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無線超薄應變傳感器:無需電池,靈敏度大幅提升!

2020-12-24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

背景

近年來,MXene 成為了備受學界廣泛關注的一種新材料。它是材料科學中的一類二維無機化合物。這些材料由幾個原子層厚度的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構成。

MXene 材料最早是在2011年由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的 Yury Gogotsi 教授和 Michel Barsoum 教授共同指導博士生 Michael Naguib 通過HF選擇性刻蝕 MAX 相中的A原子層製備得到。最早被實驗製備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類 MXene 就是Ti3C2Tx。

剝離的 Ti3AlC2 形成兩層羥基封端 MXene 模型(圖片來源:M. Kurtoglu)

MXene 的其獨特之處在於,能與液體(例如水和其他有機溶液)混合,同時保持導電性。因此,MXene 可應用於能量存儲設備、電磁屏蔽、水過濾、化學感知、結構加固以及氣體分離等多個領域。

塗有 MXene 的織物可以阻擋電磁波和潛在的有害輻射。(圖片來源:德雷塞爾大學)

由 MXene 噴塗而成的超薄天線(圖片來源: 德雷塞爾大學)

創新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助理教授陳寶仁(Chen Po-Yen) 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系列新型納米材料應變傳感器,比現有技術在測量微小運動時靈敏度高出10倍以上,朝著改善工業機器人手臂的安全性和精度邁出了第一步。

採用柔性、可拉伸的導電納米材料「MXene」製造而成,NUS 團隊開發的這些新型應變傳感器是超薄、無電池的,並且可以無線傳輸數據。有了這些理想的特性,新型應變傳感器有望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研究團隊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這一突破性成果,並於2020年9月在《ACS Nano》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工作。他們還擁有在柔性機器人康復手套中應用柔性外骨骼的工作原型。

(圖片來源:NUS)

NUS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陳寶仁解釋道:「傳統應變傳感器的性能受制於所採用的感應材料的性質,用戶在為特定應用定製傳感器時的選擇有限。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簡便的策略,以控制 MXene 的表面紋理,這就使我們可以為控制各種柔性外骨骼的應變傳感器的感應性能。」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傳感器設計原理,將顯著改善電子皮膚和軟體機器人的性能。下圖所示:博士生 Yang Haitao (中)展示了嵌入新型應變傳感器(性能更好、靈敏度更佳)的柔性機器人康復手套,副教授 Raye Yeow (左)和助理教授 Chen Po-Yen 在旁觀。

(圖片來源:NUS)

技術新型應變傳感器可以得到很好利用的一個領域就是精密製造。在這個領域中,機器人手臂用於開展複雜任務,例如製造易碎的產品(如微晶片)。NUS 研究人員開發的這些應變傳感器可以塗覆在機器人手臂上,就像電子皮膚一樣,用於測量機器人手臂拉伸時的細微運動。當沿著機器人手臂的關節處放置時,這些應變傳感器使系統可以準確理解機器人手臂移動了多少,以及它們當前相對於休息狀態的位置。目前現成的應變傳感器的精度和靈敏度尚未達到執行這項功能的要求。

在精密製造中使用的傳統自動化機器人手臂,需要外部攝像頭從不同角度瞄準它們,來幫助追蹤它們的位置和運動。NUS 團隊開發的超靈敏的應變傳感器提供了對於精準運動的自動反饋(誤差小於1度),將有助於改善機器人手臂的整體安全性,並且無需外部攝像頭,因為它們無需任何視覺輸入就可以追蹤位置和運動。瑞昱新加坡(Realtek Singapore)公司董事長 Yeh Po-Leh 博士表示:「瑞昱新加坡公司很高興與陳寶仁教授及其在 NUS 的團隊合作開發適用於軟體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手臂的無線傳感器模塊。我們共同開發的具有客戶指定感測性能的無線傳感器,允許機器人開展高精度運動,並且可以無線傳輸反饋的感應數據,這與瑞昱新加坡公司在無線智能工廠中的方案聯繫緊密。Realtek 將繼續與 NUS 建立牢固的合作關係,我們期待將這項技術從實驗室帶向市場。」

這個技術性的突破就是生產工藝的發展,這使 NUS 研究人員可以在寬工作窗口內創建具有高信噪比的高度可定製的超靈敏傳感器。傳感器的工作窗口確定了它可以伸展的程度,同時仍舊保持其傳感品質,並且具有高信噪比意味著更高的精度,因為傳感器可以區分機械臂的細微振動和微小運動。

