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故事,從書店開始

2021-02-15 1200bookshop

在火車上開音樂會的音樂人、靠自己賺錢走遍東南亞的女生、一個穆斯林講述了他們的習俗,一個男生分享他穿漢服的愛好……

自2015年1月5日起,我們每天都會推送書店裡顧客的人物故事。我們會不定時背著相機在書店晃蕩,隨機跟客人聊天,從交流的內容裡提取一個小故事,用一段話甚至一句話描述,然後拍上一張照片。

目前,我們已經採訪了1531個人,記錄了1531個故事。我們還集結這些故事,出版了《人在書店》。

每本書是一個世界,每一個來到書店的人也是。以下是我們從1400-1500期採訪中挑出的一些故事,通過閱讀,你會發現一如加布瑞埃拉·澤文在《島上書店》裡所寫:

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 

最後的最後,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人在書店1400-1500期精選

 我強迫自己放棄對他的這份情意〡人在書店×1402 

我跟他是在一次面試上認識的,我是面試官,他是來參加面試的。見到他的第一眼,我便對他產生了好感。面試時,他說自己正和一個女生在經營一個公眾號,我猜測他可能是有女朋友的。為了不想讓自己陷得太深,我強迫自己放棄對他的這份情意。因為像我們這種群體,有好感也不一定就能成什麼事情,這個是常態。

 

因為工作的交集,我和他開始有了交流,並漸漸地確認了彼此的身份,走到一起。後來我問他,你是不是也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對我有感覺?

 

他點了點頭。

 我唯獨忘不了那個電話號碼〡人在書店×1405 

高三那年,我幫她在淘寶上買了一部非常漂亮的手機,為了找到以她的生日為尾號的號碼,我跑遍了我們縣城裡所有的營業廳。最後在我常去的維修手機的小店鋪裡,我終於在一大疊手機卡裡的最後一張找到了。我的天啊,那個時候我高興壞了。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分手多年,我也已經忘了我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但唯獨忘不了那個電話號碼。她生日的那天,我試著打過去,接通後是一個陌生的聲音。

 

的確,她把這個電話號碼也放棄了。

 晚上八點後才能進食、睡覺、抽菸、做愛〡人在書店×1417 

我晚上八點後才能進食、睡覺、抽菸、做愛,而整個五月我都要這樣。這叫「齋月」,是我們穆斯林的習俗,從我有記憶開始就這樣做了。我不是很確定這種行為是不是有實際的意義,但我信仰它。從早上到現在,我一點東西都沒有吃。

 習慣之後,我再穿回我們平時的衣服反而覺得很醜〡人在書店×1423 

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漢服,但一直到上大學才第一次嘗試穿漢服出街。一開始,我不太敢只穿漢服出門,但慢慢地,習慣之後,我再穿回我們平時的衣服反而覺得很醜。現在,我上班以外的時間都會穿漢服。

 

我覺得穿上漢服之後,自己的說話、行為方式都會得到一種約束。

 「老婆,我們家裡爆炸了。」〡人在書店×1425 

那天,因為生意上的一些糾紛,公公、婆婆和一位客人在家裡的客廳裡面吵了起來。那個人在來我們家之前就揣了一個裝滿汽油的瓶子在身上,吵起來之後,他立即掏出來點燃了。那時我和老公剛結婚一個月,家裡掛滿了紙質的裝飾物品,火一下就蔓延開,大火很快就封住了整個客廳,堵住了出口。老公、公公、婆婆往三樓跑去,姐姐和她孩子則被困在了二樓房間裡面。

 

到了三樓之後,老公撬開了窗上的防盜網,他們一個接一個從窗子爬下去。婆婆由於年紀大,在爬的過程中沒抓穩,直接從三樓掉了下去。而此時,消防車還沒來,困在二樓的姐姐和她孩子在窗邊哭喊呼救,於是老公則又爬回二樓,幫忙撬姐姐那個房間的防盜網。由於他是在半空中操作,身邊沒有支撐物,在撬斷防盜網的同時,他也跟著從二樓摔了下來。

 

後來,消防人員終於趕到,把大家都救了出來,那個肇事者則燒死在了客廳裡面。

 

當時我正好在外地出差,早上接到電話,老公用特別顫抖的聲音說:「老婆,我們家裡爆炸了。」那一瞬間,我壓根不相信,心想:什麼鬼,這是在拍電視嗎?

