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園林建築首先會想到精緻古典的蘇式園林,以精美絕倫的創作手法延續著園林的經典,「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蘇州一段景色很多成分都源於典雅的蘇式園林建築,亦是形容煙雨江南最好建築作品,或許很多人都很難想到在偏遠的高原地區雲南也會有園林,雖沒有蘇式建築的精緻,也沒有雨後杭州建築的煙雨風情,但有在歷史中未曾破壞的古建築群,還有名列我國四大名樓之一的古樓,以一幅氣勢磅礴的長聯將它推到歷史的頂點,圍繞著這棟名樓,在同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古代亭臺樓閣,與類似於杭州西湖般的湖泊相伴,湖中荷蓮佔據一大半的面積,盛夏之時,滿池綠荷與古建築形成天然古典效果,行走在河堤上仿佛穿梭到古代,環境古典大氣、精美雅致,是昆明「海灣「內最具歷史文化意義的古代建築園林!
這座古代園林就是因一棟「大觀樓」而聞名的大觀園,整座園林以這棟標誌性的古建築命名,是在清朝康熙年間雲南巡撫王繼文建立的,而且相繼建了好幾棟古代亭臺樓閣,以大觀樓最為著名,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大觀樓也因為當時滇中一名才子創作一首氣勢磅礴的長聯而聞名海內外,躋身到中國的四大名樓之中,在雲南或是整個中國都極具古典建築的參考價值,清末民初在中國多位權貴到此題詞作詩。
在大觀樓的背面一側有一座近兩百年的古代建築,具有典型的清代古典建築風格,和當地滇式建築的元素,亭子的外面綠蔭茂盛,樹枝蓋過了亭子頂端,如今在外側多為市民與遊客的休息之地,盤坐在亭外長凳上的人睹物思情,敘說著這棟古樓的緣由,亭內現在沿著白璧掛著許多攝影作品,都是圍繞大觀園中的美作,一物一景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
催耕館也是與湧月亭同一時期的建築,融合了清代建築與滇式建築的元素,將其發揮至一座比較具有特點古代樓閣,更像是為了襯託「大觀樓」的重要歷史位置,在催耕館內擺放著一些古代的碑刻和一些拓本,形象地反映了這片園林在古代時期深受民眾的喜歡,在現今這也是茶餘飯後乘涼的去處。
圍繞在大觀樓的旁邊建立的古建築的種類比較的多,「牧夢亭」是一座古代經典的建築,因時局的變動在清朝鹹豐年間在戰爭中被毀,上個世紀民國初期重修此樓,是當時雲南省的都督唐繼堯親自題的匾額,寓意勤民,在亭外掛有當時的名士所寫的對聯,與大觀樓前呼後擁!
在大觀樓的後側原本有一座與其一樣高大壯觀的古典精緻樓閣,兩座樓閣同時在清朝鹹豐年間毀於戰火,直到同治年間重修了大觀樓,將其由二層變為三層,然而氣勢磅礴的華嚴寺卻不復存在了。
在大觀園中的古典建築還有很多,都是由當時漢族經典的古典建築與滇式元素相結合而創造出來的,以大觀樓為中心,在湖的一側建立起了一大片中國古典建築群,猶如一個建築博物館。
昆明雖為高原地區,但其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在「海灣」處保留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群,猶如一座古典精緻的古代園林,為中華古典建築歷史留下燦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