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2020-12-23 太平洋電腦網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一種超薄相機,該相機使用蟲眼結構進行高解析度成像。 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功能將使該攝像機可以應用於需要各種小型攝像機的領域,例如移動,監視,醫療設備和偵察設備。

為了解決厚鏡頭的問題,該團隊創建了一種模仿Xenos Pecky昆蟲結構的鏡頭,並將其與圖像傳感器結合使用,從而開發了超薄相機。在昆蟲中,色素細胞會遮擋鏡片之間的光線,並在每個鏡片中形成圖像。科學家設計的透鏡結構可防止透鏡之間的光學串擾,從而幫助其獲得高對比度和高解析度的圖像。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光刻工藝來阻止透鏡之間的光串擾,從而創造出了這種遮光結構,並使其變得非常薄。為了減小透鏡的厚度,它的方向被反向排列,以模擬圖像傳感器的方向。完成後,最終產品的厚度為0.74毫米。大約是10韓元硬幣厚度的一半。

這種傳感器拍攝多張圖像並將其合成為單個高解析度圖像。據研究人員稱,這種鏡片具有商業可行性。最終的商業化選擇包括智能 手機 攝像頭,監視設備以及潛在的醫療設備用途。該小組沒有指出他們離鏡頭的商業化還有多遠。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KAIST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昆蟲眼睛結構的超薄相機
    【來源:cnBeta.COM】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學家宣布開發出一種超薄相機,該相機使用蟲眼結構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該相機採用獨特的視覺結構,可模擬昆蟲的眼睛,與任何商用相機相比,其鏡片輪廓更薄,視角更廣。
  • 超薄相機高解析度成像,你了解多少?各個亮點帶你來看
    超薄相機高解析度成像,你了解多少?各個亮點帶你來看韓國方面的科學家宣布,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超薄相機,這種攝像機是利用從昆蟲的眼結構來進行高解析度成像的,它採用的是一個很獨特的一個視覺結構學習模仿昆蟲的眼睛成像。
  •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以矯正色盲的高科技隱形眼鏡
    研究人員已經將超薄的光學設備,也就是所謂的「超表面」,整合到現成的隱形眼鏡中,以糾正一種紅綠色盲。這種可定製的新型隱形眼鏡可以為患有各種色盲的人提供方便和舒適的幫助。研究小組成員、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沙倫·卡雷波夫說:「區分紅色和綠色的問題會干擾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比如決定香蕉是否成熟。
  • 琥珀化石揭秘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附圖)
    南古所供圖  攝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和泮燕紅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大量的具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多種昆蟲身體表面保存下來。
  • 刷新成像認知的超薄鏡頭問世:無需對焦具有超大景深,厚約25微米
    研究團隊利用厚度僅約為千分之一英寸(0.0254 毫米)的單一平面鏡片 MDL,創造了一種不需要對焦的相機。相比於常規相機,比如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相機,這一相機具有很大的優勢。據研究論文描述,MDL 在大幅降低相機和其他成像系統的重量、複雜性和成本的同時,還能為它們賦予新的功能。
  • 日本研究人員製作半機械昆蟲 利用蟑螂體液發電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日本媒體22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森島圭祐等人的研究室內,正在不斷誕生被稱為「賽博格昆蟲」的半機械昆蟲。研究者開發出利用昆蟲體液發電的裝置,並將之安裝在蟑螂等背上。目前,利用昆蟲發的電已經可以點亮發光二極體(LED),以及測量溫度並向外傳輸數據。據稱10微瓦(百萬分之1瓦)的輸出電力可以保持5個小時。
  • 仿魚眼小型廣角相機
    我知道有朋友肯定會說用廣角相機啊!對啦,就是廣角相機!近日,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受魚類眼睛結構的啟發,首次製造了一個小型的廣角相機,該相機具有120度的視野,和20釐米至無窮遠的景深,該性能可與當前其他廣角相機相媲美。
  • 來感受蟻人視角:裝在昆蟲背上的GoPro,僅重0.25克
    文丨學術頭條你見過這樣的 GoPro 視角——這樣的——還有這樣的——但你見過裝在昆蟲背上的 GoPro 嗎?在電影《蟻人》中,蟻人可以縮小體型,騎在一隻昆蟲背上飛行。而現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型無線可操控攝像機,它也可以搭載在昆蟲身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蟻人眼中的世界。
  • 中國實驗室2︱樸美子:昆蟲食品研究成果轉化需要政策支持
    2016年,韓國將黃粉蟲等4種昆蟲列入普通食品原料,推進昆蟲食品產業發展。自四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報告中稱昆蟲是解救全球糧荒的輔助食品並呼籲人類食用昆蟲,各國逐個掀起了「昆蟲熱」,食品研發人員以不同創意增加昆蟲食品的消費者接受度。這陣風也悄悄刮進了中國。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昆蟲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員,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
  •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非致幻性的迷幻藥可以治療成癮、抑鬱症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非致幻性的迷幻藥依博蓋因,它有治療成癮、抑鬱和其他精神障礙的潛力。一篇描述這項工作的論文於12月9日發表在自然.他們開始創造一種合成的伊博卡因類似物,它保留治療特性,而不受迷幻劑化合物的不良影響。奧爾森的團隊通過交換伊博加因分子的一部分來研究一系列類似的化合物。他們設計了一種新的合成分子,命名為tabernanthalog或TBG。
  • 有「大智慧」的昆蟲,以昆蟲為靈感的四種發明技術!