這個生產工藝,使團隊可以將傳感器定製為0%到900%之間的任何工作窗口,同時保持高靈敏度和信噪比。標準傳感器通常可以達到100%的範圍。通過將具有不同工作窗口的多個傳感器組合在一起,NUS 研究人員可以創造出單個超靈敏傳感器,否則將無法實現。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國家機器人研發計劃辦公室的軟體和混合機器人開發項目的領頭人 Raye Yeow 副教授表示:「這些先進的柔性傳感器使我們的柔性可穿戴機器人具有重要的能力,可以感知患者的運動表現,尤其是在運動範圍方面。這將最終使得軟體機器人能夠更好地了解患者,並為他們的手部動作提供必要的幫助。」

該團隊還希望提高傳感器的功能,並與新加坡中央醫院合作,探索在柔性外骨骼機器人中的應用以及在經口手術的手術機器人中的應用。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咽喉頭顱外科高級顧問 Lim Chwee Ming 博士表示:「作為外科醫生,我們不僅依靠視覺,還依靠觸覺來感覺到我們進行手術的身體內部區域。例如,癌變組織感覺與正常健康組織不同。通過在超長的機器人工具中添加超薄無線傳感模塊,我們可以在人手無法觸及的區域進行操作,而無需進行開放式手術就可以『感覺』到組織的剛度。」

關鍵詞

軟體機器人、外骨骼、傳感器、電子皮膚

參考資料

【1】Haitao Yang, Xiao Xiao, Zhipeng Li, Kerui Li, Nicholas Cheng, Shuo Li, Jin Huat Low, Lin Jing, Xuemei Fu, Sippanat Achavananthadith, Fanzhe Low, Qian Wang, Po-Len Yeh, Hongliang Ren, John S. Ho, Chen-Hua Yeow, Po-Yen Chen. Wireless Ti3C2Tx MXene Strain Sensor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 and Designated Working Windows for Soft Exoskeletons. ACS Nano, 2020; 14 (9): 11860 DOI: 10.1021/acsnano.0c04730

