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國民生活
《斯人已遠》
讀書分享會
以張愛玲概念為主題的知名滬上文化空間「千彩書坊」,4月14日下午高朋滿座,旅美華人作家周仰之攜紀實作品《斯人已遠》,與眾人重返「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國民生活」,觸摸歷史的細節與溫度。
《斯人已遠》作者周仰之,與本書責任編輯於晨(左一)、「千彩書坊」負責人Mary女士(右一)在活動現場
《斯人已遠》是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重點圖書,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孫女周仰之歷時七年,講述行將消逝於歷史煙塵中的時代故事,勾勒了周立波、周揚、姚芷青、周路易、林家兄弟、姚家姐妹等家族親友的人生側影。正如《美國史》作者艾倫·布林克利(Alan Brinkley)所說:歷史學家一度把過去看作是偉人的經歷和非凡時事的展現,如今,他們卻傾向於講述多層次的故事——融合了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故事,普通人生活和名人生活的故事,眾口一詞的故事和眾說紛紜的故事。
分享會後,周仰之接受滬上媒體的採訪
在活動現場,周仰之分享了大量第一手的圖片文字資料,再現了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國民生活,亦可從中驚鴻一瞥地窺見歷史的風雲際會,讓人想到著名製片人鄭佳明先生的精彩點評:「文學記錄時代,跟歷史學家記錄政治鬥爭不同,文學記錄的是人,是普通人的家長裡短、點點滴滴,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但折射的是那個時代的大情形,那個時代的世道人心,拷問的是國人的良心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而周仰之則直言作品中人物只是副線,主角是歷史,而她的歷史觀是「沒有懺悔就沒有原諒,沒有寬容寬恕就沒有前行」,歷史如流風穿過人間,不能輕易忘記,也不宜過分糾纏,能解決的疑惑不含糊,不能解決的疑惑留給後代,不推卸應負的責任,也不勉強承擔負不了的責任。
周仰之給熱心讀者籤名
一手打造「千彩書坊」的Mary女士對書中的女性意識尤為欣賞,從傳統社會最後一代家庭婦女,到新中國第一批職業女性,到移居海外成長於迥異文化中的獨立女生,突破了主流的男權歷史中心視角。「千彩書坊」歡迎更多《斯人已遠》這類的優質圖書,重述女性的文化「在場」感。
最後,當然有彩蛋!
兩本《斯人已遠》的籤名本送出!
請轉發本條微信至朋友圈,並截圖給小藝,就有機會獲得籤名本喲!
獎品將在4月22日送出,請大家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