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芙蓉鎮》
類型:愛情,劇情
導演:謝晉
主演:劉曉慶、姜文
上映時間:1987年3月5日(中國上海首映)
獎項: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員
電影《芙蓉鎮》很難評說,脫離那個時代只談人性顯得索然無味,若結合起來說,又難以成文。影片只是蜻蜓點水似的略過,截取了一個非典型的故事,就極有嚼頭。
大概是被故事中蔓延的集體恐慌傳染了,看電影《芙蓉鎮》的心態是慌張的,企圖從歷史故事和身邊生活中尋找和這個故事內核相近的事例,起碼有一些參照比對,可是沒找到。帶著這種心態,眼瞅著胡玉音和丈夫的生意越來越好,樓越蓋越高,但是,越來越像過街老鼠一樣,走入人生的深淵。
1963年,芙蓉鎮上經營米豆腐攤的胡玉音夫婦省吃儉用蓋起了新房,結果「四清」運動開始,李國香作為工作組組長依靠鎮上的「二流子」王秋赦大搞運動,與胡玉音有關的一切都未能倖免,糧站站長谷燕山被打倒,胡玉音被定性為「新富農」,丈夫自殺,財產沒收,每天和原縣文化館館長、右派分子秦書田掃街。3年後,胡玉音和秦書田這兩個孤獨的靈魂走到了一起,因為這場婚姻兩人遭遇了牢獄之災。直到1979年,胡玉音一家三口終於團聚了,他們真的迎來新生活了嗎?
片中幾個重要人物各有象徵意義,胡玉音代表「當下」,秦書田代表「未來」,谷燕山代表「過去」,而李國香是整個故事的「導火索」。
電影前半部分重點表現胡玉音和她周圍人的遭遇,胡玉音夫婦勤勞致富卻不為時代所容,運動開始後,她的青梅竹馬鎮支書黎滿庚迫於壓力主動上交了胡玉音託付的存款,糧站站長因為賣給胡玉音碎米骨頭子被扣上了罪名丟了工作。胡玉音作為一個普通個體跟隨時代漂流,她既不能拯救別人,也無法指望別人來拯救她。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了解這段歷史,具體的就不在這裡贅述了,總之,你越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越有可能就發生在那個年代,人事瞬息萬變,陡然天上,忽然地下,頃刻叫人生不如死。
電影後半部分重點表現了胡玉音和秦書田被罰掃街的過程,過於美好的藝術化表現方式,應該是對他們內心世界的一種展示,而非真實處境。這種表達方式和秦書田的人物特點是相稱的,秦書田人稱「秦癲子」,看似不著邊際,但個性中的韌性極大,活得極通透極開闊,他兜住了自尊的底線,扛起了人性的尊嚴,在任何處境中內心有光明相信光明,他曾經說過:「天亮了,鬼就出不來了」,也說過:「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秦書田是看向未來的。
糧站站長谷燕山是一個在解放戰爭中拼過命受過傷的老戰士,他不斷地反思過去無數人的犧牲到底是為了創造什麼新生活,常常借酒消愁,默默地反抗眼前顛倒的一切,一個人去給偷偷結婚秦書田和胡玉音賀喜,胡玉音難產時,秦書田正在服刑,谷燕山雪夜攔軍車將胡母子及時送醫,救了兩條性命。
有人評價說電影《芙蓉鎮》似乎把攪亂芙蓉鎮的罪魁禍首指向了頗有洩私憤嫌疑的李國香,導致整部電影停留在人性的探討上,歷史性不足。儘管如此,電影在上映之初仍然一波三折,多次修改,側重於人性探討有可能是創作者刻意為之。
在這部電影中,秦書田和胡玉音身上有一種刻意美化過的人情味,同樣的,他們的黑暗遭遇也是被美化過的。李國香則站在他們的對立面,身上的諷刺意味更濃,在經營國營食品店時就嫉妒胡玉音,在後來的時代背景中,總也逃不過舊恩怨的嫌疑。
李國香有莫名的優越感,強勢自私,是個熱衷運動的狂熱分子,她的性格特點在時代中不斷放大,說不清是誰乘了誰的勢。李國香本人在芙蓉鎮上也是幾起幾落,與親手培養的運動骨幹王秋赦糾葛多年,享受著徵服的快感,卻沒有真正成立家庭。李國香在面對胡玉音、谷燕山、王秋赦等人時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言談之中咄咄逼人不容置喙,她的偽裝極其脆弱,卻又無人敢戳破,就像她時時刻刻擺在臉上的「凜然」的表情,明明有人想去扇一巴掌,可就是沒人敢動手。
影片結尾是矛盾的,李國香又高升了,與秦書田上演了「世紀大和解」。另一方面,秦書田和胡玉音分別被返還了過去的工作和財產,胡記米豆腐攤熱鬧如初,而他們內心卻十分忐忑。因為專吃「運動飯」的王秋赦瘋了,整日介敲著破鑼,喊:「運動了。」這句瘋話揭開了繁榮的表象下面,要治癒撫平精神上的傷害還需要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