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海灣」內園林,以古樓和對聯聞名海內外,林立未破壞古建築

2020-11-17 騰訊網

說到園林建築首先會想到精緻古典的蘇式園林,以精美絕倫的創作手法延續著園林的經典,「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蘇州一段景色很多成分都源於典雅的蘇式園林建築,亦是形容煙雨江南最好建築作品,或許很多人都很難想到在偏遠的高原地區雲南也會有園林,雖沒有蘇式建築的精緻,也沒有雨後杭州建築的煙雨風情,但有在歷史中未曾破壞的古建築群,還有名列我國四大名樓之一的古樓,以一幅氣勢磅礴的長聯將它推到歷史的頂點,圍繞著這棟名樓,在同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古代亭臺樓閣,與類似於杭州西湖般的湖泊相伴,湖中荷蓮佔據一大半的面積,盛夏之時,滿池綠荷與古建築形成天然古典效果,行走在河堤上仿佛穿梭到古代,環境古典大氣、精美雅致,是昆明「海灣「內最具歷史文化意義的古代建築園林!

這座古代園林就是因一棟「大觀樓」而聞名的大觀園,整座園林以這棟標誌性的古建築命名,是在清朝康熙年間雲南巡撫王繼文建立的,而且相繼建了好幾棟古代亭臺樓閣,以大觀樓最為著名,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大觀樓也因為當時滇中一名才子創作一首氣勢磅礴的長聯而聞名海內外,躋身到中國的四大名樓之中,在雲南或是整個中國都極具古典建築的參考價值,清末民初在中國多位權貴到此題詞作詩。

在大觀樓的背面一側有一座近兩百年的古代建築,具有典型的清代古典建築風格,和當地滇式建築的元素,亭子的外面綠蔭茂盛,樹枝蓋過了亭子頂端,如今在外側多為市民與遊客的休息之地,盤坐在亭外長凳上的人睹物思情,敘說著這棟古樓的緣由,亭內現在沿著白璧掛著許多攝影作品,都是圍繞大觀園中的美作,一物一景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

催耕館也是與湧月亭同一時期的建築,融合了清代建築與滇式建築的元素,將其發揮至一座比較具有特點古代樓閣,更像是為了襯託「大觀樓」的重要歷史位置,在催耕館內擺放著一些古代的碑刻和一些拓本,形象地反映了這片園林在古代時期深受民眾的喜歡,在現今這也是茶餘飯後乘涼的去處。

圍繞在大觀樓的旁邊建立的古建築的種類比較的多,「牧夢亭」是一座古代經典的建築,因時局的變動在清朝鹹豐年間在戰爭中被毀,上個世紀民國初期重修此樓,是當時雲南省的都督唐繼堯親自題的匾額,寓意勤民,在亭外掛有當時的名士所寫的對聯,與大觀樓前呼後擁!

在大觀樓的後側原本有一座與其一樣高大壯觀的古典精緻樓閣,兩座樓閣同時在清朝鹹豐年間毀於戰火,直到同治年間重修了大觀樓,將其由二層變為三層,然而氣勢磅礴的華嚴寺卻不復存在了。

在大觀園中的古典建築還有很多,都是由當時漢族經典的古典建築與滇式元素相結合而創造出來的,以大觀樓為中心,在湖的一側建立起了一大片中國古典建築群,猶如一個建築博物館。

昆明雖為高原地區,但其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在「海灣」處保留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群,猶如一座古典精緻的古代園林,為中華古典建築歷史留下燦爛的一筆!