    不過,這種色彩不是由於翅膀上的色素產生的,而是由其表面的微觀晶體結構而形成的。光線被晶體分解成不同的色光,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裡,這與我們能看到的彩虹的原理更為相似。高通是美國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仿效了蝴蝶翅膀的色彩原理並運用在名為Mirasol和Imod的顯示器中。
  • 物聯網更加智能安全:研究人員開發微型神經網絡,你家冰箱以後也能...
    近日,麻省理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系統,該系統可以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帶到全新的甚至更小的設備,例如可穿戴醫療設備,家用電器中的微型計算機晶片以及構成物聯網的其他2500億設備中。 該系統名為MCUNet,設計有緊湊的神經網絡,儘管內存和處理能力有限,但它為物聯網設備上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準確性。
  • 新型無線超薄應變傳感器:無需電池,靈敏度大幅提升!
    採用柔性、可拉伸的導電納米材料「MXene」製造而成,NUS 團隊開發的這些新型應變傳感器是超薄、無電池的,並且可以無線傳輸數據。有了這些理想的特性,新型應變傳感器有望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簡便的策略,以控制 MXene 的表面紋理,這就使我們可以為控制各種柔性外骨骼的應變傳感器的感應性能。」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傳感器設計原理,將顯著改善電子皮膚和軟體機器人的性能。
  • 研究人員利用絲素蛋白和視網膜細胞開發了第一個生物雜交人工視網膜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由馬德裡孔普盧坦斯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進一步解決了老年性黃斑變性(AMD)引發的過敏性問題,這是第一種由絲素蛋白和視網膜細胞構成的生物雜交人工視網膜。 生物混合視網膜是一種細胞療法,通過將健康細胞植入病人的眼睛,重建受損的視網膜。」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耐高溫的塑料杯子
    阿克倫大學(UA)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塑料方面的最新發展,有可能在未來塑料的可持續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由UA高分子科學與高分子工程學院Shi-Qing Wang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專注於研究將脆性聚合物轉化為堅韌和柔性材料的有效方法。例如,該小組最近製造了一種聚乳酸(PLA)杯,具有透明、超強韌性的特點,在注入沸水時也不會收縮變形。
  • 研究團隊開發出無需加熱可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金屬可穿戴傳感器
    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師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工藝,可以直接在皮膚上列印金屬可穿戴傳感器,而過程中不需要加熱。新工藝幫助可穿戴傳感器從簡單的電極發展為能夠為用戶提供生物識別測量和提供足夠舒適度的可彎曲設備。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昆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而人類的進化史也就500到700萬年;昆蟲在生物界是一個宏大存在,能佔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數目的七八成——這無疑是一個博大紛紜的生命世界,然而要從中發現哪怕一點點趣味和精彩,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正如哲學家所說:「嚴格說來,看見東西的並不是眼睛;看見東西的是大腦和心靈。」證之躍剛的昆蟲世界,哲學家確實說出了哲學道理。
  • 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
    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26:44 黑龍江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付宏剛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獲得了一種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
  • 科研人員借鑑甲蟲鱗片研製出超白塗層材料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科研人員從一類白色甲蟲的鱗片中得到啟發,研製出超薄、超輕、無毒而且可食用的新型白色塗層材料,其白度約相當於普通白紙的20倍,可用於化妝品、食品、醫藥和照明等多個領域。英國劍橋大學、芬蘭阿爾託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美國《先進材料》雜誌上報告說,新材料由植物纖維素製成,比常用白色顏料如氧化鋅、二氧化鈦等更環保,與生物活體組織的相容性也更好。色素和顏料通過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長的光來呈現顏色,如果能以相同效率反射所有波長的光,就呈現為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