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團及演出者介紹 (依出場序)
————————
新竹青年國樂團
「新竹青年國樂團」成立於2011年1月1日,團員主要以成軍二十年的「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團員,再網羅臺灣各著名音樂學院大學生菁英組成,目前團員85人,不僅具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及豐富的演出經驗,樂團更因獨特音色及團員絕佳默契被譽為臺灣『最具活力、實力的國樂團』。
在藝術總監劉江濱的帶領下,已在海內外成功舉辦數十場音樂會,場場音樂會都震撼當地樂界,各地樂評也都對樂團賦予極高的評價。樂團並成功執行2011年至2015年五屆「竹塹國樂節」,依序和黃曉同、瞿春泉、陳澄雄、胡炳旭、張列、王甫建、閻惠昌、劉沙、彭家鵬等著名指揮及眾多獨奏家共同完成多場滿座激動人心的音樂會。而在新竹都城隍廟特別贊助下,樂團舉辦了2016年北京.天津演出;2014臺灣巡演音樂會、2013年受邀於北京國家大劇院、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廳、上海音樂廳專場演出;2012年廣東巡迴,2011年日本岡山、大阪、京都府祈福義演,2010年北京國家大劇院、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及天津音樂廳巡迴,2009年西安、太原巡迴,2008年臺灣國家音樂廳等海、內外巡迴演出。
「新竹青年國樂團」當以日新又新、精益求精的態度繼續藉由每一次展演與音樂文化交流的經驗,致力提升樂團專業素養,拓展樂團的能度與視野,傳承並推廣中國音樂之美。
————————
指揮/劉江濱
現為新竹青年國樂團、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並成功的率領樂團赴日本及大陸巡迴演出,獲得極大迴響。指揮受黃曉同先生指導,2010年獲新竹市長榮頒「績效卓著‧優秀指揮」獎併入選新竹市「百大藝術家」名錄;2012年績優臺灣藝術社教有功人員。近年舉辦多場國際性藝術展演,並於2011-2015策劃「竹塹國樂節」。曾指揮合作樂團有:臺灣國樂團、高雄市立國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浙江民族樂團、河南民族樂團、山西民族樂團、重慶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天津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
嗩吶/溫育良
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主修嗩吶。自國小加入國樂團始學習嗩吶,隨劉江濱老師學習至今;大學期間曾受林子由老師指導,亦曾向吳安明、周東朝、劉英、胡志厚、劉炳臣等大陸著名演奏家請益。現為新竹青年國樂團高音嗩吶演奏員,多次隨樂團至海外各地演出,並擔任協奏演出;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樂系國樂團首席,曾與臺灣國樂團及長榮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擔任嗩吶協奏。2014榮獲「竹塹杯國樂器樂大賽」亞軍2011年獲邀至中國河北省邯鄲參加首屆「中國吹歌節」榮獲『演奏特別獎』;曾獲臺灣藝術大學 獨奏新秀、多次獲臺灣學生音樂比賽嗩吶獨奏第一名。
嗩吶 /曾千芸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主修嗩吶,現師事劉江濱老師,嗩吶曾師事林文吉、杜豐成、林子由、郭進財及孫沛元老師;先後赴大陸隨周東朝、王彬林、石海彬、王高林與胡志厚等名師學習。曾獲選為「竹青之星」、「南藝之星」與「九歌新秀」;曾榮獲臺灣國樂團「NCO 2014嗩吶好聲音」第一名與觀眾票選為「最佳人氣獎」;受邀至中國河北省邯鄲永年洺州大劇院參加2014年第二屆吹歌藝術節榮獲「最佳演奏獎」。
二胡/羅慧君
羅慧君,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宋國生教授,還曾得到過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蔣巽風、鄧建棟、於紅梅、高韶青等眾多名家的悉心指導。曾榮獲中國青少年藝術新人選拔大賽青年二胡專業組金獎,「金鐘獎」天津賽區二胡選拔賽一等獎、天津市民族器樂大賽弦樂組一等獎等眾多獎項。 多年來,秉承對二胡藝術的熱愛,刻苦鑽研,大膽實踐,演奏水平不斷提升,逐漸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演奏風格。在繼承傳統民族音樂的同時,也尋求民族音樂的創新。作為獨奏演員,她還積極加入到天津民族樂團「東方茉莉」組合,實現了傳統與現代風格的完美融合。曾隨團出訪了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受文化部委派,參加了天津藝術團赴俄羅斯「中國文化節」開幕式演出、赴墨西哥「中拉文化交流年」墨西哥之夜專場晚會,得到了國家領導和廣大觀眾及國際友人的交口稱讚。同年,受邀中央電視臺《風華國樂》欄目,錄製了「東方茉莉」組合同名曲《東方茉莉》,以傳承和創新的精神面貌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年輕的天津民樂人充滿活力的時代氣息。多年來的不斷積累使她的演奏技法日臻嫻熟,細膩婉轉,充滿激情,以典雅端莊的演奏風格展示了中國音樂的藝術魅力,是中國民族音樂舞臺上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
