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火炮口徑,它從二戰時期就大放異彩,直到七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受寵;
它跨越軍種,在陸軍和海軍中都留下了經典型號;
它無視東西方陣營的「政治形態」,美軍用、蘇(俄)軍用、英軍用,咱們解放軍也用;
它,就是57毫米口徑!
咱們比較熟悉的57毫米火炮主要有兩款。
一個是至今還在服役的59式57毫米牽引高炮,這段時間出現在軍媒上的新疆軍區某火力團,就還在用著這款已經服役了六十年的老炮。
另一個是海軍的66式57毫米雙聯裝艦炮,它是037型獵潛艇上的主力火炮,守護共和國海疆半個世紀,如今功成身退,基本上只剩下「鄭和」號訓練艦上能夠見到它的身影了。
實際上,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的57毫米火炮,不是高炮也不是艦炮,而是一款反坦克炮,它就是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傳說中的「57神針」。
▲美制兩棲裝甲車+蘇制ZIS-2反坦克炮
=中國自行反坦克炮
01
ZIS-2反坦克炮其實是蘇聯人「杞人憂天」的產物,1940年蘇芬戰爭之後,德國境內的蘇聯情報人員反饋,德國正在研製一種「超級坦克」。
那時候的蘇聯在研製KV-1重型坦克,蘇聯人一琢磨,德國人的「超級坦克」裝甲肯定跟自家KV-1一樣,裝甲厚的一B,現有的反坦克炮對付不了,需要穿深更高的新反坦克炮,然後研製任務就下發下去了。
蘇聯人想像中的「超級坦克」
新反坦克炮採用了一種蘇聯紅軍從未使用過的新口徑——57毫米,憑藉著超過4米的超長炮管,這種57毫米反坦克炮可以擊穿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款坦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超過4米的超長炮管讓ZIS-2反坦克炮具備了出色的穿深能力,也讓它的成本變得極其高昂。
蘇聯人的打算是把ZIS-2作為團級火炮,畢竟它只有57毫米口徑,結果它的成本是師屬的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的10-12倍!
這就讓蘇聯紅軍有些接受不了了,更何況57毫米是新口徑,需要開闢新的生產線來生產炮彈,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使用ZIS-2反坦克炮的成本。
然後ZIS-2反坦克炮生產了371門之後就被叫停了,這個生產數量放到今天是不少了,但在二戰期間根本不夠看的,一場戰役下來的戰損都不止這個數!
可以說,ZIS-2反坦克炮沒被蘇軍看上,只是小批量裝備了部隊。
不過,蘇軍很快被打臉了,因為「虎」式來了!
憑藉著102毫米的正面臉皮,「虎」式讓蘇軍的76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都變成了燒火棍。
想要幹掉「虎」式,要麼繞後,要麼靠大口徑榴彈,正面擊穿,幾乎成為了不可能。
之所以是幾乎,而不是完全不可能,那是因為幸好蘇軍手中還有ZIS-2!
這款為了對付蘇聯設想中的德國「超級坦克」而研製的反坦克炮,未能等到「超級坦克」,卻等來了「虎」式,然後它表現的機會來了!
ZIS-2反坦克炮發射的BR-271型穿甲彈,在500米距離上就能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更新的BR-271N穿甲彈,1000米距離上的穿深達到了140毫米/90度!
也就是說,在1000米距離上,ZIS-2反坦克炮就能幹掉「虎」式!
1943年之前唯一能擊穿「虎」式前裝甲的蘇聯坦克
ZIS-2反坦克炮憑藉著優異的穿深,成為了1943年之前蘇軍手中唯一能擊穿「虎」式的火炮。
說了一句「真香」的蘇聯人就開始量產ZIS-2了,一下子生產了9645門,使得ZIS-2的總產量也算過萬了!
然而這個產量與二戰中蘇聯生產的其他武器相比雖然不算什麼。
但要知道,ZIS-2復產已經是1943年6月的事情了,不久之後,扛著85炮的T-34-85就出現了,扛著122大管子的IS-2重型坦克也來了,蘇聯人的100毫米傳家寶也出現了。
群雄環伺之下,ZIS-2還能生產9600多門,可見它的能耐!