 

我立即定了第一班車回家,去到醫院,發現婆婆傷得很重,她的肋骨斷了幾根,盆骨也斷了,還在手術室裡。而我老公的情況也很不樂觀,我到醫院時,看到他整個人臉都是黑的,被煙燻的,腰部神經也斷了。但他還是強撐著和我說「我沒事」。可當醫生敲他的腿,問他有沒有知覺的時候,他都是沒有知覺的。

 

我特別絕望,卻不能夠表現出來。此時也只有我能夠幫著處理醫院裡面的各種事務,我能做的就是不要給大家添亂。我一個人默默躲到醫院的角落,大哭了一場。

 

所幸,婆婆的身體最終沒有大礙了。老公在三次手術之後,也慢慢恢復了。雖然身體沒有之前那樣強壯,但看到他可以正常的行走,生活,我就已經很滿足,很開心。後來,他變得更加努力生活、工作。他覺得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現在都叫他「勵志哥」。

 每次和她見面,我都會帶一包泡麵給她〡人在書店×1426 

高一時,我初中最好的朋友送給我一份生日禮物,裡面有一本日記本,是和我分開後她的生活記錄,後半本全是我的照片——初中所有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包括我單獨的、我和其他人的合照,她都洗出來貼在本子裡了。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會發光的螢光瓶,裡面裝滿了她折的愛心,以及無數泡麵調料包。這是她瞞了我一個學期,吃了很久的泡麵,省錢給我準備的禮物。

 

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感動,每次和她見面,我都會帶一包泡麵給她。

 我曾在火車上開過一場音樂會〡人在書店×1431 

我曾想過,要在火車上開一場音樂會。後來當我認真地思考要做一張專輯的時候,首先就想到了這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因為我的這張專輯裡有很多首歌都是在移動的過程中寫的,搭火車、搭公車、搭飛機……以及在各種交通場所甚至碼頭。如果一場表演的空間跟歌曲的內容能有很緊密的連接的話,一定是一件很棒的事。

 

為了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我籌備了很長時間。我要想辦法申請租借車廂,再來就是車廂上的供電問題。最困難的是聲音的設計,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設計擴音。而且車廂是一個很狹長的空間,沒有舞臺,我們只能坐在車廂的中間,途中還會摻雜著鐵軌和廣播的聲音幹擾。

 

最後我們終於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並且召集到了大概六十名觀眾來參加這場音樂會。

 

音樂會當天,樂手會在臺北站提前上車試音。過十分鐘之後,火車會開往松山車站,由工作人員帶領所有觀眾進入車廂。因為每個車站的停靠方向跟車門位置完全不一樣,臺鐵工作人員不知道我們在哪裡,導致他們把觀眾都帶到了另一個車廂。當我們打開車門,看到一個觀眾也沒有的時候,我們都嚇傻了。緊接著,就看到遠處有很多人朝我們這節車廂跑過來,還好,他們最後都順利登上了火車。

 

火車從臺北開往宜蘭,期間要進入一條又長又黑的隧道。當列車衝破黑暗,太平洋就會在瞬間映入眼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窗外的大海時,我們繼續在演奏。儘管我們早就知道會有這一段畫面,但當這個場景真的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很興奮。我想火車音樂會,大家獲得的不僅是音樂,還有窗外的景色。

 

所以,雖然那次的表演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這一段經歷對於我和這些觀眾來講都很難忘。

 你有嘗試過一邊吃飯一邊伺候小孩拉粑粑嗎?〡人在書店×1450 

我和他戀愛1年,結婚6年,婚後一年就有了小孩,有了小孩就沒了激情。你有嘗試過一邊吃飯一邊伺候小孩拉粑粑嗎?整天圍繞著這樣的事情,怎麼還可能會有浪漫。而戀愛時,兩個人吃飯眼睛都看著對方放光,話都聊不完。小孩鬧脾氣你會哄他,但是如果你的另一半跟你鬧脾氣,你肯定想他怎麼這樣子?!

