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暖胃、安五臟等,所以常用來補虛。
紅薯被稱為「全能的養生食物」,經常食用紅薯,還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1、輔助降血壓
美國營養學家喬伊·鮑爾指出,紅薯的輔助降壓效果主要歸功於其中富含的鉀元素。因為鉀和鈉是影響血壓高低的重要元素。
2、輔助控血糖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白皮紅薯提取物後,其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有助於控制血糖。
3、降低中風風險
紅薯是絕對的「高鉀低鈉」之王。美國《預防》雜誌刊文指出,有研究發現,紅薯等富鉀食物可將中風的風險降低20%。
4、預防膽固醇過高
日本東京大學對130種食物抑制膽固醇的功效進行研究,發現紅薯的作用是其他食物的10倍。所以,如果你膽固醇高,就可適當多吃兩塊紅薯。
5、養護關節
紅薯中含有豐富的黏蛋白,對養護關節有一定好處。
食材:紅薯120克、綠大夫生態豬肉臘腸適量、大米80克
做法:
1、準備好大米、紅薯、生態豬肉臘腸。
2、紅薯、生態豬肉臘腸洗淨切小塊備用。
3、大米洗淨,倒入飯煲,加入紅薯。
4、倒入生態豬肉臘腸,加入適量鹽,拌勻。
5、加入適量冷水。
6、調至煮飯檔燜煮。電閘跳開後,繼續燜10分鐘再打開。
7、淋入芝麻油,拌勻後食用。
食材:紅薯1個、大米1小碗、糯米1/3小碗、水適量
做法:
1.把大米和糯米混合衝洗乾淨後倒入砂鍋,加入約10倍的清水
2.大火煮開後轉最小火煮約半小時,其間不時用勺子攪拌一下以防粘底
3.把地瓜洗淨去皮
4.切成塊泡在水裡防止氧化變黑
5.待大米煮到微熟時,放入地瓜攪拌均勻後蓋上蓋子,一起用小火煮約20分鐘即可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
由此可見,補虛需要吃熟蓮藕,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此外,秋季吃蓮藕還有四大保健功效:
1、降糖、降脂、益腸道
藕富含膳食纖維,熱量卻不高,因而能控制體重,有助降低血糖和膽固醇水平,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及痔瘡。鮮藕生薑汁還可治療腸道炎症。
2、止痛、減壓、護心臟
藕中富含B群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6)。補充B族維生素有益減少煩躁,緩解頭痛和減輕壓力,進而改善心情,降低心臟病危險。
3、穩定心率、降血壓
藕中鈉鉀比為1∶5,鈉少鉀多有益調節血壓和心率,有益心臟及全身健康。
4、抗衰、防癌
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但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對於肝病、便秘、糖尿病等患者都十分有益。藕還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緩解衰老進程,預防癌症。
材料:蓮藕、綠大夫生態棒骨、蔥段、薑片、八角、少許料酒、鹽
做法:
1、綠大夫生態棒骨先用清水泡,最好能泡半天,中間要不斷的換水
2、溫水下鍋,放入薑片、適量料酒(去除血腥味)煮開後撇乾淨浮沫
3、然後放入蔥段、倒入少量的醋;4、蓋蓋文火燉煮2小時
5、2小時後,放入蓮藕蓋蓋燉煮30分鐘後放入適量的鹽
6、再文火燉煮30分鐘後關火燜5分鐘即可食用
材料:蓮藕一隻、綠大夫生態五花肉150克、黑木耳100克、蔥、姜、泡辣椒、鹽、醋、白糖、水澱粉、料酒、十三香、味精
做法:
1、蓮藕削皮,木耳用涼水泡發後洗淨,撕成小朵;五花肉一塊
2、綠大夫生態五花肉去皮,切成薄片(最好冷凍一下再切,可以片的更薄一些),用料酒、一點生抽、鹽、十三香、味精、水澱粉碼味,提前醃製10來分鐘,起到入味、嫩肉、去腥的作用
3、蓮藕切成薄片
4、切好的蓮藕不馬上炒的話,最好泡在清水中,不易氧化變黑
5、鍋內倒入少許油,油熱後,將生薑片、蔥段、泡辣椒丟進去煸出香味
6、倒入碼好味的肉片翻炒至肉色發白再略炒5、6下,盛出
7、下入蓮藕片,加一勺醋、一勺白糖、半勺鹽,快速翻炒均勻
8、炒的時候,如果感覺有點兒幹,可以稍微淋入少許清水
9、放入黑木耳,繼續大火炒勻
10、最後倒入炒好的肉片,翻炒4、5下即可盛盤上桌。
中醫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
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
芋頭含有一種天然的多糖類植物膠體,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有止瀉的作用;同時又有膳食纖維的功能,能潤腸通便,防止便秘;並且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病後康復。
材料:綠大夫生態排骨300克、芋頭400克、蒜2瓣
調料:
1、酒1大匙、醬油1/2大匙
2、醬油1/2大匙、鹽1/2茶匙、糖1茶匙、胡椒粉少許
做法:
1、綠大夫生態排骨洗淨,拌入調味料1醃10分鐘,再用熱油炸至上色撈出。
2、芋頭去皮、切小塊,放入熱油中炸過撈出。
3、用2大匙油炒香蒜瓣,再放入小排骨,加入調味料2和2杯清水燒開,改小火煮20分鐘。
4、芋頭下鍋同煮約20分鐘,待其酥軟並湯汁收至稍幹時,即可盛出。
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
祖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參」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來源:網絡綜合
編輯/製作:醫館君
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浙江醫保本月起新添36個品種藥, 腫瘤等重疾患者一年可省數萬元
提醒
1、點擊底部菜單「會員中心」進入空中診室欄目
2、空中診室為會員服務,新會員入會點擊本微信底部菜單「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