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一休》原型是誰?其經歷直接詮釋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2020-12-27 家常事見孝心

對後來的80、90來說,最想念的除了兒時的那場遊戲,就是那臺電視上的卡通,提起「一休」,相信每個人都記憶猶新,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聰明的小和尚。

智者一休動畫片在我國播出後,備受歡迎,伴隨著很多人的童年,每當遇到困難時,智者一休總會靜靜打坐,想一會兒就能解決。那時候總是會想,如果自己也有一休那麼聰明,不過,最終幻想還是幻想,不切實際,就像大多數人很少能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生活。

一、真實的「一休」

其實在日本,「一休」不僅僅是動畫中的主角,歷史上同樣有一個「一休」(法號),也是個僧人——一休宗純,聲名遠播。

真的一位叫千菊丸,而且他還有一個別樣的身份:一位天皇的後代,不過一位天皇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對待。這還要從一休的母親說起,她的母親是藤原照子,父親是小松天皇。小松天皇對照子十分寵愛,但照子卻心不在焉,企圖刺殺天皇。

後事敗露,照子秘密逃走,來到峨峨野,一生中就有了小一休。在小松天皇統治的後期,日本政權落入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手中。為了政治利益,足利義滿逼迫天皇將一休逐出宮廷,到國安寺做僧,以致一休一生都沒能享受到皇子應有的待遇,也從來沒有以皇子的身份生活過。

二,早年初顯才幹

一休自小聰明伶俐,與漫畫中的主角一樣,討人喜愛,六歲時,一休成為寺院老象外集鑑的侍童。修道時,一休不怕人生苦悶,潛心專研,時常有不同的體會。正是這樣的人生,使他對佛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有所成就,開始有了小名氣。

一休在12歲時來到壬生寶幢寺,開始專修《維摩經》,15歲時正式出家為僧,一心想幫助那些貧窮和缺乏知識文化的人。隨後,一休又跟謙翁和尚學佛法,過了一段時間,一休就住在建仁寺(幕府御用禪寺),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佛理。

在二十三歲的時候,為了追求佛法的最高境界,為了心中最純真的理想,他決定離開建仁寺,於是拜名僧華叟為師,修自己的靈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對佛法有了更為獨特的見解。

二十七歲,一日三餐一休在船上靜坐,寂靜無聲,忽聽烏鴉呼嘯。一休頓了一頓,似乎明白了世間的一切,自己也已頓悟,一休頓了一頓,又把自己的頓悟告訴了師父,華童宗曇聽了,很是滿意,覺得一休頓了一頓,確實有些頓悟,就放他走了。

一休不但精通佛法,又精通詩文,他十歲時,便開始涉獵詩歌,創作了《長門春草》,一時聲名鵲起,然而,一休並不是心浮氣躁,而是始終保持一顆謙虛好學的心。

至幕府時期,一休不屑與那些拍馬屁的僧人為伴,下定決心離開建仁寺,開始遊歷四方。於是,一休仍以「狂雲子」自居,從這個稱號上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在詩歌方面,一休留下了一系列詩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狂雲子》等。四面八方的雲遊,一休狂妄的心境被慢慢改變,眼界和胸襟都得以拓展,最終成為日本歷史上的奇僧!

三,一念佛一念魔

被稱為奇僧,不只因為一休對佛法的了解,更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年少時一休狂妄自大,不屑於與平庸之人為伍,這一點,在他心裡慢慢放大,更是演變成了極度的厭惡。

一休敢說敢做,不象其他僧人那樣表裡如一,說一套做一套,對於佛教的「禁慾思想」,一休是反對的。而且有些僧人表面上表示遵守佛規,背後卻私會良家女子,一休對此很反感,他認為我們應該追求本真,應該尊重人性,不應該強加束縛。

一休認為修心不在身體,而在心靈,因此,「淫酒淫色,亦淫詩,亦淫言,亦閒,」是一休的最佳寫照。真正的所謂一念佛一念魔,提起佛法,一休可以滔滔不絕,高僧境界。同時,一休也會出入青樓,與歌妓為伴,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斷然是違背道德的,所以一休也成了被指責和批評的對象。

對於外界的質疑和批評,一休從不在意,他認為人生一世,應該學會享受,除了自己的感受,其它都是過眼雲煙,連自己的身體也不過是一個骨架,因此,一休還落了一個「夢閨」的外號。

