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嘉宛:我是如何翻譯《魔戒》的

2021-02-15 愛英語愛翻譯

緣起

隨著《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和《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的出版,我不時在微博上碰到年輕人問,鄧老師,你的英文是怎麼學的?或鄧老師,要怎麼做才能像你英文這麼好,能翻譯《魔戒》?或,翻譯《魔戒》這樣的書要具備什麼條件?或,我將來想做翻譯工作,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等等。

講述翻譯理論和實踐的文章,網絡上很多,且常是名家之作。豆瓣上用關鍵詞搜索,可謂琳琅滿目。我不是科班出身,在學校不曾上過翻譯課,會走上翻譯的路是機緣,故此我只說說自己多年來專職文字翻譯工作的經驗和心得。

我大學本科讀的英語,畢業後卻當了華語老師,教外國人說中文。學生中有個外企市場研究公司的經理,幾次邀我到她公司工作,後來我就去了。90年代初,許多西方商品想要進入中國市場,都會先拿臺灣試水,初步了解一下中國人的消費喜好,再制訂營銷策略。我在公司裡做研究員,必須不斷把國外來的資料翻譯成中文,交給市場調查人員去做調查,等資料收集回來後,我再分析寫成英文報告交給客戶。

這份工作是筆譯、口譯、同聲翻譯都來。但是英語只是工作所需技能,真正的專業是市場研究分析,以及預測。這份工作惠我良多,美國老闆的做人寬容做事切實,對我日後待人處事影響極大。我做了三年,學習了商品規劃、消費者心理、市場走向分析,以及制訂營銷策略。當然,每天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三年下來我的英語也大有進步。

之所以離開這份有趣、充滿挑戰性又高收入的工作,是因為身體撐不住了。每天工作十二到十五小時,隔三差五飛到世界各地出差,長期耗神耗力,我的健康亮起紅燈,逼我不得不辭職休養。沒有健康,你就什麼都沒有。

換跑道

我從小喜歡聽故事,看故事,特別是偵探、推理、冒險之類的小說。休息在家,總不能坐吃山空。可我除了翻譯,沒別的本事。於是,我去書店裡找我喜歡的類型小說,看是哪家出版社出的,抄下出版社地址並編輯姓名,然後給編輯寫信毛遂自薦。

起初,我沒打算把文學翻譯當正職。實際完成第一本書後,我便知道專職文學翻譯會餓死,付出與報酬太不成比例。那是1995年,稿費是每千字500臺幣(約今100人民幣)。二十年過去,我知道今天台灣出版界給新人的稿費仍是千字500~600臺幣。而這二十年來的物價變化,不問也罷。由於大陸的翻譯稿費更低,我對那些喜歡或考慮以翻譯為業的年輕人,至今依舊建議他們把文學翻譯當副業。畢竟,就算餓不死,長期碼字造成的腰椎病頸椎病,醫藥費也很可觀。

真心要以翻譯為業,想要可長可久,必須有耐得住寂寞、安靜、不厭其煩的個性(或本事)。如果翻譯文學類或奇幻、科幻類小說,譯者還需要心思善感並且想像力豐富。

面對喜歡的書,純當讀者和做為譯者,差別很大。身為讀者,看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哎呀算了跳過去,但是身為譯者,你必須上窮碧落下黃泉,竭盡所能搞明白、譯出來。

翻譯跟其他工作一樣,要做得好,必須有愛。但是,單單有愛不足成事。為了生活,我當然接過自己沒什麼愛的書,這時候,能讓我完成工作的是——毅力、紀律、耐心。事實上,就算面對我深愛的《魔戒》,上千頁的原著(中文成書有100萬字)要在時限內完成,支持我做到的,除了有同行的夥伴,關鍵依舊是毅力、紀律、耐心。

