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夫婦收養中國棄嬰,意外發現被隱瞞的殘酷病情,讓人熱淚盈眶的故事!

2021-02-19 阿爸阿媽APP

這是一個關於愛、感恩與責任的故事。生活會讓我們承擔一些我們原本不會選擇承擔的責任,但我們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堅強。

2007年,美國地方報紙《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的記者Elizabeth Fitzsimons和她的丈夫動身來到中國,他們已經不孕多年,對於完整家庭的需要促使他們產生了領養的念頭,直到飛機落地之前,他們都不曾想到會遭遇怎樣曲折的故事,而這場遭遇,又如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Elizabeth Fitzsimons夫婦第一次見到被領養的孩子是在南昌市的一家酒店裡,孤兒院的院長親自把孩子抱給他們。夫婦兩個人給孩子取名為娜塔莉(Natalie),並為自己終於有了一個女兒而興奮不已。

然而在僅僅過了一個小時之後,Elizabeth Fitzsimons在為娜塔莉換尿布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疤。她的表述是:「我發現了平生所見最嚴重的尿布疹,而且她脊柱下端長滿了紅疙瘩,有些脫皮的皮膚上有一道兩英寸長的疤痕。」

左圖,是娜塔莉(Natalie)的養父母第一次收到的養女照片。

右圖,是娜塔莉養父母在中國一家寺廟,祈禱她的健康。

即便如此,這位新手媽媽還是決定繼續辦理領養手續,在她看來並非大問題,畢竟她自己的妹妹以及兩個弟弟也是從尼加拉瓜收養的。她弟弟被領養的時候也是身上臭烘烘,長滿疥瘡,但是過不久就成了一個健康的嬰兒。

Elizabeth Fitzsimons堅信,雖然現在娜塔莉瘦弱蒼白,坐不起來,也握不住瓶子。只長出兩顆牙,沒什麼頭髮,而且從來不笑。但是娜塔莉也會沒事的。她那雙烏黑的大眼睛裡一定隱藏著神採。

真正令夫妻倆受到重大打擊是在隨後為娜塔莉舉辦的生日派對上。當天夫妻倆正式辦妥了收養手續,那天也是娜塔莉的第一個生日。他們邀請了在收養代理機構遇到的幾家人和該機構的代表。那天娜塔莉胸部發出了異常的聲響,這讓夫妻倆十分擔憂。所以新手爸爸馬特(Matt)讓收養代理機構派醫生過來。

醫生給娜塔莉做了簡單的檢查,發現她可能得了支氣管炎,並且醫生在檢查娜塔莉的括約肌的時候發現「很鬆弛」,懷疑娜塔莉做過摘除腫瘤的手術,可能會患有脊柱裂。

隨後夫妻倆以及收養機構的人員一起帶著娜塔莉去了醫院。等消息的時候,Elizabeth Fitzsimons盡力想好的方面,比如她為娜塔莉漆成淺黃色的那個房間,以及鋪著小熊維尼床單的那張嬰兒床。

現實是殘酷的。CT片子顯示,娜塔莉身上曾經長有一個腫瘤,某個人在某個地方把它摘除了。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損害了神經,隨著娜塔莉逐漸長大,她的身體狀況會不斷惡化,最後腰部以下會完全癱瘓。此外,她將失去對膀胱和腸道的控制力;這種狀況已經露出端倪——她的括約肌很鬆弛。她患有某種形式的脊柱裂,脊椎上還長有一個囊腫。

這一切來得是如此的突然,新手媽媽震驚而憤怒。她不明白為什麼建立一個家庭對自己來說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不明白為何生活對娜塔莉是如此殘酷。

回到酒店後的夫妻倆,開始質問來自收養機構的代理人,為什麼體檢報告裡沒有提到這些?那條如此明顯的疤痕怎麼會沒人留意?

