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堂。張氏宗譜。民國十二年。修建】
【清河堂。張氏宗譜。序】
【清河堂。張氏宗譜。脈派】
【清河堂。張氏宗譜。脈派】
我祖籍乃河北清河望族,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裔,唐代張文瓘為祖先。據記載,瓘公幼年喪父,公事母親,長兄,以孝友聞。唐貞觀進入仕途,深受英國公李珏賞識。瓘出任大理卿〈全國最高司法長官〉他執法平正,以理服人。後升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侍中。高宗識公為近臣。由於清河張氏在政壇上的巨大影響力,唐朝皇室遂把清河張氏設為「十柱之國」。
瓘公之胞兄張文琮亦官至戶部尚書,堂弟張文收曉音律。太宗召他入宮參與制定雅樂。張氏三兄弟都位至顯職,各在門前樹裡一戟以示身份。時人譽為「三戟張家」。張文蹤的兒子張錫又先後相武后、韋後,封平原邵公,成為清河張氏又一位宰相。
瓘有四子,潛。沛。洽。涉。分別任魏州刺史、同州刺史、衛尉卿、殿中監,官階都是三品,年俸二千石。加上張文瓘位居宰相,全家年俸超過萬石,故此,人們稱張家為「萬石之家」。後代諸多譜書亦把清河看作張氏郡望之首,甚至認為清河是張氏的發源地是張姓的始封地。 我張氏一脈一世祖玉端公,唐代同州刺史沛公之後,生於陝西同州府〈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清康熙初年〈1662〉遷徒陝南安康、紫陽居住,經商貿易,於今已逾13代,凡390年。
圖片為民國十二年〈1923〉我曾祖父張世遠公,號吉堂建修。此家譜現傳於我處珍藏。 張氏脈派--: 玉洪大學久,隆聞世第昌,忠良家道盛[我是忠字派],永遠福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