譯者當具備的品質

前幾日在微信上讀了劉思達先生寫的《我活著走出了方庭——芝大留學往事》,裡面他寫到他的博導阿伯特(Andrew Abbott)教授說:「做學問需要五樣東西:馬力(horsepower)、想像力(imagination)、做事情的意志(willto do things)、紀律(discipline)、忍耐力(perseverance)。五樣東西都很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意志,很多「馬力」十足卻缺乏意志的人,都是做出一點小成果之後就默默無聞甚至最終改行了。」

我深以為然。因為做翻譯也是一樣的。

今年一月,我受邀在「知乎」回答關於翻譯的問題。當時的答覆如下:

一)譯者要有紀律和毅力,給自己定下每天完成的字數,然後完成它。

二)拿到要翻譯的書,至少先讀兩遍,熟悉文本以後才動手翻譯。

三)面對疑難,要勤查資料和辭典,找同道諮詢,多方求證,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混過去。

四)多讀好的中文:古文和現代小說都讀,以免譯文洋腔洋調。

五)看到別人翻譯得好的譯本,不妨找原文來對著看看,思考有沒有更貼切的譯法。

在此我對前三點再多說幾句。

第一,專職譯者的首要條件是紀律和毅力。當你面對一本動則十幾二十萬字,或像《魔戒》這種上百萬字的套書,你需要的是紀律和毅力。這兩者都是日復一日操練來的,不是天生的。

每當拿到一本新書,我首先隨意抽兩三章閱讀,評量難易度和估算完成所需天數,等跟出版公司商定籤約後,就按所定目標進行。我如今腦力和體力只能負荷每日3000千字,達到目標就收工,絕不貪多,除非緊急趕稿。

翻譯大部頭的書像跑馬拉松,你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調,別訂定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比如每天八千一萬字),既打擊自信心又累積挫折感,很不健康。上班受僱可以偶爾打混、怠惰、請假,但SOHO族你晃過一天沒產量就是沒產量。截稿日期不會消失,只會日日朝你逼近,不會因為你有理由而在某個月的31號之後還多出32號、33號讓你趕稿。如果拖稿太久或逼急了草草了事,下次誰敢找你?你又如何能爭取到更好的稿費?

第二,譯者拿到要翻譯的作品,在時間許可範圍內,儘量讀越多遍越好。如果時間有限,至少讀兩遍。第一遍純粹當讀者,欣賞享受故事帶給你的樂趣。第二遍以譯者的角度閱讀,拿筆圈出所有看不明白、有疑惑之處,在動手翻譯前務必查清楚。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要儘可能去感知、體會、想像作者的描述。

此外,要對作者和作品做點研究,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所寫作品的時代,還有作者的語言風格、遣詞用字用典的習慣等等。越了解作者和作品,譯起來就越能得心應手,出差錯的可能性就越低。

第三,抱緊辭典不見得能做好翻譯,但是不抱緊辭典想把翻譯做好,我就呵呵了。《聖經》說:「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面對疑難,譯者一定要不厭其煩,要耐心又勤快,因為讀者在挑錯時會比你更勤快。

我相信愛惜羽毛的譯者都不願打混。但是,譯者不是神、不是谷歌、不是大英百科。作者神來一筆的絕妙描述,說不定能坑你三天三夜,讓你撞牆掀桌。

雖然翻譯是個孤獨的工作,但譯者最好不要孤軍奮戰。譯者首先要明白,翻譯過程中碰到自己真的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要找編輯幫忙。編輯不是改作文的語文老師。編輯除了要有選書眼光、判斷譯稿好壞的能力,還有責任協助譯者解決難題。如果作者在世,編輯要想方設法跟作者取得聯繫,看是幫譯者轉達疑難,或讓譯者直接請教作者。若是譯者需要專家幫忙解決專業問題,編輯也要去找到人。