代理人只是搖頭、道歉,並提出了一個新的補救辦法:給他們換一個寶寶收養。夫妻倆可以按時回國,只不過會帶走另外一個女嬰。

其實在很多個月之前,夫妻倆已經填寫過一份表格。表格的內容是他們可以接受未來的收養對象患有何種疾病或殘疾。夫妻兩個人選了幾種較為溫和、經過適當治療可以迅速痊癒的疾病。馬特在申請表上寫道:「這將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們覺得自己現有的經驗還不足以應對更嚴重的問題。」

現在,夫妻倆面對的是手術、輪椅、結腸造瘻袋。Elizabeth Fitzsimons想像著他們聖地牙哥的家中會有通往房門的殘疾坡道。想像著兩個人全身心地護理娜塔莉的那種生活。她問自己我們如何能做到呢?

即便有諸多的顧慮,ElizabethFitzsimons還是無法說服自己拋下這個孩子。她相信如果自己生下這種身體狀況的孩子,絕對不會把孩子留在醫院。

她也無法接受自己要和某個頂替娜塔莉的孩子一起登機,然後告訴朋友和家人,這不是娜塔莉,因為她身體受到損傷過於嚴重,所以自己把她留在了中國。

她無法面對放棄娜塔莉的自己,也無法忘記娜塔莉。她知道,自己會永遠在心裡惦記娜塔莉的境況。

Elizabeth Fitzsimons在她後來的一篇日誌中寫道:「我知道這是對我的考驗,我的人生價值就取決於這一刻的決定」。她堅定的告訴工作人員:我們不想要另一個孩子。我們想要自己的孩子,就是正在那邊睡覺的那個孩子。「她是我們的女兒,」她說。「我們愛她。」

她的丈夫馬特也贊同她的說法。夫妻倆度過了一個漫長而焦慮的夜晚,他們考慮著未來要如何處理相關問題。甚至Elizabeth Fitzsimons還哭著給自己的母親打電話,說明娜塔莉的情況。

她的母親跟她說,「如果你不帶她回來,也是可以的。我只是不想讓你背上那種負擔。你想怎麼做?」 Elizabeth Fitzsimons說想帶著孩子走。她的母親支持到「那你就這麼做。」

第二天清晨,夫妻倆下定決心,要為自己的決定感到高興。他們也的確高興起來。他們告訴自己,極佳的醫療或許能減輕娜塔莉的一些最嚴重的疾病。這是他們所能期待的最好結果。

夫妻倆回到聖地牙哥不到兩天——還沒來得及帶娜塔莉去看兒科醫生——情況就又出現了驚人的轉折。

那天,正在嬰兒餐椅裡吃飯的時候,娜塔莉突然發病——她的頭前後擺動,眼珠轉來轉去,腿和胳膊突然伸得筆直。Elizabeth Fitzsimons把她從椅子裡抱出來,遞給馬特,然後撥打了911。

急救人員趕到時,娜塔莉已經恢復了意識,狀態穩定了下來,但在到急救室之後,她又發作了一次。夫妻倆向醫生講述了自己在中國聽到的病況,他們要求給娜塔莉做一個腦部CT掃描。

幾小時後,一名急救醫生嚴肅地對夫妻倆問到:「你們肯定知道她的腦子有問題,對吧?」

夫妻倆驚愕了,除了所有其他那些疾病,她的腦子也有問題?

隨後醫生告知他們: 「娜塔莉患有腦萎縮。」並表示,娜塔莉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唐氏綜合症不相上下。

醫生離開後,這位新手媽媽抱起娜塔莉。因為吃了藥,娜塔莉處在昏睡之中,嘴巴張著。「我們會有能彼此交流的那天嗎?她會和我分享她的秘密嗎?會和我一起歡笑嗎?」她在後來的日誌中寫道:「不管情況怎樣,我都會愛她,她會知道這一點。這就足夠了。感謝上帝我們當初沒有放棄她」。

娜塔莉被收院治療,夫妻倆陪在病床邊,那一晚整夜難安。

次日,一位神經外科主任走了進來。帶來了好消息。

他說急救室的醫生之前弄錯了,娜塔莉不是腦萎縮。她是身體虛弱,發育得有些遲緩,但她有手眼協調能力,在醫生給她做檢查時能專注地看著他。為了做出更準確的診斷,他需要給娜塔莉做個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夫妻倆請他給娜塔莉的脊柱也做個這樣的檢查。

