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ing|尋訪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

2021-02-19 如此笨拙地生活

本文為第 19 篇推送

這學期選修了一門近代出版與書籍的課程,前幾周的某個周六,老師帶著我們十來個同學一起走訪了一些香港的特色書店和獨立空間。我們第一站就是香港神州舊書店——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在老師的安排下,該店的老闆歐陽先生還親自同我們分享了書店的故事。從柴灣地鐵站C口出來,穿越幾條馬路後就到了富成工業大廈樓下,進入大廈直接坐電梯至23層,電梯口一出來便可以看到香港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的招牌。後來經歐陽先生介紹才知道,這裡曾經是神州書店的倉庫,07年搬家時才把這個倉庫進行調整,挪騰出了一部分空間給現在的書店,也順便借著搬家的機會把倉庫中長久沒有清理的書進行重新整理。神州書店成立於1966年,從鴨寮街的地鋪慢慢發展而來,距今已經度過整整五十個春秋。這期間書店也曾在中環百花街駐紮,2007年才搬到現在位於柴灣的富成工業大廈。也正由於較長時間的經營,神州書店積累了不少老客戶。說起老客,歐陽先生不禁和我們提起香港著名作家小思(盧瑋鑾),作為神州書店常客的小思,除了經常在書店逛逛,也總是採購不少書籍。

據歐陽先生介紹,如今在香港做二手書店的越來越少,用他的原話來描述:整個香港做這個行業的人聚在一起都坐不滿一桌。但比較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書店的整體運營情況還算非常樂觀。雖然位於工業大廈高層的地理位置並不便利,但由於它能夠提供書籍的特殊性和長久經營的名聲,老顧客客源穩定,也不乏新朋友慕名而來。有的顧客目標十分明確,直接到店求取確定的書目,也有的顧客從早上店鋪開門就光臨,在書店裡一呆就是一天。 

神州舊書店全稱為」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顧名思義,除了舊書,店裡也同時售賣、收購些古舊的小玩意,諸如畫報、掛曆、徽章等,不過整體還是以舊書為主。可不要小看了這些破舊的小書,歐陽先生隨手從兩側書架上拿起一本珍藏版介紹,價格就不便宜。


放在整個社會背景下,二手書店的處境肯定不是主流。畢竟,喜歡逛逛書店,尤其是二手書店的還是有限的特定群體。早在來香港前就聽聞這樣一句話,「香港是個文化沙漠」。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些書店怕算是沙漠中的玫瑰了吧。珍貴又稀有,偶爾遇見一朵,倒也是滿心愉悅。

再過些年,神州書店還會搬家嗎?再搬家會搬去哪裡?像它這樣的二手書店在香港又會面臨怎麼樣的處境?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也無法猜想。

常閒逛於海港城、流連於中環,也穿梭在紅磡熱鬧的街市中,偶爾把目光放向遙遠一角的柴灣,發現這間擁有五十年歷史的二手書店,的確是個很特別的體驗。只願在這裡做一個安靜的記錄。在香港柴灣的一個工業大廈裡,有一個叫神州的二手書店,2016年,我們的足跡曾有幸到過那裡。