譯者別閉門造車。網絡時代,宅在家中也能結交天下志士。譯者一定要有氣味相投的翻譯同好,碰到困難時除了查辭典、問谷歌,還可求助同樣做翻譯的朋友。懷抱謙卑的心多查多問,總好過白紙黑字出來時被人到處吐槽。翻譯沒有完美,但譯者一定要避免下列這些錯誤:知識性錯誤,語文性錯誤,漏譯使文意錯誤,以及修辭性錯誤(主要是指詞語的輕重拿捏)和不當的省略。(注)

好翻譯一定源自對原著的熱愛和通透的理解,下筆到位,貼著原著的神韻走,沒有過或不及。如此一來,讀者閱讀時才是面對作者,沒有譯者的身影橫亙其間,讓人感覺礙眼。好翻譯也是打磨出來的。直覺下筆的佳句固然有,更多是日日夜夜念茲在茲,反覆思想,哪天飯吃一半、或夜半夢醒、或洗澡渾身肥皂泡時,突然想到了更貼切的譯法,於是趕緊修改,以期更對得起作者和讀者。

《魔戒》一書的翻譯

1997年,英國第四電視臺及Waterstone’s連鎖書店共同舉辦的投票中,《魔戒》獲選為廿世紀最偉大的書。1999年,亞馬遜網絡書店(Amazon.com)的讀者投票中,《魔戒》不單被選為廿世紀最偉大的書,還是兩千年來最偉大的書。作者託爾金(J.R.R. Tolkien)以他獨創的語言文字創造了一個瑰麗精深、令全世界數億讀者流連忘返的「中洲」(Middle-earth)。這個龐大又獨立自足的神話世界,開啟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整個奇幻文學創作的長江大河。

2012年,我受北京世紀文景之邀翻譯《魔戒》。在此之前,兩岸合計已有五個不同的《魔戒》中文譯本,只是每個譯本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託爾金動筆寫《魔戒》時45歲,完成時已年過60。這16年光陰,是一個學者、作家一生中最成熟最精華的歲月。面對大師融其一生信仰與哲思的力作,正因我熟識多年,更加不敢掉以輕心。

若非石中歌自告奮勇拔刀相助,負責翻譯前言、附錄,編纂索引,校訂全書,並杜蘊慈答應幫忙翻譯書中所有的詩歌,中文版《魔戒》重譯的重任,我獨自一人是擔不起來的。這樣的合作史無前例。石、杜二人的中英文造詣皆在我之上,但她們謙和無私地配合我的翻譯風格和語感,我也聽從她們的建議接受她們的修改,務求全書的行文語氣如出一人之手。

翻譯過程中,我和石中歌經常在網絡上徹夜討論譯文或譯名,務求翻譯準確。面對許多合譯失敗的前例,我想,我們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對這個中洲世界強烈的愛,以及對同盟(fellowship)合作的共識——有共同信念,互相幫助、接濟,看別人比自己強,一同朝一個共同目標前進。

結語

《聖經》說:「讀書多,身體疲倦;著書多,沒有窮盡。」文學翻譯亦是一條沒有窮盡之路。不過,前不久看侯孝賢導演的訪問,侯導說,一件事一直做一直做,最後它會回報你的。是這樣沒錯。

還有,專職譯者當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譯文選摘】

其他人紛紛撲倒在芳香的草地上,但是弗羅多站了好一會兒,仍然陶醉在這片奇景中。他感覺自己像是步入一扇落地長窗,俯瞰著一個早已消失的世界。有道光籠罩著它,他自己的語言對此難以名狀。他所見的一切都是線條優美、恰如其分,那些形狀都鮮明得仿佛事先構思成熟、在他解下布條睜眼的瞬間繪成,卻又古老得仿佛自古存續至今。他眼中所見儘是他原本熟知的顏色,金黃、雪白、蔚藍、翠綠,但它們是那樣鮮豔、耀眼,他仿佛這一刻才第一次看見這些顏色,並為它們取下嶄新又美妙的名稱。在這裡,沒有人會在冬天時哀悼已逝的夏天或春天。大地所生長的一切,沒有瑕疵,沒有疾病,沒有畸形。在羅瑞恩的大地上,萬物純淨無瑕。