 

我不太喜歡這個狀態,所以在看兩性關係的書,想要找到理想的平衡狀態。我跟他從愛情過到了親情,可更想要找回愛情的新鮮感。

 

「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那些做不到的人總要告訴你,你也不行。想要什麼就得去努力,去追求。」

 全世界都在說我勇敢,最親近的人卻在斥責我〡人在書店×1452 

我出生於一個十八線小城,爸媽常年在外務工,就算過年也很少有機會回家。我從小就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懷有強烈好奇心的人。中學的時候,我跟爸媽說:「我想去澳洲打工旅行,或者去日本留學。我要考一個很好的大學,爭取公費留學。」爸媽直接甩下來一句話:「你做夢吧,我們家沒有能力送你出國讓你完成那些聽起來很不靠譜的夢想。」

 

大一那年,我開始靠網絡寫稿掙錢。暑假的時候,我用自己寫稿賺來的經費在東南亞四個國家環遊了整整兩個月。旅行讓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個人真正想做而做不到的。回來以後,幾乎所有人對我的評價都是「好努力」,但家人的態度卻是我的痛點。

 

每一次出去旅行,爸媽都在斥責我做的每一個決定。在我無數次旅行完回家以後,都要承受爸媽的教訓——

 

「我們在外辛苦打工,而你拿著錢到處揮霍。」

「你為什麼要浪費錢?錢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別人家的小孩暑假都出去打工賺錢,可你卻不斷地往外花錢。你知不知道賺錢有多辛苦?」

 

全世界都在說我勇敢,自己最親近的人卻在斥責我,這種反差常常讓我陷入到長時間的痛苦之中去。

 

現在回想起18歲的自己,積攢了足夠的勇氣和經費,從南寧坐大巴一直過境到越南,那個時間節點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我可能再也無法擁有那樣純粹的快樂了,因為我現在每次出來旅行的心境跟18歲第一次踏出國門時的心情已經完全不同了。當我把一切都體驗過了之後,我可能就像一個老者,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如從前強烈。

 

但我依然熱愛旅行。

我對墨西哥比較熟,有一次我領著一群朋友去那兒玩,結果因為人多目標大,被當地人盯上了。

 

當時我們一行人在站臺等待下一班地鐵,那會兒周圍並沒有其他人。過了一會兒,車來了,突然間,不知從哪裡竄出一堆人,不停地從後面擠我們,擠到我們腳都離地了。雖然「艱難」,我們總算是都上了車。在車上,朋友們還直吐槽剛剛真是驚險。

 

下車後,一個朋友發現自己包裡的東西全都不見了,包括護照和籤證。我們開始揣測:那幫人連護照、籤證都偷,是不是想要做假身份偷渡,也想過要不要回地鐵站附近翻翻垃圾桶,但我們最終還是沒有回去。

 

朋友要回加拿大念書,沒有護照和籤證就沒辦法回去。接下來幾天,我們在各個大使館之間奔波,卻還是無果,她只能無奈回國。而國外的大學,如果沒有去上開學第一周的課的話,那學期就只能辦理休學。因為辦新證需要很久,朋友只好在家裡休學了半年,落下了不少課程,所以她現在一直在很痛苦地趕進度。

 

