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不知道大家看過沒,關於這部電影,你真看懂了麼?其實電影中還有很多知識點你還沒get!還有一些令人深思的細節,下面蚊子會給大家一條條整理出來,看完之後,你們在回味一下電影內容,其實還真蠻有趣的。
NO.1 電影《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當時美國南部城市的種族歧視非常嚴重,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冊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又似乎採用了綠色象徵通暢的含義。
NO.2 本篇改編自真實故事,裡面的角色名字是真實人物照搬。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區別於傳記類的純照搬。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電影的開頭有這麼一句話「inspird by a true story(靈感來源於真實)」,所以,這部片子也只是套用了一個故事的外殼,裡面的演繹有了更多新的元素和含義。
NO.3 本片角色的原型Dr.Don Shirley(謝利)的家人對片方拍攝前,沒有偵訊他們的意見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認為電影的故事劇情完全是從Tony的角度出發,與事實有很大出入,包括謝利從來沒有當Tony時好朋友,也從沒因自己的膚色問題遭遇過什麼尷尬事……
NO.4 《綠皮書》背後的真實故事和電影一樣,主要發生在1962年。許多文章都說唐·謝利出生在牙買加的金士敦,其實不然。《綠皮書》的真實故事披露,謝利1927年1月29日出生在佛羅裡達州的彭薩科拉。他的父母是牙買加移民。父親埃德溫是一名牧師,母親斯特拉是一名教師。作為一個神童,謝利從2歲開始彈鋼琴,18歲開始在波士頓流行樂團專業演奏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NO.5約翰·甘迺迪(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電影中多次提到甘迺迪總統,他是時任美國總統,就職時間1962-1963年。本片時間,距離他被槍擊還有一年。甘迺迪總統是被美國黑人追捧的人,他一生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改革稅收制度、修改農業計劃、保護和發展天然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利等。
電影當中有很多細節
Tony看到家裡來了兩個黑人工人,妻子招待他們喝飲料,說要他們過來陪她。Tony把黑人用過的被子扔掉,被妻子發現又撿起來。一方面是Tony對於黑人的歧視,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生活狀態和經濟狀況真實的反應。
失業的Tony帶孩子去餐館跟人打賭比賽誰吃得了更多漢堡,後來回家告訴老婆自己贏了,強調了對手的戰鬥力(24個),但他吃了26個,贏了50塊的賭注。沒過多久是他到當鋪把自己的手錶以50元錢的價格當掉。聯想,會不會是Tony其實沒有贏得比賽。
在博士的房間裡,博士出場穿得跟阿聯首長一樣,大袍子、金項鍊,雍容浮華,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這位首長是高級的黑人古典音樂家,說話的時候下巴微微揚起。這裡有一個地方,就是擺在座椅旁邊的象牙,編劇也是十分諷刺了。
當片中兩位男主角一路由北向南的穿越路線,一方面是一路上由城市慢慢轉變到農村,另一方便,是越來越明顯的農場主作風和種族歧視。南部地區多是農場主,以農業為止,這裡有大量被買過來當奴隸的黑人,承擔農場苦力工作,成為家庭傭人。電影中有一個細節,Tony和謝利駕車行駛途中出現古裝,停車修理的時候,謝利看見對面農場上成片的黑人老李,他們面無表情,穿著破舊,承受著烈日。唯一讓他們意外的是,眼前這個與自己本來應該同樣命運的人,卻能有一個白人為他幹活。蚊子看到這邊確實被震撼到了,農場上黑人的眼神令人的心碎,一樣同為黑人,有的人在農場過著奴隸生活,有的人卻能坐在車上享受白人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