他轉過身,看見山姆正站在他旁邊,一臉迷惑地東張西望,還揉著眼睛,仿佛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清醒著。「這是太陽當頭的大白天,一點沒錯。」他說,「我以為精靈就適合星星和月亮,但我聽說過的任何事都不如這個有精靈味兒。我覺得自己好像就置身於一首歌謠裡,你懂我的意思吧?」

哈爾迪爾看著他們,似乎確實懂得山姆的所思與所言。他露出了微笑。「你感覺到了加拉茲民的夫人的力量。」他說,「你們是否願意同我一起爬上凱林阿姆洛斯?」

他們跟隨他輕快的步伐,踏上了長滿青草的山坡。雖然弗羅多走著,呼吸著,身旁也儘是生機盎然的樹葉和花朵,在同樣吹拂著他臉龐的清涼和風中顫動搖曳,他仍感覺自己是在一片不會淡褪,不會改變,也不會落入遺忘的永恆淨土上。當他離開此地,重新回到外面的世界,那位來自夏爾的漫遊者弗羅多依舊會在此地徜徉,行走在美麗的洛絲羅瑞恩,行走在埃拉諾和妮芙瑞迪爾盛放的草地上。

他們走進了那圈白樹。此時,南風吹上了凱林阿姆洛斯,樹梢枝椏間傳來聲聲嘆息。弗羅多停下腳步,聆聽早已逝去的、遙遠的海濤拍岸聲,以及在這世上已經絕跡的海鳥的鳴叫。

哈爾迪爾已經繼續前行,這時正爬上那個高處的弗來特。弗羅多準備跟著他往上爬,手甫一觸及繩梯旁的樹,他突然前所未有地敏銳意識到了一棵樹的樹皮的觸感和質地,以及樹身內所蘊藏的生命。他感覺到樹木中有一股喜悅,並與之共鳴:既不是作為森林居民,也不是作為木匠。那股喜悅是來自活生生的樹木本身。

當他終於離開繩梯,爬上高高的弗來特,哈爾迪爾拉起他的手,讓他轉身面向南方。「先看這一邊!」他說。

註:關於譯者不可犯的錯誤, 觀點出自陳穎青先生, 不敢掠美。

關注本帳號,可以點擊標題下藍色的「愛英語愛翻譯」,也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進行識別。


愛英語愛翻譯(ID:ayyafy)公眾號由幾位從國內一流高級翻譯學院畢業多年,在高校、政府及跨國企業擁有豐富口筆譯經驗的譯員維護的。本主頁旨在給讀者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英語及翻譯學習方法。我們也熱烈歡迎包括同行在內的更多語言與翻譯愛好者,通過我們與其他訂閱者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15068966@qq.com)。

