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mm戰防炮:由於射程近彈丸威力小,對付坦克效果較差

2020-12-24 國平視野

戰防炮,誕生在一戰,卻在二戰大放異彩,戰後就逐漸被反坦克火箭發射器和反坦克飛彈所取代;現在,許多國家軍隊陸軍火炮編制中,已經沒有了戰防炮,也即反坦克炮。

即便某些國家的軍隊還裝備少量戰防炮,用來對付一般野戰工事還有一定的作用,真用來對付當代的主戰坦克,一句話既瞄不準、射不遠也打不穿,可視作一點鳥用都沒有。

由於戰防炮是直瞄火力,戰時大都以37mm為主,且射程比較近,真要瞄準行進中的坦克,並將其徹底摧毀,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二戰時,真被戰防炮所擊毀的坦克,數量可謂非常少;戰防炮,本身就是一種雞肋一般的反坦克武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比如德軍曾經將蘇軍一輛KV1型重型坦克圍困了3天,德軍三番五次地用6門38式50mm反坦克炮,向蘇軍KV1型重型坦克射擊,但卻始終無法擊穿其厚重的防護裝甲。

最後,德軍不得不動用了6輛虎式坦克和大口徑的自行反坦克炮進行轟擊,發射了上百發炮彈,總算有2發88mm坦克炮彈擊穿了KV1型重型坦克的裝甲。

二戰時,許多國家裝備了戰防炮,但由於口徑較小,屬於直瞄火炮,射程非常有限,難以擊穿100mm厚度以上的坦克裝甲,因此,坦克反坦克和自行火炮反坦克,仍然是戰時最有效的反坦克手段。

此外,包括強擊機從空中打擊坦克、用地雷炸坦克履帶等,反坦克效果都要比戰防炮直接打坦克效果好,看了多部蘇俄和西方拍攝的二戰題材的電影,片中常出現37mm戰防炮反坦克,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效果。

不是打不中坦克,就是打在坦克身上沒有什麼用;由於射程比較近,坦克一個衝刺就到戰防炮身邊了,操控反坦克的蘇軍或是德軍,只能扔下戰防炮逃之夭夭,或是被坦克一炮就轟掉了整個反坦克炮班組成員。

抗戰初期,國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德制PaK35型37mm戰防炮,能撕開日軍裝備的10噸級的輕型坦克裝甲,擊毀其薄皮鐵甲裝甲車,也能摧毀野戰工事。

由於PaK-35/36型戰防炮有效射程太近,必須部署距離坦克500-1000米處才能奏效,很容易被日軍山炮、野炮和榴彈炮以及步兵擲彈筒所壓制,到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後,PaK-35mm戰防炮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其數量已經銳減到最低水平。

後期國軍補充了一批蘇制M-1930 型37mm和M-1932 型45mm戰防炮,奧地利百祿1935式47mm戰防炮,義大利M-1935型47mm戰防炮,美制M-3型37毫米戰防炮等。

