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書店風景

2021-02-20 雲端圖書館

獨立音樂,獨立設計,獨立攝影,獨立書店,好像冠上了「獨立」這個稱呼,就變得特別美好特別文藝一樣。

事實上呢?在香港,「獨立」往往承擔著更多不與人說的辛酸與艱苦,因為它意味著:沒有後臺,沒有支撐,沒有大量受眾,卻要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被主流淘汰的命運。

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這不是假的,在香港,喜愛閱讀的人與日俱減,不是因為電子書的出現,也不是因為其他客觀原因,只是因為,對,香港人不愛閱讀。這些年來,老的餐廳食肆一家一家地結業了,獨立書店也一家一家的消失了。

在讀森記的故事之前,我們先聽聽這個故事。

本文轉自「蘿拉家」,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原文


(一)書閣(The Book Attic)

愛書之人Jennifer,2008年毅然放棄工作,在灣仔廈門街的小巷開了一家小書店,取名為「書閣」,出售自己收藏的600餘本英文書。每一本店內的二手書都是經過她精心挑選,更親自為每一本書做清潔消毒工作。她說:「覺得內心最滿足的時刻是,當客人對她說,妳的書是有挑選過的呢,不似其他書店,什麼書都收。」

在灣仔開了三年,終於因為高額的租金,而不得不搬遷。後來便來到了中環的伊利近街,不料三年後,又要告別,這一次她說:離開不是因為租金,而是因為讀書的人實在太少了.

書閣絕對是一家十分用心的書店,書架上的書井井有條,店內的布置寬敞舒服,自己錄製店鋪音樂,還定期舉辦書籍分享會。是的,在香港很少有一家獨立書店可以做到如此。因此它的地位也非一般書店能及,CNN Go曾在2010年將「書閣」評為香港最佳獨立書店之一。Jennifer曾說:「沒想過開舊書店一件這樣普通的事情,竟然會觸動到這麼多人的心靈。」

可是這樣的光輝只能留在過去了吧,六年後它終於要光榮結業了,在這六年間,書店有難,客人都會幫手,在準備結業期間,便有老顧客借出私人倉庫給書店存放書籍,是這樣濃濃的人情味,給書店填上了一個美麗的句號,又或者是逗號?


(二)森記圖書公司

聽完上面這個故事,你大概能知道香港的獨立書店是一個多麼卑微的存在了。「獨立書店」對老一輩人來說,是傳承;對新一代來說,是堅持。

好了,現在來說說森記吧。森記在香港也算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1978年,陳琁初來香港,就應聘到開業不久的森記圖書公司工作。在內地時,陳家住在廈門,陳琁的父母親都是集美航海學院的教師。文革期間,父親被下放,母親則被派到圖書館做管理員。小陳琁於是有機會在圖書館裡度過童年,因禍得福,發現了閱讀的快樂。

所以,在書店工作的她,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樂在其中。1980年代初期,森記的老闆準備移民海外。有一天,他把陳琁叫到跟前說:「以後這家店就由你來做老闆吧。」

陳琁說:「我是很想做老闆,可是我不夠錢盤下來。」

老闆拿出一張存摺,對陳琁說:「不用你現在給錢,從今往後賺了錢,就存到這張存摺裡,慢慢把錢給我。」陳旋就這樣成為了老闆。


大概是因為這個承諾,這些年來,雖然業主也加租一倍,但她仍說:「我一直有個信念,從來沒想過有一日會不做,再辛苦也會捱下去。雖然經營困難,但我好想告訴別人讀書好重要,不可以一日無書」。就這樣,她堅持了34年。

森記應該算是所有書店中藏書量頗大的一家,有1.5萬本舊書,一直堆到天花板。除此以外,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這裡收養了30多隻流浪貓。


書店開在很偏僻的北角,位於一棟很破舊的大廈底層。第一次探訪時,書店還未開門,在門口等了又等。書店一開門,店裡的貓便走出來尋找可以安睡的地方。瞬間,整個地下道已經滿滿都是貓。

雖然書店裡的貓貓很多,但和大家卻和諧地相處著,因為店主在書店的各個角落都安放了貓貓睡覺的枕頭,棉窩等等,還細心的寫上友情提醒:請不要打擾貓咪睡覺。比較兇的貓貓,則在脖子上掛上了「我是惡貓」的牌子。所以,貓貓,可以自由地睡在地上,睡在書上,睡在書架上。


這裡不文藝,不寬敞,甚至條件有那麼一點不堪,但只要你開口,店主便會耐心地為你推薦,天文地理都可以無話不談。這樣有人情味的鋪頭也只有森記這樣開了三十多載的老店才有,它比任何東西都要美得多。

老書店,需要我們更多人的支持。

森記圖書公司:北角英皇道193號英皇中心地庫19 號

( 友情提示:探訪請保持安靜,不要打擾貓貓,並且帶走幾本書吧 )

(三)Books & Co.

