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壇尋訪散落在角落的香港書店

2021-03-01 大灣區之聲


很多人去香港都會提一個空箱子。箱子不一定很大,但一定要拉杆的,且輪子好使,很結實。要不然,沒法裝書。很多朋友到香港喜歡逛書店買書,因為總有很多書是其他地方找不到沒有的。


如果在內地習慣了逛「書城」,到香港書店首先會驚其「小」。香港最大的書店,論規模也就勉強可及北京的萬聖書園。若是有機會去香港知名的「二樓書店」,空間甚至堪稱逼仄。相比於內地每年動輒幾十萬的圖書品種,香港書業的規模只能說是九牛一毛。然而當你沉下心來,一個一個書櫃仔細端詳,就能發現可看的書原來有那麼多。


香港的書店,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主要是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商務印書館丶三聯書店丶中華書局;新加坡背景的大眾書局;臺灣誠品書店以及天地圖書。以英文書為主的連鎖書店:PageOne 和Swindon。其中以商務印書館的門市數量最多。商務的門市又分幾種:旗艦店:中英文新書都比較全,非新書的備貨也較多(註:三聯的旗艦店在中環丶灣仔和元朗,中華在油麻地);大學書店:中文大學丶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的書店。側重學術書丶大學教材和參考書。 規模最大的是中文大學書店;特色書店:香港歷史博物館的Passage , 主要銷售與香港歷史文化有關的中英文書,兼賣有香港特色的手信,據說很受遊客歡迎;社區以及地鐵站書店。比較受矚目的誠品,現在有三家門市(銅鑼灣、尖沙咀和 太古城),以銅鑼灣希慎店的書種最多,主要銷售臺版書。誠品的港版書非常少,傳聞與誠品使用的(經銷)結算方式與香港本地書店不同有關。分布在九龍的旺角、香港島的灣仔,賣的都是較冷門的書籍,如邊緣文學、前衛藝術、嚴肅哲學、經典電影、美術雜誌等。由於利潤微薄,通常設在租金較地鋪低廉的二樓、三樓,甚至是十一樓。

規模比較大的是銅鑼灣sogo11樓的旭屋書店丶尖沙咀文遜大廈4樓的tomato bookstore 和永利大廈2樓的智源書局。

法文書店

中環威靈頓街的Parenthèses。

知道分類了,想要買書還是不知道去哪兒啊!因此下面整理了香港各個地區的書店地址、電話。

如果想要買二手書,下面的舊書書店清單可能會幫助你:

【舊書書店一覽】

神州圖書文玩有限公司

中環擺花街2-10號匯財中心3樓301室(石板街與擺花街交界)

品種豐富,分門別類,整齊有序,偏重文化學術類的實用書籍。

新亞圖書中心

旺角洗衣街83號3樓

 屋小書多,亂成一團,但時有廉價的稀見文獻,只是來得快去得也快,要碰運氣。

香港青年出版社

北角渣華道82號2樓(北角地鐵站A出口)

一度很有些好書,可惜後勁不足。專門代理南懷瑾著作。

南京圖書中心

佐敦南京街18號

一度也有好書,但似乎很久沒有入貨了。

香港上海印書館

中環租庇利街17-19號順聯大廈2樓

〔二樓書店〕

樂文書店

旺角西洋菜街52號3樓

銅鑼灣駱克道506號1樓

偏重臺灣版文化學術類,品種較豐富。

學津書店

旺角西洋菜街62號3樓

社科文史類,有些較陳舊的品種,反而在其他地方不易見。不過要下午三點多才開門。

青文書屋

灣仔莊士敦道214號3樓B座

也是曙光圖書的出版機關。除一般文化學術圖書外,香港文藝、電影和佛教較多,也有不少可觀的舊品種。老闆態度較惡劣。

田園書屋

旺角西洋菜街56號2樓

流行讀物較多,但文藝、學術類也有一些特色品種。

榆林書店

旺角西洋菜街38號萬高商業大廈2樓

文藝類較多。

紫羅蘭書局

旺角西洋菜南街1號L鋪2樓

除了是典型的二樓書店外,這裡有兩位香港青年詩人王敏和黃茂林駐店,且有一兩架詩集,平時也會舉辦詩歌活動。

書叢

銅鑼灣駱克道525號二字樓(近崇光百貨)

銅鑼灣書店

銅鑼灣駱克道529號1樓(近崇光百貨)

政治類書店豐富,針對逛銅鑼灣的大陸客。

〔大型連鎖店〕

三聯書店

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中環地鐵站C出口)

讀者服務中心(星期日及公眾假期1300—1800)

灣仔軒尼詩道158號(灣仔地鐵站A4出口)