後來有一天,我們接到墨西哥警局的電話,說有人在地鐵站旁邊的垃圾桶裡撿到了朋友的籤證和護照。

《人在書店》已集結出書

現已在1200bookshop五店有售

掃描下方二維碼

微店下單可享受8.8折優惠價


體育東店|020-85260827

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27號

天河北店|020-85266647

廣州市天河北路460號沃凱街首層

中信后街店|020-38909737

廣州市天河北路233號中信廣場BM層后街3號

正佳Hi百貨店|020-89287230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228號正佳廣場四樓Hi百貨

珠江新城店|020-89810405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公交總站

北京路店 |020-83520327

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168號仰忠匯五樓

旭亞·1200囍倉|廣州市天河北路460號沃凱街負一層

相關焦點

  • 電影《書店》,所有與書店有關的故事,都有點兒悲情
    書店,有點兒像是上個世紀的書信一樣,遠去,遠去,最終無人問津。可是書還在,書店也不是全都消失,只是,一切與書店有關的故事,多少都帶點兒悲情。看到與書店有關的書籍或者電影,便忍不住要看下去,有這樣一類人,他們的心底住著一個書店。故事從下面這個女人開始講起:讀完書,她喜歡去外面走走。
  • 書店裡的影像詩:40個書店,40個故事
    導演侯季然通過這40家書店給我們講了40個故事,比如水平書局老闆曾大福邊按計算器算折扣邊跟客人聊天推銷書;新手書店老闆鄭宇庭只陳列100本書,每周淘汰更換,書目都是他想推薦給新手讀者的作品;臺東晃晃書店的店名來自一隻因失聰而走路搖晃的貓;古今書廊老闆陳麗夙、賴進義的工作現場不只在書店,他們也穿梭於各地回收廠,搶救一箱箱舊書——那些奇妙的書店,奇妙的人,揣著的是我們自己曾經的信仰和夢境。
  • 書店故事:旅行中邂逅天堂時光 記憶
    老潘的故事,感動了劉宣驛,從那時候開始,她就打算在天津也開一家這樣的書店,一來可以在天津延續他們的公益事業,二來讓朋友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在浮躁的時候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她想把書店開在五大道,在她看來,這片百年前的租界地,正演繹著一場新的文化碰撞。劉宣驛幾乎走遍了五大道的每一處小洋樓。最初她也想過跟別人合作,或者是佔用人家咖啡廳的一個角落,但始終也沒有找到書店合適的落腳地點。終於,在民園體育場對面,她找到了一個僅有二十平米的小小店面,租金是兩千塊錢。2014年,書店開張了,剛開始沒有什麼人,堅持著,慢慢就有人了。
  • 專欄 書店故事:旅行中邂逅天堂時光
    老潘的故事,感動了劉宣驛,從那時候開始,她就打算在天津也開一家這樣的書店,一來可以在天津延續他們的公益事業,二來讓朋友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在浮躁的時候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她想把書店開在五大道,在她看來,這片百年前的租界地,正演繹著一場新的文化碰撞。劉宣驛幾乎走遍了五大道的每一處小洋樓。最初她也想過跟別人合作,或者是佔用人家咖啡廳的一個角落,但始終也沒有找到書店合適的落腳地點。終於,在民園體育場對面,她找到了一個僅有二十平米的小小店面,租金是兩千塊錢。2014年,書店開張了,剛開始沒有什麼人,堅持著,慢慢就有人了。
  • 從一間書店開始的世界靈感之旅
    買書的功能性被線上購書擠佔,許多書店開始追求空間設計、大量推出文創產品、打造成為線下活動空間,甚至成為許多書籍的「線下體驗店」,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圖書館。做書店在許多人眼裡成為一件講「情懷」的事情,但資深媒體人「烏雲裝扮者」(以下簡稱「烏雲」)卻告訴別人,自己做書店當然是為了賺錢。