要說香港的獨立書店,Books & Co.絕對是我最愛的一家。


當第一次知道它時,地址中的「半山」兩字讓我大為驚訝,什麼?半山竟然有一家書店?爾後看到書店的相片,只一張,那種久違的「就是它了」的感覺竟浮上心頭。這時,心中的疑惑更大了,什麼?半山竟然有一家這樣藝文氛圍濃鬱的書店?!

那天天氣雨後初晴,我踏著興奮的腳步走上了去書店的路途。我坐在雙層巴士的上層,看著陽光一縷一縷穿過葉縫灑下地面,港島的山路很窄,老外牽著狗兒散步,三三兩兩的學生穿著校服走過,隱於鬧市區一角的日式餐廳、西餐廳都在安靜地營業著,那一刻,心裡是久違的寧靜。

我喜歡書店,尤喜歡二手書店。喜歡泛黃書頁散發出來的陳舊氣味,喜歡木地板木窗臺的老式布置。喜歡扉頁上前任書主留下的淺淺字跡,也喜歡摩挲舊書封面時的滄桑手感。想到要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午後,去一家舊書店打發一下午的時光,便忍不住地會心一笑。

巴士在附近的道路停下,左右張望,拐上一條僻靜的山道,路上沒甚麼人,一眼望去,蔥蔥鬱鬱的大樹遮擋住炎熱的陽光,巴士站前,零星居民邊翻著報紙邊等車,喔~ 這裡多美。

走著走著,竟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到達了書店門口,一回頭,才看到。很奇妙的,它並沒有把自己藏在巷弄之中,妳卻隨時會錯過它。這就是那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吧。

紅磚外牆、舊式格子窗門髹上墨綠油漆,高掛起來的黑色鐵皮小招牌寫著「Books & Co.」,一切都很簡潔。這裡是傳統半山區,附近都是住宅和學校,沒有遊客,路過的都是附近居民和學生,書店就好像是融進了這環境裡一般,讓你覺得那麼舒服。

而站在它的面前,我已經在心裡說了很多次的「太棒了」。


推開門走進書店,舒服的民謠已經傳到耳邊。店員微笑著招呼我進來,書的氣味已然飄蕩在空氣中,很多很多的書,整齊地堆放在走廊間,幾個咖啡座椅,心目中理想的獨立書店不就是這般模樣嗎?


這是一家書店。

所以窗臺上自然堆滿了書。陽光正好,路人在門口的公車站等車,而一窗之隔的我,竟走進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雖然坐落於半山,但這裡的書一點都不貴,英文書比中文書多一些,而且看得出也是經過挑選的。書架上的書整整齊齊地擺著,沒有故作姿態,只有店主用心的分類。它沒有好像其他書店一樣標上歷史、政治、文學,但妳仔細看,會看得到店主的用意。


喜歡這裡寬闊的樓底、柔和淡黃的光線以及高眺的黑桃木書架,書本或置於柜子裡,或於窗臺上,或就地堆棧成山,還以為是走進了別人的書房。「希望進來的人感覺像被書堆包圍一樣。」店主James曾經說過,他還說「其實每本書好看與否、暢銷與否、新與舊,作者也花了很多精神去寫,每本書都有生命,當他們走在一起時,會有種氛圍,是個很有智慧的環境。」

在這裡,你絕對可以感受得到。

點了一杯熱巧克力,挑了個有陽光的位置坐下。用手掌緊緊包裹著微笑遞來的瓷杯,感受文字和咖啡的溫熱。


妳會很甘願坐在這裡,她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讓妳在倉促的步伐間,慢下來,再慢下來,看看手中的文字,看看高高的書架,看看寬敞的開放式廚房,看看路上的行人,那一刻會好像忘記了自己在快節奏的香港,那一刻只覺得是坐在朋友靠窗的書桌前而已。

三點時,一位客人走進來,店員微笑地問要吃些什麼嗎?客人說要義大利麵。過了一會,店員端著做好的義大利麵說:「給妳加了一些分量,肚子餓了吧。」

聽到這段對話,我也跟著笑了。

供應咖啡的書店,其實並不算多。但是Books & Co.做的很好,它的桌椅就在書架邊,伸手就可以拿到,「喝杯咖啡看本書」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滋味,而不是文藝青年用來裝模作樣的手段。

在這裡,除了書,售賣的只有自家製作的簡易食物。所以,沒有商業化,它只是一個街坊式的後書房。

James說過:「希望這裡是舒適、平易近人的,有食物、輕音樂,並非學術性。閱讀需要時間消化,你要挑選、要仔細看,不自覺便享受一個下午。」

它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你不覺得,這才是生活在一個城市該有的風景嗎?


