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歲得了猩紅熱,兩周後繼發嚴重風溼性關節炎和心包積液,住進一家小的私立醫院,昏迷三天後被救了回來……」這段慢鏡頭回放般的文字,出現在《醫學的溫度》一書的開篇,在書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回顧了自己因幼時生病受到護士們溫情照顧而感受到醫學溫度的經歷,這一經歷讓他立志成為一名醫者。
2020年11月19日,《醫學的溫度》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該書作者韓啟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顧青等出席發布會。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主持新書發布會。
與會人員合影
《醫學的溫度》收錄20篇文章,以「醫學的溫度」為主題,闡述了韓啟德對於醫學本質、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一系列專業議題的人文思考,針對人們關於癌症治療、死亡所持有的習以為常的觀點,他也提出質疑並發表獨特觀點。
郝平
郝平在致辭中談到,《醫學的溫度》洋溢著醫學的人文精神,彰顯了一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凸顯了一位北大學者的社會責任感。經過疫情的考驗之後,讀韓啟德的這本書,更能體會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國家情懷與理性思考的貫通,崇高品質與身體力行的統一。希望北大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能讀一讀這本書。
黃志堅
黃志堅在致辭中表示,《醫學的溫度》倡導的「中國醫生」品格與使命,應該成為當代中國人熱心追捧的社會話題,成為我們出版業著力展現的重大主題。他強調,《醫學的溫度》不僅體現出精湛的專業價值和文字表達,更具有高度的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懷。同時,他代表中國出版集團也發出邀請:「我們願意與教育界、醫學界、新聞界的朋友們,一道推出更多的有溫度、有力度的出版物,共同推動建設一個能夠深度閱讀、溫馨平和的書香社會。」
顧青
作為該書的出版方,顧青談到,《醫學的溫度》有大格局、有真性情、有好文字,既是大專家寫的專業內容,講的也是有情感的、讓老百姓感受到溫暖的道理。在商務印書館最近舉辦的2020年人文社科「十大好書」評選中,該書高票入選。
韓啟德
發布會期間,韓啟德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我們要感恩現代科學與現代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要看到,從根本上說,醫學永遠不可能消滅疾病,醫學是有限度的。人文的根本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態度,只有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醫學還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掌控醫學技術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適宜技術,從著力醫療轉向著力健康。他指出,醫護人員是醫學溫度的主要傳遞者。我們現在的醫學教育過於著重醫學知識的傳授,對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的培養還很不夠,需要我們從理念上、制度上、方法上全面改革。我們培養出來的醫護人員首先要有好的人品與人格,要有愛心、懂人情、明事理,要能體會「性命相託」的凝重,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黃志堅、叢斌、韓啟德、王志珍、郝平(從左到右)為新書揭幕
新書發布會後,舉辦了《醫學的溫度》讀書分享會。王辰,叢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研究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榮休教授唐金陵,三聯書店原總編輯、商務印書館特約編審李昕等五位嘉賓進行了對話交流。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製片人、主持人李潘主持讀書分享會。他們一致認為,醫道和醫術同等重要,應該使醫學回歸初心。
《醫學的溫度》韓啟德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10月版/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