隨後,這位醫生帶回了更讓人驚訝的消息。核磁共振檢查排除了他所擔心的大腦萎縮,而且娜塔莉的脊柱也沒有問題。她沒有脊柱裂,不會癱瘓。他承認娜塔莉體內有可能存在一個腫瘤,需要進行監測,但她也許沒事。明年就可以確定相關情況。

不過會有其他一些讓人擔心的地方,比如更多疾病突發的情況,以及需要接受很多物理治療,以便學會坐、爬和走。21個月大的一天,娜塔莉在沙灘上第一次學會了走路。

故事隨後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娜塔莉將近3歲的時候,有著濃密的頭髮、閃閃發光的牙齒和閃亮的眼睛。她學遊泳,去託兒所,還執意穿印花涼鞋去跳舞。Elizabeth Fitzsimons對她說,「哦,娜塔莉,」她就回答,「哦,媽媽。」每每這時,這位新手媽媽都會用力眨眼,以止住自己幸福的淚水。

因為後來一切都很好,會讓人不自覺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夫妻倆當時的決定被證明是對的。但對這位新手媽媽來說,那不是重點。她說:

「我們在當時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是因為她是我們的女兒,而我們愛她。我們原本不會選擇承擔自己預想到的這些責任,實際上我們在做收養申請時坦白表示過自己沒有能力應對這樣的問題。但我們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堅強」。

故事的後來:

經歷了如此多的風暴之後,Natalie的健康狀況在家人的照顧之下有了很大的好轉,而這對慈悲的夫婦也受現代醫學的眷顧,解決了不孕的生理問題,有了一對雙胞胎,一家五口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這是一家五口人的近照

Elizabeth Fitzsimons不再是新手媽媽

她的眼神中,流動著幸福的光彩


娜塔莉(Natalie)和母親以及兩個弟弟在一起

媽媽的目光一直注視著娜塔莉


媽媽也是個曬娃族,社交網絡頭圖就是三個孩子


媽媽曬出娜塔莉近照

誰能想像這居然是當初那個

幾乎難以存活的孩子呢?