品種較豐富。前一陣有一些臺灣藝文印書館的絕版文史類書。

商務印書館

星光圖書中心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3號星光行3樓(星光碼頭對面麥當勞樓上)

銅鑼灣圖書中心

香港銅鑼灣怡和街9號

總有一些較舊的專業學術書籍,是二樓書店已找不到的。星光中心是旗艦店,品種似乎更多。

中華書局讀者服務中心

尖沙咀彌敦道450號(眾坊街口)

新界荃灣大壩街荃灣廣場540號(五樓)

荃灣店是旗艦店。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莊士敦道30號地庫及一樓(樓上售外文書)

彌敦道96號C鋪地庫(加連威老道)

除三聯、商務、中華外的另一間綜合性大店。

城邦書店

銅鑼灣軒尼詩道235號

  專銷城邦出版集團為主的臺版書,但以消閒、藝術為多,專業學術類相對較少。

第二書店

中文大學崇基書院李惠珍樓G05室

中港臺文史哲類

相關焦點

  • 香港的書店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我確信香港是處於一種「後物質主義時代」,簡單來說就是「衣食足則知榮辱」。當人的生活達到一定水平,便不再需要受物質基礎的束縛,或者不再必須服從既定的權威。人將享有更大的自主性,更想追尋自我,尋找更多不同的人生路徑。這一點完全可以從香港的獨立書店窺得一些蹤跡。
  • 香港故事ing|尋訪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
    我們第一站就是香港神州舊書店——香港最大的二手書店。在老師的安排下,該店的老闆歐陽先生還親自同我們分享了書店的故事。從柴灣地鐵站C口出來,穿越幾條馬路後就到了富成工業大廈樓下,進入大廈直接坐電梯至23層,電梯口一出來便可以看到香港神州舊書文玩有限公司的招牌。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羅湖口岸,《過春天》香港書展 · 中文大學出版社沙田 · 中大小書店我在檢索香港新開書店時發現的,一看地址,才發現和妻一直想去的小古玩店InBetween是隔壁鄰居,太巧了吧(圖中藍色是古玩店白色是書店)。店很小,比我的換酒書店還要小,但是做的精緻。
  • 尋訪香港舊書店
    香港的每間二手書店背後似乎都有一段關於傳承與堅守的故事,每一位店主多多少少都被媒體採訪過,小有名氣,也依然親切。很神奇的是,香港的舊書店經營狀況似乎都還不錯,也許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是深諳理想與日常的平衡之道。神州書店位於港島線的盡頭——柴灣,這裡工廈林立,到處充滿著體力勞動的熱烈聲響和氣氛。
  • 香港尋書記 盤點香港十大特色書店
    香港十大特色書店,獻與愛讀書的你。綜合書店        作為一座商業氛圍濃厚至極的城市,書店的商業化、規模化程度自然也十分高,大型綜合連鎖書店的身影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雖然店內書籍價格較高且一般沒有折扣,但勝在種類多而全,適合「一站式」的購書之行。
  • 從香港樓上書店到清遠島上書店
    從車公廟出來,我去了新蒲崗之前尋訪而未開門的清明堂書店(Bleak house Bookshop)。書店英文名源於狄更斯同名小說,位處大廈17樓,是典型的香港樓上書店。不過,和其他樓上書店不同,清明堂只賣英文書,尤以二手書為主。店內貼有英文《南華早報》對店主的專訪報導,原來他以前在英國做律師,最喜歡讀的是那一套20卷的《喬治·歐威爾全集》。
  • 香港獨立書店風景
    在香港,「獨立」往往承擔著更多不與人說的辛酸與艱苦,因為它意味著:沒有後臺,沒有支撐,沒有大量受眾,卻要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被主流淘汰的命運。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這不是假的,在香港,喜愛閱讀的人與日俱減,不是因為電子書的出現,也不是因為其他客觀原因,只是因為,對,香港人不愛閱讀。這些年來,老的餐廳食肆一家一家地結業了,獨立書店也一家一家的消失了。
  • 尋訪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跡
    新華社香港12月31日電 題:尋訪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跡  新華社記者閔捷 丁梓懿  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56號,一座鬧中取靜的居民樓。旁邊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為了追尋這位在20世紀初曾領導中國文化教育轉型的「學界泰鬥」在香港度過的最後時光,記者近日尋訪了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跡。
  • 香港旺角書店一條街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書店圖片,來源網絡這篇文章是我的原創,一個月前被「小U在香港」公眾號侵權發布,稿費也一直被拖欠,聯繫負責人沒回應