新中國成立後,也從蘇聯引進了一些ZIS-2反坦克炮,還仿製了,定名為55式57毫米反坦克炮。
不過到了50年代,「57神針」已經不夠用了,55式反坦克炮也只是曇花一現,真正在解放軍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是56式85毫米加農炮,而這就是另一個傳奇了。
▲新四軍紀念館內的一門57毫米反坦克炮
02
實際上,二戰納粹德軍坦克部隊,除了在東線需要面對「57神針」之外,在西線和非洲戰場,還遭遇到了盟軍另外兩種57毫米反坦克炮的「熱情招待」。
第一種,英國的6磅反坦克炮。
雖然6磅炮使用的是43倍口徑,比ZIS-2的73倍口徑短了許多,但二戰中的英國坦克炮和反坦克炮都是以高膛壓著稱的,口徑和倍徑雖小,但穿深卻相當不錯!
美英軍隊第一次在地面戰鬥中擊毀「虎」式,就是6磅炮的傑作。
當然,6磅反坦克炮還未達到ZIS-2那種直接在遠距離擊穿「虎」式正面裝甲的水平,需要瞄準弱點打。
裝備6磅炮的英軍坦克一般是打「虎」式炮塔座圈,通過卡死「虎」式炮塔來迫使德軍棄車。
後來英俊又推出了50倍口徑的6磅炮,到了1944年3月,脫殼穿甲彈(APDS)也整出來了,這下子直接剛「虎」式正面都沒問題了。
▲英軍的「十字軍」巡洋坦克,配備一門6磅炮
第二種,美國的M1式57毫米反坦克炮。
其實美軍的這個57炮就是英國6磅炮的美國授權生產版本,等於是6磅炮的分支!
雖然二戰中美軍反坦克作戰主要靠空軍和自行坦克殲擊車,但M1式57毫米反坦克炮還是被生產了1.5萬餘門,然後戰爭一結束就幾乎全部退役封存了。
土豪的世界就是如此,家裡不是礦就是井,根本不差錢!
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蘇聯的ZIS-2反坦克炮被大量外援和售賣,英國人的6磅炮和美國的M1反坦克炮同樣如此。
國軍當年就從美國那裡搞了不少M1反坦克炮,被稱之為57戰防炮,韓戰中的韓軍也是如此。
甚至到了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6磅反坦克炮和57戰防炮還在戰場上廝殺著……
03
二戰期間,坦克技術突飛猛進,二戰結束後57毫米反坦克炮就開始走下坡路,不過蘇聯人給了57炮新生。
ZIS-2反坦克炮的總設計師格拉賓,借鑑德國人的Flak Gerat 58型55毫米/77倍徑高炮,研製出了一款新式中口徑高射炮——S-60式57毫米高射炮!
S-60高射炮,彈道平直,威力大,防空效果好,受到了許多國家的歡迎。
比如咱們解放軍,在S-60基礎上仿製的59式57毫米高射炮,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用到現在。
同輩的59式100毫米高炮和更晚的74式37毫米高炮都已經退的差不多了,而59式高炮依舊擁有著一席之地。
蘇聯人的高炮是要配合規模龐大的機械化軍團作戰的,牽引高炮肯定不行,需要自行化,然後S-60高炮就被裝到了T-54坦克底盤上,變成了ZSU-57-2式自行高炮。
ZSU-57-5自行高炮戰鬥全重28.1噸,配備一門S-68雙聯裝高射炮(即兩門S-60),有效斜距6500-7000米,有效射高4000-5000米,理論射速105-120發/分鐘,戰鬥射速70發/分鐘。
這樣的射速擺到今天是沒法看的,但這可是50年代,那時候美軍還用著螺旋槳攻擊機呢,美軍空襲也全靠戰機凌空投彈,這樣的射速是夠用的。
更重要的是,S-60高炮的彈道性能好,炮彈威力也足,一發入魂不是夢!
