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全部的方方日記,但從不評論。
對待方方日記,從來就有兩派。一派力挺,一派圍剿。我的觀點,雙方都不必太較真。允許說話,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應該高興。方方日記,也就是疫情之下,多種傳播角度之下的一種觀察,說是作家的觀察也好,女性的觀察也好,總之,就是一種觀察。
現在,方方日記要出英文版了,而且,據說亞馬球遜平臺的預約銷售已經告罄。這兩天,網絡平臺議論紛紛。我的立場也是一樣的,不捲入涉及認知的爭論。因為,完全不同的認識,卻天真地希望爭出個所以然來,根本不可能,也沒有意思。雞同鴨講,狗與豬說,不可能的事情,爭也就沒必要了。
我關心的問題, 只有兩個。第一個問題,這本英文版日記,是不是經過了作者本人的授權?如果沒有,我支持作者趕緊打官司,堅決維權,那怕掙點美刀賠償,也毫不為過。
第二個問題,如果有授權,我關心這本日記是不是有成書之前必須要有的勘誤。
實話實說,方方日記,因為是個人的疫情觀察,她的角度是有限的,其信息來源,也是複雜的,不說全是道聽途說,至少瑕疵還是不少的。因為是急就章,錯誤難免,自然不必苛責。有些事情,後來經證實,也不是真實的信息,基於當時的環境和語境,似乎一切都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如果是事後的英文版成書,勘誤存在的某些錯誤信息,以及一些非理性的觀點,則是一位知名作家應有的認真的寫作態度。是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日記就應該真實,完全不必修改。這一點, 我不認可。從嚴肅寫作的角度,即使你想保留日記的原貌,原汁原味,展現某個歷史階段的特定畫面,也沒關係。但是,作者應該可以採用括號、注釋等手段進行理性的處理,那怕不想改,寫上「當時認識就是如此」之類的,也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因為沒有看到英文版,這些東西,也就是猜測。我希望,作者就是這麼做的。如此便好,如此便好。這樣的方方,才是值得肅然起敬的。
我聽說,方方日記,還要出德文版。這種出版的速度有點快,令人稱奇。這麼短的時間,作者有可能進行必要的勘誤嗎?我還是這句話,如果英文版來不及勘誤了,至少德文版萬不可再次錯失。
這個世界,善良的人依然是大多數,別有用心者,也大有人在。我擔心的,如果日記被人利用,那毀掉的,不僅僅是方方,而是更多的東西。比如,方方日記,書名被改成了《武漢日記》,是無意識的作為嗎?
古人說,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善良的人們,值得深思啊。
來源:縱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