Books & Co. 半山柏道10號

[溫馨提示] 如要拍照者,請先徵求店員許可。

喜歡蘿拉的誓約請關注

微信號:laoladeshiyue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雲端圖書館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快⤋按⤋我⤋

在機場,千萬別被那些爛書傻講座忽悠洗腦啦!

來「雲端圖書館」看看有哪些好書吧。

這是由資深媒體人龔曉躍,袁復生等人發起,

推廣價值閱讀和趣味閱讀的微信公號。

雲端圖書館的後臺是:

中國飛行增值專家——雲界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

雲界傳媒是:

海航集團官方雜誌《雲端·商旅生活》的全國廣告總代理。



相關焦點

  • 要跟香港中環PMQ的這家獨立書店說「再見」了
    我心目中街區書店的理想模板,其實是位於香港中環PMQ(元創方)四樓的獨立書店Open Quote。 文化、創意在香港一向不被重視,要經營一間書店殊不容易。對紙本書的熱愛,誘發了Ricky的這場書店冒險。在三聯書店集團的協助下,Open Quote這家本來不可能發生在香港的獨立書店,就是這樣頑強地開了起來。即使在以「文藝」著稱的PMQ,Open Quote也是非常特立獨行的存在。
  • 「二樓書店」,香港舊書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有論者稱「二樓書店」是「香港一片獨特的書業氛圍」(引自唐錚《「二樓書店」輾轉二十年》),我對此是深以為然的。香港「二樓書店」的出現,大概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吧。猶記我一九九○年春首次到香港大學開會,會後在方寬烈先生和陳無言先生陪同下走訪香港的大小書店,最使我感到新鮮特別的就是「二樓書店」。
  • 香港的書店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我確信香港是處於一種「後物質主義時代」,簡單來說就是「衣食足則知榮辱」。當人的生活達到一定水平,便不再需要受物質基礎的束縛,或者不再必須服從既定的權威。人將享有更大的自主性,更想追尋自我,尋找更多不同的人生路徑。這一點完全可以從香港的獨立書店窺得一些蹤跡。
  • 香港印象 令人驚嘆的香港二手書店
    曾五易其址的神州最終選擇退守倉庫,可這對於讀者來說或許是件好事——租金便宜,倉庫面積大,書也就多了,再加上這裡書籍的分類很仔細,簡直是嗜書者的天堂。(圖片來源:晶報) 神州書店的老闆歐陽文利是個隨和熱情的人,口頭禪是:「你要什麼書,我幫你找。」儘管獨立書店不易做,成本越來越高,但歐陽先生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份執著令人動容。
  • 追著書店去旅行|臺灣獨立書店第二篇
    - 序 -之前出了第一篇臺灣臺北市比較推薦的獨立書店由於臺北市的獨立書店非常多,上一篇就主要介紹的是臺北這一個城市的書店,今天這一篇則涉及到了新北、臺東、花蓮、桃園等地的書店~書店窗外就是淡水河的風景,店主會在玻璃上寫下不同的詩。
  • 香港旺角書店一條街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書店圖片,來源網絡這篇文章是我的原創,一個月前被「小U在香港」公眾號侵權發布,稿費也一直被拖欠,聯繫負責人沒回應
  • 臺北獨立書店,串聯街區的珍寶地
    ,一場風景。40家小書店;同時,諸如《臺灣書店地圖》、《二手書店旅行》等地圖指南都在持續出版,將「獨立書店」推動成為有識別性的島嶼標籤,也是一種策略。小而美的集結,帶來了一道不容忽視的風景。獨立書店就像民宿一樣,重要的是經營者的理念。每個老闆對書店有著不同的自我認同與輸出。店內書目則像個人書櫃,追求異質與多樣,成為能夠直觀表達觀點與態度的媒介。其特有的空間形式,也讓這些文化力量有了實質的據點,被人所吸引,不僅僅是物。成立於2013年的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旨在發揚臺灣地區各地獨立書店存在的社會意識與文化價值。
  • 去香港一定要購物嗎?10間獨立書店教你漲姿勢
    數量逐漸增長的獨立書店擁有思考性的書籍、認真的店主以及定期舉辦的活動,這些都讓它們在香港文化與文學產業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以下是我們精選的10間香港獨立書店。樂文書店地址:樂文書店(旺角店) 旺角西洋菜南街62號3樓香港的西洋菜街除了是繁鬧的「電器街」,二樓還藏有不少風格鮮明的獨立書店,樂文書店就是其中之一。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獨特的經營理念,加之商業資本支持和良好的政商關係,自1989年3月,誠品書店在臺北市誕生以來,發展極為迅速,並於2013年在臺灣掛牌上市。2015年,誠品營業收入合計38.24億新臺幣,稅後淨利潤達4.12億新臺幣。截止15年底,誠品共有44家分店,其中臺灣42家、香港1家,大陸首店15年11月在蘇州開業。