相關焦點

  • 譯者鄧嘉宛:翻譯託爾金著作《魔戒》背後的故事
    他創作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中洲史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霍比特人》和《魔戒》。這兩部巨作,被譽為當代奇幻作品的鼻祖。《魔戒》堪稱全球出版界的王冠,被翻譯成超過60種語言,讀者數以億計。中文譯本也有好幾個,其中最受讀者歡迎的託爾金譯者之一,是臺灣著名翻譯家鄧嘉宛。
  • 單身讓我自由自在 專訪《魔戒》中文翻譯鄧嘉宛
    中學時,有一天語文老師要大家上臺說「我的志願」。有個同學說她長大後的志願是「做個賢妻良母」。14歲的鄧嘉宛當時就呆住了,她的志願是,當「孫悟空」。「不知為何,我當時就覺得賢妻良母四字很可怕,像個金鐘罩扣下來。我喜歡自由自在,像孫悟空那樣。中國概念裡的賢妻良母由得你自由自在?」
  • 鄧嘉宛:《魔戒》,一個關乎朋友的故事 共同體
    文 | 鄧嘉宛「 《魔戒》是一個關乎朋友的故事。書中如此,現實中整個翻譯的過程,我實實在在經歷了一次同盟的情誼與力量。現實世界的友誼故事中的魔戒同盟圓滿落幕,現實中的魔戒同盟,我該感謝上帝讓我遇到了同樣身為魔戒迷,可以同心共事,一同肩負起任務,在互相扶持鼓勵中完成翻譯重任的夥伴。託爾金動筆寫《魔戒》時45歲,完成時已年過60。
  • 魔戒兩大中文譯本對比
    視頻:文字版(部分預覽):…………(前略)魔戒小說在中文版裡兩大翻譯版本,一個是朱學恆版,簡稱朱版,一個是鄧嘉宛版,簡稱鄧版。朱版比較早,早在2001年的時候就出版過。鄧版是比較晚的,2013年才出版的。
  • 【成都·方所創作者現場】鄧嘉宛:中洲世界的造物者——J.R.R. 託爾金
    託爾金 主講人:鄧嘉宛 特邀嘉賓:騎桶人、嚴巖 【無需報名,免費入場】 一如創造了愛努,在愛努的大樂章裡,誕生了世界;一如也創造了精靈和人類,精靈永生不死,而人類可以掙脫命運;中洲世界的恢弘就此展開……這一切真正的造物者,便是J.R.R. 託爾金。
  • 《魔戒》作者託爾金筆下的至美愛戀:《貝倫與露西恩》新書首發︱【書店閱讀現場NO.068報名】
    他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中洲世界史詩,影響最為深遠的是《霍比特人》和《魔戒》。這兩部巨作,被譽為當代奇幻作品的鼻祖。託爾金於1973年9月2日在牛津逝世。託爾金身後,其作品聲名未減,至今已暢銷2.5億餘冊。在J.R.R.託爾金最為大家熟知的《魔戒》中,精靈領主埃爾隆德的女兒阿爾玟,深深愛上了凡人阿拉貢,雖然他是剛鐸王位的繼承人,這段愛情仍遭到埃爾隆德的強烈阻攔。
  • 轉載 | 朱學恆:我翻譯《魔戒》的故事
    我看到一個報導,新線影業投資3億美元,要籌拍《魔戒》,找了一個紐西蘭很奇怪的導演彼得·傑克遜。我覺得我可能有機會了,許多人也許會因為電影而喜歡小說《魔戒》。以前,臺灣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聯經出版公司,曾經出過一個《魔戒》的譯本,賣得超爛,一共印了3000套,幾年都沒賣完。封面上面寫著"西方世界的《西遊記》",你覺得看到這種宣傳語,你想買嗎?
  • 【震撼上映】《霍比特人:五軍之戰》北美上映連續5周票房冠軍作 從暢銷書到電影 魔戒大事記
    書中講述中土世界第三紀元末魔戒聖戰時期,霍比特人、人類、矮人和精靈一起,為追求自由而誓死反抗索倫的黑暗統治。《魔戒》早在1954年至1955年之間出版,但中國遲遲沒有引進,華語地區沒有這類奇幻小說,讀者也不感興趣。  在臺灣地區,翻譯《魔戒》的譯者朱學恆,2001年曾在金石堂書店辦過一場《魔戒》的介紹活動,結果只來了一個聽眾。
  • 20世紀最偉大奇幻史詩,《魔戒》真正的傳說,從這個精靈國度開始
    《指環王》(又譯《魔戒》)作者託爾金筆下中洲遠古時代三大傳說的最終章《剛多林的陷落》中文版近日面世,補齊了神奇中洲世界的最後一塊拼圖。J.R.R.託爾金,生於1892年1月3日,1925年開始擔任牛津大學教授。