娜塔莉不僅健康成長

成績也非常優秀

看著她的笑容

真的感嘆生命的頑強

感動於夫妻倆當初所做的決定,也感動於對善良的人所作出的眷顧。現實也許殘酷無比,但是愛,卻能披荊斬棘,通向幸福的彼岸。

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個命運。有時候,我們遠比想像中的自己更堅強。

來自:成長樹(ID:chengzhangshu9)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人收養了很多中國兒童?
    這隱含的意義迫人心扉。那個月中在其它街道上又有多少被遺棄的孩子?那一年的其它月份中又有多少孩子被遺棄?其它的年份又有多少被遺棄的孩子?還有多少家庭選擇沉默,沒有出來同我見面?↑與夏華斯來相認的中國父母當然,被美國人收養的不只有像夏華斯這樣的「健康棄嬰」,「殘疾棄嬰」也是他們的收養對象。
  • 患病棄嬰被人收養治癒,親生母親卻質問怎麼自己孩子在別人家?
    然而事實總是很殘酷,我國每年都會有超過10萬個棄嬰,這些可憐的嬰兒大多是因為父母沒錢供養、疾病或是其他意外情況。小編相信每一位父母在丟棄自己孩子時內心總是很悲傷的,那也都是一些極端情況下才會做出來的事。然而在河北滄州有一位母親,她的孩子就是因為患病被丟棄,幸好寶寶得到了好心人的收養照顧,病情也得到痊癒,但是在孩子病好了之後,這位母親卻想著再把孩子要回去。
  • 為什麼美國人領養那麼多中國小孩?真相讓人淚奔...
    這裡,小編根據一些相關媒體的報導以及對身邊有打算去中國領養小孩的外國夫婦的採訪,總結原因有三:原因一:中國棄嬰多,選擇範圍大,收養制度相較其他海外國家比較規範!一些沒有子女的美國夫婦在中國既可以為自己領養到一個孩子,同時也做了慈善,幫助廣大的中國孤兒。此外,不少美國人表示:中國的收養制度比較規範。中國的領養手續一旦確定,就不能再隨意變更。不像有的國家,中介會在領養前的最後一秒改變主意。
  • 夢婷的人生:那些被收養的中國孩子
    看圖就知道了:孩子是華人,父母都是白人對,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收養中國棄嬰的美國家庭。九十年代以來,美國已經收養了近十萬個這樣在中國被遺棄的孩子。他們中大多數是女孩,或者有殘疾的男孩。照片中的這個女孩叫吳夢婷,她的英文名叫Ricki Mudd。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收養法》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年滿30周歲,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滿足這些條件後,再提交包括收養人生育情況證明,公安機關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報案的證明,身體健康檢查證明、收養書、申請書等一系列材料,通過審核,獲得收養登記證才能去收養棄嬰,而且整個領養手續辦下來,需要約3.5萬元。就因為這些繁瑣程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竹搖籃】臺灣棄嬰成為猶太人的真實故事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猶學會」→關注我們◆ 臺灣棄嬰成為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竹搖籃】The Bamboo Cradle。 許華朋博士與妻子許白蘭是美國猶太人,大約四十年前,來到臺北輔仁大學進行人類歷史學研究,也兼任臺中東海大學講師。
  • 佛教收養棄嬰的福報
    收養棄嬰,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一個個險遭遺棄的生命,以一己之力,見證世間大愛。一、收養棄嬰是一種福報凡世人,都有三個最大的願望,乃財、子、壽。如果有了錢財而又長壽,膝下猶虛,也是美中之不足。乏嗣之人,就得收養他人所生的子女為子女,叫「螟蛉子」。自然界有一種昆蟲,叫「螟蛉」,不會產卵,乃銜異類昆蟲之卵,置於自製之泥窩。每天以翅膀搧其窩,以孵化其卵,故所生出之幼蟲,其體形、生活亦皆與螟蛉相似,故叫「螟蛉子」。沒有子嗣的人,尚且收養「螟蛉子」,何況有子女為天所送來,被人遺棄而收養之,這是一種福報。人間揚善,天地可鑑;若無福報,必有功德。
  • 美國人為何熱衷領養中國孩子?甚至殘疾兒童?真實原因讓人唏噓
    美國也很少歧視女嬰的現象,棄嬰的數量就更少。美國人如果從本地收養,選擇面很小。再加上美國有關兒童的法律一向嚴格,對於收養,更是手續複雜、耗時長、費用高。往往領養一個美國小孩要花費上10萬美金,歷時五年時間,養父母雙方都必須通過收入、住房、夫妻性格等多項排查。審理程序、時間和花費等方面都讓很多夫妻望而卻步。
  • 美國人每年收養我國數萬兒童,而且大多數隻要女孩,這是為何?
    而美國人的婚育觀念一直和中國人很不一樣,許多美國夫婦出於各種原因沒有生育孩子,他們都會選擇來中國收養一個中國寶寶。據統計,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大約有八萬棄嬰被美國人收養,其中大多是女嬰。先說說美國人為什麼大多不願意在本土收養孩子,反而要跑來中國。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中國棄嬰寵成小公主,是親情還是資本運作?