一休四十三歲的時候,在大德寺舉行了一次祭奠開山大燈國師的活動,一休也應邀參加,但他卻帶著一個女子來參加祭奠活動。從僧人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一種卑鄙的行為,所以大家都不滿一休的作法,開口抱怨,只有一休對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隨心所欲。

四、晚年生活

一休晚年對於酒醉近乎癲狂,更令人震驚的是,在他七十七歲時,竟愛上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盲女,盲女全然不顧一休的年齡,為自己的才智所折服,深深的愛著他。比如,在他的作品《夢閨夜話》中就出現了「夜香鴛鴦禪榻上,夜香鴛鴦語身閒」,從他的言行舉止來看,「夜香鴛鴦禪榻上,夜香鴛鴦語身閒」是不能配在他身上的。

然而,一休敢想敢做,不忌俗事閒談,這是許多人所不能做到的,一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顯示了他對本真的追求,也顯示了他對「自由」的強烈願望。八十一歲時,天皇下旨,讓他負責修寺,一休一勞,最終積勞成疾,化為烏有。就這樣,一代癲狂的奇僧離開了人間,肉身雖滅,但他的靈魂未亡,他的故事也將流傳後世!

相關焦點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真的了解嗎?所謂的「念」指的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性格,所謂的「佛魔」指只不過是人的千萬種因果報應。也就是說人的起心動念可能會有千萬種,人的因果報應也可能就會有千萬種。也許有人會說他只是起心動念了一下,又沒有傷害到誰,為什麼就會有因果報因呢?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自大性格的人,也就是你的起心動念是自大,那麼你的家庭就會是一種無法交流的局面,因為你最大,這樣也許會給你的家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和困擾,這算不算是一種傷害呢?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蕭敬騰 |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什麼叫做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在蕭雨神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小時候的蕭敬騰長得天然無公害,鮮嫩又可愛:所以我說,蕭敬騰這個人,曾經一念成魔,如今,一念成佛。誰也不會想到,舞臺上這位光芒萬丈的歌神,差一點親手把自己的人生埋葬。蕭敬騰簡直成為了不良少年回頭是岸功成名就的勵志代表,所以,臺灣把他的傳奇經歷寫進了教科書。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之戰
    常說:「一念成佛、一念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見佛與魔在某些方面是有具有相通性的。善為佛、惡是魔、佛與魔皆在一念之間。修行人必須時時刻刻驚醒,請看宣化上人,淨空法師,南懷瑾先生的相關論述,及佛魔的著名大戰。
  • 《霧山五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導演林魂說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做一個關於「五行」的故事,在這一基礎上,他參考了《山海經》《搜神記》等志怪點擊,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拼湊,用全新的方式詮釋出來。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滴: 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位神秘道人分別授予了陰陽五行的特殊能力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來抵抗妖獸。
  • 《催眠·裁決》徘徊在日落街頭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樣的人才如果心術不正,將是災難。好在許立生使用催眠的信念是為了幫助別人,而非操控別人滿足自己的私慾。整個片子雖有不少槽點,但主線清晰,沒有繞繞彎彎。拋開常見的警匪主題,引入催眠元素,還是值得一看的,關鍵我喜歡😬一直對催眠的主題很感興趣,書、電影、視頻都看過不少,不過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有親歷過,不知道是否真有這麼神奇,有待繼續探索……
  • 佛教: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02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小的時候,總聽到報導說,某個人不孝順,動不動總是跟父母吵架,更有甚者拳腳相加,媒體採訪鄰居的時候,都說這個人小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與父母吵架的不孝子,甚至是打罵父母,殺父母的逆子,這是為什麼呢?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康斯坦丁》
    天使不一定真的是天使,惡魔不一定是惡魔,有時一念之間成佛,有時可能一念之間成魔……康斯坦丁生來就能遊走在人間、地獄之間,時而是惡魔、時而是天使……這令年幼時的他十分痛苦,曾經自殺想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痛苦。後來他便開始利用自己天賦的超能力幫助剷除人間的惡魔,以此祈求獲得一張天堂的門票。
