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製作半機械昆蟲 利用蟑螂體液發電

2021-01-18 環球網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日本媒體22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森島圭祐等人的研究室內,正在不斷誕生被稱為「賽博格昆蟲」的半機械昆蟲。研究者開發出利用昆蟲體液發電的裝置,並將之安裝在蟑螂等背上。

目前,利用昆蟲發的電已經可以點亮發光二極體(LED),以及測量溫度並向外傳輸數據。據稱10微瓦(百萬分之1瓦)的輸出電力可以保持5個小時。森島等研究人員認為若能除去出昆蟲體液中的雜質,就能進行長時間發電。

森島表示,如果用無線設備對昆蟲的神經和肌肉施以電流刺激,就能遠程操縱腿腳和翅膀的活動。在試圖裝上傳感器時,研究人員產生與其用電池供電不如利用體液發電的想法。森島等研究者期待它們能夠作為生物機械人發揮作用,到人類無法進入的災害現場等地進行搜索工作。

森島稱,「選擇蟑螂,是因為它們擁有頑強的生命力。」他們首先使用的是沒有翅膀、體長6釐米至7釐米的馬達加斯加蟑螂。在它們的背上裝上3D列印的反應室。反應室安裝有正負電極,蟑螂的背部開孔,通過小孔將體液吸收到反應室中,利用電極進行反應。通過酶將體液中所含的海藻糖分解為葡萄糖並使其在負極一側氧化,提取出電子。然後利用電子對氧氣進行還原反應從而發電。

