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鎮》裡的故事:一個時代的尾音,兩種不同的人生

2021-01-18 芭蕉閣

【摘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讀書可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讀書還可以怡情悅性、完善人格。在浩瀚的書海中,每個人閱讀的書籍可能只是滄海一粟,但卻總有那麼一兩本經典珍藏於心。古華創作的小說《芙蓉鎮》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也很好地詮釋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芙蓉鎮,原本叫王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境內,與龍山裡耶鎮、瀘溪浦市鎮、花垣茶峒鎮並稱為湘西四大名鎮。1986年,因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上映反響強烈,後變改稱為「芙蓉鎮」。

小說《芙蓉鎮》是一部將湘西民俗風情寓於特殊歷史環境中的作品,描寫的是1963年到1979年我國南方農村的風土人情,給我們講述的是特殊歷史時期小人物命運不堪回首的人生故事。正如作者自自序中所說「這是一曲嚴峻的鄉村牧歌」。

一個時代的尾音

筆者對整篇小說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結尾的這句話:」他們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細細挖掘作品,筆者對這句話有這樣兩層意義的解讀:即昭示了政治革命的結束,又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生。

(一)運動時代的結束

小說《芙蓉鎮》一開始就交代了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選取的是當代中國最特殊的歷史歲月,通過湘西小鎮的人物命運沉浮來展示整個社會狀態,這就使得作品染上很強的批判主義色彩。

首先,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其特殊標籤。如正面人物胡玉音的富農身份,秦書田的右派分子,都是這場政治運動中的鮮明印記;反面人物「運動根子」王秋赦、權威與秩序的維護者李國香,也都在這場特殊運動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次,芙蓉鎮瀰漫著濃烈的批判氛圍。在這場特殊運動到來之後,芙蓉鎮從原來的農貿繁盛、欣欣向榮的景象變成了「一條紅遍場鎮的「語錄街」、「標語街」、「對聯街」,運動根子王秋赦帶領他的民兵小方隊四處警戒,「檢舉揭發箱」赫然在目。在這樣的嚴苛環境下,不要說「資本主義的浮魚們」不敢在圩場露面,就是雞、鴨、兔、狗、等小動物也在「四不養」標語下銷聲匿跡了。「死懶亂跳,政府依靠,努力生產,政府不管,有餘有賺,政府批判」,就很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當時整個芙蓉鎮的社會秩序狀況。

再次,人性的醜惡也在運動中得到展現。原先淳樸的「互贈互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鄉風民情,變成了如今的互不串門、「階級陣線分明」。就連「只有十幾歲的娃娃……在經過幾回鼻青臉腫的教訓之後「,也學會了屈從於運動殺威棒的淫威,不再逾越那根紅線。

(二)改革開放的新生

在那段動蕩的歲月,人的命運註定會被刻上深深的烙印,註定成為每一個人不可回首的記憶,雖然這種烙印或記憶有苦有甜,但將是他們人生中一輩子難以抹去的人生胎記。作者在用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講述這場特殊運動中的人物苦難經歷,也安排了百分之十的空間承載烏雲驅散的陽光明媚,再痛苦、再煎熬的日子都將會過去,陽光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也是小說的基調。

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之時,冬日的陰霾也隨之煙消雲散。胡玉音的平冤昭雪、秦書田的刑滿出獄、谷燕山的平步青雲,都折射出了一個時代的新生。當然,這種新生也有反面教材,曾經的運動根子王秋赦成了在時代的尾音中沉寂,變成了一個令人恥笑的政治瘋子;李國香也遠嫁,消失在古鎮群眾的視野裡,成為了小說中一種另類的新生。

不管那個曾經是有多長,不管那個曾經是有多痛苦,芙蓉鎮的烏雲永遠遮不住陽……就像古華說的,時間,像一位生活的醫生,它能使心靈的傷口癒合,使絕望的痛楚消減。

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特殊運動把人逼成了鬼

豆腐西施胡玉音是小說中勤勞致富的人物典型,她一開始過著幸福、和諧的生活,靠著自己的勤勞,一步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一場特殊的運動讓這一切都變了模樣,新房被沒收,劃為富農,男人自殺,最後還被施以慘無人道的身體刑罰,仿佛世間最黑暗、最悲慘的事情都落在了這個弱女人身上得到了體現,赤裸裸而又鮮血淋漓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在小說中,我們可能會認為是像王秋赦、李國香這類人物把胡玉音折磨得不成人樣,而實際上卻是那場特殊運動背景下的扭曲社會把她逼成了鬼一樣的人生。