相關焦點

  • 顧寧教授、劉紹琴教授:生物傳感器合輯
    科研人員開發出的新型生物傳感技術和設備具有眾多的優勢,因而為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對新材料(包括有機小分子、無機材料、水凝膠、雜化材料或新興的納米材料和結構等)的巧妙運用,我們不僅收穫了許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還增強了生物傳感器的性能,進而提高了它們的靈敏度並降低了它們的檢測限,幅度高達好幾個數量級。
  • 西安理工大學《CEJ》:高靈敏度包裝柔性電子傳感器二維納米材料
    柔性電子傳感器可以對包裝品在運輸、生產過程中的微弱振動進行即時響應,從而反映出包裝品內外環境的微弱變化。在各種二維導電材料中,由導電聚合物(聚吡咯,聚苯胺和聚噻吩等)和金屬納米材料(金,銀,銅等)構成的複合材料被廣泛的用於製備柔性電子傳感器。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強調創新】a)合成增強型可拉伸導電材料的通用方法b)應用:應變範圍廣,靈敏度高的應變傳感器c)應用:高電容可拉伸固態超級電容器所獲得的分層結構的可拉伸導電水凝膠顯示出顯著增強的可拉伸性,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這使其成為許多應用的有前途的候選者,例如通用應變傳感器和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 振動傳感器+無線發射模式可以一試
    其實這個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於產品的質量和安裝時遺留的隱患,在水管裝入地下之後,通常大家都不會經常的檢查這些問題,因為這項工作十分繁瑣和複雜,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員巡檢,我的姐姐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工作量很大而且不是很有效,於是我想到了之前做過的一個設計,採用振動檢測傳感器加上無線傳輸模塊解決這個問題。
  • 無線充電寶2合1,迷你超薄出行便攜
    無線充&充電寶2合1能無線充電的迷你移動電源W5即是無線充,也是充電寶。無線充電的同時,可以連接另兩個接口為其他設備充電。機器內部採用日本超纖材料,研發更新智能散熱裝置,內置MCU和充電管理IC晶片,完美解決充電過熱,損傷電池的難題。
  • 美國科學家成功研發新型光學傳感器 可模仿人眼感知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
  • 研究團隊開發出無需加熱可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金屬可穿戴傳感器
    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師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工藝,可以直接在皮膚上列印金屬可穿戴傳感器,而過程中不需要加熱。新工藝幫助可穿戴傳感器從簡單的電極發展為能夠為用戶提供生物識別測量和提供足夠舒適度的可彎曲設備。
  • 北理工《AM》:精巧設計,大幅提升鈉離子電池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對材料的微觀結構精心設計,巧妙地在二硫化鎢納米棒上複合硫化鋅以形成硫空位和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材料在鈉離子電池(SIBs)中的離子擴散能力,從而在極大電流密度下也表現出較高的容量和循環穩定性。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發提供了良好的設計思路。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從消費級到航天級等不同精度性能的 IMU 產品,價格區間能從幾美元到十幾萬美元不等,但核心追求的都是更高的靈敏度和測量精度。現在,新型光量子極限慣性傳感器的誕生,有望用極低的成本實現優於現有 IMU 數萬倍的性能,同時可以更好地控制噪聲幹擾和信號解釋,進而給終端應用帶來新一輪變革。
  • 新型傳感器可以檢測低濃度苯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與沙特阿美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雷射的傳感器,能夠實時準確感應極低濃度苯,可以改善對苯排放的監測,並限制對這種汙染物的接觸。苯會導致嚴重的健康狀況,包括癌症和與血液相關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有害的揮發性化合物來源於自然源和人類活動,主要存在於原油和石化的加工、服務等工業環境中。
  • 對標iPhone X,拆機解密谷歌Pixel 2 XL的EdgeSense壓力傳感器玄機
    Pixel 2 XL使用的膠水可以使屏幕輕易剝離,無需加熱去年,HTC組裝的Pixel XL的電池很容易取下:只要撕下預先打好孔的電池包裝,就可以輕鬆扯出電池。但今年LG代工的Pixel 2 XL並沒有採用這樣的設計。
  • MEMS加速度傳感器在電機健康狀態監測上的應用
    據ADI代理商Excelpoint世健公司介紹,世健已經為湖南、四川等多個地區的鋼鐵、風電等客戶搭建了從傳感器到雲端的全套系統,目前進入前期導入階段。常見的加速度傳感器主要有壓電陶瓷加速度傳感器、應變式加速度傳感器、電容式加速度傳感器和MEMS加速度傳感器,傳統的電機振動監測主要選用IEPE電壓輸出型壓電加速度傳感器。
  • 懸臂梁稱重傳感器相關介紹
    懸臂梁式稱重傳感器常見的類型為剪切梁稱重傳感器,其外形大多數為長方體,應變片在傳感器的中間區域。除此之外,還有波紋管(彎曲梁)稱重傳感器,其應變片放置於橫梁的頂部和底部,彼此垂直測量彎曲應變。懸臂梁稱重傳感器在小型地磅和平臺秤上應用廣泛,一般採用三隻或四隻傳感器為一組。懸臂梁稱重傳感器應用場景
  • Nintendo Switch Pro現身FCC 性能大幅提升
    Nintendo Switch Pro現身FCC 性能大幅提升這份FCC文件中包含了一部分有關這款硬體性能上的描述。此前,臺灣知名媒體《經濟日報》的報導,任天堂目前已經在研發強化交互性以及更高屏幕顯示級別的新型Switch進程中,最早的話將於 2020 年 4 季度開始為 「新型 Switch」量產備貨。
  • OPPO Reno5 Pro+正式發布:搭載旗艦IMX766傳感器
    其中與索尼聯合開發旗艦傳感器 IMX766,擁有 1/1.56 英寸大底,單 1.0μm 大像素,搭配自研月光夜景視頻算法,進光量對比 IMX586 提升 63.8%,視頻拍攝更亮更清晰。 OPPO Reno5 Pro + 支持 DOL-HDR 數字重疊高動態範圍技術,視頻拍攝動態範圍和畫質皆提升 200%,有效緩解運動拖影現象;加上 Live HDR 視頻算法,視頻錄製所見即所得。
  • ...第185期)|碳化矽|聚合物|納米|太陽能電池|反應器|陶瓷_網易訂閱
    噴墨列印超薄太陽能電池可擺脫對稀有礦石的依賴  據外媒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薄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同類電池相比擁有一些優勢。據了解,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更高,其使用了更多的普通元件並可以被噴墨印刷到表面上進而能夠實現足夠的輕便靈活,而這能為可穿戴電子設備所用。
  • 無線艦隊啟航!雷蛇發布三款旗艦級無線遊戲設備
    Razer HyperSpeed 無線技術使用了優化的數據協議和自適應頻率技術,以提高傳輸速度和穩定性,提供最低達 195 微秒的無線延遲,比其他無線技術快約 25%。隨著配備 Razer HyperSpeed 無線技術的滑鼠被世界各地的電競玩家測試和信任,Razer HyperSpeed 無線技術現如今也被應用到 Razer 旗艦級電競耳機和廣受歡迎的遊戲鍵盤上。
  • 去年全球新型鋰鹽LiFSI產能1400噸 新型超薄三層陶瓷電解質提高...
    Liu說:「我們通過連續的過程來製造電池,而不需要分別製造單獨的層體,所以,不必費力處理非常薄的材料。」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為這種獨特的電解質製造技術申請了五項專利。研究團隊希望,在未來兩至三年內,以每千瓦時低於100美元的成本,製造出容量為2Ah的固態電池工作原型,接近今天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電池的容量,進一步推進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