  • 尚青探索:香港書店攻略(二手書店篇)
    注香港書店攻略整理參考——以交通地點,服務態度,貨品種類,價格及書店特色作評分,以五分為最高,一分為最低。1.
  • 從香港樓上書店到清遠島上書店
    從車公廟出來,我去了新蒲崗之前尋訪而未開門的清明堂書店(Bleak house Bookshop)。書店英文名源於狄更斯同名小說,位處大廈17樓,是典型的香港樓上書店。不過,和其他樓上書店不同,清明堂只賣英文書,尤以二手書為主。店內貼有英文《南華早報》對店主的專訪報導,原來他以前在英國做律師,最喜歡讀的是那一套20卷的《喬治·歐威爾全集》。
  • 香 港:10間值得去的獨立書店
    數量逐漸增長的獨立書店擁有思考性的書籍、認真的店主以及定期舉辦的活動,這些都讓它們在香港文化與文學產業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以下是我們精選的10間香港獨立書店。樂文書店地址:樂文書店(旺角店) 旺角西洋菜南街62號3樓香港的西洋菜街除了是繁鬧的「電器街」,二樓還藏有不少風格鮮明的獨立書店,樂文書店就是其中之一。
  • 香港價錢低、逼格高、書種多的寶藏級書店在哪裡?
    現在,快來跟圈妹見識見識香港幾家最好的二手書店吧:我們平常去街市,無非只是想要買點食材或吃個早茶。你有沒有想過去街市買書呢?嘿,不要笑哦,香港還真有開在街市的小書店。有時,店內職員的態度不佳,呈現典型的「香港服務員」特色(你懂的...),也比不上小書店的那股濃濃的人情味道。
  • 從雜誌望出去,看到的臺灣書店風景丨雜誌*書店 1
    2013年臺灣的獨立書店協會成立,2014年出版一本介紹臺灣書店的著作《聽見書店的聲音》,同時發行《2014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此後,2015年、2016年、2017年都有發行地圖冊,其中2015年出版《書叢中的微光》,2016年出版《臺灣書店歷史漫步》。2017年獨立書店協會開始發行自己的雜誌《獨書人》。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羅湖口岸,《過春天》香港書展 · 中文大學出版社沙田 · 中大小書店我在檢索香港新開書店時發現的,一看地址,才發現和妻一直想去的小古玩店InBetween是隔壁鄰居,太巧了吧(圖中藍色是古玩店白色是書店)。店很小,比我的換酒書店還要小,但是做的精緻。
  • 臺灣10大獨立書店 微光傾瀉的角落
    2011年於臺灣大學周邊巷弄裡創立的「永樂座」,以「知識的流動與普及」為初衷,用「書籍」和「知識交流」做裝潢,不但是許多北部學子的文青魂啟蒙地、更是「溫羅汀」書店聚落的風景重鎮,將持續提供並創造著「人與書碰撞、交會的火花」。
  • 魔都圖鑑|獨立書店裡的上海縮影
    而上海也從來不乏書店,傳統書店的書香文藝氣息,加之獨立書店複合著咖啡吧、文創、沙龍的組合,越來越多高顏值設計的建築本身,又給書店平添了份藝術的調性,足以讓生活在上海浮華城市的人,尋覓到一份短暫的靜謐,也讓人從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上海腔調。
  • 走心推薦:臺灣人喜歡的10大獨立書店
    那些默默守護著最珍貴事物的獨立小書店總是藏在秘巷或窄道間,等著有緣人去發現。今天介紹十間人氣「獨立書店」,帶大家一起尋找那些微光傾瀉的角落。臺北圓環附近的偵探書屋是臺灣第一間的推理專門店,一屋子分類嚴謹、專業且包羅萬象的推理小說可是偵探推理迷們的寶貝。
  • 廣州5家獨立書店紀實報告
    我喜歡獨立書店,因為它獨立,自信和安靜,就在那,可愛得等待著你的漫步探索。時常下班後,去附近的書店轉悠,看到某些文字欣欣然,看到某位姑娘怦怦然,幾個小時就悄悄然過去了,也正好躲過了下班高峰擁擠的地鐵人群。獨立書店和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靈魂所在。如果沒有,或者過少,則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貧瘠和歷史單薄。
  • 香港二手書店指南
    登爹去了香港,他問我是否需要代購。我說:「電子產品、包包、衣服、化妝品、保健品統統都不要,你幫我淘幾本港版的書回來就好。」於是,我在網上搜索資料,整理了一份香港二手書店指南,給登爹,當然,也分享給大家。如果你有書店情結,那麼先看一部紀錄片吧——《書店裡的影像詩》,一共40集,每集平均3分鐘,呈現了臺灣40家獨立書店的特色及故事。