(二)改革開放把鬼變成了人

秦書田是《芙蓉鎮》的男主人公,小說中他多才多藝,因收集湘西民間歌舞《喜滿堂》而被劃為「右派分子」,又因創作《五類分子之歌》被人戴上「秦癲子」外號。但「秦癲子」表面上瘋瘋癲癲,卻時刻保持著」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形象。他熱愛生活,嚮往愛情,面對極左勢力的摧殘,他把內心的痛苦埋藏起來,以戲謔調侃的甚至癲狂變態的方式緩解苦悶,始終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目的就是為了迎接把鬼變成人的新時代。所以,他對胡玉音發出了」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的……「的吶喊,他可以忍受各種迫害,甚至是被貼上」兩個狗男女,一對黑夫妻「的惡毒標籤,十年有期徒刑的懲罰,讓他鬼樣的人生達到了頂峰。但這一切都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被終結,胡玉音、秦書田的鬼樣人生命運最終被糾正,又恢復到了原初的生活軌跡。

結語

古華的《芙蓉鎮》以湘西小鎮---芙蓉鎮的社會歷史變遷,去折射當時整個中國社會在特殊時期的種種不堪,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表現人物命運沉浮與沉重歷史的雙重演繹,引發人們深刻地反思。不得不說,它的確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它讓我們在追憶那段沉重歷史的同時,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芙蓉鎮》的結尾——讀書筆記269
    【飛虎筆記】【《芙蓉鎮》的結尾——讀書筆記269】1981年,作家古華發表長篇小說《芙蓉鎮》,引起較大反響,第二年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1986年,幾經波折,《芙蓉鎮》被著名謝晉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演,引起巨大轟動,獲得若干電影大獎。這部電影,成就了謝晉電影大師的榮譽,成就了主演姜文和劉曉慶。《芙蓉鎮》對極左政治摧殘人性,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
  • 《芙蓉鎮》——撫平時代留下的傷痕需要很多時間
    )獎項: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員電影《芙蓉鎮》很難評說,脫離那個時代只談人性顯得索然無味,若結合起來說,又難以成文。影片只是蜻蜓點水似的略過,截取了一個非典型的故事,就極有嚼頭。大概是被故事中蔓延的集體恐慌傳染了,看電影《芙蓉鎮》的心態是慌張的,企圖從歷史故事和身邊生活中尋找和這個故事內核相近的事例,起碼有一些參照比對,可是沒找到。帶著這種心態,眼瞅著胡玉音和丈夫的生意越來越好,樓越蓋越高,但是,越來越像過街老鼠一樣,走入人生的深淵。
  • 芙蓉鎮裡風光秀
    芙蓉鎮的古街堪稱絕美,洋洋灑灑,蜿蜒曲折,當地人將其分為上下段五裡長街,而現在人人嚮往、熟知和喜歡遊玩的,通常都是在下半街。白日裡,古街在人少的時候,如引頸而上的天街般,延伸向天堂宮闕;有時又像一條鱗次櫛比的巨蛇盤旋空中,青白相間相繞,總會浮現電視劇裡,白蛇青蛇與許仙的諸多傳奇故事和境地畫面來......而經過雨水洗禮之後的古街,透出絲絲黝光,倒影著悠閒自得的遊人身影,他們或隨機拍攝留影,撰寫篇篇芙蓉遊記;或揚毫題字作畫,描下幅幅芙蓉妙景;或陶醉其中三步成句,作出意境優美的詩詞歌賦,與古街,一同銘記這裡的土王歷史與足跡。
  • 電影《芙蓉鎮》的符號學分析
    摘 要:電影作為一門語言,通過運用具有約定性的一種符號系統,塑造人物、講述故事。本文將運用符號學的觀點,結合再現、互文等媒介研究理論,對電影《芙蓉鎮》進行分析,主要針對其人物塑造、語言對話、畫面色彩等方面,解析《芙蓉鎮》是如何成功地展現情節、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的。
  • 一部被忽視的佳作,「殭屍片時代」的尾音《殭屍大時代》