相關焦點

  • 蘇州旅遊攻略,走蘇州園林,聽蘇州小調,嘗蘇式美食,品蘇式生活
    出行攻略1、自駕遊自駕車的旅行方式自由靈活,除了方便自己隨時調整旅行線路,還可以看到旅行團和一般自助遊參觀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可以到達尚未開發和開放的地方,領略淳樸的民風和未遭破壞的自然風光。蘇州博物館是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地處繁華老城區姑蘇區,可以感覺得到古蘇州的富庶、傳統與講究。位於蘇州市東北街204號,是國內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物,這是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昆明市區唯一的千年古鎮,古蹟林立,如穿梭在古代城市建築群中
    昆明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雲南的省會城市,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名勝古蹟多的數不勝數。位於官渡區廣福路上就完好地保存著一座文化古鎮,始於唐宋時期滇池東岸的集鎮流傳至今已有千年,古鎮內布滿唐、宋、元、明、清的建築物,是一座文物遺蹟完整性比較好的「官渡古鎮」。
  • 昆明最適合一日遊的30個小眾高顏值景點,夠你任性玩一年!
    每每微信朋友圈、抖音都羨慕別人拍出那麼好看的照片和視頻,自己卻在家無所適從。昆明的春天去哪裡打卡,變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盤點了#昆明最值得打卡的30處小眾景點#,助你爭霸別人的朋友圈!📍西山滇池路與廣福路之間
  •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現在走進很多的景區和公園我們都可以看見古建築彩繪,在我國古代建築中,除建築構造讓人駐足之外,其內外簷部繪就的色彩斑斑斕、構圖莊重典雅的彩畫也是吸引人們注意的重要部分。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築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築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主要分類 :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它們是根據所繪製的彩畫內容而定名。全畫龍圖案的為金龍和璽彩畫。一般應用在宮殿中軸的主要建築之上。
  • 漫步長汀從唐宋到民國 品賞古建築逛地道小吃街
    水東街商號林立,人流如潮,整整繁榮了八百年。後來,水東街建起了式樣統一的騎樓,方便做生意,也方便路人避雨歇腳。  如今,這些民國風味的騎樓,也成了水東街最美的風景。  而深藏其中的地道小吃,燈盞糕、長汀燒賣、幹蒸大腸、各種汆食,還有一家將鵪鶉蛋和紅棗搭配的冰店,味道絕妙。
  • 昆明第一家照相館清朝就開了,100多年依舊海棠綻放,供遊人留影
    坐落於昆明市區螺峰山下的翠湖公園是昆明人最愛去的地方了。一年四季,哪有一處地方能夠如同昆明這般擁有四季如春的溫柔。翠湖公園自然也是一年四季受到當地人和遊客的歡迎。午後的翠湖公園逐漸熱鬧起來,春夏之際,在園中尋找一抹春色,綻放的春花,正是久居而出的市民最想見的昆明春景。沿著金字翠湖匾額的大牌樓進入公園,先是通過一道景牆,來到水月軒中賞花。水月軒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今建水人蔣楦在此鑿池築樓,種植海棠,開設了昆明第一家照相館。後又在此開設了第一家售票電影院。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泰山岱廟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古建築群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規模宏大,有「五裡一庵十裡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意境,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
  • 是誰說上海沒有古園?環境幽雅,小巧玲瓏
    談到中國的古典園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聞名天下的蘇州園林,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上海也有很多有名的中式古典園林,今天就把它們帶到「雲遊」去吧。豫園位於上海老城廂東北的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
  • 河南關林風景區,有著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
    這個景點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它已成為洛陽市突出的旅遊資源,建於明朝,有100多年的歷史。整體建築特色是嚴謹壯觀的布局,有甬道、拜殿、正殿、二殿等多處建築。這些建築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所以就它們的建築意義而言,它們的潛力。現為河南省4A級風景名勝區,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