目前,輸出電力最高已能夠達到50微瓦,並完成一系列實驗,其中包括讓LED燈每隔5秒一亮,以及測量溫度並每隔100秒無線傳輸一次信息。

在體液中存在著妨礙酶發電的蛋白質和脂肪,因此發電效率會降低。據稱,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改良過濾不純物質的裝置,增加發電量。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把蟑螂改造成半機械生物,然後用來做家務?
    你肯定很介意家裡出現蟑螂,但如果蟑螂要是能夠幫你「做家務」,你會選擇收留它嗎?最近日本有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蟑螂改造成了半機械生物,並且擁有多種用途,甚至能夠成為居家小幫手。(昆蟲恐懼預警,文中會出現大量蟑螂圖片)起初,我以為瘋狂的日本人真的把「娘化蟑螂」給實裝了,上演了一出科技版的田螺姑娘。
  • 把蟑螂改造成半機械生物做家務,你願意用嗎?
    提起蟑螂,有人會立馬在腦海中浮現角落裡爬動的髒兮兮小動物,也有人會聯想到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小強」。 與小白鼠類似,蟑螂在科學領域能否「發光發亮」?日本筑波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 「水蟑螂」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昆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
    蟑螂是人們最討厭的一種昆蟲,它是「四害」之一,不過,在蟑螂的前面加上一個水字,那麼它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種美食。水蟑螂是我國南方淡水水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昆蟲,雖然與蟑螂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與蟑螂並不是一個物種,差別也很大。蟑螂是害蟲,那麼,水蟑螂是害蟲還是益蟲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滅蟑螂方法找到了,昆蟲家:一種「昆蟲」讓蟑螂們一窩端
    導語:蟑螂的「剋星」找到了,昆蟲家:一種「昆蟲」讓蟑螂們聞風喪膽蟑螂是公認的害蟲,但是由於蟑螂的體型比較小,再加上它強悍的餓繁殖能力,所以想要把家裡的蟑螂徹底清除掉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往往就是你今天清理乾淨了過了一個晚上又出現了一大波
  • 研究人員在印度洋底部發現巨型蟑螂
    在印度洋底部發現的「達爾維德」海蟑螂屬於一個新物種。來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在2018年印尼西爪哇班頓海岸的深海調查中,這隻有14條腿的可怕生物。總體而言,研究人員收集了12000深海生物(包括螃蟹、水母、魚類,軟體動物,對蝦,海綿,海星,海膽和蠕蟲)總共包括800個物種。Bathynomus raksasasa是一種所謂的「巨型等足動物」——一類甲殼類動物,類似於陸地上的蟑螂和樹木,但實際上與蟹和蝦等其他海洋物種關係更為密切。
  • 日本科學家將蟑螂改造成「家政小能手」
    遇見蟑螂你會怎麼辦?踩死還是趕走?作為「宇宙最強」物種之一的蟑螂來說,你又了解多少?據了解,蟑螂是世界上最古老、繁衍最成功的昆蟲類群之一,目前蟑螂大約有6000種左右,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由於蟑螂生命力頑強,也就得到了「打不死的小強」稱號。
  • 太好了,利用自旋流進行流體動力發電,能量轉換提高了10萬倍!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基礎研究計劃中ERATO Saitoh自旋量子整流項目的科學家,闡明了在微米級通道中利用自旋流進行流體動力發電的機理,發現隨著流動規模的減小,發電效率大大提高。在微通道中,流動呈現一種稱為層流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微渦狀的液體運動廣泛而平滑地分布在整個通道中。
  • 妹子尖叫,日本把蟑螂改造成了喪屍!
    而如今,愛好搞重口味的日本又在這份喪屍名單上加了一對。——「蟑螂和晶片」。只是將其替換成了晶片植入蟑螂的大腦,從而控制蟑螂的行動。另外,再把電池、天線、傳感器等其他零件安裝到蟑螂的背部。鑑於零件較多,因此蟑螂選用的是大個的「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品種。這傢伙體型大、力氣大、行動慢,關鍵還可以發出聲音便於定位。其實準確點說,這根本就是個「生化機器人」,半生物半機械。
  • 我省首次向美國出口保鮮昆蟲,蟑螂、螞蚱暢銷國外市場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3日訊 (記者卜嵐 通訊員 張文博) 蟑螂、螞蚱等昆蟲在人們的觀念中一直被視為需要消滅的「害蟲」,沒想到這些「害蟲」也能出口創匯並暢銷國外市場。今日,記者從長沙海關獲悉,5月22日,經檢驗檢疫合格,長沙海關為湖南省海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即將出口美國的一批保鮮昆蟲籤批了獸醫(衛生)合格證書,這也是我省首次向美國出口保鮮昆蟲。據了解,保鮮昆蟲即對活體昆蟲經殺菌處理真空包裝獲得的產品。保鮮昆蟲原料主要有活體蟋蟀、蜈蚣、蠍子、蟑螂、螞蚱、黃粉蟲、大麥蟲和蠶等,經加工處理後,可作飼用蛋白粉替代、寵物飼料、動物飼料、農業有機肥等。