    對於殭屍電影題材,這樣一個時代的縮影,想必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這樣一個原本十分劍走偏鋒的題材,卻偏偏在內地收穫了無數的影迷,可惜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題材,隨著林正英的去世已經逐漸式微。《殭屍先生》林正英劇照今天,我們就帶大家重溫一部被忽視的殭屍片佳作,它就是「殭屍片時代」的尾音的《殭屍大時代》。
  • 《法院人生》第三章 流失的芙蓉鎮
    因塘村的吊腳樓和街景早已拆光,劇組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王村找到了貼近原著描述的外景,塘村鎮與「芙蓉鎮」失之交臂。1986年,由姜文、劉曉慶主演的電影《芙蓉鎮》上映後,禾倉縣民歌《半升綠豆》作為電影《芙蓉鎮》的插曲,曾唱響大江南北。
  • 從藝術特色、矛盾衝突、情感表達解讀《芙蓉鎮》的魅力與現實意義
    但與很多寫時代的大題材電影不同,《芙蓉鎮》並沒有突出刻畫那些諸如「批鬥」的場面,而是從小人物的生活入手,側面折射出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的酸甜苦辣。從芙蓉鎮這樣一個並不起眼的小鎮入手,以小見大地反應出人性的醜陋與明媚。
  • 電影《芙蓉鎮》拍續集 即將開機,2020年上映
    原標題:五裡石板街 悠悠芙蓉鎮——電影《新芙蓉鎮》新聞發布會在永順召開(通訊員 孟春絨)11月5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與瀟湘電影集團合作籤約暨電影《新芙蓉鎮》新聞發布會在永順縣召開。湘西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武長,州政協副主席向頂天出席發布會。
  • 歲月模糊了那段痕跡,卻從未消逝謝晉的《芙蓉鎮》,當今的悲戚人
    芙蓉鎮》是謝晉導演成名之作,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小人物在那個時代是如何維持生活的。經典之作永遠是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品,《芙蓉鎮》便是那個時代其中一部代表作,對於當時的條件,能拍出這種效果的作品屬實不容易
  • 周末電影:《芙蓉鎮》
    電影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叫「芙蓉鎮」的三省交接處的鄉鎮上的故事。        首先這個空間我就比較了解。作為一個出生在小縣城的80後,那樣的鄉鎮我沒少去。        芙蓉鎮每五天有一墟。「一墟」的意思就是一場集,就是在固定的日子裡十裡八鄉的人都到鎮上來買賣東西。普通話叫「趕集」,我們老家叫「趕場」。
  • 《芙蓉鎮》衍生的非常情感,成就了劉曉慶觸底反彈的傳奇人生
    《芙蓉鎮》1986年發行的《芙蓉鎮》,是由謝晉導演,劉曉慶、該片是一部謝晉式「哀而不怒」的電影,看似冷靜的故事鋪排,卻激情暗湧,人生中關於人性的考驗,從來沒有終點,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歷經了四清、反右、文革等非常年代的非常淬鍊,人性中的純淨與渾濁,真容漸顯。
  • 影視 ▎一部好電影《芙蓉鎮》
    可以說:謝晉是中國最會講故事的導演,《芙蓉鎮》是謝晉故事講得最好的電影。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上評分8.9。它改編自古華同名小說,原著曾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這個好劇本是一個好故事的前提。編劇是《棋王》的作者阿城,拍攝的年代也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最輝煌的時代。
  • 芙蓉鎮又要在全國出名了!
    該紀錄片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傳統村落為載體,以生活化的故事為依託,以鄉愁為情感基礎,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核心,展現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民風民俗、鄉土之物、文化積澱等,梳理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脈絡,聚焦海內外華人記憶中的鄉愁,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 芙蓉鎮:在時間的河裡,與自己重逢
