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書店》,所有與書店有關的故事,都有點兒悲情

2020-11-05 晏硯硯

書店,有點兒像是上個世紀的書信一樣,遠去,遠去,最終無人問津。可是書還在,書店也不是全都消失,只是,一切與書店有關的故事,多少都帶點兒悲情。

看到與書店有關的書籍或者電影,便忍不住要看下去,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的心底住著一個書店。

故事從下面這個女人開始講起:讀完書,她喜歡去外面走走。

然後故事就在她身體裡開始了。

外國的故事,總喜歡發生在一個小鎮上。表面寧靜,實則卻是波濤洶湧。

這是一個理想仍然不滅的女人的靈魂。這部叫做《書店》的電影,一開場就把人帶進了風景裡。

這個獨自在青草裡坐著讀書的女人,是小鎮上一個特別的女人。她的丈夫在六七年前去世,她在銀行工作。可是,在書裡,她有自己的世界。

小鎮上一個獨自生活的先生,從不與鄰居們交談,可是卻知曉這鎮上的所有事。他只是觀察。

他注意到了她。

她也看到了他遠去的背影。

弗洛倫斯.格林毅然決然地醒來。

她完全清楚自己要做的事

在這個小鎮上開一家書店。

小鎮上的人們寧靜地生活著

黃色的水仙花正盛放,人們哼著小調在周圍漫步。

格林夫人立即著實去實施自己的計劃。

可是,似乎並沒有人願意她這麼做。

小鎮上的人不讀書,唯一讀書的只有布倫迪什先生。

這是他的宅邸,因為獨居,無人打理,頗有荒宅的意味。無人造訪,深居簡出,關於他的流言層出不窮。

他曾熱愛書籍,可是他已經厭倦了。





他燒掉了很多令他厭煩的書籍。

格林太太受到將軍的邀請去參加晚宴。裁縫強烈建議她穿那套深紅的長裙,說那是深石榴紅。弗洛倫斯最終屈服了,別彆扭扭地踏進將軍府。她想要在石頭鎮開家書店的消息蔓延,可是沒人願意搭理她,許是因為那身難看的紅裙吧。和將軍話不投機,將軍夫人笑中的意味深長。

弗洛倫斯終於明白,她想要開家書店的願意,使她成為了將軍夫人的敵人。那間老房子,這麼快就被利用起來,她仿佛在嘲笑小鎮人的拖延。將軍夫人想要讓那房子成為藝術中心,而弗洛倫斯卻使自己成為了中心。弗洛倫斯去了解情況,敲開了晚宴上遇到的那個令人厭煩的廣播公司的米洛的門。

沒有人願意支持她的決定。


但弗洛倫斯是一個堅定的女人。她一個人去面對一切困難。

孩子們來幫忙。

書店終於開張了,沒有顧客。第一個登門的人說:「你的工作真是孤獨。」

弗洛倫斯從不這麼認為。

那個古怪的老先生遞來一張紙條,想要讓她幫忙介紹幾本書。


弗洛倫斯為他挑選的書。

那時的書,還是用牛皮紙包裹著,外面系一根麻繩。

就是這間老房子,櫥窗上擺著書。

書店很快迎來了顧客。

將軍夫人冷眼旁觀。


將軍夫人暗地裡阻撓書店的生意。

書店門前擠滿了人,律師通知弗洛倫斯,這與法律中的一些條文不相符。當這樣也阻止不了她時,將軍夫人和外甥新擬了一條律法,從安全等角度,想要收回房子。

一個小女孩克裡斯汀來弗洛倫斯的書店幫忙,她們倆成為了朋友。

將軍夫人投資開了一家新書店,克裡斯汀的母親不再讓女兒來幫忙。廣播公司的米洛來書店工作,實際上只不過是受將軍夫人的指使,將書店置之於死地。

弗洛倫斯發現自己已被小鎮驅逐。與她早已經莫逆之交的布倫迪什先生為了挽救書店,去找將軍夫人談話,可是在回家時,卻倒在大門前。

弗洛倫斯終於知道了米洛的無恥行徑,心灰意冷。在踏上行船之時,克裡斯汀來送行,她們隔河揮別。

弗洛倫斯看到自己的書店方向,燃起了火焰。是克裡斯汀放的火。

弗洛倫斯的書店裡有一個取暖爐,她教給了女孩如何正確使用它的方法,也提醒她什麼樣是錯誤的。

既然所有人都想搶走這間書店,既然理想無法在現實立足,那就毀掉它。

克裡斯汀做出了勇敢的決定。因為只有她,是真的愛著弗洛倫斯。

她不喜歡讀書,但她喜歡在書店工作,也喜歡弗洛倫斯這個大朋友。她喜歡弗洛倫斯的一個盤子,說:你遺囑裡要把這個盤子留給我。「弗洛倫斯說:」你必須讀了那本書,才能給你。「

