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流社會》:揭露日本社會轉型的趨勢,中國應提高警惕

2020-12-28 金銀花清白青

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目前,日本的GDP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也居世界前列,然而近來,日本的經濟社會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有人描述了日本在日本整個日本經濟和社會趨勢中失去的十年。

通過對日本當前經濟社會形勢的分析,三浦展覽發表的新作《下流社會》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書全面分析了日本中產階級陷入中小資產階級,形成下層社會的現象和原因。

據三浦展覽顯示,日本社會出現這種分化的原因不僅是表現的經濟層面,而且整個日本社會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消費欲望都在向方向發展。三浦展覽認真分析了日本社會的現狀,同時認為日本社會的這種狀況有向其他國家和世界蔓延的趨勢。

日本傾向於低俗,主要的表現是中產階級的流失,除了少數的中轉班外,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其他方式迅速提高了技能,成為上流社會,在整個日本社會氛圍的影響下,大多數中產階級逐漸成為下層社會的一部分,同時,新的年輕一代也在增加下層階級大於中上層階級,這加速了日本社會低欲望危機的形成。

本書對日本社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別是日本的年輕一代對未來充滿了困惑,日本失去的十年對年輕一代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接影響了日本當前的社會發展。

雖然中國現在是世界中的第二大經濟體,但中下層群體的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仍然不是一個小問題,許多的社會矛盾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東西差距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日本的經濟和社會分化應該給我們敲響警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提醒刪除)