關於「香港故事ing」欄目的內容和來由,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香港故事ing | 朦朧之城:這是香港與香港人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香港故事ing 這五個地方讓你看到一個特別的香港
    作為「香港故事ing」欄目的一篇文章,剛好將它們一併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如果你來到香港,或者你就在香港,不妨花些時間也去了解、去逛逛。我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通過它們感受到一個有故事又有趣的香港。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我非常喜歡的PMQ元創方,最早知道這個地方還是澳門朋友Carol的介紹。那麼,PMQ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創意文化的集中地。
  • 香港二手書店指南
    登爹去了香港,他問我是否需要代購。我說:「電子產品、包包、衣服、化妝品、保健品統統都不要,你幫我淘幾本港版的書回來就好。」於是,我在網上搜索資料,整理了一份香港二手書店指南,給登爹,當然,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書店情結,那麼先看一部紀錄片吧——《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40集,每集平均3分鐘,呈現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特色及故事。
  • 在香港逛二手書店(2)
    這次去香港停留時間只得一天半,但還是要去二手書店看看。
  • 香港文壇尋訪散落在角落的香港書店
    如果在內地習慣了逛「書城」,到香港書店首先會驚其「小」。香港最大的書店,論規模也就勉強可及北京的萬聖書園。若是有機會去香港知名的「二樓書店」,空間甚至堪稱逼仄。相比於內地每年動輒幾十萬的圖書品種,香港書業的規模只能說是九牛一毛。然而當你沉下心來,一個一個書櫃仔細端詳,就能發現可看的書原來有那麼多。
  • 香港印象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 香港尋書的驚喜:我的書房(二手書店)| 香港書店巡禮之三
    而這已經是兩地近十年書店大量縮減、逐漸蕭條後的光景,可依然值得大陸書蟲羨慕。香港有很多書店只是聽說過,卻還沒有到過,畢竟大家常去的書店還是那些,而那些藏在街巷中不大知名的,也許在我們有機會前往之前,就已經歇業了。
  • 尚青探索:香港書店攻略(二手書店篇)
    評分:★★★★☆ 價格:以二手書店來說,神州的價格偏貴,以簡體字書為例,基本上書的二手價比原價高,書本身也不是新簇簇。 評分:★★☆☆☆ 書店特色:以售賣文史哲二手書為主,更有時可以撞見小思或其他學者,文人氣息濃厚。而書店內更有文革,毛共時的證件,水蓋及其他物品,更有古董售賣,非常有特色。
  • 【57】大城市裡的老靈魂:香港二手書店群像
    去東京的時候,有時間就去神保町(全世界最大的古書街,有各式古書店鋪將近兩百間),沒時間就往日本連鎖的二手書店Book Off鑽,那裡一本105日元的文庫本小說多到爆炸。去京都的時候,就往河源三條、京大周邊走,人口僅120萬的京都府因為是千年古都,又是重要的文化城市,閱讀人口相當多,也孕育出自己的古書店聚落。
  • 尋訪香港舊書店
    香港的每間二手書店背後似乎都有一段關於傳承與堅守的故事,每一位店主多多少少都被媒體採訪過,小有名氣,也依然親切。很神奇的是,香港的舊書店經營狀況似乎都還不錯,也許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是深諳理想與日常的平衡之道。神州書店位於港島線的盡頭——柴灣,這裡工廈林立,到處充滿著體力勞動的熱烈聲響和氣氛。
  • 香港的書店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我確信香港是處於一種「後物質主義時代」,簡單來說就是「衣食足則知榮辱」。當人的生活達到一定水平,便不再需要受物質基礎的束縛,或者不再必須服從既定的權威。人將享有更大的自主性,更想追尋自我,尋找更多不同的人生路徑。這一點完全可以從香港的獨立書店窺得一些蹤跡。
  • 到香港,一定要拖著拉杆箱來這兩家二手書店買書!
    還鄭重其事告訴空間妹:這是此行最大收穫!「你看,我們還帶了拉杆箱過去買書!」於是我趕緊加工趕製出這期新鮮熱乎的香港二手書店強推文……在此跟大家分享在香港的兩家二手書店~因為店主人 Joey 的設計師情懷,又因著要同香港文化風俗相契合,遂將開在香港的書店取名「書得起」。