  • 書店故事丨高額的租金是書店面臨的最大壓力
    「開書店不是一時衝動」張雪健和曹蓉分別畢業於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經營換酒書店之前,他們都在上海的出版公司工作,積累了不少圖書行業經驗,也意識到這個行業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夕陽產業。「開書店不是我們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大約兩年的積累,我們研究了很久在哪賣、賣什麼、怎麼賣,最後書店開起來,其實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曹蓉告訴記者。為此,他們二人考察了長三角和日本的各種書店,閱讀商業和銷售方面的書,並精挑細選以確保每本書的質量。上架的所有書,他們都曾讀過。
  • 3個先鋒書店人,故事背後的運營邏輯
    立夏、小海、「教授」孫清,疫情下,3個先鋒書店人的故事,正是千百個書店人的縮影。對於他們來說,聊的就是工作日常,或者疫情之下特意為之。對書店來說,卻是自救的手段,也是新的營銷方式的探索和實踐。他們或許並不能清晰地說出社群運營、私域流量等名詞的概念和技巧,但卻在實際的工作中,靠點點滴滴的日常,打造著個人影響力,成為一個個IP節點人物,吸引讀者和書店有更深的連接。
  • 書店帶來的安全感,什麼都不能剝奪|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書店這個物理空間必須存在,對卿松而言,這一方天地是樂趣所在,因此他願意堅持。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他感到安全。單說租金,每平方米每天損失8.5元,書店65平方米,按30天算,每個月就是16575元。3月初,卿松和妻子鄧雨虹回到北京,決定開始大規模地微信推書。之前,他們也會在豆瓣、微信和孔夫子舊書網上不定期發布書目,但僅作為線下售書的補充。這次,微信成了主要園地。幾位店員自行選擇書目,在4個微信號的朋友圈中發布,有一萬多讀者可以看到。
  • 三天三夜講不完的書店故事 |樂開&閱分享
    ——《我,堂吉訶德》[樂開移動書店@都江堰閱分享書店]在最一開始規劃樂開書車移動書店的行程時,我們就把都江堰列為了一站,因為這裡的閱分享書店店主夫婦曾多次邀請我們前去避暑。樂開與閱分享書店的故事,源於一次越洋電話。「請問是樂開書店嗎?
  • 聽來自世界各地的書店主人, 聊聊他們最熱愛的事業
    首先一點是,在下北澤開了 B&B 書店後,當地的居民十分高興且欣慰,每次舉辦活動的時候,下北澤附近的居民都會來參加活動;此外,像有些時候邀請的作家有很大的粉絲群體,他們就會從諸如東京、北海道、衝繩甚至是海外來參加活動。
  • 40家臺灣獨立書店的故事
    沒 有 誰 是 一 座 孤 島 ,每 本 書 都 是 一 個 世 界 。-加布瑞埃拉澤文《島上書店》▂導演侯季然以《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了全臺灣共40家獨立書店,每集3分鐘,共120分鐘。40家獨立書店的故事,也是40個愛書人的故事。
  • 「書店裡的動人故事,是最令我興奮的事」 | 回顧
    在我還沒成為一個「偽·文藝青年」的時代,這家書店完全徵服了我。試問,哪個文青不想擁有這樣一家書店!於是,我開啟了自己的書店旅行,從廣州開始,走讀書店。2014年,我從纏綿溼潤的臺北開始了自己的書店旅行。
  • 六十歲開始寫小說,她的《書店》有了電影版
    ·菲茨傑拉德同一個姓氏,到60歲左右才開始創作小說的佩內洛普幾乎是少年成名、中年早逝的那個菲茨傑拉德的完美反例。《書店》不再年輕的她能以隔岸觀火的態度,克制而冷靜地面對筆下人物,寥寥幾萬字的《書店》文風簡潔細膩,不過度渲染煽情,亦不強求主題意義,渾不似《了不起的蓋茨比》流光溢彩,極盡張揚之能事。
  • 我與關中大書房的故事(七) | 與一家書店十八年的緣分
    我開始為當年粗暴處理的那一麻袋書籍黯然傷神、甚至為此變得心事重重。小譚喜歡的姑娘喜歡上了鴿子,開始討厭鷹,小譚很快把他的防風打火機轉手他人,換來一對乳鴿,後來,那個女孩對鴿子也失去興趣,她毫無預兆地消失在鄉下世界,據說前往城市。我們經過村裡小學時,小譚問我:「城市好不好!」我想像著萬邦書店的樣子,激動地給小譚比劃城市的種種好處,小譚對我的誇張描述深信不疑,「城裡人都喜歡讀書!」這是小譚得出的結論。