兔子也受其影響,搞出了一款類似的自行高炮——80式,不過兔子研製這款自行高炮的目的並非自用,而是出口換銀子。
▲80式57毫米自行高炮,注意它的底盤
五對負重輪,比ZSU-57-2多了一對
ZSU-57-2自行高炮雖然有一門好炮,但看它光禿的炮塔就能發現,這款自行高炮還是最原始的人操炮,缺乏雷達和火控系統,這也導致了它在面對現代噴氣式戰機時,防空效率低下。
所以,隨著配備了先進雷達和火控系統的ZSU-23-4自行高炮出現,ZSU-57-2自行高炮就焉了,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ZSU-57-2自行高炮沒了風採,S-60卻又在蘇聯海軍中點亮了新的科技樹。
04
蘇聯人在S-60高炮的基礎上先後研製出了四款艦炮,單管的、雙管的甚至四管的都有。
在那個潛艇上還流行裝炮的時代,甚至還研製了一種潛艇使用的雙管艦炮。
這四種57毫米艦炮構成了蘇聯海軍的第一代57毫米艦炮,50年代末期,蘇聯人又研製出了第二代57艦炮——AK-725型57毫米雙聯裝艦炮。
這款艦炮裝備了蘇聯海軍眾多艦艇,並且至今還在「蟾蜍」級坦克登陸艦上服役著,當這些老式登陸艦開出來的時候,咱們還能見到這款雙57艦炮的風採。
蘇聯人還在AK-725雙管艦炮基礎上研製了一款單管57艦炮,被命名為A-220型,不過性能一般,沒有大量裝備部隊。
進入21世紀後,A-220艦炮又回魂了,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以A-200M重出江湖,安裝在了22160型巡邏艦上。
艦艏為一門A-220M艦炮,也可換成76艦炮
雖然只是安裝在巡邏艦上,但至少可以代表一個信號,俄羅斯並未完全放棄57毫米艦炮。
有著性能不俗的AK-176型76毫米艦炮,還點出A-200M型57毫米艦炮,小兵兵覺著這可能與美國人的選擇有關。
從瀕海戰鬥艦開始,美國海軍選擇了用MK110型57毫米速射艦炮來作為主炮,這一做法延續到了新一代護衛艦上。
6000多噸的新護,扛著一門57毫米單管艦炮,雖然看上去「袖珍」了些,但美國人有他們的理由。
57毫米艦炮的單發炮彈威力比不上76毫米艦炮,但它的射速更快,同一時間內可以傾瀉出更多的傷害。
另外,美國人將會為MK110艦炮配備更先進的智能炮彈,用來參與反導作戰,未來甚至可能會作為副炮裝到驅逐艦上去。
作為死對頭,美國海軍玩這麼高端了,俄羅斯自然不能落下,昂貴的航母玩不過美國,難道艦炮還玩不過?
再說了,若是玩得好,還有機會到國際軍貿市場上去騙銀子,何樂而不為。
05
S-60高炮轉行艦炮後,玩了六十多年又迎來新生,實屬不易。
而今年的紅場閱兵式上,俄軍用兩款新裝備告訴世人,陸用「57神針」的春天也要來了!
兩款新裝備,一個是2S38型自行高炮,一個是T-15步兵戰車。
2S38自行高炮,由BMP-3步兵戰車底盤和一套AU220M遙控武器站組成的。
AU220M遙控武器站的核心就是一門57毫米高射炮,而該炮就是在S-60高炮基礎上改改改而來的!
2S38自行高炮,最大理論射速120發/分鐘,最大射程6000米,備彈145發。
值得注意的是,2S38自行高炮加裝了炮口制退器和編程引信定裝線圈,具備發射可編程預製破片彈和制導炮彈的能力,這無疑能大幅提高2S38自行高炮的防空效率!
T-15步兵戰車是紅場閱兵的老面孔了,但它今年是扛著一門57毫米主炮出場的,而非往年的30毫米主炮。
T-15步兵戰車上的那門57毫米主炮看著雖然陌生,但基本上能斷定這也是在S-60高炮基礎上改過來的。
以俄羅斯如今的財力,不足以支撐他去開發一種全新的火炮,更何況這可能還是一款需求量並不大的火炮。
其實以S-60高炮研製一款步戰車用的機關炮也是完全足夠了,畢竟S-60高炮的口徑和倍徑擺在那裡,配備是如今的穿甲彈,威力絕對是夠用的,碾壓北約那一票步戰車沒有任何問題。
面對著俄羅斯人的57毫米步戰車主炮,美國人也坐不住了,開始琢磨更大口徑的機關炮,以大幅提升步戰車的火力。
目前一款50毫米的機關炮就在測試之中,未來會不會安裝到步戰車上,我們拭目以待。
▲配備了50毫米機關炮的「格裡芬三號」步戰車
尾聲
關於S-60高射炮的原型,除了德國的55毫米高炮之外,還有一種說法,說它是在ZIS-2反坦克炮基礎上研製的。
即便這個說法只是誤傳,毛子今年亮相的兩款57炮也與「57神針」有著割裂不斷的聯繫,因為S-60高炮的設計師和ZIS-2反坦克炮本就是同一個人!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這意味著ZIS-2反坦克炮「57神針」的傳奇,從二戰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甚至還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
搜狐:反坦克炮「57神針」的傳說
搜狐:勝利日閱兵式上的新面孔,「老炮新用」,2S38型多用途自行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