  • 香港書店全攻略
    自從誠品書店在香港開門店後,就一直想去那裡逛逛。平常去香港都是提著拉杆箱急衝衝的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這次也不例外。
  • 香港二手書店指南
    登爹去了香港,他問我是否需要代購。我說:「電子產品、包包、衣服、化妝品、保健品統統都不要,你幫我淘幾本港版的書回來就好。」於是,我在網上搜索資料,整理了一份香港二手書店指南,給登爹,當然,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書店情結,那麼先看一部紀錄片吧——《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40集,每集平均3分鐘,呈現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特色及故事。
  • 香港印象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曾五易其址的神州最終選擇退守倉庫,可這對於讀者來說或許是件好事——租金便宜,倉庫面積大,書也就多了,再加上這裡書籍的分類很仔細,簡直是嗜書者的天堂。(圖片來源:晶報) 神州書店的老闆歐陽文利是個隨和熱情的人,口頭禪是:「你要什麼書,我幫你找。」儘管獨立書店不易做,成本越來越高,但歐陽先生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份執著令人動容。
  • 銅鑼灣書店事件過後,今年的香港書展怎麼樣?
    香港書展自1990年起舉辦,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香港每年夏天的一項盛事,為出版界提供推廣新書的平臺,為讀者提供接觸新書及會見作者的機會。書展每年都會與多家出版社與專業機構合作,定出一個獨特主題,並圍繞主題舉辦各項活動。不同於北京國際書展的以版權貿易為主,香港書展是以現場售書為主,相當於內地的書市。
  • 「來象山真是大開眼界」 香港美食文化尋訪團,來象尋訪海鮮美食文化
    5月18日,一批來自香港的特殊客人來「東方不老島」——象山,開展了美食文化尋訪活動。這批特殊的客人是由香港經濟日報麥華章社長帶隊、多名香港知名美食家組成的「香港美食文化尋訪團」。寧波市文廣旅遊局局長張愛琴介紹,此次活動借著5·19中國旅遊日的東風,請香港的美食文化尋訪團成員們感受一下寧波的「詩和遠方」。18日一大早,尋訪團就向著象山石浦出發,去探尋「象山海鮮」為何那麼鮮!
  • 香港尋書的驚喜:我的書房(二手書店)| 香港書店巡禮之三
    而這已經是兩地近十年書店大量縮減、逐漸蕭條後的光景,可依然值得大陸書蟲羨慕。香港有很多書店只是聽說過,卻還沒有到過,畢竟大家常去的書店還是那些,而那些藏在街巷中不大知名的,也許在我們有機會前往之前,就已經歇業了。
  • 香港「書店 & 圖書館」行走地圖
    一次意外,原本從香港飛去臺北參加臺北國際書展,變成了七日香港書店/圖書館探店之旅。每天走上十五公裡的路程從一個家書店竄到另一家,一路逛下來有很多意外收穫,也會為在地圖上顯示「永久關閉」的書店而感到惋惜。香港書店/圖書館幾乎全部是由臺版+港版+英文原版+日版書刊構成,如果對外版書感興趣或有需求,那就一定不要錯過,哪怕擠出時間逛逛一兩家。
  • 尋訪張愛玲在香港的足跡:半山+港大+北角+加多利山
    而她在香港留下的幾處足跡,說起的還不那麼多,比如說她在港大住的宿舍,在北角的舊居,拍攝標誌性照片的蘭心照相館,和曾借住的好友宋淇家。這次春節,主婦趁著和全家一起去香港度假,假私濟私,來尋訪一番張愛玲在香港的足跡。(因為淺水灣大家也挺熟悉的,我就選擇性忽略啦)祖師奶奶的簡歷就不用再多表啦,她1920年9月20日出生在上海,1995年9月在美國悄然去世。
  • 【香港】誠品書店
  • 香港的二樓書店
    香港的二樓書店便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它不一樣.▽▽▽文丨餘婷婷(方塘智庫文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在香港,抬頭看見的天空,就是高樓的與高樓圍困出的一隅。狹窄的街道少有行道樹,層層疊疊的店鋪和伸出來的鱗次櫛比的廣告牌,光線從頭頂灑下來,用簡潔的線條分隔著陰影與光明。
  • 香港書店的私人旅行(上)
    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復旦版的作了少許刪減,作為追求完美的讀者,自然是全本為佳。三是港臺版的書,紙質挺括,設計美觀,捧在手中很有質量,讀書時亦增添美感。 香港大大小小的書店散布在繁華鬧市區,既有頗具規模、實力雄厚的英文書店如PAGE ONE(葉壹堂)、辰衝圖書等,也有歷史悠久的書店,如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和天地圖書公司等,還有一些售賣專業圖書的個性書店,如KUBRICK電影書店、書得起設計書店等。而最富有香港特色當然要數在人潮擁擠、廣告牌林立的商業街中生存的「樓上書店」,如樂文書店、田園書屋、梅馨書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