  • 【無秘】香港的二手書店最好逛,小編帶你文藝一圈
    閱讀周這就開始了,有的小夥伴早就買好了出去耍的機票,沒出去的小夥伴們小編就帶你們逛逛二手書店吧。香港是個文化包容性很好的地方,像希慎的誠品書店,政史詩集小說,各種題材幾乎都可以找到,然而價格也是比較耀眼。如果喜歡淘有意思的舊書的同學們,香港的二手書店資源是相當的豐富,而且有些價格便宜的不要不要的。小編最近去了兩家二手書店,先給大家講一下。
  • 香港獨立書店風景
    在讀森記的故事之前,我們先聽聽這個故事。本文轉自「蘿拉家」,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原文(一)書閣(The Book Attic)愛書之人Jennifer,2008年毅然放棄工作,在灣仔廈門街的小巷開了一家小書店,取名為「書閣」,出售自己收藏的600餘本英文書。
  • 馬家輝:二樓書店變身二手書店?
    經營二樓書店,再文藝再文化,終究是一盤生意,要能保持「可持續發展」是首要任務,假如這些群體這些客戶這些空間僅僅數量狹小如禿子頭上的那幾根剩餘毛髮,怎足維持生存?怎能不令你舉步維艱?這便是在香港從事文化工作的核心悲哀。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羅湖口岸,《過春天》香港書展 · 中文大學出版社沙田 · 中大小書店之前讀這家書店的故事,非常感動,幾乎是抱著朝聖的心情來訪。真的是藏在街市(可以理解為農貿市場)裡的小店,旁邊是賣魚、賣肉、賣花的,也難怪租金可以控制在五千港幣。書都不貴,還有很多免費書可領。
  • 香港價錢低、逼格高、書種多的寶藏級書店在哪裡?
    香港可以買書的地方,絕不僅僅只有商務、三聯、中華、誠品這些大型商業連鎖書店,還有很多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優質二手書店,往往物美價廉,有的十分文藝、有的古香古氣,而且,各自背後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現在,快來跟圈妹見識見識香港幾家最好的二手書店吧:我們平常去街市,無非只是想要買點食材或吃個早茶。你有沒有想過去街市買書呢?嘿,不要笑哦,香港還真有開在街市的小書店。
  • 那些不可錯過的香港老牌書店
    「車如流水馬如龍,華燈高照不夜天」,於是就有人會覺得,香港是「文化沙漠」!可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在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中,隱藏著大大小小的書店。香港的書店:很多! 商務印書館開館時間之早,可以算得上是老牌書店之一:商務印書館於 1897 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國現代印刷事業的起始。 雖然印刷業的進步,與文化有密切關係,但為商務印書館帶來巨大聲譽的卻是圖書出版。
  • 「來象山真是大開眼界」 香港美食文化尋訪團,來象尋訪海鮮美食文化
    5月18日,一批來自香港的特殊客人來「東方不老島」——象山,開展了美食文化尋訪活動。這批特殊的客人是由香港經濟日報麥華章社長帶隊、多名香港知名美食家組成的「香港美食文化尋訪團」。寧波市文廣旅遊局局長張愛琴介紹,此次活動借著5·19中國旅遊日的東風,請香港的美食文化尋訪團成員們感受一下寧波的「詩和遠方」。18日一大早,尋訪團就向著象山石浦出發,去探尋「象山海鮮」為何那麼鮮!
  • 「辰衝」關門了:老牌英文書店在香港的逐漸失去
    因著有對書本認識那麼深的員工,辰衝一直是家出色的書店。」90年代初網際網路興起,人們開始知道有 Amazon 訂書這回事,可是未成氣候,逛書店仍然是增進知識的主流門徑。陳冠中認為辰衝在香港文化史上的份量,是因其幾近獨巿經營而擔當起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將西方思想文化像種子一樣散播出去,如果沒有它,我想一整代香港人的精神面貎都會很匱乏。」
  • 從香港樓上書店到清遠島上書店
    從車公廟出來,我去了新蒲崗之前尋訪而未開門的清明堂書店(Bleak house Bookshop)。書店英文名源於狄更斯同名小說,位處大廈17樓,是典型的香港樓上書店。不過,和其他樓上書店不同,清明堂只賣英文書,尤以二手書為主。店內貼有英文《南華早報》對店主的專訪報導,原來他以前在英國做律師,最喜歡讀的是那一套20卷的《喬治·歐威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