  • 當雙魚座黑化——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念成魔也成佛,我欲度眾生成佛,怎奈被邪念累成魔。黑化不存在,雙魚骨子裡就是黑的,是非常極端的星座,天使與惡魔並存。
  • 《隱秘的角落》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用細膩的觸角深扒人性的淪落
    普普:孤兒,美麗聰明,懂禮貌有愛心,有著與年齡極不相符的城府與應變能力,懂事得令人心疼。朱晶晶:被寵壞的小公主,霸道自私,對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朱朝陽毫無同情憐憫之心。這也是造成她後面悲劇的主要原因。其他人物,不再累述。
  • 王夫人,一劑威猛的菩薩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許多人曾對王夫人的管理能力提出質疑,以其衝動、不辨是非。殊不知,掀起驚濤駭浪的幾次大衝突均是觸及了王夫人之逆鱗——寶玉而起。正如漢高祖劉邦之善用人成大事,用人能力為其最大能力,僅從王夫人兩次用人之察,就足以看出其能力之強。一是退居幕後時知人善任啟用鳳姐管家,二是鳳姐病中大膽啟用李紈、探春、寶釵三駕馬車共治事務,特殊救時形勢下將府裡治理得井井有條。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佛,也有一個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小時候都是善良的,天真無邪。但是由於生活環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的思想就會慢慢變化了。有的人惡念越來越重,自私自利,喜歡算計別人,整人。有的人,正氣凜然,大公無私,樂於助人。我們修煉的人,就是要除去心中的魔,開啟心中的佛。
  • 聰明一休真有其人!晚年甚是瘋狂,一些行為抹殺童年美好記憶
    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片子充滿哲理和教育意味,深受許多人喜愛。其中那個聰明伶俐,古靈精怪,思考時喜歡用手指在腦袋兩旁畫圓圈的小和尚一休哥,也是很多人童年時喜歡的動畫形象。實際上,一休哥在日本歷史上有一個真實原型,那就是日本室町時代的奇僧一休宗純。如果有了解過這位禪師的人生經歷,那麼不難看出動畫片中,是有一些他人生經歷的影子的。
  • 聰明的一休真有其人!晚年甚是瘋狂,一些行為抹殺童年美好記憶
    相信很多人小的時候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片子充滿哲理和教育意味,深受許多人喜愛。
  • 成魔成佛一念之間——《娑婆訶》
    成魔成佛一念之間——《娑婆訶》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現《大悲咒》,直接念出「娑婆訶」也算是點題了。影片全程節奏緊密,開場接連拋出一個又一個懸念,直接將觀眾砸暈,然後樸木師才不徐不慢將這些懸念串起來,揭示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可怖真相。
  • 動畫片 | 聰明的一休
    聰明的一休和尚出生在日本幕府統治時代,年紀小小就出了家,平時他勤奮好學,熱心助人,最喜愛動腦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無論是將軍,桔梗店老闆還是新右衛門先生,都難不倒他。先聽主題歌吧,滿滿的回憶。大家都知道一休聰明,那麼問題來了——一休哥僅僅只是聰明這麼簡單的嗎?1.
  •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後,開始走向正途,也就是成佛。孫悟空的身世不簡單,因為三界中還沒有一位大神是盤古開天之前就存在的,就連最厲害的三清,也是盤古死後,一氣所化。孫悟空身上的潛能無可限量,西遊記後傳中,說孫悟空是無骨舍利,也是合理的。
  • 一念為魔,一念成佛,我買了兩顆ZOMO大聖鍵帽所想所囈
    也讓大家都熟知了似乎無所不能的孫大聖,護著唐僧一路降妖除魔、取經西去的故事。 除開深層次的技術內容不說,這款遊戲把悟空作為主角的設定是很容易獲得國人認可的,也是一次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倘若是開放式的情節走向,大膽猜測可能會有不同的善惡劇情走向,正所謂是:一念為魔,一念成佛。
  • 佛魔一體?!為你揭秘真正的一休哥!
    據說這部動畫片是根據日本民間傳說和軼事改編而成的,一休和尚可以說在日本甚至中國都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個聰明機智的小和尚,並不知道他是一位禪宗大師,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漢詩詩人,更是一個生活中放蕩不羈的「奇和尚」。
  • 譯者,一念成佛,一念魔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作者死後50年,其作品的版權就歸全人類所有了,所有想出版其作品的出版社都不用付版稅。公版書非常多,在版稅飆上天的當下,那些獲過大獎的公版書絕對是出版社的首選。出版社只要付一點翻譯費就可以出版大獎書籍,公版書這塊肥肉不咬都有點對不起自己。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同一本書,不同的翻譯應該差別不大吧。我只想說,不太大,也就差一個珠穆朗瑪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