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三種不同政體尋夢奧運之旅
  • 《斯人已遠》新書分享會現場:觸摸歷史的細節與溫度
    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國民生活《斯人已遠》
  • 2020年又一悲傷:《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逝世
    今年早些時候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不幸遇難逝世,美國眾議員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因病逝世。而近日,據美聯社當地時間29日報導,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過世,享年43歲。
  • 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人「隔空」暢聊中外合拍片的未來
    2020年8月27日刊|總第2561期「在中國電影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外電影領域之間的緊密合作變得尤為重要」。8月24日,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暨影片創投會現場,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陳祥如此強調。
  • 【模擬題時間】2020年首都師範大學中外美術史模擬題
    2020-02-18 18:44:20 來源: 才思教育考研夏老師 舉報
  • 2020年進入公版領域的國內外作家有哪些?
    按照《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規定,作品的發表權與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逝世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199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前提下,我國於1992年10月15日正式成為該公約的成員國。
  • 今年去世的九位香港電影人,悲傷的2020年
    2020年,好像真的要比往年難一點。年初爆發的疫情,夏天的大洪水,都是我們無法言喻的傷痛。現下僅有100來天就要到2021年了,回首這一年的香港娛樂圈,也有9名優秀的電影人,離我們遠去了。她曾在新藝城任職,與黃百鳴、麥嘉、許冠傑等著名電影人都合作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