  • 書店的溫度在韓國 | 10·19《書店的溫度》韓文版分享會
    他突然想起「書店」來了。「近幾年,『獨立書店』在韓國成為熱門話題。韓國人開始把書店當做很有吸引力的生活空間。」然後,他發現了一本叫《書店的溫度》的書。書名讓他產生了好奇心,看了目錄和作者簡歷,他明白這是一個書店老闆親身經歷的一些感人故事。他立刻發送郵件給韓國悠悠出版社總經理趙成雄,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問他有沒有興趣。「他說他們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學習、讀書和中國,當然有興趣。」
  • 香港故事ing|尋訪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
    我們第一站就是香港神州舊書店——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在老師的安排下,該店的老闆歐陽先生還親自同我們分享了書店的故事。從柴灣地鐵站C口出來,穿越幾條馬路後就到了富成工業大廈樓下,進入大廈直接坐電梯至23層,電梯口一出來便可以看到香港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的招牌。
  • 書店店員體驗回顧丨書店版「變形記」,記憶一輩子
    幾個月前,我們開始籌備「加油!書店」第五季,這一年,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我們的初衷,仍舊未曾改變——讓更多人關注實體書店的成長和發展。點擊了解更多第五季「加油!書店」,啟動!他們拿著和自己身形差不多的圖書,穿行在書店之中,體驗大人們的工作,盡職盡責,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和孩子一起報名體驗活動的媽媽說:「今天的體驗給我的收穫很多,最大收穫還是圓了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和孩子一起參加,也是為了一起完成小時候的夢想。」接下來,讓我們隨著活動的影像,一起回顧體驗者們在書店度過的美好時光吧(因篇幅有限,本篇我們只選取了部分書店體驗者的影像)。
  • 說書 《島上書店》:書店是這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第二天,他發現了兩件同時萬念俱灰的事情。第一,他擁有的唯一值錢的東西,一本價值幾十萬美金的珍本書,失竊了。第二,有人在他店裡留下了一個快2歲的女孩,原因是,孩子的母親,希望她的孩子在書店裡長大。這真的是一個蘊藏了很多悲傷的故事。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的悲傷,封閉的書店老闆,母親自殺留下的孩子,孤單無聊的警察,婚姻絕望的中年女教師。
  • 複合型書店:書店or商場?
    後來有個出版界的朋友告訴我,在臺北有兩兄弟本來是做紡織的,因為喜歡書所以想要去開書店。他們有個工廠,改建之後想把地下一樓和一樓騰出來做書店。我聽了也很有興趣,和他們碰了面之後決定一起做。我和出版界是比較熟,但當你真正開始做的時候,你要面對三五百家供貨的廠方。後來我就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找到臺灣最出名的十家出版社的老闆,我擬了一封自我推薦的信,然後請他們十個人幫我在後面籤名,介紹我。
  • 《穀子書店》——一個「南方書店」和一個「北方女人」的回憶錄
    《穀子書店》所講的就是阿婆(小鎮上的人都叫她「康老師」)所照看的這座「穀子書店」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包括讀者,當然也包括阿婆自己。這個故事採取的是回憶的方式,是阿婆在書店即將搬遷的最後一天裡對書店存在的過去的五十三年的回憶,以及自己從六歲開始到現在七十三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