  • 唐山「碧霞元君廟」:景忠山上唯一沒被唐山大地震毀壞的古建築
    取上山門牌樓、四帥殿、一茶棚、二茶棚、三茶棚、財神廟、玉皇殿、知止洞、大雄寶殿、南天門、望海樓、朝仙門、碧霞元君祠等百餘處古建築,錯落成山,疊映生輝。碧霞元君廟:數代人多次修繕,近五百年歷史明嘉靖二年(1523年),薊鎮總兵馬永在三忠祠東邊修建碧霞宮,供奉著碧霞元君的塑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薊鎮總兵尤繼先將碧霞宮擴建。
  • 山西素有「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幹年,被譽為「華夏文明籃」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稱。有人說陝西的文物都在地下,而山西的文物都在地上。中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山西境內。我這次到太原旅行所聞所見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經典的「山西的文物都在地上。」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二十五座,安徽潛山太平塔
    坐落在彰法山的皖光苑內,始建於晉代鹹和年間。據舊志記載:「太平塔始建於晉鹹和間,寺前有太平塔,塔前有真武殿,殿後有玉皇閣、石華表。」太平塔為七層八樓閣式磚塔,高43米,磚仿鬥拱結構,外旋中空,弧簷翹角。塔體內外壁鑲嵌磚雕佛像近千尊,形象生動。
  • 中國園林渡重洋|陳馨
    遊客在「明軒」內參觀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收藏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僅次於羅浮宮和大英博物館,這座仿歐洲式的建築坐落在紐約市最繁華的第五大道上
  • 福建莆田9處靜美古村落,海濱鄒魯莆仙之地人居如畫
    這裡是登山愛好者和生態旅行及避署的理想之地。村依白塘湖,村內古民居、古祠堂、古宮廟、古牌坊交錯成趣,村中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富有江南水鄉情調。沿著古官道一路行來,多見明清制式的古建築,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歷史文化內涵深厚,徜徉其中,流連忘返。
  • 拯救遠去的古宅 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築萬盛記
    吳家家業豐足後還擴闢了茶園,進行茶葉生產和銷售,並擴建了萬盛記開始商業經營。後來,其繼承者又經營起養蜂場,並在萬盛記內銷售蜂蜜。這幢原坐落於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的店鋪,如今靜靜地佇立在潛口民宅博物館中。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徽州地區的清代建築雖多,但有據可考的店堂屋卻不多,如萬盛記這般有明確紀年、富有特殊文化內涵的前店後宅式的建築群組很是難得。
  • 惠州古村落兼具人文自然美 傳承特色民俗
    雖然經過600年的滄桑,平海古城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牆、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老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走進惠東平海古城,從保存的古建築,我們可以感受那戰火頻仍、動蕩不安的歲月。也能從建築中,體會到古村落的祖輩們聚族而居,精誠團結,共御外敵的景象。
  • 朱慧靜 江左第一樓
    「江左第一樓」,造型中規中矩,古樸厚重,翹簷飛角,黛瓦凝冷,木柱木牆朱紅;門楣高懸藍底黃字「江左第一樓」五個大字扁額,左右對聯為「江聲不斷潮初漲,雲幕方開月正圓」。其字跡工整、遒勁、精美,與古樸厚重的「江左第一樓」相得益彰。
  • 南京現存的一個園林,是朱元璋專門為徐達修建的,你知道是哪嗎?
    南京是一座古城,明清時期是全國和江南的政治中心,保存了許多歷史遺蹟,南京的明陵、古城牆、夫子廟和總統府是著名的景點,而離夫子廟不遠的展園很少被遊客參觀,展園是南京最古老的明代園林,它位於南京市中心,有600多年的歷史,建於明初是中山王徐達的居住園林。
  • 昆明融創文旅城九雲府二期發布唐風新作
    6月12日,昆明融創文旅城九雲府二期「盛世觀唐」產品發布會,在昆明融創文旅城內的覺海樓恢弘盛啟。作為昆明融創文旅城九雲府一期的升級之作,二期以盛唐風骨再現盛世芳華,一個全新的山海人居時代,由昆明融創文旅城再次開啟。
  • 頤和園測繪筆記——解讀皇家園林的前世今生
    作為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頤和園的建園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園。由於受到1860年英法聯軍的破壞,慈禧太后於1888年重修清漪園並改名為頤和園。在重修中,有的建築改變名稱,有的建築改變用途,有的建築位置有所移動……鼎盛時期的清漪園,與現在的頤和園相比,曾經有著更加壯觀的面貌和不同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