    正是這種對於生活的不同理解,促成了芙蓉鎮區別於鳳凰的煙火氣息。這種由旅遊業支撐的古鎮景觀會不會過度向同質化傾斜呢?與人滿為患的鳳凰不同的是,尚保存些許煙火味道的芙蓉鎮,還有時間為未來景觀布局做準備。故事說的是土王的愛將在出徵前愛上一個女人(沒有看清為何引起眾怒),土王出面平息了這一切,並收這位姑娘為義女。場面表演得很傳神,高潮處,鄒團長親自上臺高歌。我在臺下烤火,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說,鄒團長很愛唱這一段,她時常聽得落淚。沒想到隔了幾百年,英雄的傳說還可以這麼打動人。5.碰到風景攝影師王海波是在彭翼南廣場廢棄的亭子裡。
  • 《芙蓉鎮》:在陰暗的土壤下保持希望,春暖花開後向陽生長
    1982年,古華把自己二十幾年來所熟悉的南方鄉村裡的人和事,囊括、濃縮在作品《芙蓉鎮》中,1986年,導演謝晉將這部作品改編成了電影,1988年該影片獲得了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一個堅強的女人和一段悲慘的人生在故事中蘊散,讓人們不自覺的沉浸其中,為醜惡得勢的小人所不恥,為「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堅韌而喝彩。
  • 《芙蓉鎮》「封神」,一聲「老許」火了《牧馬人》,謝晉德藝雙馨
    人生或許太苦了,於是在謝晉的電影中,大多都是完美的結局。謝晉一生拍了22部電影,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牧馬人》和《芙蓉鎮》。很多看過《芙蓉鎮》的觀眾是這樣表示的,僅僅憑藉這部電影,謝晉便可躋身於世界一流導演。《芙蓉鎮》為我們展現了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悲哀,時間抹平不了傷疤,帶走不了沉痛,只餘下深沉。
  • 驚豔芙蓉鎮
    為什麼說觀看這部電影是幸運的呢,因為在這個票房當道,講求輕鬆速食的時代,能靜下心來觀看一部三十年前的老片的確是需要契機的。我是在下載其他電影時無意中看到它的(感謝某視頻網站把它加入資源),雖然我不是個純粹的電影迷,但這部電影我是知道的,總是會在潛意識中把它跟《邊城》聯繫在一起。之後百度過,芙蓉鎮的確也地處湘西。
  • 淺談京劇旦角的尾音
    對於京劇旦角的行腔落音,各大流派唱法不同,處理方法也很不同。梅派唱腔「中和大氣」,在尾音的唱法上怎樣體現呢?我覺得首先要自然,不能讓人家覺的尾音生硬,象另加上去的一樣,並且要大氣。個人體會「悠揚」是它應該體現的感覺。梅派的尾音收尾要「悠揚頓下」,如同楷書的收筆,不能重了,重就拙了;笨了,也不能輕了,輕就漂了;浮了。
  • 《芙蓉鎮》電影,還原小說最成功的一部電影
    我們都知道現在也有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每當這些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上映,都會傳來「毀原創」 「把小說改編的一趟糊塗」 「不是我心目中的人物角色」等等,所以改編有風險,但,《芙蓉鎮》這部電影是自認為還原小說最高的一部,滿足小說許多經典的橋段。
  • 《芙蓉鎮》:堪稱謝晉電影的扛鼎之作!
    導語:《芙蓉鎮》:堪稱謝晉電影的扛鼎之作!三年困難時期結束後,在湘西南僻遠的一個叫芙蓉鎮的小鎮上,芙蓉姐胡玉音與丈夫黎桂桂在糧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隊支書黎滿庚的支持下,擺起了米豆腐攤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胡玉音、秦書田、谷燕山等人終於平冤昭雪,一切回到了正軌,芙蓉鎮又重現勃勃生機。這時,李國香嫁給了省委領導,離開了芙蓉鎮,專靠吃運動飯謀生的王秋赦則成了瘋子,終日敲打著已發不出聲的破鑼高喊「運動啦」,這個陰魂不散的聲音迴蕩在芙蓉鎮的上空…謝晉是中國當代電影史上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