  • 巧克力中都「添加」了蟑螂碎片?對,還有其它小昆蟲
    巧克力真的中含有蟑螂嗎?其實,我在寫這篇科普文的時候也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悲劇的是,我們吃的巧克力中確實含有一些蟑螂。令人震驚的是,根據相關的說法,巧克力中含有蟑螂以及其他昆蟲碎屑對我們的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巧克力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允許每100克巧克力中最多可含有60個昆蟲碎片。
  • 外形恐怖的大蜘蛛 卻是除蟑螂的好獵手
    今天介紹的巨型蜘蛛是家居蟑螂的天敵-白額高腳蛛俗稱高腳蜘蛛,為巨蟹蛛科的動物。
  • 【愛爆料】臨朐這位美少女著了魔啦.把蟑螂當寶貝,還弄了個昆蟲養殖園,讓成百上千隻蟑螂「乖乖」聽話~
    □ 記者 王倫「小強」也就是蟑螂,日常並不少見,通常是人人喊打的對象。誰曾想到,有一天,「小強」也有出頭天,竟然翻身為「致富寶貝」,變成人們養殖的對象。位於城關街道北五裡莊工業園的鵬傑昆蟲養殖園內,申艾娟就直把「小強」當寶貝,近400平方米的養殖房是她養殖蟑螂的「基地」。「在我眼中,『小強』就是『金子』。」
  • 據說家裡出現一隻蟑螂,實際上可能有1千隻蟑螂,這是真的嗎?
    蟑螂是地球上最噁心的昆蟲。這些小傢伙,他們的霸道和堅不可摧的本性,使很多人崩潰。眾所周知,蟑螂是四大害蟲。蟑螂有吃、吐、排洩的壞習慣。它們分泌惡臭液體,攜帶麻風分枝桿菌、鼠疫桿菌等40多種病原體。它們也是腸道和寄生蟲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它們的分泌物和糞便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
  • KAIST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功能將使該攝像機可以應用於需要各種小型攝像機的領域,例如移動,監視,醫療設備和偵察設備。 為了解決厚鏡頭的問題,該團隊創建了一種模仿Xenos Pecky昆蟲結構的鏡頭,並將其與圖像傳感器結合使用,從而開發了超薄相機。
  • KAIST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功能將使該攝像機可以應用於需要各種小型攝像機的領域,例如移動,監視,醫療設備和偵察設備。為了解決厚鏡頭的問題,該團隊創建了一種模仿Xenos Pecky昆蟲結構的鏡頭,並將其與圖像傳感器結合使用,從而開發了超薄相機。
  • 蟑螂何以成為打不死的「小強」?華師團隊發論文揭秘
    昨天,記者走進位於華師校園的昆蟲所李勝實驗室,這裡有一間神秘的蟑螂屋,裡面培養了數萬隻品種不同、大小不一的蟑螂。2016年6月全職到華南師範大學工作之後,除果蠅以外,李勝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對象改為蟑螂:這種在華南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肆意滋生、危害猖獗、臭名昭著的衛生害蟲,它們嚴重危害人們生活質量和財產安全。
  •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行動
  • 比人類祖先活得還要久的蟑螂,它的存在到底有什麼價值?
    ,屬於昆蟲裡面的戰鬥機。雖然這種利用蟑螂的方法比較環保,但實際上光依靠蟑螂處理殘餘垃圾還是效率不夠,中國產生垃圾的量遠遠超過了蟑螂處理垃圾的量,而且養殖蟑螂佔用的土地面積太大,無法實現大規模推廣。現在中國採用的最常見的廚餘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厭氧發酵,也叫沼氣發酵。
  • 男童耳朵住進蟑螂 醫生:昆蟲愛鑽洞郊遊要當心
    在武漢兒童醫院就診後,耳鼻喉科醫生竟從他的耳道裡取出了一隻2釐米長的蟑螂!專家提醒,夏季昆蟲活躍,帶娃外出露營或者家中有蟑螂滋生的,都要當心昆蟲入耳。而一旦感覺耳朵裡進了什麼,千萬不要自己掏,要及時就醫。帥帥家住黃陂,眼見快開學,媽媽帶他去山區探望爺爺奶奶。
  • 重慶大學教授發明真菌滅蟑螂:蟲草原理讓蟑螂變成僵蟲
    多次交手他鑽研出終極「滅蟑絕招」夏玉先教授與研究人員觀察蟑螂滅殺狀態記者在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見到了夏玉先教授,他講述了這幾年來與蟑螂多次「鬥智鬥勇」的故事。夏玉先表示,他又嘗試買粘膠,但蟑螂很聰明,過一段時間後基本不往粘膠的地方活動。他回憶起當時在英國念博士時的論文「真菌殺蝗蟲」,蝗蟲蟲害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級難題,既然真菌能殺蝗蟲,那麼有沒有一種真菌能殺死蟑螂呢?夏玉先告訴記者,自然界裡,植物、昆蟲都會「得病」,再強的「小強」也會得病——真菌病。夏玉先決定,採用自然法則來對付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