    在當時,很多的美國富豪都會來中國收養棄嬰,而貝佐斯在一次來中國考察電商發展的時候,也是有了這個念頭。機緣巧合地來到了湖南長沙的這個福利院,遇到了這個讓他滿心歡喜的小女孩。
  • 該不該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 美國人憤怒了:網紅夫婦收養中國自閉症男孩,大曬大賺後又棄養
    編者按一對網紅夫婦收養了一名來自中國的自閉症孤兒,藉此賺的盆滿缽滿後又宣布放棄收養,此舉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人們紛紛指責他們貪圖名利,把 孩子像一個物件一樣隨手拋棄,憤怒的情緒甚至轉移到了線下。故事究竟是如何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呢?
  • 18年來,美國收養8萬多中國兒童,為何幾乎全是「女孩」?
    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收養籤證統計》顯示,迄今為止,美國收養的中國兒童總數量已經多達八萬,其中近九成的兒童為女嬰。美國素有「兒童天堂」之稱,在美國人的社會福利觀念中,這可能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但對於相當一部分國人來說,或許會覺得奇怪,為何美國人跨國收養的棄嬰,大多數都是女孩呢?其中有著不一樣的目的?
  • 美國夫婦遠赴中國,只為收養與兒子患有同樣罕見遺傳病的中國男孩
    據美國廣播公司12月17日報導,美國一對夫婦收養與自己兒子患有同樣罕見遺傳病的中國男孩。 今年早些時候,來自肯塔基州鮑靈格林的莫妮卡·波因特和喬什·波因特收養了9歲的特雷。特雷和他們6歲的親生兒子泰格一樣患有罕見的遺傳性疾病。
  • 他們是棄嬰,卻成功逆襲,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多一點!
    史秋撿先天失聰並且身患疾病,為了治病,趙丹花光積蓄鬧得與丈夫離婚,後來她發現秋撿有跳舞的天賦,就賣掉房子給他出學費。 女孩被一位名叫瑪格麗特•庫克的美國小學老師收養,孩子取名詹納•庫克,中文名夏華斯。20年後,她長大了。
  • 天生「藍眼睛」的中國女孩,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從此改變人生
    每年來福利院收養孩子的人很多,工作人員會把孩子們的信息發布在網上,其中就包括"藍瞳"小姑娘,只不過小姑娘卻一直沒有等到願意來接她回家的爸爸媽媽。當然,這期間也有很多人詢問過小女孩的事情,可是在聽到小女孩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時期而終身變成盲人的時候,所有的收養者都開始猶豫,最後選擇放棄。
  • 被收養40年後他被趕出美國,當10萬亞洲孤兒在美國長大,他們究竟過得怎樣?
    2002年的一天,當Emilie的養父母Olsen夫婦將這個9個月大的棄嬰小女孩,從中國帶回美國東北部一座小鎮時,這對善良的夫婦絕對想不到這竟然成為噩夢的開始Emilie Olsen的養父母Green夫婦自1992年4月1日,中國正式開放涉外收養以來,美國逐漸成為領養中國孩子人數最多的國家,共計超過十萬的中國孤兒被收養
  •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
    愛不分國界:老人收養黑人棄嬰20年,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世界上有三種人,黃種、白種、黑種。從古至今,雖然三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背地裡波濤洶湧。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名老太太和一名黑人棄嬰的故事。2000年8月8日,上海老人朱婆婆出去買菜,買完菜在回家的路上她聽到了草叢中有一陣陣嬰兒的哭聲,朱婆婆撥開草叢之後發現草中放了一個嬰兒,孩子的身上放了一張紙條寫的嬰兒的生日:2020年8月1日。朱婆婆當時看到孩子只覺得可憐心疼,便把這個棄嬰帶回了家。
  • 一出生就被拋棄,只因擁有一雙藍眼睛,被美國父母收養後終獲幸福
    等到天光微明,福利院裡的工作人員上班之時,這個紙盒子才終於被人發現。 事實上,這種情況他們已經見得多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做父母的資格, 也並非是每對父母都能毫無保留地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才會出現各種棄嬰案,而這個盒子裡,八成裝著的也是一個嬰兒
  • 美國夫婦領養3名中國孤兒感動各方
    (左一)和西蒙(左三)(照片:翻拍自VOA視頻)家住密西根州米德蘭的赫斯特一家幾年前收養了三個來自中國的殘障兒童,其中兩人先天無眼。他們的愛心感動了許多人,當地的華人自動組織起來幫助他們。新冠疫情爆發後,赫斯特一家也陷入了窘境,華人動員起來為他們募捐,捐款從全美各地及中國大陸湧來,令赫斯特夫婦大感意外,心裡十分溫暖,這是美中民眾交往的新歌。克雷格·赫斯特(Craig Hurst)與凱蒂·赫斯特(Katie Hurst)17年前結婚,婚後有了自己的3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