克裡斯汀被迫離開書店,弗洛倫斯把盤子送給了她。

在碼頭,克裡斯汀手裡捧著那本書。

多年以後,克裡斯汀開了一家書店。弗洛倫斯沒有完成的理想,她來完成了。

故事主體部分,是全能視角,從弗洛倫斯的角度去展開的。然而最後那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故事,全是從克裡斯汀的世界裡看到的。一個小女孩的一生,如何因為書而改變,她從弗洛倫斯那裡學到了堅定與執著。書店在沒落,但是理想永遠都在。

相關焦點

  • 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不過,仍有很多愛書人好奇,作為世紀朵雲系列新型實體書店中的第一家主題書店,為何會以「詩歌」為主題?湯惟傑:我只是從個人的角度嘗試做一個解讀。一方面這跟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氛圍有關。上海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都市之一,有非常可觀的文學閱讀人口。另一方面,在各大文學類型中,詩歌一直被認為是文學當中最精粹的部分,在廣大文學讀者的心目中長期處於頂尖的位置。
  • 電影《書店》
    《書店》電影招貼畫《書店》是朋友在網上刷到的英國電影。猜想著我會喜歡,於是特意推薦給我。
  • 《穀子書店》——一個「南方書店」和一個「北方女人」的回憶錄
    《穀子書店》所講的就是阿婆(小鎮上的人都叫她「康老師」)所照看的這座「穀子書店」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包括讀者,當然也包括阿婆自己。這個故事採取的是回憶的方式,是阿婆在書店即將搬遷的最後一天裡對書店存在的過去的五十三年的回憶,以及自己從六歲開始到現在七十三歲的回憶。
  • 慢文藝 電影中的書店世界
    在他自導自演電影《安妮•霍爾》中,伍迪•艾倫與初識不久的黛安到書店挑選關於死亡主題的書,並向崇拜他的基頓滔滔不絕地賣弄他對死亡的看法.同樣,在另一部自導自演的影片《曼哈頓》裡,伍迪•艾倫在書店對著找書的好友絮絮叨叨,抱怨生活的各種不順,之後他又在另一家書店中憤憤地買了前妻剛出版的書籍,總說書中有許多對他不堪的描述.這麼愛絮叨愛拍書店的導演,必定生活中就是個愛讀書的人。
  • 有書有酒,從肆意到詩意--《書店日曆》封面書店故事
    今年的書店日曆,封面選用的書店照片是:重慶刀鋒書酒館。
  • 電影《書店》/連書店都無法包容之所,也將難易留住美好的德行
    《書店》是由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拍得很美的英西合拍片,2017年11月10日地西班牙上映。電影設定在1959年的英國小鎮裡,讓我想起同名小說電影《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的電影畫風,雖然遠不是同一個時代的故事,但是英國農村小鎮小城市該有的生活節奏,這上百年來,變化都很小,還有一脈相傳的固執、傲慢、表裡不一的民族性格。
  • 豆瓣7.6英劇《書店》,網友:實在是太好看了整部電影就像一幅畫
    豆瓣7.6英劇《書店》,看看網友們都是如何評價的吧!網友@獨白:實在是太好看了… 整部電影就像一幅畫 像一個很慢的故事 張弛有度 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非常 非常到位 配樂布景 完美網友@TM1001:片頭想起《偷書賊》,兩部電影都和書有關,味道也有點同宗同源感,也許書帶給人的味道就是這樣的吧。。。
  • 書店故事:旅行中邂逅天堂時光 記憶
    當你被好奇撩動心弦,終於踏上石頭臺階走進去,感受到的是溫暖、文藝和人情味,在這家書店裡,沉澱的不僅有書卷的芬芳、咖啡與茶的溫香,更有許多因緣相聚的故事。劉宣驛原來從事旅遊企劃宣傳,2009年,她去了一次西藏,這次西藏之旅讓她徹底愛上了那個地方。
  • 專欄 書店故事:旅行中邂逅天堂時光
    河北路上一座小洋樓的門楣上,掛著需要不經意抬起頭才能看到的書店名牌——天堂時光旅行書店,店名的下面,是一句改編自詩人海子的話:以夢為馬,隨風散落天涯。當你被好奇撩動心弦,終於踏上石頭臺階走進去,感受到的是溫暖、文藝和人情味,在這家書店裡,沉澱的不僅有書卷的芬芳、咖啡與茶的溫香,更有許多因緣相聚的故事。
  • 書店裡的影像詩:40個書店,40個故事
    ,名字挺有詩意——《書店裡的影像詩》,片子記錄了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命樣貌,長120分鐘,每3分鐘表現一家書店,共40家。導演侯季然通過這40家書店給我們講了40個故事,比如水平書局老闆曾大福邊按計算器算折扣邊跟客人聊天推銷書;新手書店老闆鄭宇庭只陳列100本書,每周淘汰更換,書目都是他想推薦給新手讀者的作品;臺東晃晃書店的店名來自一隻因失聰而走路搖晃的貓;古今書廊老闆陳麗夙、賴進義的工作現場不只在書店,他們也穿梭於各地回收廠,搶救一箱箱舊書——那些奇妙的書店,奇妙的人,揣著的是我們自己曾經的信仰和夢境。