相關焦點

  • 未來的個人與社會:從《寄生蟲》到《下流社會》
    作者:  [日] 三浦展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副標題: 共享經濟的新型社會原作名: 第四の消費譯者: 馬奈出版年: 2014-10-30頁數: 266定價: 42.00元裝幀: 平裝作者將日本社會從1912年開始到現在的時間分為四個階段。
  •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不「上流」下流社會不「下流」
    上流社會的定義不單單是極大的財力、極大的權利、極廣的人脈,當然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古有中舉遊街,今有媒體巡演。試問人活一世誰不想人前顯貴躋身上流?我個人所理解的上流是在擁有上述東西的情況下仍然有極好的教養和極高的覺悟。上流社會的人不一定幹著「上流的事」,下流社會的人也不一定就幹「下流」事。
  • 首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提出:應將積極應對老齡社會上升為新的基本國策
    峰會包括1場主旨演講、2場高峰對話,7場分論壇,共10場學術盛宴,並重磅發布了「老齡社會創新案例研究」(先導版)和中國老齡社會創新十佳案例,以切實推進中國老齡社會的轉型與創新。峰會採用線上線下並行,小會場、大平臺的方式,在鳳凰公益等多家直播平臺同步播出,網上參會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 傑裡米·裡夫金:人類社會向零碳社會轉型已刻不容緩
    賽迪研究院於2014年翻譯了傑裡米·裡夫金先生的著作《零邊際成本社會》,裡夫金對工業革命敏銳的洞察、深刻的剖析、創新的觀 點及具有顛覆性的預言,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啟發。賽迪研究院也因此與他結緣,並贏得他的信任,建立了合作關係。今年,裡夫金先生的新作《零碳社會:生態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綠色新政》問世,賽迪研究院再次進行翻譯,將其在綠色新政方面的最新思想與中國讀者分享。
  • 「下流青年」
    什麼是「下流青年」?日本的社會學家三浦展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下流社會》。此「下流」非彼下流。從靜態來講,他們大多數是沒有本地戶籍的城市白領且大齡未婚。從動態來講,他們處於城市的中間階層,向上突破很難。但隨時保有向下流動的趨勢,或許只需要一個念頭,他們就可能回到中小城市,生活歸於平淡。這不僅僅是中國二元體制下的一種城市文化現象,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卻下流
    上流社會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處處都是黑暗,不正當的金錢交易。會長將噁心的sexy場面當作藝術,甚至將作品掛在牆上當藝術品,可真夠臉皮厚的!太噁心了!鏡頭還那麼多,差評,唯一差評!扣一星!女主男主都是底層人物(沒錢沒勢),為了內心的欲望,迷失了自我。欲望是動力,也能毀滅一個人。
  • 【歷史視角】高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教訓
    舊結構的衰微和大規模變革刺激了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勃興,接受了西方思想和日本經驗的海外中國留學生,以孫中山為核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完全意義的現代政黨——同盟會,成了推動中國現代化的主體。代表了新經濟關係及思想價值的社會組織——商會、科學社、各種學會、演講會等成了剛剛萌發的市民社會的中堅力量。
  • 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所以,中國面臨的是在超級老齡化驅動下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的轉型,最大的課題是社會轉型,而不僅是民生,不僅是老年人,更不僅是養老或養老服務。此文系老齡社會 30 人論壇成員、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梁春曉在2020年9月5日杭州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上的演講。
  • 數位化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了我國經濟社會數位化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在線購物和娛樂、遠程辦公、智能化生產、網格化治理已經成為數字中國的典型場景。有關部門以疫情防控為契機積極推進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助力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基礎設施數位化。
  • 近代社會的轉型:科舉制度廢除,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1905年9月2日,遲暮的清政府頒布了這一詔令,意味著曾經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徹底走到了窮途末路。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好事,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中國邁向近代化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給當時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日本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揭露了社會的另一面
    日本NHK記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裡,為我們展示了世界貧富差距的冰山一角。1西雅圖,美國屈指可數的經濟發達城市。在這城市中心區域,出現了大量的帳篷,被稱為「帳篷城」。2017 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67。收入差距還是相對較大的。2要明白為何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我們首先要理解社會的財富分配模式。在記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中,提到了滴漏理論(也稱作「涓滴效應」)。
  • 南京抗疫紀錄片登上日本雅虎頭條,日籍導演:希望日本社會提高警惕
    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文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了一部南京抗疫短紀錄片,在日本雅虎網站發布後迅速登上頭條。竹內亮在中國親身經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看到日本國內疫情越來越嚴重,而政府和民眾防護力度卻遠遠不夠,他非常著急,希望通過這個短片引起日本社會重視。竹內亮和他的中國妻子導演、製作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非常受歡迎。
  • 我國2008~2019年間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及其經濟社會影響
    ,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環境和貧困治理成效巨大;社會結構轉型繼續在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出現了一系列歷史性轉折和階段性新特徵,產生了深刻的經濟社會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國經濟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有賴於整體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過早的「去工業化」需要引起警惕。
  • 軟動員: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社會動員轉型
    內容提要:社會動員是現代政黨影響社會關係與推動政策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治理方式。20世紀以來,社會動員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驅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交織在一起,客觀上要求中國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優化社會動員方式,充分運用市場、法治及現代傳播手段,提高社會動員的親和性、靈活性與有效性。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條件下,以政策供給、經濟激勵和新興媒體條件下的宣傳引導為代表的軟動員方式,正在成為一種行之有效、充滿潛力的現代治理方式。
  • 韓國電影:出軌、上位,這樣的「上流社會」可真下流!
    今天介紹的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充滿野心的夫妻,為了讓他們進入美麗而又醜惡的「上流社會」而展開的一切的故事——《上流社會》該劇的題材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題材,但是小編覺得故事並不給力既然是想要揭露上流社會的醜陋以及人們在一步一步踏入深淵時的心境,就應該在心理上面以及上流社會各色人物上面著手只不過導演卻僅僅講述了一個愛偷腥的夫婦上位沒有成功
  • 下流的人生
    書名挺驚悚的,叫《下流社會》。作者是個社會學家,全文數據和結論,來自在東京做的幾個調查問卷。說實話,樣本量非常的小...每個調查只有至多2000個人參與,有點草率定論了。但據說當年在日本引起了轟動。書主要是講——50年代-8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那時大家奮鬥起來都很有勁頭。
  • 寄生蟲 | 上流下流,不過都是畸形社會裡的不入流
    本文麼沒有劇透,放心閱讀!導演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不一樣的韓國社會,套用現在很流行的梗,奉俊昊也是一步一步憑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奉式現實主義宇宙。寄生蟲雖然是一個犯罪驚悚的類型片,但其骨子裡卻和李滄東的燃燒一樣,包含了一個高級的社會觀。兩部電影的內核其實都在講韓國社會這種撕裂的階級對立問題。燃燒中的階級對立充滿了憤怒和不可調和;而寄生蟲則是在對立中又暗含了更多的人情味。
  • 評論:個人破產制度試點 助推我國由人情社會向信用社會轉型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個人破產制度試點 助推我國由人情社會向信用社會轉型 一家之言個人破產制度的試點和不斷完善,有利於助推我國由人情化的人格社會向非人格化的信用社會加速轉型,使商業的歸商業,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
  • 瞭望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蔡昉——十四五:應對老齡...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表示,由於人口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和成效具有重要影響,人口均衡發展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要保障。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人口老齡化相關的問題將成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 【正義中毒】日本不斷否認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文化原因
    全文閱讀約需要5-7分鐘。音頻播放請戳↓2020年8月15日,也就是日本二戰投降75周年紀念日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