相關焦點

  • 韓德勤嫌戰防炮太過累贅,下令毀掉,炮手含淚毀車埋炮
    但由於抗戰爆發前,引進的PaK-35/36型戰防炮不僅到貨晚,而且數量有限,因此真正成建制編入該炮的只有調整師中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教導總隊、裝甲兵團和稅警總團。 其中,每個調整師、稅警總團有1個4門制戰防炮連。戰防炮連轄2至3個炮排,每排2個炮班,每班1門戰防炮。每個炮班8人,包括炮長,炮手,裝填手,2名彈藥手和2名駕駛員,以及1名預備炮手。
  • 此戰法非隆美爾發明:抗戰中國軍隊最早用高射炮橫掃日本坦克
    為了反坦克作戰,德械師的師屬炮兵營增加了1個37毫米戰防炮連,裝備4門德制37毫米Pak35戰防炮。同時為了防空作戰,在直屬炮兵營和4個步兵團都計劃下轄一個20毫米小高炮連,各裝備6門20毫米小高炮,全師5個高炮連共30門小高炮。但這種理想編制從沒有完全落實。圖片:建設德械師時期曾進口過一批很先進炮兵裝備。
  • 155榴彈威力多大?一炮命中主戰坦克,足以讓其四分五裂
    但我們常常在電視上可以看到一些自行榴彈炮也會把炮管放平,如同坦克一般,進行直瞄射擊的訓練。這種訓練其實就是為了增強炮兵在緊急情況下殺傷近距離敵方裝甲車輛的專門訓練,那麼155榴彈的威力足夠將主戰坦克打成零件嗎?
  • 第一款專業的反坦克炮,德國3.7cm Pak36的那點故事
    一戰時,第一次被坦克攆著走,並且在整個一戰期間被坦克打的最多的是德國人。但在二戰時,將坦克玩的最溜的也是德國人。德國人可以說在一戰被坦克吊打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了坦克,也知道應該怎麼去對付坦克。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不是那麼「輕」的武器,德國二戰3.7cm Pak36反坦克炮的那些故事。
  • 四號坦克的防空之路,二戰德軍的中流砥柱,豈能被高射炮難住?
    但德軍當時比較常用的還是37mm高射炮,裝備57倍徑炮管的時候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800米,理論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240發。在近距離依舊可以用穿甲彈擊穿幾十毫米厚的裝甲,所以將它用於平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用牽引車帶著它移動外,直接把它裝在載具上也是個很常見的做法,為此四號坦克又上場了。
  • 關於155mm榴彈炮:彈丸的爆炸威力,以及殺傷半徑數據
    155mm榴彈炮,是許多國家陸軍超過火箭炮的炮兵裝備中的絕對主力,畢竟世界上仍然有些軍隊就是不願裝備火箭炮,認為其射擊精度太低,只適合用來打面目標,對重要點狀目標的打擊,除了戰機以外,仍然依靠155mm遠射程的大口徑榴彈炮。
  • 一炮炸平足球場:155毫米炮彈的威力有多大?
    除了彈丸,155毫米炮彈還配備有6個發射藥包,採用白色絲綢包裹的發射藥。要知道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彈爆炸威力,首先應該要知道炮彈有多重。一般情況下,一發155毫米高爆榴彈的重量在50公斤左右,長度大約為0.8米,體積和重量都是比較驚人的。相對的,我國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彈丸重量為43公斤,比155炮彈要輕一點。
  • 「莫洛託夫手雷」威力無比!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德國毛瑟兵工廠從19世紀末開始,在近40年中先後生產了約100萬支各種型號的駁殼槍,中國接納了其中70%以上的數量。毛瑟衝鋒手槍當時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軍隊可以說是「人見人愛」,所以中國很早就有仿造,漢陽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等數家兵工廠都仿造過毛瑟衝鋒手槍。
  • 小口徑的37毫米高炮除了打飛機,還能打坦克、工事嗎?
    德軍的88炮在戰爭中,發揮出了極其優異的反坦克效果,以至於後來德軍乾脆將88毫米高射炮搬到了坦克上,這就是德軍最經典的坦克——虎式!所以高射炮平射用來打坦克、摧毀工事,是毫無問題的。至於問37毫米高射炮是否也能用來打坦克或者摧毀工事,這實際上是問像37毫米這樣的小口徑高射炮是否也具有大中口徑高射炮同樣的平射威力。
  • 中國自行高射炮裝備新型炮彈,上攔飛彈下打坦克,摸到高炮天花板