  • 複合型書店:書店or商場?
    有了那封推薦信,接受的程度就高了,畢竟寫推薦信的那十個人在出版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什麼遠流出版社的王榮文、遠景出版社的沈登恩等等。他們為什麼願意寫推薦信呢?因為在1982年,臺灣的書店都還是比較傳統的書店,就像十多年前的新華書店那樣,空間裡面放滿書架,老闆坐在中間,大家都進去看書。當時我就在想,我們要做書店就要做得不一樣。
  • 阿根廷雅典人書店:全球最美書店,前世今生都很驚豔
    毫無疑問,雅典人書店算是全球所有書店裡的掌上明珠。任何進入書店的人,都會被它金碧輝煌的裝飾所吸引,一座大劇院變成書店,這種神奇的文化創意讓很多遊客對它產生了由衷的敬意。對於讀書人來說,雅典人書店確實是一座天堂,因為它確實有圖書館的模樣。就像《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裡說的,「這裡的光線是柔和的,總體的基調將顯現出了二十世紀初的最佳藝術。這裡人們的對話都是低聲的,就像是在一座古老的圖書館裡。這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群要麼閱讀要么喝咖啡,很多博主認為這裡世界上最美的書店。」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在雅典人書店裡泡上一整天,那簡直就是享受。
  • 不是所有的書店都能活成誠品的樣子,哪怕有政府補助|無風
    一個貧寒的少年常常去書店讀書,曾遭到店員的驅逐,但總有一個善良的店員釋放足夠的寬容與善意,將他喜愛的書保留,讓他順利地讀完再出售。如同城市裡的「深夜食堂」一樣,書店,24小時的書店,用類似於滿足口腹之慾的精神食糧,慰藉著那些漂泊無依的心靈;也因此會有形形色色的書與人的故事,妝點著這個世界的多彩、溫情甚至冷酷。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2月19日,北京發布《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共計28條,有多條直接涉及書店。 2月26日,有關部門就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發出緊急通知,提出包括預撥3月至6月的房租補貼在內的16條措施。3月1日消息顯示,首批扶持資金3月中旬到位,而往年的扶持資金一般都在當年10月下放。
  • 九部電影,帶你發現不一樣的書店世界
    許多故事都發生在書店裡,電影中的書店仿佛都充滿魔力,甚至與愛情有關。
  • 他們的故事,從書店開始
    我們會不定時背著相機在書店晃蕩,隨機跟客人聊天,從交流的內容裡提取一個小故事,用一段話甚至一句話描述,然後拍上一張照片。目前,我們已經採訪了1531個人,記錄了1531個故事。我們還集結這些故事,出版了《人在書店》。每本書是一個世界,每一個來到書店的人也是。
  • 「我們開書店的都是怪咖喔」
    昨天大概是這個月來最令人愉悅的雨天,剛卸下作業的包袱,跟著學校傳播系的老師走訪了兩家獨立書店。臺灣的獨立書店非常多,對於它們都是如何存活下來的,我想,大概因為臺灣人比較念舊。好吃的東西都是『古早味』,課本裡文言文比白話文多,包括繁體字的使用,都算是對傳統的珍視和延續吧。
  • 書店故事丨高額的租金是書店面臨的最大壓力
    她想了想說,「可能關注書店的都是文化人吧,一旦有書店倒閉或經營困難,大家都會在網上感嘆,給人一種開書店日子就很清苦的刻板印象。」兩年裡,曹蓉目睹了周邊奶茶店、燒烤店陸續倒閉,「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們還不錯呢,能賺出店鋪租金,生活也過得去。」
  • 書店帶來的安全感,什麼都不能剝奪|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微博上,姚晨、江疏影和坂本龍一都轉發了,還有常年對各種公共事務發聲的博主曬出充值記錄,其中,有350萬粉絲的攝影博主竹子充值了4800元,約等於豆瓣書店的微信推書兩天的收入。
  • 日本活得好的書店,都不僅僅是書店
    現在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書店停止營業。連鎖書店、獨立書店都在摸索實體書店的維繫之路。文教堂是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根據7月發布的最新財報,文教堂時隔9個月實現了盈利,旗下動漫系店鋪animega店鋪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