雙打擊/高超、高躍
高超高躍雙胞胎兄弟 1984年生於天津,現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音樂家協會會員、天津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天津音樂學院打擊樂教師,北美音樂家聯盟協會會員 BC中樂協會與愛明頓孔子學院高級講師。自幼受父親的薰陶學習音樂,有著七年的科班京劇打擊樂的音樂基礎又以第一名的成績雙雙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李真貴教授王建華教授李飆教授。長期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錄製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並與很多當今著名打擊樂團合作了多臺打擊樂專場音樂會如:李飆打擊樂團、德國漢堡打擊樂團、香港中樂團打擊樂小組、北京箭利打擊樂團等,2006年以一曲牛鬥虎走上了央視歌舞春晚的舞臺,並獲首屆鼓動北京鼓樂邀請賽專業青年重奏組金獎。2007年赴加拿大繼續開拓學習西洋打擊樂,短短一年以後,兩人於2008年籤約當地著名的打擊樂團scrap arts music至今每年都會參加大量的音樂節及巡演,足跡踏遍北美、歐洲、亞洲,也是唯一的華人表演嘉賓受加拿大總理的邀請參加了第二十一屆溫哥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的演出和北京奧運會加拿大宣傳片的錄製,在國際的大舞臺上結識了眾多打擊樂大師如 Evelyn glennie. Nebojsa-jovan-zivkovic 等也是當今為數不多的集戲曲,民族,西洋於一身的青年雙胞胎打擊樂演奏家,被業內人士稱為「當今音樂舞臺上一顆極具活力和魅力四射的打擊樂雙子星」。
———————
演出曲目
一、《風城序曲》隋利軍曲
二、《良宵》劉天華曲閻惠昌編
三、《客家音畫》嗩吶/溫育良、曾千芸劉松輝曲
四、《藍色的思念》關迺忠曲
中場休息
五、《絲綢之路》姜瑩曲
六、《楊柳青青》(首演)二胡/羅慧君 關迺忠曲
七、《津津有味》打擊/高超、高躍 王丹紅曲
曲解介紹
一、《風城序曲》隋利軍曲
該樂曲是2011年應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委約而創作的一首以吹打樂器為主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樂曲採用北方民歌《月牙五更》為主要素材,加以變奏並揉合現代節奏,樂曲主要以嗩吶高亢的弦律,表現了現時代北方人民,粗獷豪放、祥和、安逸、和諧、豐富多彩、歡樂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良宵》劉天華曲閻惠昌編
原名「除夜小唱」的二胡獨奏曲,是國樂大師劉天華在1927年除夕一氣呵成的即興之作。作者通過清新、柔和、內在的旋律,生動地描繪了他當時和友人歡敘守歲,共渡良宵的心情。此次演出為閻惠昌先生改編國樂合奏版本。
三、《客家音畫》雙嗩吶協奏曲劉松輝曲
此曲為劉松輝先生應國立實驗國樂團十五周年團慶之委託創作樂曲。擷取客家歌謠的精華為素材,完成難得一件的『客家音畫雙嗩吶協奏曲』。曲式結構共分為三段:(一)老山歌《散板》(二)平板《五聲音階》(三)山歌仔《對唱式》。客家同胞擁有刻苦勤勞的美德以及強烈的團結意識,在傳統的鄉居耕讀生活中,『老山歌』、『山歌仔』、『平板』等歌謠表現純樸平和、婉約秀麗的民風。老山歌、平板與山歌仔均系一種曲牌名稱,而五聲音階亦是我民族音樂之特色,全曲調性柔和、含蓄、中庸,而音的使用以 La, Do, Mi 為最多,且旋律之進行帶有活潑兼具幽靜之美
四、《藍色的思念》關迺忠曲
藍色的思念包含了鄧麗君的《原鄉人》、《奈何》、《你怎麼說》、《小城故事》、《珍重再見》、《月亮代表我的心》、《千言萬語》等金曲,作曲家關乃忠先生以絕佳的編配,以民族管弦樂的演奏道出人們對心中永遠的鄧麗君無限的思念。
五、《絲綢之路》姜瑩曲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徵,本樂曲運用吉普賽音樂與新疆音樂的調式,又融入佛朗明哥舞曲的節奏等中國西部和西亞地區的音樂元素創作而成,展現了濃鬱的異域風情,使作品呈現出多元化的異域色彩。當夕陽的金光照射著茫茫戈壁大漠,幻化出駝鈴聲中陣陣動人的絲路之音。
六、《楊柳青青》關迺忠曲
我喜歡楊柳。每當春天來臨,在那長長的柳條上吐出了嫩綠的幼芽。溫暖的風兒吹來,柳條隨風搖曳。那種嫋娜,那樣多姿是沒有任何詞語可以形容出來的。也許有人會說,她沒有松柏的挺直剛毅,沒有古槐的蒼勁厚重。但是她是那麼的青春,那麼的充滿生機。我採用了天津時調的「秋景」的一些旋律,也採用了天津快板伴奏中的旋律和節奏。但是我寫的不是秋,秋是收穫的季節,春是衍生的季節。有了衍生才會有收穫,這才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吧!
七、《津津有味》王丹紅曲
這首樂曲是作曲家王丹紅受天津歌舞劇院委約特別為天津民族樂團創作的,樂曲以《津門》、《楊柳青》、《狗不理》、《十八街》四個樂章組成,天津獨有的地方韻味和市井文化在觀眾中產生了共鳴。樂曲表現了在微風拂過、楊柳輕擺的美景中人們悠閒生活的美好狀態及大都市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
現場更加精彩 期待您的光臨
訂票熱線:13821188133(門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