  • 《精靈寶鑽》:遠早於《霍比特人》和《魔戒》的第一紀元
    因此,我決定先甄選編排出一份在我看來最連貫、內容最自洽的文本。」託爾金的兒子克里斯多福·託爾金是這樣說並這樣做的,他花了4年的時間對手稿進行整理編排,將核心的故事形成了《精靈寶鑽》出版,剩下的斷簡殘片則編成了12卷本的《中洲歷史》。
  • 比《魔戒》《霍比特人》更古老的光輝 |《貝倫與露西恩》首發預購
    他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中洲世界史詩,影響最為深遠的是《霍比特人》和《魔戒》。這兩部巨作,被譽為當代奇幻作品的鼻祖,至今已暢銷2.5億餘冊。它位列中洲遠古時代的三大傳說當中,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組成部分,更是《精靈寶鑽》必不可少的基石。
  • 至尊魔戒上的咒文
    第一行,即Ashnazg durbatulûk,其中ash 『一』 nazg 『戒指』durb 『統治』-atul 意為『他們』並且綴於動詞之後構成賓格ûk 『所有人』 ,故durbatulûk 『統治他們所有人 『因此至尊魔戒上的第一個咒文Ash nazg durbatulûk 翻譯為英文(好像直接翻漢語不容易表現出每個詞的對應
  • 對不起,我去紐西蘭了,別再找我 —《魔戒》之旅(上篇)
    >魔戒》之旅(上篇)圖文 ▏秋水最近朋友圈流行「別再找我體」,小編想湊熱鬧也只能做個標題黨,沒辦法,想說的話太多。成為魔戒粉是在十幾年前追看《魔戒》三部曲時,之後電影拍攝地紐西蘭也被記入旅行願望清單,但卻一直未能成行。如今《霍比特人》三部曲都已經映過了,再不去中土世界看看還有什麼資格自稱魔戒粉。春節假期,六人小分隊在36小時之內,飛越三個國家、五個城市、四段航程終於踏上中土世界。
  • 《魔戒》有聲書上線喜馬拉雅
    近日,由世紀文景出品的《魔戒》三部曲有聲書登陸喜馬拉雅。作為國內首部《魔戒》中文有聲作品,有聲書採用託爾金基金會(管理《魔戒》作者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遺產的機構)指定的世紀文景翻譯版本,由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演播,帶領聽眾走進充滿英雄事跡和浪漫色彩的奇幻世界。
  • 《魔戒》作者J.R.R託爾金寫下的世間最美的愛情詩篇《貝倫與露西恩》
    它位列中洲遠古時代的三大傳說當中,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組成部分,更是《精靈寶鑽》必不可少的基石,同時在作者自己的人生中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去世的前一年,J.R.R. 託爾金曾在一封信中述及他對亡妻的懷念。他寫道:「她就是後來成為《精靈寶鑽》首要部分的那個故事的源頭……但故事脫離了正軌,我被拋下了,而我無法去鐵面無情的曼督斯面前懇求。
  • 《魔戒》一部童話故事,如何成為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
    直到《魔戒》問世,奇幻文學最具辨識度的屬性得以確認,那就是,奇幻文學要營造出一個架空世界,然後憑藉自洽的歷史觀和世界觀設定,給讀者營造出沉浸式的閱讀感受。因此,人們公認《魔戒》為現代奇幻文學的開山之作,它的典範意義影響深遠。《魔戒》憑什麼能做到這一點?《魔戒》作者託爾金對奇幻文學的最大貢獻又是什麼?
  • 魔戒!魔戒! | 正午·玩物
    劉子珩從2015年開始收藏《魔戒》的周邊,他說自己目前只能算剛剛入門。魔戒!魔戒!文、圖 | 劉子珩我是在2004年的時候知道《魔戒》的。那時我讀中學,討厭課本上那一套,因為太功利導致太無聊。厭學不能反抗,我就偷看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