    老式彈種只能依靠動能直接命中對手,必須要以「彈雨」模式持續射擊才能保證對目標的毀傷效果,大部分炮彈其實是被浪費掉了,甚至還有可能會與對手「擦肩而過」,沒有任何效果。新型炮彈則可以在目標附近引爆,一枚炮彈的效果等同於原先數十枚甚至上百枚,由此可見先進彈種的重要作用。
  • 看似雞肋,卻能正面擊穿德軍三號坦克的蘇聯反坦克槍
    毛瑟1918反坦克槍第一代反坦克槍基本就是在普通步槍上的暴力升級,加裝藥量以及放大加長槍管,雖然對付當時的坦克效果還不錯,但產品就很差強人意。PTRD-41反坦克步槍PTRD-41反坦克步槍射速慢也個大問題,由於採用非自動裝填,射手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射擊效果。
  • 為什麼同為二戰優秀坦克,黑豹坦克輸給了T-34
    戰爭讓科技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孕育出了很多的二戰黑科技,但是真正的正面戰場,依然是人與人,坦克與坦克,飛機與飛機之間的對決。 在陸地上,坦克被譽為陸戰之王,二戰又是坦克集群裝甲作戰初次展現威力的時刻,在這一場戰爭中,坦克的威力得到了初次的展現,同時也誕生了兩款威力巨大的坦克,其中一款為前蘇聯的T34
  • 後坐力太大、射程太遠,為何直到二戰末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
    (在裝備了100多萬支MG43機槍的德軍面前,使用中等威力步槍彈會很吃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陸上戰爭,並沒有太多機械化的裝備投入使用,雖然各國軍隊都或多或少的裝備了早期的坦克,但這個時候的坦克機動性太差,幾乎不能進入城市中巷戰,因此說一戰時期的陸戰仍然是以「野戰」為主的,試想一下在漫無邊際的曠野之上,步槍的射程遠、威力大就意味著可以先發制人
  • 為何槍炮發射彈丸的極限速度至今不能突破2000米每秒?
    這就是縱火燒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燃燒彈;用管狀火器噴射彈丸殺傷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槍炮;作為發射藥兼炸藥打擊對手,也就是最原始的火箭彈甚至是飛彈;作為埋伏的爆炸物襲擊對手,甚至包括順水而下攻擊對手的戰船。也就是最原始的土地雷甚至包括漂浮水雷和原始的魚雷。可見在800到1000年以前,在有了黑火藥之後,基本就已經存在大部分現代海陸主戰武器的雛形。
  • 火箭炮射程威力大,美軍卻很少裝備,為何不學中國大量裝備火箭炮
    火箭炮的威力巨大,射程和威力都堪比短程飛彈,為什麼美國不像中國那樣大量裝備火箭炮呢,而是裝備了射程僅有75公裡左右的M-270火箭炮呢,而且美軍在身管火炮上裝備的數量也很多,使用頻率身管火炮也遠超火箭炮。
  • 中俄為啥偏愛這門服役近60年的「老炮」?
    那時候的蘇聯在研製KV-1重型坦克,蘇聯人一琢磨,德國人的「超級坦克」裝甲肯定跟自家KV-1一樣,裝甲厚的一B,現有的反坦克炮對付不了,需要穿深更高的新反坦克炮,然後研製任務就下發下去了。這就讓蘇聯紅軍有些接受不了了,更何況57毫米是新口徑,需要開闢新的生產線來生產炮彈,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使用ZIS-2反坦克炮的成本。然後ZIS-2反坦克炮生產了371門之後就被叫停了,這個生產數量放到今天是不少了,但在二戰期間根本不夠看的,一場戰役下來的戰損都不止這個數!可以說,ZIS-2反坦克炮沒被蘇軍看上,只是小批量裝備了部隊。
  • 火槍有效射程不過百米?除殺傷力外均不如弓弩?打臉來了
    首先咱們從槍方面去說,其實上圖那把是英國的1851式米涅步槍,已經是線膛槍了,有效射程能達到500米,當然大家肯定不會拿線膛槍去和弓弩比,那就當成是19世紀早期的英國布朗貝斯。當時這票滑膛槍槍管長度990mm,口徑19mm,彈丸初速在450m/s-500m/s左右,槍口動能接近4000焦耳。這麼說吧,當時滑膛槍這麼一發鉛丸子的威力類似於現代霰彈槍打出一發獨頭彈。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可謂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重型坦克,是重型坦克界的奔馳寶馬!火力上,它裝備一門88毫米36 L/56,這種炮來源於威力巨大的德軍88毫米高射炮。該炮使用碳化鎢心穿甲彈時,可在1000米上擊穿厚達140毫米的裝甲,在1500米和2000米距離上分別擊穿125毫米,110毫米裝甲。當年坦克的有效射程一般是在1000米左右,大部分在幾百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